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创里有作
秦院长这样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多年前是不削与民营企业打交道的,但这些年的现实情况,让他的想法有所改变,毕竟,再先进的科研成果,也需要通过企业才能转化为生产力。不过,即使通过实地考察,让他见识了昌达集团的实力,对昌达集团刮目相看,而且童伟他们的科研项目也需要跟昌达集团进行这样的合作,但要想让老秦坦然接受在合作过程中被昌达集团领导的现实,也有些难度。
“关总,我提个建议,要不让叶总担任工作组昌达集团一方的组长,林院长担任新材料研究院一方的组长,你觉得怎么样”这是老秦提出的折中方案。
“这个----,”关云天觉得老秦的建议不怎么样,这简直就是不伦不类!不过,这次合作是昌达集团全面进入新型制造业的绝佳机会,关云天不会因为一些细枝末节影响到双方合作的大局,他稍微犹豫了一下,“可以,那就在工作组设置两位组长,各自负责己方的管理,并跟对方进行协调。”
对于这样的安排,最大的受害者其实是新材料研究院对外合作处的老朱,将来的协调和己方管理肯定由他负责,老林只是挂个名,但老朱无名无分,仅仅是个干活的,尽管他对这样的安排意见最大,但在两位院长面前,老朱只好将打掉的牙往肚里咽。
关云天和叶佳怡并未想得太多,各自负责己方的事务,其实更令人省心,唯一担心的,就怕在实际工作中推诿扯皮,无形中降低工作效率,这是他们不愿看到的。
在双方达成共识后,关云天说道:“秦院长的建议具有创造性,让双方感到棘手的问题最终迎刃而解,按理说我们都应该感到高兴,不过我也有个担心。”
“哦,关总担心什么”老秦觉得奇怪。
“也许我的担心纯属多余,但愿将来在实际工作中不要出现推诿扯
第412章 当务之急
这番说辞绝不完全是吓唬对方,要是县里的开发区不能满足项目的用地要求,关云天只能把项目放到市里或省城的开发区,一方面已经跟新材料研究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关云天很想把项目做成,另外,这样的高新技术项目,省市一级的开发区争抢着要,根本不愁找不到地方。
首先考虑将项目放在县里的开发区,并不是看中这里有什么可资利用的有利条件,实际上,跟省市级开发区相比,这里毫无优势可言,反倒是项目能够享受到的优惠政策,在这里根本没法跟更高层次的开发区相提并论。
把项目放在本县开发区的唯一好处是便于管理,将来由叶佳怡主持项目实施的全面工作,关云天心知肚明,叶佳怡既是集团公司总经理,又具体负责汽车零配件项目的管理,如果将高能蓄电池项目放在跟前,她管理起来就很方便,真要是放在市里或省城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那得给她增加多少麻烦!这个原因当然不会让老王知道。
听见关云天要把项目带走,王主任马上站了起来,“你急什么呀!我不是说了嘛,对这样的高新技术项目,我们开发区张开双臂欢迎,不就是项目用地吗我说现在开发区土地资源紧张,这是事实,但没说解决不了,你就要把项目带走,关总,你这样做,于公于私都说不过去呀!”
“嘿,这还怨我了!谁让你说话不把意思表达完整说吧,既然开发区现在没有建设用地,你怎么满足我们的项目用地需求”关云天懒洋洋地看着老王。
“就凭你的面子和昌达集团的声誉,还有高新技术项目的名头,你到县府一嚷嚷,解决项目用地还成问题吗”
“哼哼,你说的没错,不过我要是到县府找领导解决项目用地问题,还有你这个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什么事呢”
“呵呵,看来我还得感谢你咯。”
“当然啦,要不是看到你是开发区的一把手,就我们这样的项目,到哪儿不得高接远迎”
两人一番半真半假的玩笑过后,老王一本正经地说:“现在只看到你们的项目简介,还不知道究竟要占用多少土地,我的意思,等知道项目的具体占地面积以后,如果开发区的现有土地资源能够满足你们的要求,那就是我一句话的事,要是开发区的现有土地资源不能满足项目需求,咱们一起向上级反映,说啥也要把这么好的项目留下来。”
“说实话,我是本地人,只要有你这句话,我很愿意把项目留在开发区。”关云天道。
自己的事情永远不要指望别人,在等待新材料研究院的项目总体规划期间,关云天想到了一位久违的县府领导,他就是常务副县长老宋,这位领导也是关云天曾经的
老同事杨倩的亲舅舅。
宋副县长原来是全县主管工业经济的副县长,几年前被提拔为常务副县长,在关云天创业期间,通过老同事杨倩的牵线搭桥,宋副县长曾经给过关云天适当的帮助。
这几年因为昌达集团脱离了传统制造业,关云天跟宋副县长打交道的机会少了很多,平时事务繁忙,几乎见不着面,也只有过年过节,关云天才去走访这些老领导。
尽快落实项目用地,是关云天的当务之急,只有把项目用地落实下来,高能蓄电池项目才能完全交给叶佳怡管理。
拨通了宋副县长的电话,关云天道:“宋县长,我是昌达集团关云天,请问你现在说话方便吗”
“昌达集团关云天哦,想起来了。我说话方便,你有什么事”老宋对关云天是有印象的。
“宋县长,好久没见到你了,我想去看看你,请问你有时间吗”关云天道。
“看不看倒无所谓,你要是有什么事,可以在电话里讲。”
“确实有点事,我怕在电话里几句话讲不清楚,想当面向你汇报。”
“那你现在过来,下午我有个会,可能没有时间。”
半个小时后,关云天推开了宋副县长办公室的门,将随身带来的两条极品“黄鹤楼”和二斤“狮峰龙井”放到墙角。
“来就来吧,没有必要带这些东西,让外人看见也不好。”宋副县长招呼关云天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下。
“也不是多么贵重的金钱财物,只是二斤茶叶,谁看见了还不让人喝茶吗”关云天跟宋副县长有较深的交情。
“怎么样,昌达地产公司在省城发展的还好吧”
“总体看来还可以。宋县长,今天我来找你,是有另外一件事情向你汇报,请你看看这个。”关云天拿出高能蓄电池的项目简介,递给宋副县长。
大致看过之后,宋副县长道:“这是高新技术项目,环保绿色动力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你们选择项目的眼光总是很独到。”
“高能电池这种储能设备,用途确实很广。我们即将跟新材料研究院展开合作,但项目用地还没确定下来,宋县长,你说咱们县需要这样的项目吗”关云天故意道。
“像咱们这样的县城,也只有昌达集团这样的大企业,才能引来这样的高新技术项目,正求之不得,怎么能说需要不需要呢项目用地问题,你没问问开发区那边吗”宋副县长道。
“问过了,开发区的王主任说现在土地资源比较紧张。”
“嗨,老王说的这是什么话呀!土地资源再紧张,也要给这样的高新技术项目找到落脚的地方。”
“宋县长,你别怪罪老王,我跟他还是朋友呢,他说开发区的现有土地资源
,确实不能满足项目的用地需求。”关云天道。
&nbs
第413章 从何谈起
关云天跟开发区管委会商定了土地价格,按照新材料研究院提出的项目占地计划,昌达集团在开发区申请了五百亩用地指标,其中一百亩用来建设工业化放大实验装置,其余四百亩用于生产基地建设。
......
一天上午十点左右,昌达地产公司驻省城办事处的办公楼前,驶来一辆行政执法车,门卫上前询问:“请问你们找谁”
从车上下来三个身着制服的工作人员,不仅没有回答门卫的问话,反而问道:“你们这里谁负责”
“我们这里----,你们想找哪个部门的负责人”
对方没好气地看了保安一眼,“不是哪个部门,我们要找这里的总负责人,最大的那个,知道什么意思吗”
保安是个年轻人,平时本来就有点吊儿郎当,见对方没拿他当回事儿,心里也有点不痛快,“这里的负责人不止一个,你们要问最大的那个,当然是公司董事长,但他一般不在这里。”
“这么大个单位,总得有个在这里负责的吧”
“还是嘛,你非要说找最大的那个,董事长平时不在这里。”
“好吧,怨我刚才没把话说清楚,他不在这里的时候,这里谁负责”对方虽然很不耐烦,但拿一个保安人员也没有办法。
“这里平时负责的,是个叫薛总的人,从大门进去,上三楼往左拐,他的办公室门上有牌子。”
三名工作人员按照保安的指引,上到三楼往左拐,看见前面不远处的那间办公室,门框上挂着白底红字写着“薛总办公室”字样的小木牌。
到了门口,走在前头的工作人员举手在门上敲了几下,听见里面传来“请进”的回应。
推门进去,只见老薛正在埋头处理公务,“请问这是薛总办公室吗”头前的工作人员问道。
老薛赶忙抬起头来,“你们是......”
“哦,我们是市国土局土地稽查科的工作人员。”
“哦,国土局稽查科工作人员,你们请坐,”老薛起身相迎,并让来人在茶几正面的双人沙发上坐下,“请问你们有什么事”
年纪较大的那位工作人员拿出工作证,在面前晃了晃,“我们接到举报,说你们公司囤地长期不开发,我们特来核实并查处这件事,请你把有关地块的土地手续拿出来让我们看看。”
“我们在省城有四宗土地,你们要看哪一宗土地的手续”
“四宗土地的手续都拿出来。”
“你们稍等。”老薛第一次面对这种情况,多少有点不知所措,他到财务科,从保险柜里取出四宗土地的买地发票、税票和有关部门颁发的土地使用证。
稽查科的三位工作人员随便看了看,这些票据和证件都是昌达集团用真金白银换来的,全都由国土部门开具,当然货真价实,另外,土地稽查科的工作人员也没有检查发票和证件的权力,如果换成关云天,断然不会答应他们的这种无理要求。
看见工作人员心不在焉的表情,老薛在一旁问道:“三位领导,我们的票据和土地使用证有什么问题吗”
“这些都是我们国土部门出具的手续,哪能有什么问题”工作人员随意地说。
老薛也
有非常丰富的阅历,他感到有一种被对方戏耍的感觉,“恕我直言,既然知道这些都是国土部门出具的手续,请问三位领导为啥还要亲自过目才肯放心呢你们莫不是怀疑国土部门跟我们合伙作弊吧”老薛讥讽道。
听出了对方的意思,领头那位年龄较大的工作人员说道:“薛总想多了,我们稽查科就是国土局的下属机构,怎么会怀疑自己的上级机构呢”
“那就是怀疑我们了但是不知三位领导是否知道,为了竞拍这四宗土地,花了我们将近二十亿资金,一分都不能少,办理土地使用证件时,最后一关需要查验各种发票和税费收据,那些工作人员可比你们认真多了,真是把关甚严,一丝不苟啊!”老薛继续揶揄道。
“好啦,你把这些手续票据收起来吧,我们今天的目的主要是查处你们公司违规囤地的行为,让你拿出手续票据只是随便看看。”带队那位工作人员觉得有点尴尬。
老薛把一大摞票据和四份土地使用证收起来,重新放回保险柜里,然后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三位领导,刚才只顾给你们找票据取证件,没听清楚谁举报我们了我们因为什么事被举报”老薛故意装聋作哑。
“昌达地产公司手握四宗土地,现在只有位于市中心这块地处于开发状态,其余三宗土地一丝未动,这是事实吧有人举报你们故意囤地。”
“可是我们并没有闲着,不是有项目正在开发吗”老薛道。
“但其他三宗土地在那里荒芜,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开发”
“这个----,我还真决定不了,因为有些事需要董事长拍板,我只是具体执行人。”这样的事,老薛能推则推。
“看来跟你说也没有用,你们的董事长什么时候来这里”
“这个不好说,因为他的行程不归我安排。”
“要不你把他的联系电话告诉我们,这份稽查通知书按理说应该直接发给他,既然他不在这里,就只能由你代收了。”
老薛如果说他不知道关云天的联系电话,显然是说不过去的,他只好把关云天的手机号码告诉了土地稽查科的工作人员。
稽查人员离开后,老薛把情况向关云天作了汇报,关云天正在跟富源县开发区管委会交涉项目征地事宜,“先别理他们,等那些人下次找到我再说。”
&n
第414章 不能坐以待毙
土地稽查科的工作人员离开以后,关云天找来老薛商量对策,“他们走了谈的怎么样”走进办公室,老薛问道。
“刚走,不欢而散,最后扔下几句话,也就是处罚措施。”
“什么处罚措施难道还很严厉吗上次跟我倒没说这些。”看见关云天满脸严肃的神奇,老薛担心地问道。
“对于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开发的地块,将被稽查部门无偿收回,重新拍卖,或者处以跟原地价格等值的罚金。”关云天道。
“哟,这里的处罚可比县市严厉多了!”老薛很是吃惊。
“这些土地已经拿到一年时间了,你觉得再有一年,其余三块地能同时开发吗”老薛在地产一线工作,关云天想听听他的看法。
“眼下在省城的第一个项目才做了三分之一,再有一年,能再开工一个项目就不错了,要想把三个项目同时做起来,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都根本没有可能。”
“那就是说,昌达地产至少有两宗土地,在规定时间内不可能开发,将不得不面对稽查部门的处罚。”关云天自言自语地说。
“如果按照稽查部门提出的处罚要求,两块地将给公司造成十来个亿的损失,没想到在省城刚开展业务,就遇到这种事。”老薛的情绪瞬间低落下去。
“看看吧,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咱们也不可能坐以待毙。”
“这里可是省城,要想化解危机,恐怕没那么容易啊!”
“难度很大,但面对困难也不能退缩,不是还有一年时间嘛。”面对这件事,关云天心情也很沉重。
“到现在我也不明白,昌达地产公司到省城时间不长,也没得罪过谁,你说谁会举报咱们呢”老薛百思不得其解。
“究竟有没有人举报,只有稽查科的人知道,人家也不会告诉咱们,你说是不是所以,别管那么多了,面对现实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