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创里有作
“被告律师如何解释前年的二百万分红”
“所谓分红,一定是在企业经营取得利润的情况下才能发生,一家连年亏损,现在已经破产倒闭的企业,他们哪来的利润既然没有利润,分
第160章 利益之争
北部山区的涉农项目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山坡丘陵的土地承包和核桃苗木的栽种,另一部分是核桃的深加工,按照当初的分工,关云天负责前面部分,叶佳怡负责深加工部分。
核桃苗木从栽种到结果,即使采用最科学最先进的栽培方法,也需要三五年时间,因为前后两部分间隔时间太长,中间脱节也不奇怪,叶佳怡把她负责的那部分工作都快忘记了,突然听关云天提起,虽然感觉有点仓促,但她马上便想起来了。
“当时进行过加工技术的咨询和设备询价,如果现在要启动,马上可以跟有关单位联系。”叶佳怡道。
“倒不是很着急,但你得开始着手落实了,毕竟对于农副产品深加工,咱们这还是第一次涉及,提前准备,提前熟悉。”关云天道。
“根据咨询的情况分析,这种深加工项目除了卫生条件要求更严,其他方面跟一般工业生产没有任何区别,仅仅是把原料换成了农产品。另外,将来的生产场地,你想放在开发区,还是放在你老家那边”涉及具体问题,叶佳怡还得征求关云天的意见。
“这个嘛----,我还没有考虑,你有什么建议吗”
“我认为最好把加工分为两部分,核桃的去皮脱壳放在农村,油料生产放在开发区。”
“为什么不能放在一起呢有利于管理。”关云天很纳闷。
“据我了解,核桃的去皮脱壳虽然也是机械化生产,但需要较大的场地,而且需要较多的劳动力,相对而言,环境也比较差;而核桃油的生产则必须在干净卫生的环境中进行。把去皮脱壳过程放在农村,需要的劳动力可以就近解决,核桃皮和核桃壳的后续处理也比较容易。”叶佳怡解释道。
“涉及开发区的场地倒好解决,正好咱们旁边还有一百亩土地可以利用。放在农村的部分,是统一建厂,还是三个乡镇各建一处呢”
“为了照顾本地村民就业,我估计每个乡镇都希望把厂建在自己的地盘上,说不定还会为这个事发生争执。”老丁猜测道。
“完全有可能争执不下,不仅乡镇长,就连老百姓也愿意把厂建在自己的乡镇。”叶佳怡也持同样观点。
“可是分散建厂不仅不利于管理,也给昌达集团增加经济负担。你们想的很周到,这个问题咱们定不下来,还是跟地方政府协商后再说吧。时间不等人,这件事我去办,佳怡抓紧为下一步工作做准备。”只要涉及跟基层地方政府打交道,麻烦一般少不了,关云天总是愿意自己亲自出面处理棘手问题。
不仅涉及三个乡镇,关键是牵涉利益分配,将来把厂建在哪个乡镇,肯定有利于那里的税收财政和就业,如此现实的问题,谁也不会拱手相让。
当关云天把这件事向县里做了通报后,刘副县长也是左右为难,在电话里他建议道:“要不这样吧,我先跟三个乡镇通通气,打探一下他们的意愿,看看有没有高风亮节的。”
“那就最好了,如果大家把视野放得更开阔一些,不在这件事情上计较,往后机会多得是。”
当刘副县长跟三个乡镇的一二把手通完电话,把情况说明以后,没有一个乡镇的领导表现出
高姿态,谁也不愿把眼前的利益拱手相让。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很多基层领导的信条,谁不想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如果把唾手可得的利益让出去,不仅对自己的政绩有不良影响,而且还会被当地老百姓唾骂,即使将来调离后,还会受到继任者的埋怨。
面对如此复杂的利益格局,刘副县长也没法协调,他跟关云天商量,想把三个乡镇的一二把手召集到一起,让大家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刘县长,连你都协调不了,也只有让他们帮忙想办法了。”关云天道。
三天后,在县府二楼会议室,刘副县长、关云天和三个当事乡镇的一二把手坐在会议桌旁开会,刘副县长主持会议,“各位,今天把大家召集到一起的目的,可能你们都能猜到。没错,由昌达集团投资开发的北部山区涉农项目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按照计划,马上就要展开下一步工作,也就是筹建深加工项目,根据设计单位和食品监管部门的建议,昌达集团想把深加工分做两个部分建厂,他们打算把初加工过程,也就是核桃的去皮脱壳这个阶段放在乡下。”
“这样有利于核桃的外皮和硬壳的进一步处理。”关云天插话道。
刘副县长继续说:“这就涉及到建厂问题,但是,应该把厂建在什么地方呢关总他们对厂址选择很为难,前两天我跟你们几位在电话里沟通,我看你们都希望把厂建在本乡镇的地盘上。今天召集大家,是想集思广益,尽快把厂址定下来,昌达集团还等着马上开工建设呢。”
听了刘副县长的开场白,小小的会议室鸦雀无声,特别是三个乡镇的六位一二把手,都面无表情地看着自己眼前的桌面,谁也不想率先开口说话。
见此情景,刘副县长逐个点名,让每个乡镇都要表态发言,但被点名的乡镇领导还是支支吾吾,谁也没说出个所以然。
看大家那为难的样子,关云天道:“你们的想法我很理解,作为基层领导,谁都愿意给自己管辖的地方谋利益,这无可厚非,但是也请大家理解我们的难处,昌达集团不可能在你们每个乡镇都建一个厂呀!”
“关总,你说的太好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在我们三个乡镇分别建厂。”也许是女性心直口快,或者就是她的性格使然,那位源水镇的女镇长来了个顺
第161章 万全之策
有些人面对复杂问题束手无策,即使有心解决,却不知从何下手,有的人面对乱麻一样的问题,通过分析,总能理出头绪,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是能力不同的具体体现。
对于关云天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刘副县长早就见识过,今天召集这个会议,表面上主要针对三个乡镇的六位一二把手,实际上重点在关云天这里,刘副县长确信,以关云天的能力,他一定能想出一个万全之策。
一开始,关云天想把这个问题推给地方政府,刘副县长也理解昌达集团的苦衷,毕竟这种得罪人的事,还是让上级政府出面协调比较恰当,作为企业,只管投资做项目,不想陷入地方政府利益纷争的漩涡之中。
关云天本来就是个比较超脱的人,除非万不得已,他尽量不跟各级地方政府打交道,就如这次的厂址选择,昌达集团投资建厂,如果不能兼顾三个乡镇的利益,要是最终弄得出了钱还挨骂的结局,他根本犯不上,所以,他要请刘副县长出面协调,目的不是把困难往外推,而是通过刘副县长,让三个乡镇的领导认识到问题的复杂性,请他们对企业多一份理解。
面对刘副县长的追问,关云天道:“刘县长,你问问六位乡镇领导,对我刚才的三点建议是否认同如果认同我的建议,我再回答你的问题,要是他们不认可,往下的解释就没有必要了。”
没等刘副县长问话,三个乡镇的六位一二把手纷纷表态,全都赞同关云天的三条建议,特别是第三条让他们感动,“没想到关总还为乡镇的政绩考虑,基层工作面临很大压力,到时候还请刘县长在有关部门那里多给我们美言几句。”
“相互理解吧,咱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把这个项目做好,为改变北部山区的经济面貌出力。只要大家认同我的三点建议,至于厂址的选择,我不做任何表态,让昌达集团聘请的技术专家来确定,他们根据建厂需要和实际环境选择厂址,你们觉得怎么样”关云天道。
众人面面相觑,心头好像还是疑虑重重。
关云天看出了他们的心思,“前面我提到了将来工厂用工和税费分配比例,还有招商引资等事宜,可能大家对工厂占地还有疑虑,我们的原则是无论建在哪个乡镇,占地多少亩,我们都以租赁的方式占用土地,每年按政策规定缴纳土地租赁费。”
“大家对关总这些建议和设想有什么看法我觉得这已经考虑得非常周全了,厂址选择是专家的事,究竟选在哪个乡镇,那不是咱们在座这些人能决定的,要是没选上,那就得认了。”刘副县长道。
三个乡镇的领导对关云天的建议和厂区土地租赁形式当然没有异议,他们之所以看上去面无表情,是在心里盘算着怎么能让专家把厂址选在自己那个乡镇。
其实,乡镇领导们这就有点多余了,专家选址完全是根据项目需要和当地环境来做决定,绝不会掺杂任何人为因素。比如,一个运输不便,动力电能不足的乡镇,任凭你把情况说的天花乱坠,专家也不可能把厂址选定在你那里!
刘副县长最后总结道:“工厂选址的事就不要考虑太多了,我看最好顺其自然,让专家去选择。趁我们在场,你们三家是不是应该就将来的利益分配等问题,签署个备忘录或协议之类的东西”
“刘县长的建议非常好,我也觉得你们应该签署个协议,免得将来扯皮,到时候弄得我们都无所适从。”关云天道。
“为了各方协作顺利,谅解备忘录和协议都应该签署,但协议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呢”金寨乡的张书记道。
“关总刚才提到的那几条,说白了就是利益分配方案。”有人回答道。
在座的都是大大小小的领导,没有协议起草人,刘副县长临时从县府办公室请来一名文秘,把大概意思跟对方说了说,没用二十分钟,一份涉及三方利益分配的协议就起草完毕,传阅修改后在文印室打印出来,三个乡镇的行政负责人在其上签字,这件事情的解决方案就算定下来了。
......
经过对比,叶佳怡决定将省轻工设计院作为深加工项目的技术依托单位,双方签署技术合作协议后,轻工设计院的几名专家前来考察项目场地。
为了避嫌,关云天决定昌达集团不派任何领导陪同,只让司机拉着几位专家对三个乡镇的场址进行实地考察。
每到一处,当地政府都使出浑身解数,对专家们好吃好喝好招待,尽最大努力讨好各位专家,千方百计展现当地优势,为的是给专家们留下好印象,让他们把厂址定在本乡镇。
对于这种情况,关云天早有所料,他估计三个乡镇会在接待考察组的过程中使劲,但他毕竟跟这些专家不熟悉,没法叮嘱什么,当地政府愿意招待,那是他们的事,反正最后的选择权在专家手里,尽管专家们接受了三个乡镇的吃请招待,项目的场址选择却是有原则的。
考察结束后,通过对建厂条件的反复对比,专家们最终决定,将厂址选在金寨乡,“几位专家,请问你们能否解释一下选址金寨乡的理由”
“难道关总对我们的判断有怀疑”
“绝对相信你们的科学依据!你们是这方面专家,我是门外汉,无权怀疑你们的判断。但几位专家有所不知,三个乡镇曾极力争取在他们那里建厂,也许你们也看出来了
第162章 做事先做人
老徐没有说话,却用疑惑的目光看着关云天,他不知道对方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
关云天并未理会老徐,而是朝着叶佳怡道:“金寨乡的工厂马上就要开工建设了,佳怡,你打算派谁过去管理呢”
“哎呀,一直没物色到合适人选,我正为这事发愁呢。”叶佳怡至今一言未发,她正想跟关云天提出选人要求。
“徐总刚才推荐这个杨文瑞,按徐总的说法,人品非常好,工作能力也不错,你觉得合适吗”
关云天说完,没等叶佳怡表态,老徐不干了,“关总,怪不得刚才不搭我的茬,原来你真让我失望啊!”
关云天笑着接过话,“徐总,咱们工作得分主次,前面我不是说了嘛,现在项目的重点要转移到深加工阶段,加工厂的建设马上就要开工,手下无人可用,别说佳怡,就连我都有点着急,正好你推荐了杨文瑞,而且对他评价颇高,这不正是我们要找的人选吗你就忍痛割爱吧。”
“你说得对,任何时候都要突出工作重点,你想用杨文瑞就直说吧,所有事情都要为工作让路。”老徐非常坦然。
“话是这样说,新成立的这个田间管理办公室呢谁来领头”关云天其实很为难。
徐建民考虑了一两分钟,“我来兼任田间管理办公室主任。”
“那可不行,行政总监就够你忙的,再说你已年近六旬,在基层这三四年就已经让你受累了,指挥部撤销后你回到机关,怎么能让你再受那份累”
“关总,我兼田间管理办公室主任最合适,首先,我对那一望无际的核桃林很有感情,哪个村庄负责哪一片,还有各村的人员情况,我早已了然于心,另外,我跟农科所的专家也有很好的合作,第三,以后的管理不像以前,每个月抽三两天去核桃林转转,也不是多苦多累的事,连锻炼身体都有了。”老徐说的非常诚恳。
关云天考虑了好一阵,“如果这样的话,专门跟你配一辆越野车,去下面检查工作,凡是车能开到的地方,就尽量不要步行。”
“嗨,我又不是腿脚不利索,干嘛弄得跟照顾残疾人似的”
“你还是听从安排吧,毕竟一把年纪的人了,不能跟年轻人比,我同意你兼任这个职务,但公司的决定你也要执行。”
昌达集团现有各种小车三四十辆,光越野车就有五辆,但都不属于任何人的专车,关云天指示后勤部的车辆管理人员,只要徐建民下基层,一定要派专用越野车供他使用。
撤销项目指挥部的消息传出后,杨文瑞找到徐建民,“徐总,下一步我回关杨村田间管理组上班吗”
徐建民故意卖个关子:“是啊,指挥部都撤销了,哪儿来的还回哪儿去吧。”
“反正我们督察组也没事可干了,我打算明天就回去。”
“文瑞,回你们村的田间管理组倒好办,只是那里现在有组长副组长,回到那里怎么安排你呢我正为这事儿发愁呢。”老徐一副严肃认真的样子。
“安排什么呀我本来就是个农民,跟其他村民一样干活就是了,徐总你放心,我绝不给那里的组长副组长出难题,保证服从他们的领导。”
杨文瑞这种平静的心态,让徐建民更觉得他为人坦荡,老徐没有看走眼,这的确是个可以信赖的人。
“哈哈哈!文瑞,你想回村里的田间管理组也回不去咯!”徐建民突然大笑起来。
杨文瑞觉得莫名其妙,这么大的徐总,平时总是一副严肃认真,不苟言笑的模样,今天这是怎么啦“徐总,怎么我就回不去了”
“今天你抽个时间去集团公司总部,关总找你有事。”老徐说话的样子,带着几分神秘。
“关总找我有事我,怎么啦”
“见到他就知道了,我觉得应该不是什么坏事吧。”老徐轻描淡写道。
当天下午三点多,杨文瑞来到昌达集团董事长办公室门口,敲门,听到“请进”的允许后,推门进屋。
“文瑞来啦”关云天抬头问道。
“关总,听徐总说你找我”杨文瑞怯生生地问。
“是的,你在椅子或沙发上坐下,喝水自己动手,我跟你谈点事。”
杨文瑞拉把椅子,在离办公桌不远的地方坐下来,“关总要跟我谈什么事”
“项目指挥部不是撤销了吗你有什么打算”
杨文瑞觉得奇怪,上午老徐也问起这个问题,“我回村里的田间管理组干活,跟其他村民一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