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创里有作
“文瑞,你在项目指挥部担任过中层管理干部,如果回到原来的地方,那岂不是回到起点了吗而且连组长都当不上,说起来不好听吧”
“嗨,我本来就是农村干活的人,跟村里的其他村民没啥区别,回到起点,跟他们一起干活,这有啥丢人的嘴巴长在别人身上,谁愿说啥咱管不了。”
杨文瑞的这种心态让关云天对他刮目相看,果然如老徐所言,先不说其他方面,这人起码品质不错。
“文瑞,虽然项目指挥部撤销了,可我们还不想放你走呢,你着急回家干啥是不是想媳妇了”关云天跟这位老同学开起了玩笑。
“老夫老妻啦,有啥可想的项目指挥部都撤销了,不回村里还能干啥”
“哼,让你猜着了,这里还
第163章 一条癞皮狗
人与人的确没法比,杨文瑞跟关成光是从小学到初中的同班同学,初中毕业后,他俩回到农村,因为同在一个村子,两人进进出出形影不离,关成光的学习成绩稍好一点,头脑也更加聪明灵活一些,杨文瑞就像关成光的跟屁虫,什么事都是关成光拿主意。
刚参与北部山区的涉农项目那会儿,徐建民对关成光和杨文瑞几乎一视同仁,而且都想重用他们,一开始让他俩带领关杨村的村民清理本村的山地丘陵,因为要同时修建围栏,老徐又调关成光负责近十公里的围栏施工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关成光得到了更多的重用。
在自己独当一面的时候,关成光的私心和低劣的品性终于暴露出来了,他趁围栏施工分散,指挥部疏于管理的机会,倒卖水泥沙石等建筑材料,被人发现后还百般抵懒,最后被指挥部的人跟踪,几乎抓了现行。
被贬回关杨村的田间管理组,老徐还给关成光安了个副组长的职位,算是给了他面子,可他劣性不改,在工作中耍小聪明,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跟同事很难相处。这一系列事件,令徐建民对关成光彻底失去了信任。
自从被调到项目指挥部,关成光跟杨文瑞之间的隔阂就形成了,他不仅不检讨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还处处跟老同学杨文瑞攀比,但他越有这样的心态,老徐对他越反感。
关云天跟关成光也是小学初中的同班同学,老家也是一个村的,关成光还是关云天的本家爷们,他辈分高一辈,论起来关云天得管他叫叔。
对于这位本家爷们,关云天在中学时代就知道他不是个省油的灯,这家伙自小就爱占别人便宜,关云天和他根本不是一路人,要不是这次应县府刘副县长之约,回老家承包开发山地丘陵,帮助北部山区村民脱困,关云天几乎都把关成光忘了。
既然再次相遇,说明也有缘分,再加上同村本家和曾经的同班同学这层关系,关云天也想给关成光一个机会,怎奈这人本性难移,无论关云天如何劝说都无济于事,现在不仅对指挥部的善后安排挑三拣四,还跟杨文瑞攀比,关云天对他实在忍无可忍。
面对关云天的讥讽,关成光一如既往地满不在乎,“对于善后工作安排,杨文瑞肯定姿态很高,他那叫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要是被安排去当厂长,漂亮话比他还会说。”
“你这个人只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你不知道实际情况,怎么就敢臆断杨文瑞说的是漂亮话告诉你吧,知道项目指挥部要撤销,在集团公司还没有做出任何安排的情况下,文瑞主动要求回关杨村跟村民一起搞田间管理,而且对职务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即使跟其他村民一样,当个普通员工也没有意见。反过来看看你是怎么做的”关云天用瞥视的目光注视着对方。
关成光似乎有些不相信,竟然无耻地说:“上级还没做出安排,杨文瑞就要求回村里的田间管理组,这家伙不是有病吧”
“爷们,你连这样的话都说得出来,足见其心理有多阴暗!你没有的境界,人家有了就是有病究竟谁有病旁观者自有评价。就你这样的思想意识,也只配回村里干活,说实话,绝大多数村民的境界都比你高。”
“听你这意思,我非得回村里不可云天,你的企业那么多岗位,就没有我的立锥之地吗”关成光这脸皮得有多厚!
“不错,昌达集团两万五六千员工,岗位多得是,就是没有适合你的岗位。”
关成光只是个歪心眼多,会耍小聪明的家伙,其实他骨子里就是个怂蛋,无论遇到任何事,一旦对方跟他较真,他立马就会把自己软弱的一面暴露无遗。
看见关云天这不容商量的态度,关成光彻底认怂,“云天,我要是回村里跟村民们一起上山搞田间管理,他们得怎么笑话我不为别的,难道你一点也不念及当年的同学关系吗”
关云天苦笑着摇了摇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为人要坦荡,做事要踏实,你总是自以为是,觉得自己聪明,到头来怎么样最终吃亏的是自己!”
“事到如今,你骂我损我也没有用了,我就问你一句,你愿意眼看着我回到村里,被那些村民瞥视嘲笑吗”
为了不回村里,关成光真是豁出去了,他觉得在这里被关云天讥讽,总比被村里那帮老少爷们瞧不起要强得多,堂堂关杨村第一聪明人,要是被贬回村里跟那帮村民为伍,到时候真会让关成光颜面扫地。
关成光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任凭关云天说什么,他要么点头称是,要么沉默不语,在关云天办公室待了一个多小时,说啥也不肯离去。
看来,关云天要是不给他个说法,关成光就得赖在这里。
如果是外人,关云天只需一个电话,昌达大厦的保安就可以把这条癞皮狗架着扔出公司大门,但关成光毕竟是老家村里的爷们,又是老同学,关云天无论如何也不能那样做。
“除了不愿回村里的田间管理组,你想怎么办”关云天没好气地问道。
“还是那话,昌达集团这么大的公司,在哪儿不能给我找个岗位”关成光大言不惭地说。
“你真是想得美!就你这一身毛病,现在的任何岗位都不适合你,我劝你还是丢掉幻想,面对实际。”
关成
第164章 终究要讲效益
从前形影不离,现在见面躲着走,杨文瑞当然知道关成光跟他产生了隔阂,但他不明白自己在哪件事情上得罪了对方。
想来想去,杨文瑞最终意识到也许源于双方职务的变化,于是他摇头苦笑,决定不跟关成光一般见识,每次见面总是主动跟对方打招呼。
尽管关成光并不领情,但杨文瑞处之泰然,他们俩在近两年一直维持这样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
关成光要到自己手下工作,要说杨文瑞毫无顾虑,那是不可能的,从前都是关成光出主意,说上句,这回杨文瑞不仅要管着他,还要高他几个档次,因为关成光不可能被委以任何官职,这反差实在是太大了!杨文瑞知道,关成光即使口服,也不可能心服,将来在工作中不会没有别扭。
杨文瑞毕竟是个内心坦荡的人,既然关云天要把关成光安排到自己手下,那就对其以诚相待,用实际行动感化关成光那颗冷酷的心。
“关总,你也别把问题想的那么复杂,事情也许没有那么糟糕,人心都是肉长的,我对成光以诚相待,好歹还有那层同学关系,我就不信他好意思故意跟我找别扭,出难题。”杨文瑞道。
“明着他绝对不敢,因为我已经给他敲了警钟,如果他再自以为是,耍小聪明,我就对他不客气,就怕他在暗地里使坏。”关云天不无担忧地说。
“嗯,成光这个人倒是有这方面特点,表面上不动声色,背后搞小动作,但你给了他忠告,我们之间毕竟还有些旧情,我想他怎么也会有所收敛。”杨文瑞道。
“好,咱们先不管他,工作中你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这是我的电话号码,关成光一旦有事,你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关云天的意思,如果关成光在以后再出现什么不轨行为,甚至都用不着杨文瑞为难,他将亲自处理。
......
三个多月后,一条连带去皮、烘干和脱壳的现代化核桃仁生产线,在富源县金寨乡建成投产,这只是加工先期成熟核桃的部分设备,据轻工设计院的专家计算,待到北部山区的三万多亩核桃全部结果,至少需要四条这样的生产线。
与此同时,生产核桃油的第一期工程也在开发区的加工厂建成投产,在当年十一月份的全国食品订货会上,昌达集团生产的四千余吨核桃油被订购一空。从市场需求看,跟刘副县长当初的预测一致,这个项目的产品确实具有非常不错的市场,而且其增长潜力巨大。
但是,即使到了第四个年头,核桃林的挂果率接近百分之五十,当年的产值也不过两亿,除去人员工资、山地承包费、融资利息、固定资产折旧和各种税费,等等等等,项目整体还是处于亏损状态。
这就是涉农项目的特点,见效慢,投资回收期长,利润率低,除非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一般企业不愿承担,也不敢涉足。
昌达集团虽然在经济承受能力方面没有问题,但毕竟是民营企业,最终是要讲究经济效益的,一个项目接连四年亏损,这在公司十余年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当初做出投资这个项目的决定,多少有点不得已而为之。
面对涉农项目的亏损局面,关云天指示集团公司办公室,详细检索多年来
政府颁布的各项惠农政策,他想看看有哪些可以利用。
经过几天紧张工作,集团办公室主任林楠把检索结果向关云天汇报,“这里检索了近二十年颁布的惠农政策,你需要哪方面的”
“近十年,有利于降低农副产品加工成本的政策,有没有”
“当然有啦,涉及种植阶段和加工阶段的都有。”
“你组织办公室人员,结合这些政策文件,写一份减免各种税费的申请报告交给我。”关云天吩咐道。
三天后,林楠把一份提请有关部门减免北部山区核桃种植项目有关税费的申请报告交给关云天。
跟刘副县长沟通以后,关云天把这份申请报告送到他的办公室,“刘县长,我们也是没有办法,如果项目能够盈利,我们就不麻烦政府了。”关云天解释道。
“关总,你不用解释了,这件事要怪我们对企业关心不够,把事情疏忽了,本来应该是政府部门替你们想到的,结果让你们很被动,一连亏损三四年。”刘副县长还是非常体谅企业的难处。
“我们做了一番测算,如果在税费方面得不到优惠,再过一两年,这个项目也很难盈利。”
“享受政府的惠农政策本来就是你们应有的权利,这用不着解释,你把这份申请报告留在我这里,下午我就去找县长商量,争取把政府的所有惠农政策都要让你们享受到。”
刘副县长拿着昌达集团的申请报告来到县长办公室,把情况跟周县长做了汇报。
“人家昌达集团替政府分担了帮助北部山区脱贫致富的重任,咱们一开始怎么没替他们想到这些惠农政策”周县长有些不解。
“开始只想到了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帮扶,政府不是帮他们协调了农发行的低息贷款嘛,惠农政策方面,还真是疏忽了。”刘副县长道。
“你还别说,这么大的项目,一连亏损了三四年,也只有昌达集团这样有实力的企业才撑得住,换作其他企业,早就跟你撂挑子不干了。”
“就算这样,他们那位关总还觉得不好意思呢,似乎享受政府的惠农政策不是一件光彩事。”
&nbs
第165章 老实人吃亏
年初的预算早已做出,地税局这位副局长的意思,要他们减免昌达集团的税收没问题,但县里得让财政局把下达给他们的指标降下来,否则,完不成任务,责任算谁的
刘副县长听的很清楚,这些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就是不愿承担责任,其实他们真是想多了,连周县长都同意支持的事,到时候县府肯定会有办法对预算做出调整。
另外,在座的领导中,只有刘副县长和农业局长跟关云天比较熟悉,其他职能部门负责人,不管参会的是一把手还是副职,虽然昌达集团的名声如雷贯耳,但对这家企业的老板,却近乎陌生,所以从内心讲,给这样的企业减负,很多人都不情愿。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那些干正事,符合条件的,由于跟职能部门不熟悉,往往享受不到政府的优惠政策,而那些整天泡在酒桌上,时常出入于机关,跟某些职能部门负责人称兄道弟的人,他们凭借其人脉关系,即使并不符合规定,却能大摇大摆地受到优惠政策的庇护,日子过得优哉游哉。
关云天曾听朋友讲过两个故事,一个是关于个人的,另一个涉及到一个单位。关于个人的故事,说的是一家三口,男主人在政府部门一个有些权利的单位上班,女主人是下岗职工,但开了一家年营业额达五六百万的公司,女儿大学毕业后虽然没能进入理想的单位,现在供职的单位工资是有点低,但工作却非常轻松。
虽然车不算好,但这个家庭却人手一辆,男主人开着一辆七八成新的奥迪轿车,女主人驾驶的是“天籁”,工资不高的女儿档次要低点,开的是一辆全新的“速腾”。
就是这样一个家庭,却享受着政府低保,朋友们觉得不可思议,但这家的女儿亲口对她的好朋友说起过不止一次,不管是炫耀还是装穷,这却是事实。
另外,据说在某县有这样一个单位,对外宣称的业务是牧场管理,奶牛饲养和奶制品加工生产,在公司名称上,自然忘不了冠以科技二字,取名为某某牧业科技公司。
这家牧业科技公司在鼎盛时期,也有员工上千人,据说公司内招后厨的厨艺,堪比大城市那些大酒店的厨师,内招用餐环境的装修档次,跟五星级酒店类似。某些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宁愿来牧业科技公司的内招吃饭,也不愿去当地的酒店用餐。
但是,在公司成立后的第十二个年头,这家牧业科技公司却轰然倒下,不明就里的人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事实,看上去轰轰烈烈,高朋满座的牧业科技公司,怎么会突然倒闭呢
事后经过清算梳理,外人才知道个中原因,原来,这家牧业科技公司自从成立以来,其老板根本没有把资金和精力投在项目经营上,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请客送礼搞关系,然后千方百计利用各种优惠政策,为企业拉来政府多个方面的扶持资金,据说在最好的时候,这家牧业公司每年获得的政府资金达三四千万!
有好事者给这家牧业科技公司算过一笔账,从公司成立到倒闭的十二年时间里,这家企业基本靠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扶持资金过日子,他们的主业根本就没有做起来,对外宣称的三万头奶牛,实际上不到五千头。
多年前就要开发的奶制品,直到企业倒闭破产,也没见到生产线的影子。近两年关于各种优惠政策的落实,政府把条件卡的严了一些,获得政府资金的渠道没那么畅通了,所以,那家牧业科技公司就撑不下去了。
关云天不是书呆子,他是个相当聪明的人,智商没得说,情商同样很高,社会上的潜规则他早就了然于心,为了获得政策照顾或扶持,他当然知道该怎么做,但关云天首先是个真正做企业的人,他认为那种靠政府输血的企业终究长不了。
如果关云天想那么做,搞请客送礼,吃吃喝喝那一套,昌达集团比绝大多数企业都要具备更好的条件,因为他们涉足的行业多,产生的费用有很多名目可以入账,但他认为不值得,他觉得一个真正的企业家,永远不能指望政府施舍,最关键是练好内功,把自己的企业做好。
所以,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关云天的态度一直是敬而远之,除非万不得已,一般不跟这些人交往。
今天这个场合,关云天早已看出了端倪,但他不动声色,因为有刘副县长在场,他要看看事情如何发展。
其实在座的各位职能部门负责人也心知肚明,县长表态支持的企业和项目,即使有谁不待见关云天,他们最终还是要有所表示,之所以没有一个部门积极表态支持,主要是让关云天看脸色,让他知道这些职能部门对他有意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