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创里有作
“去市里见面那是肯定的,酒店嘛,不用你们费心了。”
“为什么见那么大的领导,不把见面地点安排在档次高一些的酒店,怕是不合适吧。”林楠小心翼翼地说。
&
第205章 大领导请客
原来如此!没错,这个世界上谁也不容易,那些看上去风光无限的头面人物,其实也有自己的苦衷。
“如果视作招商引资项目,需要我们怎么配合呢”关云天想知道其中的过程。
“具体情况我也不太清楚,估计到时候他会跟你详细沟通。至于你说的影响,我觉得这种事对项目只有好处,你想啊,某个领导引进的项目,有关职能部门还敢刁难吗咱们县的开发区那些招商引资项目,就是很好的例证。”曹慧娟道。
“是啊,不过别看昌达集团就在开发区,我跟那几家招商引资过来的企业还真没什么联系,对他们的情况不甚明了。”
富源县到华源市只有不到五十公里路程,说话间,车就到了市里,司机知道银座酒店的位置,又过了不到二十分钟,这辆奥迪a8拐进了一处灯火辉煌的场所,下到车来,非常醒目的“银座大酒店”的巨大招牌映入眼帘,漂亮的迎宾小姐将关云天一行引入大厅。
曹慧娟来到迎宾台前,“请问何副市长预定的是哪个包间”
“618号,请跟她走。”随即过来一位迎宾小姐,把曹慧娟一行领到包间门外。
曹慧娟正要敲门,包间服务员小声告诉她,“何市长正在里面等候。”
推门进去,曹慧娟笑意盈盈地打着招呼:“让何市长久等了,不好意思啊!”
“没等多久,我也刚到几分钟。”
“何市长,我先介绍一下吧,这位就是昌达地产公司的老总关云天,那位美女是昌达集团的办公室主任林楠,也是我的闺蜜。你,我就不用介绍了,他们都认识你。”曹慧娟跟这位何副市长的关系,显然不一般。
关云天和林楠上前一步,跟何副市长握手,“何市长,你好!”
何副市长握着两位年轻人的手,对曹慧娟介绍的最后那句话不太理解,“咱们见过面吗”
没等关云天和林楠说话,曹慧娟道:“你是大领导,他们在电视和报纸上看见过你!”
“嗨,看你说的跟真的似的,差点把我搞懵了。好啦,请坐,咱们四个人,慧娟坐我对面,两位客人请入座。”何副市长指着自己左右两边的座位。
第一次跟这个级别的领导坐在一起吃饭,而且还是当客人,关云天多少有点拘束,林楠更是不自然,曹慧娟看出了二人的窘态,开导道:“你们两位放开点,何市长这人非常随和,在他面前不要有任何拘谨。”
“慧娟说得对,这是咱们的私人聚会,不要有任何拘束。”
包间的门开了,领班上前询问:“何市长,可以起菜了吗”
“起菜吧,请服务员给我们把酒倒上。”
也许为了注意影响,何副市长安排的不是全国名酒,但关云天知道,服务员手中的这种地方名酒,也是价格不菲。
倒酒的服务员转到林楠跟前,她有些犹豫地说:“我没有酒量,就不要喝了吧”
何副市长没有表态,曹慧娟却说:“楠子,第一次跟何市长见面,哪有一点不喝的道理”
“慧娟,我真的不能喝,你是知道的。”
“谁又不是要把你灌醉,就你那酒量,喝一杯没有问题,倒上吧。”
(本章未完,请翻页)
四人的杯子都倒满了酒,何副市长举杯道:“欢迎富源来的三位客人!”
“多谢何市长!”
大领导请客,酒桌上那些规矩全无,酒局得按照他的节奏进行。何副市长是位五十出头的中年人,即使有些酒量,那也是在他的上司,或比他级别更高的领导面前才能亮出来,一般情况不愿意多喝。
今天这顿饭,主要目的不是喝酒,而是谈事情,何副市长又是桌上最大的领导,他自然不想喝得太多,所以,第一杯酒喝到一半,他就进入正题,“关总,听说你们公司要进入市里的房地产市场”
“报告何市长,一个多月前,我们在华源市的土地拍卖会上,拍得了两块城市建设用地,一共有三百来亩。”
“不简单,昌达地产公司敢于从县城进军华源市的房地产市场,说明你们有志向,有魄力。来,为昌达地产的志向和魄力干杯!”说完,何副市长竟把杯中的小半杯酒一口喝干了,看来他有些酒量。
关云天和曹慧娟也照样干杯,林楠却剩了一部分,“楠子,何市长提议的酒,你得干了!”曹慧娟催促道。
看见林楠皱着眉头,何副市长体量地说:“你把这杯喝了,再倒半杯,就可以随意了。”
林楠作为集团公司办公室主任,她知道说啥也不能扫了领导的兴,于是端起杯子,把杯中酒一口喝干。
第二杯酒倒上后,何副市长并不急于举杯,而是直截了当地说:“关总,不知道慧娟跟你说过没有市里正在招商引资,你们这两个开发项目可否作为招商引资项目进入本市”
“曹局长跟我说过了,这没有问题,能作为何市长的招商引资项目进入华源市,我们感到荣幸!”
“根据政策规定,开发商在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最多可以闲置二年,不知昌达地产这两块地的具体开发,准备何时动工”
关云天实话实说地道出了自己的想法,“按照我们的原有计划,这两个项目应该在明年开工。”
“那就是说,今年不考虑开工了”何副市长好像有点失望的样子。
关云天看出了领导的表情,“何市长,这有什么关系吗”
曹慧娟插话道:“何市长今年还有一部分招商任务没有完成,他原以为你们会在今年开工。”
&n
第206章 以此为契机
为了配合大领导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关云天答应按照要求调整昌达地产公司的工作计划,这件事看起来复杂,其实也不是多么麻烦,最多组建一个项目班子,办理有关手续和项目注册,在当地职能部门备案,建立项目账户,按比例打入部分项目资金,项目招商就算成功了。
如果要做的更加好看一点,那就到年底以前组织几台施工机械,打桩挖地基,这就表明项目开工了,至于什么时候项目竣工,楼盘开售,那是企业的内部事务,跟招商引资毫无关系。
关云天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何副市长,“我们就按这个计划推进项目的实施,何市长你看还有什么问题吗”
“完全同意你的计划,实际上,只要年底以前你们把项目的有关事情落实下来,不一定非要动工,招商引资就算成功了。”
何副市长见过好多假招商,有些项目有名无实,有些项目看起来像那么回事儿,实际资金不到位,还有一些招商引资项目,实际到位的投资额度跟当初承诺的投资相差甚远。
关云天历来是个说到做到的人,他答应的事,即使对方并没有严格要求,他也会认真去做,否则,他认为就没有必要花费精力做那些前期准备了。
自从跟何副市长见面以后,关云天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主动向对方汇报工作进展,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姿态,他知道何副市长对具体工作根本不感兴趣,只要投资资金按时到位,对方的招商引资就算完成了任务。
关云天跟常务副总经理薛建清,正在商量如何组建市里那两个楼盘的开发团队,他接到集团公司总经理叶佳怡的电话,“有一份县发改委(由原来的计委和经委改制合并而成)送来的文件,我让办公室工作人员送过去,最好你能过目一下。”
“好的。你看过了吗是关于哪方面内容的文件”
“我看过了,是关于产业政策方面的指导意见。”
不一会儿,关云天听见敲门声,工作人员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资料推门进来,“关总,这是叶总让我送来的资料,请你过目。”
接过来一看,是一份三页的红头文件,还有一份近百页的说明材料,“关于五年计划中的产业政策指导意见,哟,这份材料很重要,我得好好研究一番,薛总,组建市里项目开发团队的事,我就不管了,你看着办吧。”关云天一边念着文件的名称,一边向对面的老薛交代。
原来,文件的内容是政府将汽车及其零配件,作为未来若干年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政策,材料中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说明,有关企业应该抓住这一机会,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改造。
关云天用了两天时间仔细琢磨这份文件,并对说明材料中的指导意见进行逐条解读,他认为这对昌达集团是个机会。
第三天上午,关云天没有去昌达地产公司办公,而是直接去了集团公司,在他的董事长办公室稍作盘桓,又来到总经
(本章未完,请翻页)
理办公室,叶佳怡正在埋头处理公务。
“这么忙吗”关云天在门上敲了几下。
“哟,你怎么来了地产公司那边今天没事”叶佳怡抬头问道。
关云天举起手里的资料,“这个,我看完了,我觉得对昌达集团非常重要,你怎么看”把文件放在桌上,关云天在一张单人沙发坐了下来。
“文件送你那里之前,我也看过了。”叶佳怡停下手头的工作,拉把椅子坐了过来。
“给我的感觉,这里蕴藏着机会,你觉得呢”
“要看整个公司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如果重点在房地产开发,那倒无所谓,要是还想继续兼顾制造业,我也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叶佳怡道。
“具体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机会体现在哪些方面”
“此前咱们多次谈论过新经济,新经济包括许多方面,房地产开发属于新经济的内容之一,昌达集团现在已经涉足了。另外,新型制造业也是新经济的一个方面,用新型制造业改变传统产业,让传统制造业得到升级换代,这既是传统制造业的未来,也是新经济的一种具体体现。”叶佳怡在大洋彼岸求学就接触到新经济的概念,对此她一直保持着关注。
对于叶佳怡的见解,关云天听得非常认真,“文件上也提到用新型制造业替代传统产业,实行企业的产业升级,问题是汽车产业属于新型制造业吗昌达集团的传统制造业是不是到了该升级换代的时候了”
“其实新型制造业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它的含义并没有清晰的边界,我认为只要国家把它作为未来若干年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它就应该属于新兴制造业的范畴。至于昌达集团现有的几个产品,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尚可继续坚持,有些已经到了竞争剧烈的微利时代,再不实行升级换代,那就没有太大意义了。”
“要不这样,你抽时间根据这份文件的指导精神,再结合你的具体想法,编写一份关于昌达集团产业升级
第207章 不同的追求
董事会形成共识后,剩下的问题就是处理现在的帘子布分公司,同时着手进行汽车零配件项目的调研。
对于帘子布分公司,关云天本想将其关停,但董事会成员们觉得非常可惜,毕竟现成的设备,现成的生产管理,现成的市场和用户,虽然产品利润确实比较低,但谁拿去都可以实现无缝对接地继续经营,这样的项目并非没有价值,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将帘子布项目转让出去。
话虽如此,真正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从某种意义上讲,帘子布项目的处理,比起汽车零配件项目的调研要复杂得多!因为,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买主,绝非那么容易。
会议结束前,关云天号召各位董事会成员,有机会就打听着点,看看有没有对帘子布项目感兴趣的买家。
现成的生产项目往外转让,对此感兴趣的人当然不少,但有实力接受的单位,却不好找。
实在想不起自己的朋友圈谁是合适的买家,关云天只得托金融界的朋友帮忙,这些朋友得知昌达集团要把自己正常经营的项目往外转让,都觉得不可思议,“产品有市场,项目经营又很好,为啥要转让出去呢”
“此一时彼一时,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有不同的追求,转让帘子布项目,是为了腾出精力和资源,做其他更好的项目。并不是这个项目不好,仅凭它现有的稳定市场和客户,就是一般项目无法比拟的。”关云天解释道。
“总得有个价位吧这么大的项目往外转让,那得多少钱”农行的刘行长问。
“先找买家,找到了再谈价格。”
“你得有个大概价格,要不我没法帮你物色买家。”
“是啊,要不这样吧,没有一亿以上的资金实力,你根本不用考虑。”关云天只是随口一说。
“这不是一笔小钱,这样的买家不多呀!”
“刘行长,一亿都是保守估计,设备厂房就是一个大数,还有技术和市场这些无形资产呢,要是算起来,一亿资金肯定不够,你先帮我物色目标,有了意向买家之后,再坐下来谈。如果找不到有实力的买家,也可以考虑对外租赁。”
关云天认为,一旦启动汽车零配件项目,真就没有精力顾及帘子布了,所以即使采取租赁经营的方式,也要把这一块甩出去。
除了农行的刘行长,包括农商银行的孙行长、工行的任行长和建行及城商银行的朋友,关云天都给他们打了招呼,请求他们帮忙寻找买家。
按照关云天的计划,只要处理完帘子布项目,他就马上回到昌达地产公司,毕竟房地产开发涉及的问题更多,汽车零配件项目的筹备和建设,将完全由叶佳怡负责。
然而,事情的进展往往跟现实情况相差甚远,关云天跟金融界的朋友打过招呼以后,十来天过去了,却一点消息也没有。
大概又过去了半个月,关云天接到工行任行长的电话,让他过去面谈,关云天想问问究竟,对方告诉他,见了面再说。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进了工行老任的办公室,关云天急切问道:“找到买家了”
“你先坐下!咱俩多长时间没见面了进屋也不打个招呼,只知道关心你的事情,看来在你心目中,我是没有位置啊!”老任揶揄道。
“这两年一直太忙,集团公司的事都让丁总跟你接洽,我来拜访确实少了点,还请任行长海涵。”关云天在任行长对面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老任沏了一杯茶放到关云天面前,“知道你很忙,涉足房地产,开发了好多楼盘,现在又要搞什么产业升级换代,你啥时候才能闲下来”
“哎哟,我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要彻底闲下来,恐怕得退休以后。事实上,只要入了企业经营管理这一行,就很难闲的下来,除非你想原地踏步,不求企业发展。”关云天道。
“那可不行!大家都在说,做企业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