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青灯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ss宁采臣
青灯记
作者:ss宁采臣
看青有风险,放灯需谨慎,因为谁也不知道你将会看到什么出乎意料的情景,也没人会知道,你招来的,将会是什么东西。 小时候,我爷爷曾经给我讲过他看青的故事,才知道我的家因为一盏青灯得以转机,后来我也因为一些阴差阳错而重点青灯,从此卷入了一个又一个奇遇当中....…



第一章 青灯结
    第一章 青灯结

    在我的老家唐门镇,有个关于看青的传说,这么多年下来,现在已经鲜有人知了。

    大概在七八十年前,如果你在一个村子野外走夜路,四周围黑漆漆的,倘若你发现有一盏灯笼在远处走,那就是遇到了看青的人。这时候你可以走到他跟前,向他讨碗水喝,问问路啥的。

    这些人一般都是些穷苦的农民,心地儿都很朴实。看你风尘仆仆疲惫不堪,有时还会把自己的黑面饼子分给你充充饥。

    不过若是没看见灯笼在动,而是远远望见它在耕地里兀自泛着青幽幽的光,却丝毫不动的时候,是万万不能过去的,因为这是有人在请灯。

    若这时候过去,除了会坏了人家的规矩不说,最重要的是贸然走近那青光灯笼,可能会倒大霉。若万一碰上个什么,湿一裤裆是轻的,一口气儿倒不上来整出毛病,甚至丢了小命的也曾有发生过。

    现在当然都碰不见了,我也只是小时候听爷爷跟我说过。

    看青本来的意思,是夜里看守青黄不熟的庄稼,以防被野兽祸害,导致欠收。

    很多人都知道,早年间,农村里可没有这么多的电器机械,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最好的家电就是那种电池型的老手电筒,更多的是出门点个灯笼,提在手里照明,后来有了风灯,但用的也不多,一般小户人家图省钱,平时夜里根本就不见亮子。而看青的人,按他们的规矩,只能点灯笼,而且还是那种青色的灯笼,不能用别的照明工具。

    村民平日就在黄土地里刨口饭吃,但是庄稼地里稍不留意,就有可能被些獾猪,野狸,黄皮子之类的祸害一大片,着实叫庄稼人心疼不已。

    荒野里的野物也很多,我小时候在麦地里就经常看到远处飞跑的野兔。家里收玉米时,我爷爷还曾给我捉到过灰灰的小野兔给我养着玩。

    那年头,寻常人家日子穷苦,若在加上兄弟姐妹们多,粮食收成不好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所以,能多收个一石半袋的粮食就是很值得庆幸的事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

    于是,人们便会在庄稼半熟的时候雇人夜里去田地看守庄稼,几茬人下来,看青就有了些专门的人,看青的行当就形成了。

    看青虽然是个苦力活,不光半夜里不能睡觉,一个人提着个灯笼在野外来回晃悠,而且周围黑漆漆的,只有自己手上这点光亮儿。

    有月亮地儿还好,要是赶上个没月亮的月初月末,没准儿不小心绊一个跟头就能趴在不知谁家的坟头儿上,要是再听见那夜猫子的叫声,简直就让人头皮发麻,毛骨悚然,胆小的一准儿吓得叫娘,单是想想就觉得这不是人干的活儿。但为了混个裹腹,也必须得有人干。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看青的行当干的久了,就有了自己的行规,也有了自己的一脉体系。不知道在哪一代,也不知道是何人有一次在看青的行当里偶然窥得一些玄机,不晓得用了什么手段,在那个多灾多难的年月,从一个揭不开锅的农民,半年下来就成了村里的首富。

    据说是一次半夜子时,这人在看青过程中歪打正着,遇到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然后他就发达了,谁也不知道他究竟碰见了什么奇遇。但那人经过自己留心,多次尝试,竟知道了其中的一些法门,而且传给了自己的后人。

    经过几代人的完善,一套完整的看青门道儿,就在口耳相传中保存下来。不过后来灵不灵就不知道了,也没有人再试过,因为最后一个经历过看青的人临死前曾留下遗训,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走这一步。

    因为这勾当风险太大一般人经不住折腾,



第二章 缘起青灯
    第二章 缘起青灯

    据爷爷讲,看青的勾当最初是听爷爷的父亲,也就是我太爷爷说的,太爷爷打哪儿听说的我就不知道了。我太爷爷叫唐宝德,那年,他还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干活利索,为人老实,就是家里穷的经常揭不开锅。

    那时的唐门镇还不是镇,顶多就是一个巴掌大小的村子,地方不大,却挤着一百多户人家,当然,这村子的人大部分都姓唐。祖上好像是从河北枣强一带还是山西什么地方迁过来的,有一年出去玩,在一块破破烂烂的石碑上看到过,具体是哪我不记得了。

    庄稼人过日子就靠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儿。

    唐宝德起早贪黑,勒紧了裤腰带好不容易攒下点家底,人也到了年龄,就由老人做主,娶了一个姓刘的姑娘,也就是我太奶奶。没过几年,两个儿子就相继出生,老大取名叫唐玉泉,老二唐玉贞,这唐玉贞就是我爷爷。

    家里连老婆孩子一共才四口人,人丁不旺啊!这是唐宝德经常叹气无奈的事。

    转眼十几年过去到了1937年鬼子打开卢沟桥的时候,为了自己谋条出路也为了给家里挣点口粮,老大唐玉泉就应招参了军,在母亲的哭声中背着小包裹,给他爹磕了仨头,就随着部队走了,从那以后好多年都没有音讯。

    唐玉泉随军走了之后,家里就剩下老二唐玉贞一个后生,家境则一点也没有好转。老大没参军时,虽然四口人粮食吃的多,但劳力也多,收成也好一点,老大走了唐宝德跟二儿子爷儿俩反而忙不过来,收成更是不如以前。

    再后来,就到了鬼子进村的年月。已经十七八的唐二还没说上媳妇儿来,就摊上了战乱。那一季的粮食又被鬼子抢了,日子更是过不下去。唐二年轻气盛,一怒之下,就要带村里的后生们找鬼子拼命,反正打死是死,饿死也是死,还不如拼了来个痛快的,比在这窝着活受罪强!

    唐宝德拦下了盛怒的儿子,说眼下家里就你一个,你要是再有个啥,叫爹娘还怎么活

    老二听完,思量一番,也就没去成。

    但是话说回来,眼下这日子也实在过不下去,眉毛胡子一把抓倒还能捋捋,可问题是抓不着毛儿啊。于是唐宝德犹豫了半响,就告诉了儿子一个不是法子的法子,那就是去看青,请个灯问问“那边”的人,看看怎样才能把这苦日子过下去。

    “那边的人”是什么意思,庄稼户儿的唐二当然清楚,所以他一听,首先是吓了一跳,然后听父亲说

    (本章未完,请翻页)

    完之后就觉得这是无稽之谈,根本就是犯傻劲儿,有那闲功夫还不如出去找点野菜树皮什么的应付一下晚上的锅呢。

    唐宝德叹了口气对儿子说,唉,这不是实在没办法,死马当成活马医么,甭管灵不灵,试试再说吧,眼下也没别的路可走,要不就是被这世道困死,可要万一.......

    唐二闻言,就低头不说话了,认真听父亲详细说了其中的道道儿,暗暗记在心里,挑了个没月亮的日子,到了晚上就拿着家里给准备的东西,那是一个篮子,里面装了些贡品果子跟几个碗碟儿,还有个青纱做表的灯笼,腋下夹了些烧纸冥币,就去了村东头的麦子地。

    第二天鸡还没叫,唐二就回来了,浑身上下全是泥土,好像刚从土里爬出来一样,回到家啥也没说倒头就睡,足足睡了一整天。

    打那之后没多久,唐二就顺利地娶了媳妇儿,几年下来就生下了大小四个儿子和三个闺女,家境也慢慢变好了,在那年月,有时竟然还会有余粮。唐宝德看着底下这些个孙儿孙女,整天喜的是眉开眼笑。在这四个儿子当中,三儿子唐山水就是我老爹。

    但那天晚上唐二放灯看到了什么,却是不肯跟人说,老爷子也不去问,只是接下来的日子里,唐二要做什么老爷子都答应,基本上就是唐二当家了,成了村里最年轻的当家人。

    唐二对这件事一直守口如瓶,只字不提,就是后来有了他最疼爱的我,也不肯多说什么,还经常举着我跟我开玩笑:“等你长大了自己去看看就知道啦。”

    “要怎么看呀”我每次都一本正经的问爷爷。

    “怎么看点灯看呀,”爷爷大笑:“爷爷这就告诉你怎么摆青灯,等小远长大了就去看!好不好”

    “好呀好呀!”我就在爷爷的膝头欢快的乱跳,这是小时候经常发生的情节,然后爷爷就



第三章 黑棍子
    第三章黑棍子

    上了大学以后,我的空闲时间多了起来,除了上课,大部分时间就是跟宿舍的几个哥们瞎吹。

    由于我是农村来的,从小就听家里老人,尤其是我爷爷,说些早年间的奇事儿怪事儿,我把这些吹出来,给那几个城里来的舍友们听上了瘾。以至于到了最后,每天晚上只要人一全,就把灯一关,缩在被窝里吼喊起来:“远哥,来来,讲一段儿。”

    “对对,上次就没讲完,今晚说啥也得让我听完才能睡觉!”

    “哎呀,赶紧的吧兄弟,贼喜欢听你吹了,老带劲了!”

    “还想听故事啊”我往床头的墙壁上一靠,打个哈欠说:“我都没故事了咋讲连双鱼玉佩啥的给你们当故事讲了,我哪来那么多货。”

    “不是那啥,昨晚不讲了个崔黑子养蛇么,还没说完,接着讲。”这是我一哥们,叫李辉,让他这么一提,其他几个也都跟着闹将起来。

    “我得个乖哎,你要是能跟哥几个拉到半夜,明儿中午我请鸭腿饭!俩腿儿!”

    “就是就是,快点的吧,那谁的洗脚水,快点儿倒了去,耽误事儿呢么这不是!”

    “得,既然哥几个都想听,那咱就接着讲一段,”我裹好被子,开始没边儿没沿儿地吹起来:“其实那崔黑子啊,就是心眼儿太贪.......”

    我讲的大部分都是从爷爷那听来的,这些故事我打小就听,早就没什么新鲜感,最让我挂心的,还是爷爷说的那个看青的往事,因为后来我知道了,那竟然都是是真实存在过的。

    也因为这样,我没有把这件事当成故事给我的舍友们讲。有些事,知道的多了不见得就是好事,这些都已经是过去的事了,就应该随着时间流逝而远去,毕竟心结青灯的只我一人而已。

    那天晚上,我给舍友们讲“崔黑子养蛇”的故事讲到快半夜了,最后又插了一杠子七怪八扯的弯弯绕,总算是熬到了十二点,成功的拿下第二天中午俩鸭腿的鸭腿饭。

    第二天是星期六,我没有课,按照以往的习惯我非得睡到自然醒。然后去小吃街买两块钱的酱香饼,提着到经常去的那家网吧,往身份证上冲十块钱,一玩能玩到傍晚天黑。

    不料第二天一早,学校就出事了。

    那天清晨,我还没睡醒,就被李辉这熊玩意儿给掀了被子。我顿觉浑身一凉,睁开眼就破口大骂:“我操,李辉,你小子搞什么干嘛掀老子被子”

    李辉手里拿着个煎饼果子,气嘘喘喘地说:“学校..学校后山...”

    “后山咋啦”我有点犯迷糊,还打了个哈欠。

    “后山起火啦!我们一起去看看!”

    我也吃了一惊,登时就不困了。山上着火,那简直就是灾难,看样子这事儿够消防队忙活的了。

    我的学校是t市的一所二本小院校,没啥名气。学校依山而建,靠山面湖,风景环境倒是不错。

    学校后边的山,同学们都管它叫后山。远远看去山上郁郁葱葱的全是树,稍微靠近一点就能看见那些树都不大,树丛间有的地方还能裸露出一片片的山岩,很多树就是从这山岩的缝隙中长出来的。

    这山上起火,甭管这火怎么个烧法,想灭那是很不容易的。山路上根本就开不进消防车,水管子也没那么长。最后还是调来了直升机,下面吊着大铁箱,在学校前的湖里灌水,一箱一箱的往山上运,飞了一大清早,才把火给灭了。也幸好火势不大,容易控制,否则整个后山都给烧干净了也说不定。

    (本章未完,请翻页)

    等我好不容易出了宿舍,跟李辉赶到学校后门的时候,灭火基本已经结束了。李辉咬了口煎饼果子说:“你看吧,都怪你,动作太慢没能看成直升机救火。”

    我冲他摆了摆手:“没看见就算啦,我中午请你吃烤鸭饭做补偿行不,不过你说这后山上怎么会半夜起火呢”

    我这么一说李辉也摸不着头脑:“对啊,不是有专门看山的老头吗,怎么还起这么大火。”

    “走,过去瞧瞧去!”说完,我拽着李辉就往山边走去。

    后山山脚下被人们绕山修成了很多平整的平地,平时在学校看时,山上云山雾罩,那些平地上都是一些小黑点,看不清具体是什么东西,不如就趁这个机会看看去到底是些啥玩意儿。

    走近了抬头一看,我跟李辉顿时头皮一麻,李辉手里的煎饼果子都惊掉了,原来那些远处看到的黑点,竟然都是一排排的墓碑,那山脚下全是坟!一阵阵的雾气还兀自在那远处的坟间飘荡,站在这群坟的地头上让人感觉特别压抑,周围除了我俩的呼吸声,也没有别的声音,而且越是安静就越是让人感觉有一股说不出的诡异。

    坟头不可怕,只不过那数量实在太多,这附近村里过世的人应该都埋在这儿了。我长这么大从没见这么多坟墓,当它们一转眼瞬间就出现在我面前时,我也猛然大吃了一惊。

    “我的妈呀,幸好是白天!”好一会,李辉才大喘了口气。

    我咽了口唾沫,说:“不用怕,不光是白天,山上还有人呢。”

    这时消防队已经撤了,山上的火也灭了差不多,几个公安在上面做调查,大概是想找找起火的原因。我们赶紧离开了坟地,这种地方,真是一秒钟都不想多呆!

    我跟李辉没上山去,人家也肯定不让我们这些学生上山,于是就在山脚转了转,转累了就在一块石头上坐下来休息。

    我刚喝了一口水,就见李辉从旁边的草丛里找到个东西,正在那饶有兴趣地舞弄着,那是一根黑漆漆的棍子。我看他玩的手痒就说:“哎,什么玩意给我看看。”

    李辉玩的正过瘾,不肯给我,非要等他玩够了才让我看。我撇了撇嘴,回头看了看那些墓碑跟他说:“你别得瑟,我跟你讲,弄不好啊,这棍子就是村民上坟用来拨弄火苗子的。”

    听我这么一说,李辉手一抖,就把那棍子掉到了地上,滚到我的脚边,我就捡到手细细的看了起来。

    这是一根木棍,浑身乌黑,油光发亮,看样子还是个老物件。

    棍子一头已经被烧焦了,另一头应该是手拿的一端,上面还刻着一些花纹,整根棍子大约两指粗细,人的手臂长短,整根棍子十分精美。

    这是干什么用的呢我看了半响也没



第四章 戳火棍
    第四章戳火棍儿

    老头见白赖钱买都不能遂了心愿得了棍子,最后着实无可奈何,便对我俩说出这样一番见识来。

    “不是老汉我跟你俩装疯卖傻,那会儿搁你俩面前装哑巴确实是我的不是,只不过怕说出来,吓了你们,不是我老汉的意愿,想来你们一定不知道这是个什么物件吧”

    “那这是什么东西大爷您给指点指点。”我楞了一愣,就心道这东西能有甚吓人的不过这棍子感情也真个蹊跷,且听他说说门道儿,不过这老头该不会也说是戳火棍儿吧想着就冲李辉撇了撇嘴,意思是可别让这老头故意使些八面玲珑的乖戾言语唬了我们。
12345...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