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帝国金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倪观

    众人心里再次一紧,之前元祐帝把这事儿交给政事堂议一议,这事儿在政事堂曾经引起轩然大波。尽管王安石和曾布是支持赵悦,支持这事的,可其他的政事堂大臣都反对,这事最终是没有结果,被政事堂最终否决了的。

    这下,王安石没开口,王槐首先开口了,道:“皇上,政事堂这边,一直认为此时不妥。杭州市舶司都还未能步入正轨,那赵悦还异想天开要直接扩大杭州市舶司职权,臣等认为实乃不妥,政事堂这边已经否决此事。”

    说到这里,王槐看了一眼王安石和曾布,再次道:“另外,臣认为赵悦此举实乃包含祸心,这简直就是裸要和朝廷要权,再说了,他何德何能,能一口气要这样的权力,此风不可长。”

    王槐一直都看赵悦不太顺眼,此刻不在皇上面前给赵悦上一点眼药,都不是他做事的风格了。王槐一开口,属于王槐这边的其他几个政事堂大佬,自然也开口起来,态度是十分明确的,就是反对赵悦之前奏折上提请的事。

    甚至,包括赵悦之前在杭州设立杭州市舶司水陆缉私队,都拿出来批斗,说赵悦这是想要拥兵自重了。

    王安石皱眉,哼了一声,看向元祐帝道:“皇上,臣不赞同王大人的意见。他们这是危言耸听了。”

    王安石表态,政事堂另外几个大佬,自然又开始辩驳。不一会儿,皇帝的御书房,瞬间就像成为政事堂议论大事的大厅,各个大臣开始唇枪舌战。

    “砰!”

    元祐帝一拍桌子,本来争吵的御书房,瞬间安静得可以听得见针落的声音,元祐帝扫视一圈众人,才开口道:“争论完了吗”

    没有人在开口,元祐帝冷眼道:“根据你们提供的,今年朝廷赋税最少要达到八千五百万贯到九千万贯的收入,才能维持朕的帝国运转,才能让朕养得起兵、养得起官员、养得起朕的子女。去年的赋税收入,也不过接近八千万贯,这相差差不多一千万贯的收入缺口预算,你们想到办法解决了吗”

    元祐帝这一说,众人倒是有些羞愧低头下来。政事堂之前也拿出了一些开源节流增加赋税收入的方案,但方案出来,直接让元祐帝否决掉了。

    “既然解决不了,还争论什么”元祐帝根本不在乎众人的面子,直接批得众人狗血淋头。

    “既然你们解决不了,为什么不考虑一下赵悦的方案。只要赵悦能保证增加赋税收入,就算多开市舶司,




第四百二十五章新主意
    有了皇帝的旨意,汴京府对偷税漏税案件的审判,很快就有了结果。张家等几个乡绅家族的家主,还有受贿的税赋官,直接被判斩立决,甚至没有等到秋后问斩,定在了半月之后就执行。

    除此之外,其余成年男子,则全部被发配充军西北边疆,在问斩主要人物后,就立即解押前往西北。女人则全部充入教司坊,沦为官妓。

    汴京府这审判,很快就得到了朝廷大理寺这边的复核,随后通过。

    当这个消息传到监狱里,张家一家人全部吓傻,张家家主直接吓瘫了,就是张思聪,都吓傻了。整个监狱里面,全部是哭喊冤枉和求饶认罪的哭泣。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事儿,居然会变成这样的结果。一开始张家还以为只是需要花钱买一个平安,最多也不过倾家荡产。可结果发展成为这样,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包括赵悦在内,他也没想到最终结果会变成这样。这个结果,让他只是有些于心不忍,却根本没让他太过于去同情。

    在这个事由章醇提交到了元祐帝那里,他其实心里就明白这事儿最终的发展,已经脱离他的掌控。最后元祐帝会是怎么样处理,都是有可能的。

    汴京府衙内,赵悦再次和章醇碰头。一边喝着茶,章醇一边叹道:“这一次,我可是得罪不少朝廷诸公啦。”

    御书房发生的一些事儿,章醇已经听闻了。其实在他绕过政事堂,将奏折直接递给皇上的时候,他就做好了心里准备,知道要承担的相应后果。

    何况,现在皇上下令让整个政事堂清查这事儿,只给了半月的时间,能查出什么问题

    赵悦笑了笑,他摇着头道:“章大人收获也不小,应该说是利大于弊。”

    赵悦可不相信章醇没有考虑好后果才这样做,尽管得罪了不少朝廷诸公,可能让元祐帝心里明白,就足以值得做这事儿了。

    章醇笑了笑,没有反驳,随后问道:“这张家人的处置,可还满意”

    这话赵悦可不会随意接,眨眨眼道:“一切都是圣裁,能有什么满意不满意的。”

    章醇看着赵悦那神态,伸出手指,指了指,最终笑骂了一句道:“你啊,你小子,可真是越来越圆滑了,这一次,老夫都变成了你的枪。”

    赵悦嘿笑了一下,连忙摆手道:“大人言重了,这可折煞小子。”

    两个人又聊了一会,章醇似乎想到了什么,便道:“水泥是一个好东西,我最近出了一趟城,看了去应天府的水泥路,确实非常好,好是我大周朝的道路都变成这水泥路,可就是功德千秋的事儿了。”

    章醇这样一说,赵悦神色一动。章醇按照目前的年纪,还有这一次事件的收益,想要更近一步,还是很有可能的,说不得,未来还能政事堂。

    想到这里,赵悦打算送一件功德千秋,也是一番大业绩给他。他斟酌了一下,道:“大人,让大周朝所有道路都变成水泥路,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事儿。不过,要是章大人想要做一些事儿,我倒是有个提议。”

    章醇哦了一下,看着赵悦问道:“什么提议”

    赵悦笑起来,慢悠悠道:“大人,要是你让汴京城城内的道路,都变成了水泥路,是不是一件大功德的事儿”

    “呃”章醇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好一会才肯定问道:“你的意思是”

    &



第四百二十六章募捐
    章醇心里,脸上却正色问道:“哦,你说。”

    他当然知道要操作这事儿,没那么容易。可这事儿力确实太大,只要要求不苛刻,他都能接受。

    赵悦喝了一口茶,才缓缓道:“唯一的要求,就是这些捐献的钱,必须全部用来做铺路修桥的费用。如果可以的话,未来募捐而来的全部钱,可以专门建立一个公正公开的衙门监督钱的用处。每一笔费用,都要清清楚楚。”

    章醇哦了一下,倒是松了一口气,点头道:“这是理所当然的。就算你不说,这都是应有之义。”

    赵悦嗯了一下,章醇的人品,还是可以保证的。只是,在汴京城这地方,太多的权贵官僚了,他是真担心要是能募捐到钱来修路,最终会有多少钱能投入到修路中,这才是要担心的。

    如果章醇真的可以这样做,至少有了一层保证,赵悦可不想自己的钱打了水票。有了这个提议,章醇又问了一些相关修路的问题,两个人聊了小半天,赵悦这才告辞。

    本来赵悦打算在去监牢看一看张家人,但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想法。本来就没太大交集,踩死这张家,就如踩死蚂蚁一样,已经提不起他的兴趣了。

    出了汴京府,赵悦的心情倒是舒畅很多。一想到要是章醇真接受了自己的提议,那这事儿可就真的圆满了。

    为什么他会忽然鼓动章醇在汴京城大搞建设,有两方面原因。一来,作为感谢章醇在对付张家的事上的另外一番回报,给章醇的政绩砖加瓦;二来,赵悦还有自己更深层次的考虑。

    这个考虑,就是赵家水泥工场的水泥产量,现在每一天都在增加。而且伴随生产技术越来越熟练,产能效率也快速提升。再加上赵悦一直还对水泥工场不断投入,每隔几天,都有新的水泥窑投入煅烧,产能是真的天天都蹭蹭往上增长。

    产能的扩张,必须要有相应的消化市场。尽管现在水泥销售似乎一直供不应求,但赵悦得未雨绸缪。

    汴京城到应天府的水泥道路的修筑,最多还有几个月就完工了。水泥工场目前最大的客户,就是修筑这条路上的各个商人了。如果这条道路修筑好了,那不断投入的水泥产能必须要找到新的消化客户。何况,新的产能还在不断增加,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需求扩张,水泥工场的生产可得不到保障。

    赵悦为什么会和内库的楼店务合作,要去开发贫民区,就是要给水泥工场提供源源不断的客户需求。事实上,一条产业链的形成,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但这样做,显然还远远不够。

    或者说,还没有达到赵悦期待的样子。但如果能刺激大周朝开始搞城市的基础建设,对于水泥的推广和销售,绝对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作用,而且能为水泥工场提供源源不断的生产需求。

    本来赵悦还没有想到如何操作这事儿,但今日和章醇这样一聊,他倒是灵光一动,想出了这样的主意。

    朝廷没有钱做这事儿,但汴京城有钱的人多啊。何况这时代,有钱人的最喜欢干的事儿就是修桥铺路这种功德的事儿了。有这样的基础在,如果让汴京府和朝廷出面募捐修路铺桥,就算不能把汴京城所有道路都修成硬化水泥路,也能修建不少道路了。

    至于赵家捐献五万贯钱出去,看起来好像有些亏本做生意。但在赵悦看来,这都是值得的。现在赵家花出去五万贯,在未来估计都可以挣十万贯甚至更多的回来。何况,还落一个好名声,这又是功德无边的事儿。

    越想,赵悦就越觉得这事儿滋美。他也期待章醇可以拿出魄力,真正推动这事儿。

    章醇果然没有让赵悦失望,几天之内,和赵悦碰了几次头,把这事儿又详谈了不少。没过几天,章醇就约见了不少汴京城的大户人家。

    &



第四百二十七章传说中的武大郎
    三月下旬,汴京城汴河两岸的柳树早已经垂下千万条绿丝条,奄奄一冬的寒气逐渐远去,春天脚步已经过了半。

    在三月下旬,汴京城也发生了不少事儿。第一件事儿,便是汴京城午门之外,又多了不少人头。

    这些人头,便是震惊汴京城的“偷税漏税”案的主角,当刽子手的长刀举起,人头落地后,朝廷上下,所有人都为之一紧。

    当日行刑的时候,围观了无数的群众。因为,汴京城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热闹”的场面了。或者说,午门这里,已经很久没有人头落地的事发生。

    赵悦没有去刑场,在行刑的时候,他已在城外韩家炼铁工场指导韩家炼铁工场里的炼铁高炉进行改造升级。

    赵家已经完成对韩家炼铁工场的投资,注入的资金已投入到韩家中。在赵悦的提议下,原本只有两座炼铁高炉的韩家炼铁工场,再次添加一座炼铁高炉,再次扩大产能。

    至于赵悦之前设计改造过的炼铁高炉,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和锤炼,产量和品质已经稳定下来,不包括还在建设的第三座炼铁高炉,韩家炼铁工场的产能最少提升了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之间。

    在午门行刑后,犯人的其他家属,充军的直接被发配去了西北,并入教司坊的则入了教司坊,真可谓是家破人亡。

    因为这事儿,朝廷上下开始清查全国各地偷税漏税的情况。在元祐帝的注视下,政事堂以极大的效率,派出了巡查大员前往全国各地进行巡查。

    汴京城发生的第二件事儿,就是汴京府在三月下旬筹集到两百万贯的修路经费,直接震动了整个朝廷上下。

    当第一条路开始平整地基,开始运送水泥、沙石等修路材料时,所有人开始相信汴京府是真的有钱修路了。

    两百万贯,一时间让朝廷上下有些眼热,户部工部这两个朝廷衙门,更是心热。可惜,这笔钱早已经让章醇放到了招商钱庄,还成立了所谓的“修路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这笔钱的用处,让众多眼热这笔钱的人,只能望洋兴叹。

    这事儿,传到御书房后,元祐帝只给了一句“章醇不错”的评价。这评价传出后,章醇的府门,可谓人来人往。

    汴京城发生的第三件事儿,就是元祐帝批准了不少上书致仕的官员致仕。早些日子挑起来的致仕风潮,再一次在朝廷上引起震动。

    数位朝廷中枢大臣离任,又有不少官员获得提拔。这些获得提拔的官员,有原来朝廷中枢下面的官员,也有从地方州府直接一跃而入汴京城的新贵。

    这里面,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章醇,在兼任汴京知府的同时,被元祐帝召入翰林院任大学士。按照大周朝官员一般升职程序,官员再次入翰林,就代表了皇帝准备重用的节奏。

    除了章醇外,赵悦认识的几个官员,如赵挺之、范纯仁等人,在官场上也进了一步。赵挺之更是一跃成为度支司堂官,成为大周朝财政三司大佬之一。

    除了这些事,还有一件事就是汴京城紧挨大相国寺那片贫民区,已经全部拆除完毕。在三月下旬的一个黄道吉日,正式破图动工,开始进入营建起。

    这一个多月来,李诫和赵悦见了数次面。对于整片土地的规划和设计,两人是讨论了几次,最终确定了规划图。

    在确立规划图的同时,李诫按照赵悦给的提示,设计的混凝土墙体也在城外试验通过。于是,正式确定了这片区域的房



第四百二十八章江南是个好地方
    四月初的汴京城,已经连下了几天雨。清明时节,细雨霏霏,路上行人欲断魂。

    春困的季节,阴雨天正适合睡觉。怀孕了的襄城公主,似乎更是奢睡,这些日子以来,几乎都要睡到很晚才起床。

    他的孕期已经有了四个多月,肚子开始显怀。在这样的情况下,襄城公主显然不能在外面奔波,已经开始安心的在赵家养胎。

    为此,宫里还专门派出了经验丰富的老妈子来伺候左右。就是赵悦,因为不久之后就要远赴江南,所以也开始闭门不出,专门在家陪着襄城公主。

    唯一有一些遗憾的是,怀孕了的襄城公主,自然不可能再伺候赵悦。尝过了肉味的男人,每日守着自己的小娇妻,那日子过得确实有些煎熬和清苦。

    连下好几天雨后,汴京城总算晴朗了起来。赵家宅内,赵悦陪着襄城公主走在自家的后花园,散步走着。

    按照赵悦母亲的意见,孕妇应该宝贵的呆在房间好好养胎。对于母亲这种意见,赵悦是反对的。孕妇养胎是重要,但每日多走动一下,对胎儿是有好处的。

    所以,只要天气适合,一到了下午,赵悦是必定要陪着襄城公主在宅内的后花园走上几圈的。

    赵家宅邸足够大,花园也足够大,走上几圈,活动活动对于襄城公主来说,也足够了。

    两人并排走在后花园的小道上,因为下过雨,路上有一些湿滑,所以走的过程中,赵悦是扶着襄城公主的手臂的。

    雨后的后花园,鲜花吐艳,芬芳四起。闻着淡淡的花香和雨后清新的空气,襄城公主的心情显然很不错。在加上每日有赵悦的陪伴,两人卿卿我我的感情,又让她有爱的滋润,气色非常好。

    一边走着,襄城公主一边摸着自己已经微微显怀的肚子。脸上少了一点少女的矜持,又多了一抹少妇的母性,露出一丝甜蜜的微笑,总是会不厌其烦的问道:“相公,你说咱们的孩子生下来后,是男孩还是女孩”

    每次襄城公主都要问一遍这样的问题,赵悦每次都同样的回道:“不管是男孩女孩,都是赵家的种,一样的要疼爱。”

    到了这里,襄城公主有些不满意,瘪嘴道:“那不行,我要生儿子,我喜欢儿子。”
1...99100101102103...2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