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金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倪观
说到这里,赵若竹嬉笑道:“再说了,招商钱庄是咱们赵家的,可这湖畔人家项目,还得有楼店务一份呢。这成本,当然要算清楚啦,咱们家,可不能吃亏。”
“好啦好啦,知道了,你这小财迷!”襄城公主捂
第六百八十八章热销全城
在开售第一套宅邸,每一天前来预定宅邸的人群,都以几何的速度开始增长。到了第十天,仅仅一天的时间,就接受了接近一百套宅邸的预定。
到了半月之后,湖畔人家项目接受的预定宅邸,就超过了五百套。其中低档住宅,大概有四百套,中档住宅八十套,高档住宅,也出手了二十套。
五百套宅邸已经预售出去,这个消息放出去,让那些还在观望的汴京城的百官贵族们,都有些坐不住了。整个湖畔人家能拿出去手出售的宅邸,也不到五千套,这都卖出去五百套了,都快卖出去十分之一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预售出去的宅邸,都不是汴京城的本地原著居民。都是得到消息,来自外地的乡下地主乡绅、富商甚至是大周朝以外的商人们出手购买的。这种情形,似乎并没有刹车的迹象,反而还有越来越多得到消息的非汴京城的有钱地主和商人们赶来。
没办法,汴京城已经很多年没有这样大的房产消息出售了。伴随官府对汴京户籍的控制,汴京城的房产买卖也是越来越少。有时候,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得到一套合适的汴京城房产。现在,忽然听到汴京城有大量房产宅邸出售,就算只是在预售,也阻挡不了非汴京城户籍的有钱人来汴京城购买了。
为了控制汴京城的人口增长,汴京府在二十年前就明文规定只有购买了汴京城内的宅邸,才能变成汴京城户籍。只有变成了汴京城户籍,才能名正言顺待在汴京城内。否则,就算有各地的有钱人有地方官府开具的路引,但汴京官府这边明文规定,非汴京籍的人,如果没有得到汴京府的准许,每年驻留汴京城时间都不能超过三月。
这就导致了很多慕名而来的有钱人,来到大周朝的帝都城汴京,在流连忘返汴京的繁华的时候,又不得不在待着几个月后,必须要离去。
因此,一套汴京城的房产就代表可能落户变成真正的汴京城人,就代表能享受很多汴京城户籍的好处和待遇。要知道,成为大周朝汴京城户籍的百姓,就是过年过节,都可能享受来自官府送的一些福利。
比如,过冬的时候,朝廷和官家,都有可能就会发放“暖费”,也就是给百姓送煤。尽管不多,但这都是作为汴京城人的幸福福利,只有汴京城内的户籍才能享受。
此外,汴京城作为帝国首都,经济繁荣就不说了,从安全来说,也是这时代最安全的城市。能成为汴京城人,可是很多人的追求。
所以,一套汴京城的户籍和房产,是很多外地有钱人渴望又很难得到的。不是到了山穷水尽,汴京城内的居民,都不可能出售自己的房产。
湖畔人家这个项目,能有千亩土地开工建设,本身就有接近六百亩是楼店务掌握。那些居住在这土地上的贫民,本来就没有汴京城的户籍,只是皇家仁慈,睁眼闭眼让他们居住而已,官府也没有太认真深究去赶走这些人而已。至于其他征用的土地,居住在上面的却都是有汴京户籍的百姓,所以赵家和楼店务这边都得保证要给这些原著居民补偿房产,并且要保留汴京户籍,否则根本征用不过来。
简而言之,一套汴京城的房产,就代表能有一个汴京城的户籍,这对那些有钱却又不能落户汴京城的人来说,现在有机会获得一套房产,这种吸引力,自然很大。
所以,前期五百套房产,基本上都是来自非汴京城的有钱地主、商人们购买去
第六百八十九章置业
在湖畔人家的宅邸开始引爆汴京城的时候,城内不少高门大户的后宅,也是不安宁起来。这些不安宁的原因,自然是这些高门大户的女主人,在不断给自己的丈夫相公吹风。
一个汴京城的侯府内,侯府夫人和自己的相公哭诉,希望相公能多够没几套房产,以便安置自己的几个庶。
“老爷,咱们家的宅邸,以后留给老大,可还有老二老三他们,以后总要分家呀。分家了,这宅子可得有啊。”
“行了,老夫知道你的意思了,不就是想要给老二老三购买几套宅子吗。这事儿,你自己安排吧。”
侯府侯爷挥了挥手,有些不耐烦自己夫人这哭哭啼啼的样子。只是,说完他又明显犹豫了一下,交代道:“宅子可以买,只是咱们侯府,现在也没有多少余钱吧。要照顾那么多人,也别做得太过了。”
大周朝的王公贵族,也不一定都是很有钱的。这些人也许在享受朝廷给予的种种优惠和待遇以及特权,衣食无忧是真的,但真的要说全部过得骄奢淫逸,也不一定。
如果这些家族不是很懂经营的话,日子也不一定过得很舒心。何况这些高门大户,都是家大业大,要照顾的地方很多,要照顾的人也不少。一般的家主,也都是族长。就算是为了自己的后代考虑,也得考虑旁系族人的感受。
贵如这侯府的侯爷,有时候在用钱方面,都得斟酌。因此,放权给自己夫人去购买房产,又忍不住交代不要做得太过火。
侯爷夫人有了丈夫的许诺,自然擦干了眼泪,嗯道:“妾身明白的,不会让老爷难做的。大不了,妾身用自己的嫁妆给几个孩儿置办一套就好。”
侯爷额了一下,最终摇头道:“嫁妆就别用了,咱们堂堂北侯府,我这侯爷,难道还拿不出几万贯钱嘛。算了,这事儿,我让管家去办吧。回头让管家给那赵家递上一个话,先预定两套,就那中档宅邸吧。”
说到这里,这侯爷捂了一下额头,道:“就算两套这中档宅邸,也得两万贯钱了吧”
两万贯钱,对于北侯府,也算是一笔不小负担了。实际上,北侯府算不上是一个非常富足的大家族。身份显贵,但家族名下并没有什么产业,就在大名府有几个庄园,有着万亩土地,每年收租。此外,在汴京城几个铺面,也不过一年万贯钱的收入。如果不是每年朝廷都给侯府俸禄,侯爷的俸禄确实很高,要养活这个家族,也算是不容易的。
侯爷夫人听着丈夫的话,倒是有些诺诺道:“听说,那中档的宅邸,预定的价格已经一万五千贯了,两套要三万贯钱了,两万贯钱,可买不到了。”
侯爷神色一愣,顿时有些怒了,道:“才几日,就涨了几千贯钱一套,这是在抢钱吗那赵家,莫非以为本侯的钱是大风刮来的敢收本侯三万贯,看本侯不拆了他!”
侯爷夫人看着自己相公发怒,自然有些不安,不过夫妻一体几十年,他是了解自己丈夫的。犹豫了一下,道:“相公,那赵家背后可站着襄城公主,还有楼店务。”
听到自己夫人这话,北侯爷神色有些变幻,最终哼了一声,一拂袖,直接起身道:“这事儿,你看着办
第六百九十章话别
赵悦让市舶司筹备南洋的远航,从最开始算起,其实已经有数个月了。为了这次盛大的远航,赵悦也算是做了很多准备。
比如望远镜、比如火炮、比如完整的海图,比如海船,比如一支能保驾护航的舰队等等。这些,都是赵悦为即将到来的大航海活动做的准备工作。
要征服这片海洋,赵悦明白并不是只靠自己一味情愿就能完成。想要真正撬动大航海的到来,撬动大周朝百姓和朝堂对海洋的关注,必须要在硬件设备上,给予最大的保障。
好在这时代的远洋航线技术,其实已经很先进。这时代,就连阿拉伯人都能乘坐海船抵达大周朝,大周朝的海船常年在南洋甚至西洋上航行。指南针、大型海船都常年飘荡在大海上。所以从技术条件上,其实已经有足够的航海技术的积累,能经得起大航海需要的硬性技术了。
何况,本身大周朝海贸也比以往任何朝代要发达。推动真正大航海时代到来唯一还欠缺的就是一股真正的幕后推动力,必要要有一股推力,去推动这时代把目光投向海洋,投向海洋去发现和挖掘海洋的财富。
赵悦要做的,就是要带动这股挖掘海洋宝藏的风气。毕竟,让朝堂上下和百姓都看到了海洋里的利益,才能吸引人参与进来,最终把陆地上很多矛盾,都转移到海洋里去。
要知道,这时代在海洋的另外一边,实在是太多财富可以去挖掘了啊。历朝历代之所以到最后都会掀起战乱,最大根源就是农民没有了出路,固守在土地上,却又要饿死。大周朝现在看似天下太平,宛如盛世。然而,盛世之下掩盖的矛盾,迟早也会爆发出来。所以,能把朝廷上下和百姓的注意力转移到海洋上,让大周朝人去征服海洋,这将会是一片广阔的天空。
伴随北风越来越烈,也到了最合适南下的日子。杭州城外的钱塘江码头,已经停满了大型的海船,旌旗招展,迎风飞扬。一些大海船,因为码头没有了泊位,甚至已经出了码头,直接到了海湾处停泊驻留,等待大船队一起出发下南洋。
这些海船,船舱里都装满了从江南各地输送而来的各种货物和物资。其中最多的还是瓷器、茶叶、丝绸、布匹等大宗物品。其余一些适合远航贸易的物品,大大小小的,也全部充斥着这些海船里。
一艘海船装载的货物价值,基本上按照五十万贯来计算。当然,如果抛开这些货物真正的价值,其实会缩水不少的。毕竟,很多商人已经把这些货物的所有成本,以及抵达目的地能得到的利润都一起算进去了。
就算按照五十万贯一艘海船的货物价值,此次总共六十艘大海船,那整体的货物价值,就有三千万贯了。
如此庞大一笔货物出海,市舶司这边的征税,就算按照最一成货物价值的赋税征税,也征收到了三百万贯的赋税。何况,某些货物,征税抽成的比例还要高,差不多有一成五以上。这样算下来,仅仅这批出海的货物,就让市舶司这边征税接近四百万贯钱。
这样大的一笔赋税收入,可让市舶司上下,都乐坏了。
要知道杭州市舶司这一年来,也不过征收到了几十万的赋税而已。现在忽然就征收到三百万贯赋税,算得上是一个超级大的惊喜了。
&
第六百九十一章赵若兰的婚期
赵悦笑着,摸着李师师的纤手。周围还有很多人,被赵悦这样亲热摸着,李师师脸有些羞红,却没有挣扎。
“放心吧,相公就是跟着出去一趟,去探探路而已,不会有什么事的。就连几千凶残的海盗,都被相公几天灭了,不会有什么危险的。”
赵悦宽慰着,李师师也只能轻轻嗯答。对于赵悦要跟着出海,这事儿不管是赵家上下,还是市舶司上下,甚至是曾永那边,都是不同意和不乐意的。
毕竟,茫茫海上,对于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认知来说,风险实在太大了。赵悦要跟着海船出海,在他们看来,就是让君子立在危墙之下。
可惜,赵悦一意孤行,而且态度很坚决,最终也让他们这些人无可奈何,只能默认了。
和李师师又说了一会话,其实该交代的,早已经交代,也没有太多要说了。
赵悦的目光,随机落在站在一边的赵若兰身上。看着自己的这个妹妹,赵悦神色有些复杂。
赵若兰和徐家的婚期,就定在了冬日,距离现在也没有多少时日了。如果赵悦跟着船队出海,那赵若兰的婚期,他肯定是要错过了。
作为家主,也作为一个大哥,作为赵家唯一的成年男人,无法参加自己妹妹的婚礼,对于赵若兰来说,确实有些不公平了。然而,市舶司组织的这次出海,势在必行,赵悦也不放心别人带队,所以他也必须要去。
无奈之下,只能委屈自己的妹妹了。
说起来,对于赵若兰要价格徐家那徐胖子,赵悦一直都是不太感冒,也不太乐意的。然而,赵若兰就是非那死胖子不嫁,他也不可能真棒打鸳鸯了,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被赵悦盯着,赵若兰微微低头,却还是主动开口到:“哥哥,一路平安,早点回来。”
看着自己这个被“爱情”占据了大脑的妹妹,赵悦有时候也是又爱又恨,有时候想要发脾气,却又无法真正硬气起来。
赵悦努力装作一副板脸,不急不缓道:“我不在家的日子,都要听你嫂子他们的。”
赵若兰嗯了一下,没有多说。赵悦犹豫了一下,最终叹气道:“大哥对不住你了,你的婚期,大哥是赶不上了,不过一切都会让你嫂子安排好的,你也不用操心。”
说到这里,赵悦神色认真了一些,也有些溺爱的看着自己的这个妹妹,再次道:“婚期大哥无法参加了,但不管如何,你都是大哥的妹妹。大哥之前之所以不乐意你嫁给那徐胖子,也是希望你以后可以幸福。不过既然你觉得徐胖子能带给你幸福,大哥也不阻止了,也不会多说。”
赵若兰抬起头,看向赵悦道:“大哥,若兰明白的,大哥不用担心若兰。”
“你明白就好。就算以后嫁出去了,可你也是我赵家的女儿,也是我赵悦的妹妹。如果受了什么委屈,就算是天大的事儿,大哥也会为你做主!”
赵若兰心里一颤,她知道赵悦这话,是真心的。一想到大哥为了自己大姐,把自己大姐前姐夫一家全部连根拔起,赵若兰就明白赵悦这话是真心的。
都说嫁出去的女儿如泼出去的水。这时代,有多少出嫁后的女儿,还能被娘家这样呵护
看着赵若兰的表情,赵悦没有再多说,直接转身带着人登上了码头上的一艘战舰。
告别了送别的人群,码头上停泊的海船,一艘接着一艘开始慢慢驶离了了码头,朝着海湾出口而去。
&nbs
第六百九十二章意外惊喜
一艘艘海船的船帆升起来,在海风的吹拂下,一下子满帆,吹得呼呼作响。在海风的动力下,海船的速度缓缓提升。
庞大的船队,借助海风,有条不紊的朝着南方而去。因为海船的数量,实在是有些多,组成的超级船队,隐隐占据了一小片海域。
船队并不是按照线性队形排列的,毕竟数十艘海船,如果按照线性队列排列,那恐怕就拉成了一条长蛇阵型,延绵很远,根本首尾不相望。
这样的阵型,想要照顾和指挥,恐怕在这没有太多远距离通讯手段的时代,就是自己找死。因此,赵悦也没有作死,而是很老实的依然按照这时代最常规的船队队形。或者说,他借助了后世郑和下西洋船队队形,布局此次海船行船的阵列。
这个阵型,就是一个椭圆形的锥子形状。前面打头的,是市舶司的四艘千吨级别的战舰,随后就是跟随在后面的六十艘海船。这些海船,按照一个大椭圆形状,最宽的地方,排列着八艘海船,最小的地方,也有五艘,排成八排,一一跟随在战舰的后面。
每一艘海船间隔的距离,左右间隔大概在五百米开外,前后间隔则有七八百米。这样一来,整个船队散开在海面上,前前后后就有数平方公里宽了。
在这些海船的后面,也是五艘市舶司的战舰。只不过这些战舰,都是五百吨级别的了,吊在船队的最后。
此次,赵悦总共带了十艘市舶司的战舰跟随护卫。其余的市舶司战舰,则是留在了江南海域,以确保江南海域的安全。
最重要的是,赵悦不把市舶司战舰都带走,也是要留下自己的力量,震慑江南。毕竟,赵悦这一出海,最少也得明年夏天才能回到江南了。这一去半年的时间,赵悦可不想自己走了,有人会跳出来为难杭州市舶司和赵家的人。
就算杭州有曾永帮忙坐镇,但不留下自己的力量,他实在不放心。所以,赵悦这一次带了大部分市舶司的武装力量出海,却把解珍和阮小七带着部分人马留了下来。
再加上杭州市舶司那边,有徐宁和杨志在看守,也算是比较放心了。
杭州市舶司拉出了大部分武装力量出来护卫此次船队的安全。除了战舰上有市舶司陆战队跟随外,在每一艘海船上,赵悦也都安排了一队市舶司陆战队队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