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金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倪观
一队陆战队队员,大概就相当于后世一个班,人员在十二人左右。这些陆战队队员,作为专门的武装力量,名义上是驻留海船保护随船的旗手,保护船队人员安全。实际上也是作为一种威慑,监控船上的水手和海员,防止出现暴乱。
这时代海船远行,长途慢慢。有时候十天半月都看不见陆地,太多的未知会发生,往往很容易出现船上的水手和海员暴动。市舶司每一艘海船派驻士兵,其中一个目的就是监控海船内部的安全,也防止船上出现暴动情况。
海风瑟瑟,冬日的海上,还是比较冷的。站在战舰的船尾甲板上,看着身后海面上庞大的船队,赵悦有些善心悦目。
此刻,船队已经经过了两日航行,正航行在明州以南的外海上,距离海岸大概有二三十里远,还能远远的看到海岸的影子。
说起来,这支船队一开始出海的时候,船队的队形都显得松散而又没有太大的章法。甚至说,整个船队根本就是有些混乱和不受控制。
不过,经过了两条的磨合、协调以及相应的配合,船队从最开始的有些不协调、指挥不灵当,到现在逐渐有条不紊,能统一按照旗语一艘接着一艘紧紧跟随,形成一个完整的船队阵型,还真让赵悦对郑家派来的海船船长有些刮目相看。
如何指挥船队
第六百九十三章泉州港
庞大的船队,行船速度并不是很快。毕竟,数十艘海船一起行动,行船速度太快,可能就无法掌握整支船队了。因此,就算是升起了船帆,整支船队的行船速度,都控制在是六到八节的速度上。
如果是真正扬帆,在这样季风季节了,这些海船的最快速度,能达到了十二节甚至更高。一节速度,就是一海里,也相当于一小时跑差不多一点八公里的距离。
从杭州湾出发,船队一路向南。庞大的船队,并没有脱离海岸太远,基本上都是沿着比较传统的航海路线,沿海岸而行。
行船过程中,船队边缘距离海岸最近的船只,大概只有三四海里远。最远的时候,也是控制在二十多海里。
因为船队太过于庞大,所以整支船队启动后,就没有中途停留,日夜行船。
白天的时候,船队尽量靠海岸行走。到了晚上,就基本上抛下帆布,把速度全部降下来。为了避免触礁,整支船队都在黑夜来临之前,远离海岸。以船队灯火为信号,一艘接着一艘跟随,随波而行。
在这样的行船速度带动下,船队一天能行船大概在一百海里左右,当然这都是在理想状态下行船。赵悦带着这庞大的船队,一天能走八十海里,都算是很不错了。
庞大的船队,日夜行船,一路上总算是有惊无险,逐渐的绕过了明州、温州以及福州等海域,抵达了泉州港的外海上。
从杭州湾出发,到泉州港,大概有千公里的距离。快船的话,大概五六天就能到达,慢一点,则要十天。赵悦带着船队,因为中途要照顾太多东西,所以整体的行船速度,都不快。因此,足足用了八天的时间,才抵达了泉州港的外海上。
按原来的计划,船队到达泉州港的时候,需要补充一次物质。泉州港也是大周朝对外开放的一个市舶司港口,相对于其他大周朝沿海的港口,在这样的港口补充物资较为方便。
当然,在泉州港补充物资另外一个原因,还是因为泉州港的位置相对优越,适合中途补充物资。
按赵悦的计划,船队最终的目的地,就是在后世的新加坡。当然,这时代那里并不叫做新加坡,而是叫做满刺加的一个地方。
因为距离实在太远,整支船队包括市舶司的人员在内,足足有一万五千多人。如此多的人员,每天的物资消耗也是极其庞大的。所以,抛开船队携带的货物,整支船队携带的日常消耗物资,基本上都只能满足半月用量。
就算节约一点用,船队携带的物资,最多也只能够船队使用二十天。只是,船队不可能真等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才去补充物资。因此,整个行船的过程中,赵悦都有计划做几次物资补充。
第一次物资补充,自然就是在泉州港。在泉州港补充了物资后,船队会到广州港附近在补充一次物资。在广州港补充过物资后,然后就直奔此次南洋第一目的地,占城。
从泉州港到广州港,大概也要七八日的时间。在广州补充了物资,直奔占城的话,中途不停船,最快的速度,也要十天才能抵达占城。
如果中途遇到什么变故,可能拖延数日,可能携带的物资都会紧张。所以,在广州港也必须要补充一次物资。
占城作为第一个目的地,船队到达后会出售船上携带的一部分货物。当然,仅仅一个占城,肯定吃不完赵悦这次携带的船队货物。毕竟,这可是六十艘海船,如果真出售完,那价格肯定不会太高,携带的货物可能直接就变成贱卖了,就不符合追求最大利润的原则了。
要知道,平日占城这些南洋小国的港口,一般能进出几艘海船,都已经很不错了。有时候一年时间下来,加起来进出港口的贸易船,也不过百来艘。赵悦一下子带数十艘海船进入这些的小国港口,肯定没有人能一口气吃下。
所以,占城是赵悦选择的第一个交易目的地。在占城交易了后,还会一路沿着海岸南下,不断在南洋沿岸的城市出售携带的货物,最终抵达马六甲海岸边上的满刺加,完成所有货物的出售。
到了这里,不出什么意外,按时间推算,基本上就要明年开春了。出手完货物,有可能还要在周围海域转悠,设立据点,以待来年,再加上收购返航的货物,都需要时间
第六百九十四章要收税?
泉州港,也被称之称为"刺桐港",这是华夏自古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事实上,在现在的大周朝,在赵悦规划的杭州港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之前,泉州港也是当今第一大海港口。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港的位置自然是优越的。这里的港湾,不仅适合避风,更有很多深水区域。来自东西方的海船和商人,基本上都会在这里交汇,贸易,让这座城市也因为港口而兴盛起来,这里也算得上是大周朝东南疆域最大的最繁盛的城市。
大周朝的第一大市舶司,泉州市舶司就设立在这里。
既然来到了泉州港,船队物资补充也得三两天,所以赵悦自然想要上岸去看看这座被誉为东方海上明珠的城市,想要看看这座号称当今世界上最大港口的城市到底是一副什么光景。
郑九明多次进出泉州港,对泉州港也很熟悉,所以让他做向导,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再加上赵悦也有意想要拉拢郑九明这样的人才,因此在船队停下来,他就让郑九明陪着自己上岸。
对赵悦的邀请,郑九明先是一愣,随后点头道:“是,大人。”
要陪赵悦上岸走走,船队最少也得在这海湾外面停泊三天。所以,作为领队,郑九明必须安排好船队相关事宜。
船队只是临时补充物资,除了必要的采购人员,其余的船员并不能离开船队登岸。赵悦也没有太特殊,就带着几个护卫和时迁,再带上郑九明就准备上岸。
可惜,才准备动身乘坐小船进入港口,就看到了港口里面已经有船只出来了。七八艘快船从泉州港出来后,就快速朝着船队这边过来。
这些快船,最大的也不过三四百吨的排水量。最小的,估计就是百来吨左右。因为船体小,速度自然很快。从港口出来,很快就靠近了赵悦等人的船队。
看着慢慢靠近过来的几艘快船,赵悦才发现这些快船打着的旗号,居然是泉州市舶司。本来打算进入港口的赵悦,干脆等着几艘快船靠过来,看看对方要打什么主意了。
七八艘打着泉州市舶司旗帜的快船朝着船队靠过来,距离船队大概只有两百米才停了下来。因为距离近了,彼此都能看得清楚船上的一切。这些快船上面,站着不少着装泉州市舶司衙门的士兵。
快船靠了过来,除了士兵之外,也从一艘最大的快船的船舱里钻出几个人。这些人的服饰,一看就是泉州市舶司衙门里的人。
几人眼睛珠沿着庞大的船队转悠了一圈,忍不住倒吸冷气起来。
实际上,在赵悦带着船队来到泉州港外面的港湾海面时,就已经被泉州港的人发现了,特别是驻守在港口的泉州市舶司的人马,更得到了消息。
本来泉州市舶司的人马以为这一次来了大船队,上上下下都高兴极了。看着外面来的数十艘海船影子,整个泉州市舶司上下都已经做好了准备。
至于是什么准备,当然就是征税抽成的准备了。每一艘来到泉州港的海船,那都是市舶司财源的保证。
发现海面上出现了庞大的船队,泉州市舶司还以为来了大鱼了。然而等了半天,港湾外的这些海船,居然没有进入港口,而是选择在港湾外面集结停泊,看情况,似乎也不打算进入港口。
这情况,可让泉州港里的泉州市舶司衙门的人着急了。海船不靠岸,那他们这些市舶司就不可能向海船征税啊。一看外面这庞大的船队,谁都明白这可是真正的“肥羊”。
要是让这肥羊过家门而不入,恐怕泉州市舶司衙门上下都得锤肿自己的大腿了。因此,看着赵悦等人的船只不入海港码头,泉州市舶司衙门的人,干脆主动出击,出来打探究竟了。
真正靠近一看,才发现港湾外面这些海船规模,简直超
第六百九十五章谁是肥羊?
不仅是赵悦翻白眼,就是站在赵悦身后的一般人,也忍不住生出怪诞感觉。泉州市舶司衙门的人,要向他们征税
要不要这样搞笑!
这时候,陆丰云等船只距离赵悦等人的大海船,也不过就几十米了。在这样的距离下,双方可以把彼此看得更为清楚。当然,陆丰云等人需要仰望看着赵悦等人。
赵悦看着下面自称是泉州市舶司征税官的陆丰云,只是淡淡道:“本官乃杭州市舶司提举主事赵悦,这些海船,都是我杭州市舶司征用雇佣的船只。本官现在带着船队,只是临时要在泉州港补充一下物资,我们的海船,不在征税的范围内。”
听到赵悦的话,下面的几个泉州市舶司征税官员先一愣,随后面面相觑。几人打量了一下赵悦,有些不太相信赵悦的身份。
陆丰云打量了一下赵悦,有些质疑道:“你说你是杭州市舶司提举主事,有何证明”
“放肆,难道大人还有假不成”
站在赵悦身边的阮小二,听着下面陆丰云的话,忍不住呵斥起来。
赵悦摆摆手,对方不相信自己的身份,也是情理之中的。他也没有生气,拿出了自己的身份腰牌,晃了晃。
“这是本官的腰牌,你要是不相信,可以上来查验。”
陆丰云看了身边几个同僚,很快他们的船只就靠了赵悦所在的大海船,然后拿出了梯子连接到大海船上。
很快,陆丰云就带着几个同僚,还有几个护卫一起登上了赵悦所在的大海船。上了大海船的加班,陆丰云等人才发现大海船上面,在赵悦的身边站着一圈的人。除此之外,在甲板两侧,还站着不少手握兵器的士兵。
“难道真的是杭州市舶司的人”陆丰云忍不住在心里嘀咕起来。他实在想不到,这杭州市舶司的人马,怎么会跑来这边了。
陆丰云等人上来,赵悦也没有为难对方,把腰牌给对方看。陆丰云接过赵悦的腰牌,仔细查验了一下,发现这腰牌和自己的上官,也就是泉州市舶司提举主事大人腰牌一样,只不过名字不同而已。
陆丰云还了腰牌,倒是神色变得恭敬了不少,随后再次问道:“你真的是杭州市舶司提举主事赵大人”
“腰牌你也看了,难道还会有假”赵悦哼了一下,对方明明查验了腰牌,看对方神情,也是知道这腰牌真伪的,居然还在怀疑他的身份,自然让他有些不高兴了。
陆丰云有些尴尬,连忙摆手,带头朝着赵悦行礼道:“下官不敢,泉州市舶司副主事兼征税主官陆丰云,见过赵大人。”
赵悦的品级,和泉州市舶司主事一样。陆丰云的品级比赵悦要低,自然算是下官了。
陆丰云带头了,他身后的其他泉州市舶司衙门的人,自然也连忙行礼。到了现在,他们算是明白了,眼前这庞大船队的人,真可能是杭州市舶司的人马。
见过礼了,陆丰云小心翼翼问道:“赵大人,你们是从江南而来的吗你们这些船队要去何处”
赵悦也没有隐瞒,道:“没错,本官等人确实是从江南杭州出发。这些船队,是准备前往南洋的。现在需要在泉州港补充一下物资,等物资补充完毕,就带着船队离开。”
听着赵悦这话,陆丰云脑子就开始快速转动了。按道理说,如果真是杭州市舶司的船队经过泉州港,作为同僚,泉州市舶司还真不好和这些海船征税抽成了。
然而,看着眼前这根本望不到头的庞大船队,如果不雁过拔毛,对泉州市舶司来说,可就是一笔巨大的损失呢。
&nb
第六百九十六章唯恐天下不乱
听着赵悦这话,陆丰云脸色明显变得有些不好看。尽管赵悦品级比他高,然而这里是泉州市舶司的地盘,他随时可以呼叫增援。所以作为东道主,他还是觉得自己的腰杆是比较硬的。
他的神色也冷了不少,语气也生硬了起来。板着脸,公事公办道:“大人,如果你这样说,那你可就为难下官了。没有我们提举大人的命令,任何船都不可能走了。”
说到这里,陆丰云顿了顿,道:“各港口市舶司衙门有权力向路过的海船征税抽成,这道理不用下官和大人提醒吧既然大人带着船队途径我泉州市舶司衙门管控的港口和海域,自然也得遵照我泉州市舶司衙门的规矩,向我泉州市舶司衙门缴纳赋税,这可是朝廷赋予市舶司衙门的权力。”
看着陆丰云那公事公办的神色,听着他这冠冕堂皇的话,要不是他已经熟悉这时代是如何纳税的,恐怕赵悦还真相信了。
他叹了一口,看着陆丰云道:“陆大人,你这是在威胁本官吗难道泉州市舶司,真要为难我杭州市舶司的船队不成”
陆丰云摇头,却也不惧赵悦,沉着脸道:“大人,下官只是代表泉州市舶司只是按朝廷规矩办事。要是大人有异议,可以上岸和我泉州市舶司提举主事大人商议。”
赵悦直接翻了翻白眼,什么狗屁按朝廷规矩办事,这都是扯淡。麻蛋,朝廷的规矩,还他妈不是各个地方官员一张嘴的事。朝廷除了在农税和人头税是执行得非常严格之外,其他的税赋来源,都有非常大的弹性可操作了。
否则“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现象是怎么来的不就是因为这时代,在地方做官的人才是真正掌控赋税征收的关键嘛。
这时代,阻碍商品流通的因素,除了落后的交通工具之外,还有一大特征就是地方官府的苛捐杂税太多,商品的赋税成本太高。
实际上,一直延续到后世二十世纪处的民国时期,为了税源,每个地方官府都会在自己州府的主要路上设置苛捐杂税征税点。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件商品如果从一个地方流通到另外一个地方,可不像后世只缴纳了一次税费就可能能完成最终的交易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恐怕这商品在流通的过程中,都会遭受数次重复的征税。有时候,一个县太爷都可能有权力在自己的县治下征税,收刮民脂民膏。
也就说,本来一件商品十文钱的成本,但流通到另外一个地方,就要变成二十文的成本了。如果再流通更远地方,恐怕更多。
这里的成本增加,不仅仅是因为运输费用,更多恐怕还是税赋的无限制的重复叠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