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金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倪观
童贯艰难点头,跟着赵悦的步伐,很快奔着码头另外一边而去。
来到钱塘江码头上,数艘负责运输奇珍异宝的海船,都全部停靠在码头边上的泊位。在码头上,则有市舶司的士兵做严密的保护,根本不允许任何人接近这数艘海船。
这些负责看守的士兵,便是由杨志带领的。杨志,现在可是市舶司监察房的掌房,把这些事儿交给他来负责,也在情理之中。
看到赵悦带着人过来,杨志连忙迎接了上来。
“一切正常,没有什么问题吧”
上来后,赵悦看着杨志问道。说起来,把杨志放在市舶司监察一位上,还是有些屈就了的。只是杨志这人,却有非常适合这位置。
杨志嗯了一声,沉声道:“大人,一切正常。”
“好,现在本官要和童监军一起上船检查,做一份交接,你安排一下。”
&
第七百七十一章改革派的接班人?
看着逐渐远去的船队,赵悦有些不舍,最终还是长出了一口气。
满载送往汴京的财富船队,足足装了七艘海船。这些海船,从杭州出发,一直往北,然后抵达登州,将会在登州换成河船,从黄河进入汴京。
至于为什么不选择走运河,实在是这些奇珍异宝太多,走运河又不够安全。所以,由杭州市舶司派出战舰护送到登州,再从登州调派当地的禁军继续护卫前往汴京。
有了这笔钱,或许应该能让大周朝的财政宽裕很多了吧能给王安石等人的改革,提供更为强劲的动力和保障了吧
为了能让童贯安心并且用心的把这些奇珍异宝送到汴京,赵悦也算下了血本。在临走之前,他暗地里给童贯送了价值不下三十万贯的宝贝儿。
尽管押送这批宝贝入汴京,就已算是送一份天大功劳给童贯了。只是押送这样大一批宝贝,要是童贯手里不捞点实惠,终究还会不满的。与其去揣摩人心的险恶,赵悦干脆把好事都做到了底,单独给了童贯一份好处。
果然,童贯在得到赵悦单独送的好处后,眼睛都笑眯了。嘴上尽管一直客气,但还是笑眯眯手下了。
“怎么,舍不得”
听着赵悦叹气,一同前来送别的曾永带着一抹笑意问道。
赵悦回过神,笑了笑道:“说舍得,肯定是假话。只是那些东西,确实是战利品。咱们无故卷入南洋那些小国的战争,肯定会在朝堂引起非议的。与其让朝堂诸公非议,不如用这些实惠的东西堵住他们的嘴。”
说到这里,赵悦叹了一口气,接着道:“再说了,这些东西,就算留在手里面,也烫手呢。你看,我说把这些东西送往汴京,为什么那些家族和商人们不会有意见了其实他们也知道,自己真要敢把这一份钱也吞下去,恐怕都要吞出祸害来。”
曾永嗯了一下,看着赵悦,甚至满意。赵悦能想到那么多,在他看来,已经非常难得和不容易了,毕竟赵悦如此年轻,但这做事却十分沉稳和老辣,实乃天才人物了。
说起来,杭州府也因为这一次海贸得了不少好处。至少曾永现在掌握的杭州府库,就有一大笔足够他调度用的银钱。有了这笔银钱,足够他在杭州府境内大展手脚,造福一方了,比如修桥铺路,救济孤寡,那都是赢取好名声的事儿。
拍了拍赵悦的肩膀,曾永语重心长道:“凡是看长远,眼前的一时吃亏,将来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你已经做得很不错了,父亲他们,果然是没有看错你的。”
赵悦摸了摸自己的脑袋,只能呵呵傻笑起来。
曾永说的父亲,自然是曾布了。不管怎么说,现在曾布都算得上朝廷一大佬,原本他是属于中立派的人物,因为赵悦的出现,不知不觉之中,他也慢慢的和王安石这边结盟和相互扶助,隐隐也变成了王安石这边改革派的核心人物。
作为朝廷重要的派系力量,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曾布和王安石等人都在慢慢的寻找自己政治上的接班人。原本无足轻重,或者说还没到时候的赵悦,现在却算得上曾布和王安石这边一派系重点培养和寄予厚望的新兴领头人物。
换句话说,等到王安石曾布这些人正常“退休”下台了,按原本的计划,会最大程度扶助曾永、赵挺之这些年轻一些的朝廷官员上台进入内阁,继续保持自己这边一派的影响力。现在他们这边则是多了一个人,那就是赵悦。
在曾永
第七百七十二章满朝质疑
德公公吞了一下唾沫,声音都有些不够淡定,但还算冷静的再次念叨起来。
“臣等不负皇上和朝廷所托,历经风险。。。,为三佛齐国王所求,率兵助三佛齐抗击爪哇。。。所得战利品,共计七艘大海船上缴朝廷,献与皇上。。。暂估这些奇珍异宝的价值,为两千五百万余贯,由童贯监军护卫入京。。。末,臣等顺恭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德公公似乎用了自己最大的力气,总算把这份超长的奏章给念完了。念完之后,他忍不住抚了抚自己的额头,擦了一下额头的细微汗水。
他的呼吸,也急促了很多,整个人的心脏都砰砰的跳动。德公公自然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当年跟着元祐帝一起登基,杀得人头滚滚的时候,眉头都没有多皱几下。可今日读着一奏章,可把他的老心脏都给镇住啦。
天呐,奏章上说的是什么,最少两千五百万贯钱的战利品,就算德公公快活了一辈子了,都还没有见过这样大的一笔钱啊。纵然大周朝立国那么多年,估计都没有一次性收那么大一笔“战利品”吧
德公公心神不定,各种思绪飘忽着,但眼神却还在注意元祐帝。看着元祐帝看向自己,他连忙再次开口道:“皇上,念完了,事儿就那么多。您要不要过目一下”
说完,德公公小心翼翼把奏章递了过来。元祐帝总算动了动身子,接过德公公的奏章,自己亲自看了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元祐帝放下了奏章,微微闭目沉思,然后问道:“你觉得这是不是真的”
德公公小心翼翼道:“皇上,应该是真的吧要不是真的,这可是欺君之罪,赵悦和童贯他们,可没有这胆子欺骗皇上的。”
对这一点,德公公此刻还是比较肯定的。是不是真的,只要那些船只来了汴京,那些奇珍异宝出现在汴京,就知道真假了。要是赵悦和童贯他们真胆大包天,这也敢弄假,那不是自己活得不耐烦,把头儿伸给皇上来砍了嘛。
元祐帝嗯了一下,睁开眼,把奏章给了德公公道:“把这奏章交给政事堂吧。”
这份奏章,并没有经过政事堂,而是直接呈交到御书房的。所以,此刻汴京里面,也还没有其他人知道这事儿。
等到德公公离开,元祐帝许久才长出了一口气,原本显得浑浊的眼神,变得透彻和透亮起来。
两千五百万贯,赵悦啊赵悦,你可真给朕送了一份大礼啊。这样一份大礼,要朕如何赏赐你呢
元祐帝眉眼低垂,脑子闪过很多念头,心中感叹万千,却又显得有些落寞,不一会儿,似乎就像是睡着了一样。
政事堂里,当德公公把奏章送来后,正在政事堂办公处理政务的诸多政事堂大佬,瞬间因为这份奏章引起了轩然大波。
十多个政事堂的执政大佬,算得上权倾这个朝代的风云人物,一下子就乱了分寸,失去了冷静,争抢着看那一份奏章。
“什么,两千五百万贯”
“那赵悦从哪里弄来的那么多钱”
“海贸真有那么好弄银钱吗”
“居然帮助三佛齐国打战,堂堂天朝大国天使,竟然参与到南洋那些小国的战争去,谁给他这样的胆子!这不是乱来吗”
“这是把南洋的三佛齐国的都城都搬空了吧”
“。。。。。。。”
一时间,政事堂就像是菜市场一样,乱成一锅粥。每个人的表情都不一样,有震惊的,有不解的,有置疑的,还有指责的。各种声音夹在一起,嗡嗡嗡的响不停。
&nb
第七百七十三章初现豪门气象的赵家
汴京城内,绝大多数道路都已铺上了水泥路,走起来是又平又稳。数辆马车,正平稳的从城外驶入城内,坐在城内的主道上。马车周围,还有护卫在两侧护送着。
马车的旗号,打着一个“赵”字。能这样打出旗号的,当然就是汴京城内数得上号的赵家了。
放下了马车窗帘,襄城公主轻轻吐了一口气,有些慵懒的半躺在马车卧榻里。在一边上,还有一个贴身丫鬟正给他扇风。这辆马车很大,此刻马车里坐着四个人,都还显得有些宽敞。
在襄城公主的对面,则是赵若竹在翻看着账本,她的身边,也有一个丫鬟正给他扇风解暑。
尽管外面天气炎热,但这马车里,却显得很是清凉,并不闷热。因为马车里,装着一桶冰块,这冰块便是给马车降温用的。有了冰块的降温作用,马车才显得十分凉快。
在冰桶的一边上,还放置了专门的冰镇酸梅汤和冰西瓜,这天气吃上一块冰西瓜和喝上一碗酸梅汤,那绝对是透心凉的舒畅。
平常人家,在这大夏天就算想要吃一块冰,都是可望不可即的事儿。在这马车里,却只是用来作为降温避暑之用,足见赵家平日的生活水准有多高了。
几辆马车,正是襄城公主和赵若竹这对赵家的姑嫂,她们刚刚从城外的水泥工场视察回来。
放下了账本,赵若竹看向一脸慵懒的嫂子,笑着问道:“嫂子,水泥工场还要不要在扩建按现在的情况,依然还不能满足这汴京城和周围几个州府的需求呢。”
襄城公主有气无力道:“不扩了,再扩下去,恐怕朝廷都要睡不着了。咱们的工场,人数已经太多了,不能在多下去了。”
对于这话,赵若竹也忍不住认同。因为赵家城外的水泥工场,已经足足雇佣了超过五千人在同时干活了。如此多的人聚集在一起,尽管是规规矩矩的做事,但就在汴京不远处的地方,再把雇佣的人数提高上去,恐怕真会让朝廷睡不着觉了。
现在朝廷还能安稳不动,那也是看在襄城公主的面子,再加上朝廷里还有不少能撑住赵家的官员。
水泥工场规模能如此之大,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一两年赵家生产的水泥,成为汴京城乃至周围州府争抢的抢手货物。巨大的需求刺激之下,扩大生产那是必须的。
事实上,不仅仅只是汴京城内的道路,但凡大户人家里的宅邸和院子里,只要需要硬化的地方,都铺设上了水泥,把地面都硬化了。
水泥的出现,算是彻底改变了汴京城内的风貌。
要说大周朝的财政,是不可能支撑汴京城搞这样大的基础建设的。钱粮用得紧巴巴的大周朝廷,根本不可能调拨如此大的银钱来改造汴京的基础建设。汴京城之所以在这一两年内有如此大的变化,最重要的还是来源民间的力量。
换句话说,汴京城很多道路的水泥硬化的资金来源,都是来自民间自筹,基本上都是汴京城的大户人家和商人们自己的捐款,然后完成了这些道路工程的改建扩建。
就如汴京赵家,在这一两年之内,就先后捐出了数十万贯的银钱给开封府,投入到汴京城内的道路硬化的工程里面去。除了赵家之外,城内的豪富、巨商以及大户人家,都差不多有出钱出力。
不完全统计,这一两年内,汴京城内的大户人家最少累计捐出了六七百万贯的银钱来帮助汴京城进行道路工程的改造。除此之外,汴京城的城墙,也再次用水泥进行了硬化和加固。
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汴京城外的赵家水泥工场,产能产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仅仅只是雇工,就超过
第七百七十四章满城惊动
任何事儿,只要传到了第二个人的耳朵里,就不在是秘密。
从江南来的奏章,表面只限制在政事堂的诸多大佬知晓,但没有过几天,似乎满朝文武都收到了消息,知道朝廷即将有一大笔银钱进项了。
不仅是在满朝文武流传,不消几日,就变成了满城风传的事儿。一时间,整个汴京城都轰动了!
富可敌国的宝藏,马上就要入京了!这个消息,让整个汴京上至百官下至黎明百姓,都变得沸腾起来。纵然这些宝藏似乎和自己关系不大,但也由得这些人说道起来。
一大批海外来的宝藏,即将从江南入京,这事儿一流传开来,就演绎出了很多版本。但不管版本如何流传,最终有一点大家都没有改变的,便是这批宝藏,是由杭州市舶司,由赵悦派人送来的。
一时间,赵家再次汴京城的风云家族,成为满城讨论的焦点。不管是贵族老爷的大院,还是市井巷陌的百姓家里,差不多在议论。
相对外面轰轰烈烈的讨论和议论,处于风口浪尖上的赵家大宅里,反而显得安静。就连赵家上下的仆人,都没有人轻易议论这事儿。
尽管满城议论纷纷,但再没有见到这批财富之前,恐怕大多数人都无法相信。包括朝廷里,也有一大批官员是抱着迟疑和不相信的态度的。
曾家书房里,下了朝的曾布,屏神静气的在写着字帖。足足写了差不多半时辰,才放下了毛笔。
一直站在书房里没有说话的儿子,也是赵悦的岳父曾龚,忍不住奉承了一句:“父亲的字,越发的显得有风骨了。”
曾布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心里忍不住轻叹一口气。作为自己的大儿子,自己的这儿子的能力和眼光,终究是比不上自己的小儿子啊。
“最近衙门里没什么事儿吧”
尽管同朝为官,但曾布入住政事堂,曾龚只是六部下面的一个中层官员,又不直属,有时候他还真不太关注自己这儿子在衙门里的事儿。
当然,只要自己这个儿子不惹出事端,能平平安安做好本分的事,曾布其实也算满足了。自己的这个儿子,什么能力和心性,他心里清楚得很。
已经捧到了这个份上,再捧恐怕就是害他了。
曾龚唯唯诺诺说了一下最近衙门上的事儿,最后问道:“儿这两日听闻赵悦的市舶司,最近在送一批,一批富可敌国的财富入京,不知父亲大人这边,可否听到。”
实际上,这两日在衙门里,对这事儿议论可汹涌了。作为赵悦的老丈人,曾龚最近都被同僚求问得烦不胜烦。要说他自己都不相信,可经不住太多人来询问他,不得已,最终来问自己父亲了。
曾布如何不知道自己儿子的心思,但也不得不感叹自己这儿子能力不足,却生了一个好女儿,然后又嫁了一个好女婿。
想了想,曾布没有否认,道:“是又如何。”
“啊”这下,还真让曾龚震惊了,曾布的不否认,就代表是承认了。曾龚一脸震惊看着自己父亲问道:“父亲,这,这是真的那赵悦去了一趟南洋,真的给朝廷送回富可敌国的财富”
曾龚直到现在,都还对赵悦这个女婿不够满意。因此,称呼上,也是有些脾气的。
曾布也懒得纠自己儿子这点脾气,淡淡道:“严格说,是最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