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金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倪观
没有出过海的人,可能很难想象出赵悦描述的情形。但在场的大部分人,都曾经坐过海船出过海。因此,赵悦描述的情形,基本上不难理解,也能想象出来。
然而,想象是想象出来了,但要让众人去相信这个假设,还是太困难了。毕竟,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世界认知观念,被这样的假设冲击着,纵然掀起悍然大波,却也带来更大的思维反弹。
教室里,众人的表情变幻莫测,一些人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沉重的呼吸声,夹着一些喃喃自语,让教室显得嗡嗡嗡的。
站在教室窗户外边的张载,并没有出过大海。对于赵悦描述的情况,还是想象得比较困难的。皱着眉,想了好一会,都没办法想出那个画面。因此,他拉过身边的一个学员低声问道:“你们赵师说的,是不是真的两艘海船在海上相遇,真的和他说的一样,都是先看到桅杆然后慢慢才能看到船的其他”
这个学员自然是出过海的,他没有太多犹豫,很肯定道:“回院子,赵师说的,的确如此。在海上,如果出现了一艘船,肯定是先看到桅杆才能看到其他的船身。”
张载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忍不住吸入一口气,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纵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有些事儿,不懂就不懂。现在听着周围的人说着,很明显,这是一个事实啊。
难道赵悦说的这个假设,真的成立
这时候,教室里面有学院站起来,开始提出自己的置疑了。这是一个杭州城的商人子弟,多次出海,胆子还是很大的。
他站起来,先给赵悦行礼,才看向赵悦。他的脸上没有胆怯表情,而是很认真问道:“赵师,要是你说的,咱们假设你说的都是真的,咱们真的是生活在一个非常大非常大的球体。学生就有疑问了,那我们为什么不会掉那海上为什么不会跑按你说的,海水和咱们的土地,都是在这球体的表面,是吧”
看着赵悦点头,对这个学生还是印象比较深刻的。他笑着问道:“你叫陈四海,是吧”
那学生这时候脸色才有些惶恐,连忙回道:“正是学生。”
他没想到赵悦居然能记住他的名字,这时候心中可真有忐忑了。只是下一刻,他就听到赵悦的话:“你很不错。这个问题,也很不错。”
他示意对方坐下,看向众人,慢慢道:“刚才陈四海的问题,是不是大家也很疑惑”
众人自然点头。赵悦笑了笑道:“其实我也不懂。”
赵悦就算懂,也不能说啊。就算说了,恐怕在场的人,也不可能理解。他要是和这些人解释什么叫做万有引力,解释什么叫做重力,恐怕就是天书了。而且,现在就说出答案,恐怕他都要被拿去切片了。
超前半步,那是天才。超出几步,那恐怕就是疯子了。
众人哦了一声,有些失望,但又觉得理所当然。如果赵悦真能说出答案,恐怕他们这些人都觉得不能相信了。
只是,众人表情才有些释然,赵悦又道:“但是,我有一个猜想。”
猜想,只是猜想。众人心里这样说,也在这样安慰着。就连张载,在期待的时候,也觉得这不算突兀。
赵悦忽然拿起一只小船,然后砰的一声,直接放手掉在地上,摔碎了一地。
众人被这突兀声响吓了一跳,还不知道赵悦为什么会忽然把小船这样放手,就听到赵悦道:“为什么水会往地处流为什么这小船只要我放手,就会掉在地上为什么就算鸟儿飞得再高,终究还要落地为什么我们拿起的物体,有重有轻为什么会是这样子为什么所有的东西,都离不开这大地大家有想过这个问题吗”
&nb
第七百八十九章我们的征途在星辰大海
教室里,每个人都在仔细思索着,显然这假设对众人的思想观念冲击大太大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时间,才有人站起来问道:“赵师,那这种神秘力量,到底是什么呢”
赵悦摊开手,面对众人那探求的眼神,赵悦笑了笑道:“我也不知道。不过我们暂且可以把他叫做万有引力,因为他能吸引住万物,对吧”
赵悦心里暗暗好笑,万有引力,嘿嘿,哥哥可是第一个提出来了。几百年后,就算自己不能建功立业名垂千古,就凭着叫出这万有引力的口号,都得青史留名了吧
万有引力,听着赵悦提出的这个名词,下面的人再次议论起来。这一议论,就感觉这词用得实在是太好了。如果真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吸引着所有的一切,叫万有引力不正好吗
只是,这个万有引力,到底存不存在难道我们人真的是生活在一个无比巨大的球体上吗
众人的思维,开始被赵悦的几个假设给扩展起来。这时代的人们,想法还没有被后世的程朱理学给左右,还是很有想象力的。否则也不可能有大唐的风华,大周的盛世。
这时候,还是陈四海站了起来,他再次恭敬给赵悦行礼,语气带着恭敬问道:“赵师,如果我们真的生活在一个无比巨大的球体上,我们根本感觉不到这是一个球体,这又何解”
“因为这个球体,大得超出了你的想象。”
赵悦也不吹牛,地球的大,在人类还没有走出地球,进入太空,在信息传递还不发达的时候,至少在这时代是超出人们的想象的。
被赵悦这话一说,陈四海被嗑得有些心慌。有些手足无措的时候,赵悦再次开口了。
“当然,想要证明我们到底是不是生活在一个球体上,其实也很简单。”
“啊”
“很简单怎么简单了”
“怎么证明”
下面的人顿时再次轰然议论起来,也不顾赵悦的威仪,一些人直接问了起来。
“很简单,我们从一个地方出发,沿着一个方向一直走。如果我们真的是生活在一个球体上,不管我们走多久,最终只能回到我们出发的地方。”
赵悦说着,一边开始演示起来。他手里拿着剩下的一艘完整的小船,缓缓的从圆球表面的一个点出发,然后顺时针开始慢慢的移动。
最终,赵悦手里演示的那艘小船,还是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
陈四海眼睛一直盯着赵悦的演示,也可以说,教室里所有人都盯着。当赵悦演示完,所有人长出一口气,又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仔细一想,似乎又是这个道理了。
陈四海颤颤巍巍的问道:“大人,你是说,咱们只要朝着一个方向一直走,不用掉头,都一定会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赵悦先是沉默,随后才缓缓道:“如果我们的假设都是对的,那这就是可以成立的。如果我们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一直走,就一定会回到我们原来出发的地方。”
说到这里,赵悦扫视着众人,缓缓道:“今日就说到这里,到底今日的假设正确不正确,还需要你们努力去论证。我在这里宣布,要是有谁愿意去论证这假设是否正确的,学院全力支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赵悦就要是挑起这些人的好奇心,只要这些人有一两个有勇气站出来,真的敢去论证自己是不是生活在一个球体上,敢去环游世界,把这地球走一圈,那就不费赵悦今日这番苦心了。
尽管这时代环游世界风险太大,但大周朝的航海技术,赵悦相信已经能撑得起组织一支船队环游世界了。要知道在过两三百年,欧洲人乘坐几艘小舢板都敢走世界一圈,这时代的大周朝航海技术,凭什么不能走一走
现在的大周朝的海船,最远的都已经去过阿拉伯海地区了。只要在大胆一点,完全可以走一走
第七百九十章大兴学堂
对于赵悦的“胡说八道”,张载从最后的震惊中,最终还是保持了自己的意见。他的意见就是不反对,但也不赞成,只能保持沉默。
作为关学学派的创始人,张载的学问还处于形成的阶段,有了自己的特色,但也依然还能兼容并蓄。对于赵悦的“歪理邪说”,他只能先持观望的态度。
保持沉默的原因很简单,赵悦下一趟南洋,出一趟海,就给大周朝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就凭着这一点,他都不能否认赵悦说的华夏百姓的未来在星辰大海这话。
至少千百年来,还从来没有一次壮举和活动,能有如此大的一笔收入。下一趟南洋,就足够让大周朝的财政完美运转数个月。这样的活生生例子在前,他根本无法反驳赵悦的观点。
不知道为什么,他隐隐有一种期待,希望赵悦的理论假设都成立。所以,对后面赵悦说要派出一支船队去实践自己生活的天地是否是圆的,都抱有一丝期待了。
在赵悦的默许下,最终招商钱庄还是按赵悦和李师师谈的,以贷款的形式,按最低的利率,贷款给了江南学院一百万贯银钱。
这一百万贯银钱,并不是一下子就给江南学院,而是分三年时间,也就是每年给三十来万贯,并且从第四年才开始计算利息,然后开始偿还本金和相应利息。
这一笔贷款,就算还到了最后,招商钱庄可能收回的利息,都不会超过十万贯钱。这样一算下来,这笔生意,几乎都算得上是赔本的买卖。
不管是李师师还是招商钱庄的其他掌柜,对于这一笔贷款,一直都是颇有微词的。只是招商钱庄就是赵家自己的,赵悦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尽管他们不乐意,最终还是服从了赵悦这样的安排,给江南学院安排了这笔赔本的贷款。
尽管利息收付得很低,但在这笔贷款协议里面,却有一条规定。这条规定便是江南学院除了要支付相应的利息之外,江南学院的任何“发明创造”,招商钱庄都有权有优先的购买权力。
这条规定,看起来微不足道,也只有赵悦知道这规定到底有没有价值。事实上,赵悦也只是突发奇想弄上去的,至于后面到底有多大价值,恐怕也只有天知道。
唯一能肯定的是,赵悦让招商钱庄出钱,真正的目的就是想要花钱办学,培养属于自己的人才体系。
只有一所“大学”是不够的。就算江南这地方文风兴盛,但这时代的教育体系根本很难满足赵悦的野心。因此,在招商钱庄贷款进入江南学院后,赵悦就开始了自己的大动作。
他的大动作,就是准备大兴学堂。
这一日,在杭州知府衙门里,听着赵悦的话,曾永都有些动容。他看着赵悦,有些惊疑道:“贤侄,你说的可是真的”
“叔父,自然是真的。”赵悦笑着道,看着曾永还是不太相信的眼神,他再次肯定道:“江南学院确实打算每年拿出十万贯来给杭州府。这笔钱,唯一的用处就是希望杭州府以江南学院的名义,在杭州州府和几个县内,在每一个村镇的私塾和学堂里,为那些穷苦学生提供束脩和相关的伙食补贴,让那些穷苦的学生也能进入私塾和学堂里认字学习。”
&nb
第七百九十一章杭州府新政
一年八万贯,就算是一年十万贯,二十万贯赵悦都不觉得多。如果能在几年之内,培养出一批适龄的少年儿童进入江南学院学习,而且还能持续给江南学院输入有生力量和新鲜的血液,在赵悦看来,简直就赚大发了。
赵悦想要的江南学院的教育模式,终究和这时代的教育体系有很大的差别。这时代,读书考取功名才是真正的“出路”。赵悦想要从各大私塾挖人来自己的学院,学习自己想要教授的“歪理学说”,还是有很大困难的。
毕竟,这时代能供养自己孩子进入私塾和学堂学习的家庭,基本上都还算富足。这些家庭,可都是希望自己孩童能去参加科举考试考得功名的。在这种情况下,想让那些已经读书识字的人进入江南学院继续“深造”,实在是太困难了。
既然不能和这时代的教育体系抢人,那就干脆直接出钱,直接造血培养人。赵悦的要求也不高,只要能借助官方和当地教育体系力量,给自己间接培养出能读书识字,能有一定学识基础的“学生”,完成初级的教育后,再进入江南学院继续学习,那就足够了。
杭州府,自然就成为赵悦最好的选择了。
只是,似乎曾永理解错赵悦要办这事儿的用意了。很显然,他认为赵悦是在帮助他在仕途上增添“彩头”。毕竟,这事儿要是传出去,对于曾永的官声和名气,绝对是有天大好处的。
曾永这样理解,赵悦也不想点破,反而顺水推舟。只要曾永肯出力,这也算是一举三得的事儿。既帮助曾永捞取名望和政绩,又帮助自己实现培养初级学生的目的,还能扩大江南学院的影响力,何乐不为呢。
他很宽曾永的心,道:“叔父,银钱不是问题。只要叔父能把这事儿在杭州府推行下去,让那些上不起学的儿童和少年都能进入私塾和学堂学习,这些银钱江南学院自然能提供。”
“而且,我敢肯定的是,这项支持,十年之内,不会变卦。”
“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这些江南学院支持进入学堂学习的学生,四年以后,如果不能考取秀才举人,就必须进入江南学院学习,由我江南学院来安排继续学习。”
“我能保证的是,只要进入江南学院的人,能不能考取功名不敢说,但绝对能有一口饭吃,也能养活一家人,不会让这些人因为读书就没了生计。”
“江南学院,那里来的那么多银钱”
好久之后,曾永提出了自己的疑惑。赵悦这令人心动的提议,是以江南学院的名义来支持,他自然疑惑了。
“这就不用叔父担心了。难道叔父还不相信侄儿弄钱的手段吗”
曾永盯着赵悦看了好一会,最终才道:“这事儿,叔父先考虑考虑。”
这事儿,说小不小,但说大也很大了。尽管是好事,但对曾永来说,也得多考虑一下才能做出决定。
只是,曾永并没有考虑多久。第二天,曾永就答应了赵悦这个提议。不仅如此,还从杭州府库里,调拨了五万贯钱来支持赵悦这项兴学的“宏伟计划”。
有了曾永的支持和帮助,很快,杭州府的学政就动了起来。学政,自然是管理教育事宜的官员。他一开始也被这项计划给镇住了。
作为主管教育的官员,杭州学政自然是很希望自己管辖的州府能兴学办学的。毕竟,他的政绩就是靠自己州府的教育成绩来体现的。如果自己的州府能多出几个举人进士,这不都是他的功劳嘛。
然而,等他得到曾永的
第七百九十二章新政进行时
杭州府余杭县下的刘家村,村里的里正召集了所有的乡亲,在村里的祠堂上,陪着县上的学政老爷宣读着从百里之外府城发来的知府老爷的公函。
刘家村距离余杭县城并不算远,也不过几十里路,就是去杭州府城,也只有百里路。刘家村大概有三百来户人家,人丁上千,因为绝大多数都姓刘,因此故而得名。
这样的刘家村,在江南地区的乡下,也只能算得上是中等大小的村镇。因为人口规模足够,再加上江南地区的乡镇要相对富裕一些,所以在刘家村,也是建有专门的村里私塾的。
刘家村的私塾,是刘家村的几户大户人家一起出资建立,聘请了一个先生专门教授本村的子弟。说是教授本家子弟,但要入私塾读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至少,学生要交给老师的束脩,费用就不菲。尽管江南地区文教兴盛,但真正能考取功名的也只不过是少部分。村里能进入私塾读书的孩童,基本上都算得上是刘家村的富户人家的子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