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金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倪观
“既然如此,那咱们学院里的学科设置,难道你还没有看出来,咱们学院和其他的书院,有何不同吗”
“其他的书院,教授的只有圣人之学,教授人如何做学问,最根本的目的也不过是为了学而优则仕,是吧”
张载先是沉默了一会,最终还是点点头。现在天下间的学问,最终也不过是要学于帝王家。
“咱们江南学院,为什么叫学院而不是书院,这里面就已有根本的差异。我赵悦尽管才德不足,但却是想要把江南学院打造成和其他书院不一样的求学地方。”
“学问不分贵贱,圣人之道也是在于教导百姓能诚意、正心、格物、致知、明理,最终也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吧”
张载嗯了一声,赵悦说的,可是他学问最根本的内容。
“既然如此,那如何造船、如何种田、如何炼铁,或者说怎么样把船造得又大又快又平稳,如何把田地打理得更好,产出更多的粮食,如何锻造出更坚硬更适合锻造的铁是不是学问”
面对赵悦这一问,张载先是沉默,最终还是点点头,道:“不错,这些都是学问。”
“既然如此,这些都是学问,难道人是一天生就会了吗如果不会,是不是需要人来教导,需不需要学习”
张载面对赵悦这质问,还真找不出反驳借口。他要是否认这不是学问,那就和他自己的学问思想有冲突,自己就会否定自己。因此,只能点头。
&nbs
第七百八十四章编修教材
江南学院,低调的开张后,赵悦就陷入了忙碌的日子里。
三百多位学生,只有十多位教师,确实够忙活的。赵悦作为这座学院授课最多的老师,一天差不多有半天都在授课,绝对忙得冒烟起来了。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学生,都是识字的人。
说起来,这还得感谢江南这片土地。江南文风和教化氛围极盛,村村有私塾,也造就了这里的读书人极多。说读书人,可能有些高抬了,但江南地区人们的识字率,确实是大周之最。
按一般的说法,江南地区的百姓识字率,恐怕最少也得在百分之三十至四十以上。如此高的识字普及率,才让江南教化氛围格外浓郁。
杭州市舶司挑选进入学院学习的这批中下级军官,都是精挑细选出来,也是能读书识字的人。否则,根本不可能直接进入学院学习。
除了杭州市舶司挑选的这批学生外,其余杭州各大豪门家族派来的子弟,也都有一定基础的。不管这些人是不是纨绔子弟,但也是进过几年学,算是有学习基础的人。
要是这些人不识字,那教授起来,可真是费劲了。不过,就算这些人能识字读书,但想要教授起来,还是有些困难的。
困难在于,江南学院要教授的大多数知识,可是和这时代其他书院教授的知识大大的不一样。好在庆幸的是,不管是市舶司派来的那些中下级军官,还是江南各大家族派人的人,这些人基本上都算是在科举科考无望,又或者根本不适合参加科举科考的人。让这些人接受江南学院教授的知识,还算是相对容易一些。
要教授学生,自然就需要教材了。因为准备不足,江南学院开学后,赵悦是一边教学,一边组织学院的老师共同编写教材,特别是一些主要的基础教材,赵悦是呕心沥血亲自来编写。
让赵悦欣慰的是,想要弄出一份合适的教材,还真不是难事。因为这时代华夏的各类学术思想和内容,依然还属于这时代最先进最前列。他只需要参照这些学术思想,根据自己后世的经验,经过一定的删减编修,融入一些后世通俗易懂的内容,就能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教材。
比如数学,作为理工科学术之母,在这时代被叫做算学。此刻在大周朝国子监以及一些书院,就有算学馆,专门有博士和助教教授学生学习算学,算是作为科举内容的一项补充。毕竟,治理国家,也得懂一些具体的运筹。
这时代教授算学的教材,主要以《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缀术》等十部算经作注,这就是著名的《算经十书》。
在参照这时代算学教材的基础上,赵悦给江南学院重新编辑了三本《初级算学》《中级算学》《高级算学》的教材,并且在教材里首先引入阿拉伯数字,用阿拉伯数字代替了数字符号,将阿拉伯数学和这时代的大周算学结合,然后融入一些后世中小学的数学公式和理论,最终就能大大方便学习。
除了数学教材之外,赵悦还和一些学院老师联合编写了有关天文地理、化学、冶炼、机械力学、建筑建造等学科教材。这些教材,基本上都是以通俗易懂,相对好入门的一些发明创造来解析学科的一些内容。就
第七百八十五章师师探夫
想要培养人才,那当然就要舍得花钱了。对于花钱,赵悦还是有心得的。
号称天下第一的应天书院,一年的费用也不过四十万贯。就算朝廷的国子监,朝廷一年拨款也不过五十万贯。
赵悦一口气说要在三年给江南书院赚个三百万贯,而且还得让学院三年随意花,这不是吹牛,而是他确实有这方面打算的。
和张载想的一样,赵悦确实打算是用银钱把江南学院打造成天下第一的书院,或者说是大学。初建的学院,不靠钱来砸出来,还能靠什么
江南学院自成立后,教学的方式和目的也和其他的书院不一样。比如赵悦设置的冶炼、机械设计和锻造、船舶设计和建造,那都得投入大量资源和银钱进去。所以,江南学院注定都不可能和现在的那些书院一样,真的只是教导人如何学圣人学问的。
在赵悦的规划里,这将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新型学院。至少在未来,这所大学院教导出来的人,不是想着去参加科举,去想着做官的人。而是能有一技之长,能突破现在人的思想束缚,去创造去发明的人。
现在说理工科的大学,还为时过早。只是理想还是要有,落下一颗种子,在未来的日子,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后发芽结果,赵悦都觉得这是值得的。
理想的光明的,道路的曲折的。尽管江南学院现在不差钱,但账上的十来万贯钱,是根本不经用的。所以,在忙活教书和编写教材的时候,赵悦也在头疼该如何为江南学院弄钱了。
大话说出去,可真正要实现,不是那么容易的。好在现在他已经铺开了摊子,想要弄钱的门路,不是那么狭隘了。
江南学院里,在赵悦的带领下,李师师有些好奇的跟着他走在学院里,看着自己相公这些日子忙活的这座学院。
直到现在,李师师也不甚明白自己相公为什么放着好好的官不做,竟整日折腾在一座学院里。要知道,现在赵悦有时候数日都不会回一趟杭州城的家。不得已,李师师只能出了城,来这学院看望赵悦了。
“相公,妾身听说相公要给这学院投一大笔钱,是不是真的”
现在的江南学院,也没啥看头。走了一圈下来,差不多就走完了。还有很多地方,都还处于建设的阶段,都还是一片工地。所以走一圈下来,李师师就对这学院没啥心情了。
他是搞不明白了,自己的相公怎么就对这事儿那么上心。放在市舶司的事不管,就一心一意扑在这学院里,还隔三差五不回家了,可让她和曾墨有些着急起来。
“不错,江南学院草创,一切都需要钱呢。”
想到这里,赵悦回头看向李师师问道:“现在招商钱庄还有余钱吧”
赵悦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不久之前,为了赔付给出海的那些商人的损失,算得上是大出血了。赵悦的想法里,是打算以江南学院的名义,从招商钱庄里借一笔钱的。
李师师一愣,道:“余钱自然还是有的。这段时间,钱庄的生意比以前更好。”
赵悦有些意外,但随即就明白这是为什么了。招商钱庄赔付那一大笔钱出去,算得上是把自己的招牌用重金打出来了。在这样的基础上,招商钱庄的生意好才是应该的。
“那能不能在调拨百万贯钱”
李师师警惕的看了一眼赵悦,才问道:“百万贯相公你想做什么”
看着李师师这幅守财奴的模样,赵悦忍不住在心里好
第七百八十六章最重要的一课
时间不知不觉,已过了夏,进入秋天了。
江南的秋天,来得总是相对安静,没有明显的过度和急转,相对而言,少了几分炎热,多了几分凉爽。
赵悦忙着教书和办学,市舶司这边的事,则是由徐宁统筹管理整个市舶司的事宜,阮小二负责操练水师,解宝兄弟负责操练陆上人马。还有其他的各衙司,因为已经订好了章程,基本上就按章程按部就班做就行了。
赵悦忙着教书办学的时候,还重点关注了几件事儿。一件便是神武大炮的改进以及新火药的研制。下了一趟南洋,神武大炮给舰队保驾护航,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且发挥了无比犀利的攻城略地的能量。
对这时代来说,神武大炮确实是一件神器,但在赵悦看来,这火炮还有很大的改良地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火炮依然还是前装弹的。前装弹的火炮,射速在赵悦看来,实在是太慢了。
要改进的地方,就是想办法研制出新的神武大炮,研制出后装弹的火炮。只有后装弹的火炮出现了,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步入了热火器时代。
除了研制新火炮之外,还有新火药弹药也是需要跟上的。因此,赵悦除了要赶去火炮和火药工场和一般工匠讨论研究之外,还要常回江南学院上课。
前一世赵悦也算是学霸一级的人了,对于理工科特别是机械知识,足以镇压这时代所有的天之骄子。就是地理科学和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也能辗压这时代所有的学霸。所以,能者多劳,
在江南学院里,赵悦的课程是最多的。
因为赵悦授课,几乎都以白话文来讲述,少了文言文的束缚,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所以赵悦的课程,在学院里也是最受欢迎的。
他的课程,不仅是学员来听课,就连里面的很多教师,都跑来听他讲课。没办法,赵悦的学识太驳杂,而且又能让人耳目一新,就连李诫这样的牛人,也得敬佩。
这一日,赵悦在教授着有关航海的一些知识。说是航海的知识,也不过是诉说着一些有关下南洋方面的事儿。
教室里面,此刻黑乎乎的坐满了学生,诺大的教室,就连外面的走廊都站满了人。学院里面的三百来个学生,最少有大半的学生都来听课了。整个教室,只有赵悦的声音在回响。
赵悦拿着一艘船的模型,讲解着一些航海的知识。
“在座的诸位,应该大部分都出过海了吧出过海的举手看看”
很快,教室里有一半多的人举手。实际上,这些学员里,有一百多都是市舶司水师里的人,这些人都是跟着赵悦下了南洋去的。除了这些人之外,其他的学员,有很多也曾经出过海。所以,大部分人对出海是不陌生的。
“很好,既然大家都出过海,那问一个问题,如果在海上,你的前面有一艘船,他的速度比你的快,最终这艘船是怎么样消失在你的视线的”
“或者说,如果在海面上,你的对面来了一艘船,这艘船是怎么样出现的”
赵悦这问题,让教室先是安静,很快就有人举手了。
很快,一个学生站起来,道:“回老师,先是船身,然后是桅杆消失。”
“先是看到桅杆,然后才能看到船身。”
两个回答,但殊途同归,道理都是一样,而且也基本正
第七百八十七章我们生活在球上?
课程还在继续。
看着众人陷入沉思,脸上布满疑惑,赵悦很是满意。很多时候,当一个问题提出来,能让人去置疑、去求解,那这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华夏人从来不少探索的精神,只是受制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影响,很多时候不敢去置疑。
“打个比方,大家的视线不受自身影响,或者咱们借助望远镜的帮助,可以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正常来说,如果两艘船真的在一个平面的海上,真的是先看到桅杆”
教室里显得很安静,显然赵悦提出的问题,确实让大家对一贯以来的思维有着冲击力,也让人置疑自己一直坚信的答案起来。
一个学员举手,弱弱的站了起来,然后问道:“大人,如果真按照你说的这种情况,咱们看到的海船,应该是同时都可以看到整艘海船的模样,不应该是先看到桅杆,然后慢慢的从上往下看到海船的船身。按道理,船身不可能是后面才慢慢的出现的。”
这个学员是跟着赵悦去过南洋的,还是一艘战舰上指挥室的作战参谋。对于海上的情况,他还是比较了解的。
另外一个学员也站起来了,问道:“对啊,大人。咱们在大海上,为什么看到来船,总会是先看到那些船的桅杆,然后才会慢慢的出现船身呢”
面对这些质疑,赵悦很欣慰。他摆了摆手,让人重新坐下去,扫视了众人一眼,问道:“大家是不是也是这样认为的”
看着众人下意识点头,赵悦呵呵笑了笑,神色变得严肃一些道:“大家有质疑,这是好的。因为我刚刚说的,本来就是事实。如果两艘船在同一个平面上,视线看到的,绝对不可能是我们在海面上那样看到的情况。只要船只出现,肯定就只会把船的全部看到了,而不是从桅杆开始,慢慢的扩展到全船身。”
“那为什么我们在海面上,又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呢这明显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是不是”
赵悦直接把那圆球拿起来,放在了讲桌上。圆球只是铁皮制作,并不沉重。但有箩筐一般大小,还是很有视觉冲击力的。
放好圆球,赵悦再次拿起两艘小船。这时候,他转向众人,面色变得非常严肃,缓缓道:“为什么我们在海面上,我们看到海上的海船,总是先看到桅杆的上部位,然后慢慢朝下,最终看到船的吃水位置。”
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如果是以前,可能会有人回答。但被赵悦提的问题,原来固有的答案,终究产生了置疑,因此没有人站出来回答这个问题了。
“很简单,我认为咱们所有的人,其实是生活在一个足够大足够大的球体上面!海面,其实不是平的,而是圆的。只不过大海足够大,在我们的视线里,我们看到的海面,看起来是平面的而已。”
赵悦这话一落,整个教室里全部鸦雀无声,甚至一根针都能听得见。只是,下一刻整个教室轰然响起了各种声音。
“我们生活在一个球体上”
“这怎么可能呢要是我们生活在球体上,那咱们不是会掉下去”
“天圆地方,难道是真的可也不是这样吧。”
“要是一个球体,那那些海水,不是可能会跑掉,怎么会。。。”
“不可能吧。怎么可能是这样太荒谬了吧。”
“。。。。。。。”
一
第七百八十八章神秘力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