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帝国金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倪观

    一时间,曾布等几个和草原人谈判的大周官员,转眼就成为整个大周朝堂的敌人。不仅是在朝堂上,甚至在汴京城内的民间,都爆发出一股要严惩“卖国贼”的呼声。

    面对这样的一股来势凶猛的攻击,就算曾布已经做好了要当千古罪人的心里打算,可也没料到这股风来得如此之快,自己的政敌的攻击来得如此之猛。

    似乎转眼之间,曾布和几个负责和草原人谈判的大周官员,都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一般。就算在政事堂里,有王安石等人全力周旋,然而面对这样一股风,都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替罪羊呐!”

    事实上,满朝上下,所有人都明白这针对曾布等人的攻击并不是空虚来风。伴随草原人退去,这股攻击实则就是整个大周朝廷上下,要找人出来给草原人南侵这事儿,找人给损失惨重的大周朝上下做一个替罪羊。

    不仅是找草原人南侵这事的替罪羊,也是要找一个给整个朝廷背锅的人。毕竟,草原人南侵烧杀掠夺,让黄河以北的大周州府损失惨重。如果朝廷不推出一个重量级的背锅人,如何和天下人交代

    这种锅,自然不可能由皇帝来背,更何况元祐帝现在昏迷不醒。很不辛,负责和草原人谈判的曾布等人,就成为了整个大周朝廷上下大多数人默认的一个背锅侠了。

    曾布曾自己乃大周朝的千古罪人,实则就已经做好有可能会被推出来做背锅侠的准备。他都已经做好了辞官归老的打算。只是,他都没料到这股背锅的风潮,会如此之大,如此之盛。

    弹劾风潮的第二天,曾布就递交了辞呈,辞掉了自己在朝堂的所有职务,包括太学里的职务,都全部辞掉了。

    除了曾布,还有数个礼部和一起去和草原人谈判的官员,都全部被迫辞官。他们的辞官,也在最快的速度在政事堂中通过。

    曾布的辞职,瞬间让政事堂里的权力格局产生了显著的变化。原本政事堂里,因之前元祐帝的安排和变革的决心,是王安




【江南,你好!】第八百九十七章逼宫
    曹侯的强烈反对,很快在政事堂引起了不小的波动。

    事实上,整个朝堂还真担心曹侯拥兵自重。此刻元祐帝昏迷不醒,没有人能强力压制军方,纵然掌握着大权的政事堂,也担心军方大佬乘机拥兵自重。

    曹侯递来的利弊陈词,最终让政事堂做出了让步。相州城的三十万大军,允许曹侯带领二十万大军继续北上,前往长城一线的真定、太原等重镇布防。剩余的十万大军,则要全部撤回汴京,然后回撤到原来的各个布防地。

    不仅如此,原来还驻留在汴京城的其余勤王大军,除了竞选了一部分下来之外,保留汴京周围有三十万禁军大军拱卫京师后,大多数也全部要求遣返回归原来的驻地。

    这也是不得已为之的事儿,召集来的勤王大军,每日的消耗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此刻和草原人罢战,还要留这些大军在汴京,对整个大周朝朝廷来说都是一巨大的负担。

    何况,北方大多数州府被草原大军掠夺一空,各种救济百姓和重建家园的工作都需要朝廷这边扶助和支持,纵然朝廷现在腰包还有钱,但也经不住接下来要入流水一般的花钱了。

    直到这个时候,整个朝堂才明白当初赵悦的杭州市舶司给朝廷送来的那些银钱是多么大的一个功劳。

    朝堂大佬们开始安排战后事的时候,在争夺权力的同事,整个朝堂还在发生着一件更为重要的事。这件事,便是新皇帝,或者是监国太子的选择。

    没办法,元祐帝昏迷不醒,相当于整个大周朝暂时没了国君了。国一日无君,就算大周朝廷目前能维持,权力也都集中在政事堂里,但终究有些名不正不顺。元祐帝昏迷不醒,就必须选择出一个能代替他的监国太子出来。

    说起太子,也都怪元祐帝。元祐帝一直比较强势,在位时间实在太长了,再加上二十年前废掉了前太子后,就一直未曾新选太子了。现在元祐帝昏迷,这太子的选择,反倒是成为了棘手的事。

    目前有竞争力太子的几个皇子,都各自有支持者。当然,呼声最高的目前是燕王、秦王,以及晋王和齐王。其中,燕王的呼声是最大的。

    可以说,造成大周目前“无国君”状态的最大原因,还是元祐帝自己本人。这些年来,朝臣无数次上奏请求皇帝立太子,但都被元祐帝选择无视了。现在他昏迷不醒,就造成了储君位置的空悬。

    所以,在曾布一系列官员下台,在政事堂完成了一系列权力变革之后,对于储君或者说是未来皇帝的选择,就开始暗暗爆发了角力。一股争夺储君位置的力量角逐,几方皇子的力量,就在朝堂上展开来了。

    按道理来说,坐镇燕京的燕王目前最具实力,在朝中也颇有不少支持者,甚至是曹侯等军方人都属于燕王的支持者。只是,燕王一贯表现强势,而且一直以来对文臣们不够友好,他在中下层的朝臣中呼声最高,但在能真正决定储君位置的政事堂里,反而没太多的支持者。

    至少包括改革派为核心的王安石、保守派为核心的王槐,似乎都不太愿意支持燕王成为太子,成为大周未来国君。

    原因很简单,大周朝一直秉承士大夫治国,也就是文臣治国。燕王身上有太多军人作风,而且对他们这些文臣,一直以来都抱有敌意,而且燕王在燕京的风评,并不是太好,比较暴烈。不管是王安石还是王槐,他们都属于文臣,对这种武人风格的皇帝,还是很忌惮的。

    正因为如



【江南,你好!】第八百九十八章 出人意料
    房间内的声音,几乎宛如一声春雷,惊住了所有的人。

    就连站在一边的德公公,也露出吃惊神色。他看着紧闭的房间门,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皇上,什么时候醒来了

    一直守候在一边的德公公,整个人都不好了。不过他是反应最快的,连忙推开门,急匆匆进入了元祐帝的寝宫。

    来到床边,看着已经枯瘦如骨的元祐帝果然已经睁开了眼睛,显然是真的醒来了,他连忙脚下一软,整个人都哭了出来,声音颤抖着问道:“皇上,您,您醒来了”

    直到这时候,一直在门外的几个政事堂大佬才反应过来。相视了一眼,然后也匆忙走进元祐帝的寝宫之内。

    众人看到床上的元祐帝果然是睁开眼的,自然连忙行礼起来。

    “臣等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干位高权重的大佬们,这一刻转眼之间,就毫不犹豫在元祐帝面前低下了头颅,直接跪了下来。显然,统治这个帝国的元祐帝,就算此刻行将就木,可没有真正咽下最后一口气,整个天下都没有人敢真正的无视眼前的这个帝国真正掌权者。

    元祐帝只是微微转了一下头,神色显得有些沧和疲惫。尽管沉睡了数月,然而身体机此刻根本还没太大反应过来。就算是转头,似乎都花了他全身力气一般。

    眼神扫视了一眼房间内的众人,最终他的视线还是落在了德公公的身边,语气有些轻,缓缓问道:“小德子,朕睡了多久了”

    听到这话,德公公整个人差点没忍住要掉眼泪了。他颤颤巍巍道:“皇上,您已经睡了八个月又十二天了”

    也只有元祐帝昏迷如此之久才能保住性命,要不是有德公公还有太医院所有太医的努力,努力帮元祐帝吊命,恐怕他早就要死掉了。至少,为了吊住元祐帝的命,太医院可是不计代价的把珍贵药材用在了元祐帝的身上。

    “八个月”

    元祐帝似乎没太反应过来,只是哦了一下,然后闭上了眼睛,显然是在让自己的大脑活动起来。

    进入房间内的诸多大佬,看着元祐帝再次闭眼,有些心急。然而,却知道这一刻不能开口,只能耐心等候。

    果然,不知道过了多久,元祐帝才再次睁开眼,随后再次问道:“小德子,你是说朕已经昏睡了八个多月了”

    得到了德公公的再次肯定,元祐帝眼睛盯着房顶,一时间不知道在想什么。好一会,他才再次开口问道:“草原人呢”

    德公公很快道:“皇上,草原人已经退回草原了。”

    德公公很简要的将这八个月的一些重大事给元祐帝说了一遍。很显然,德公公是非常了解元祐帝,说的事儿,基本上都是元祐帝最为关心的问题。

    只是,听到了最后,得到草原人退兵居然是大周朝和草原人议和了。听到这里,他的神色总算有些变化了。

    他看向一直在房间内的政事堂大佬,这时候,在场的众多大佬全部再次跪下去。

    “臣等无能,请皇上责罚。”

    元祐帝面无表情的看着房间内的诸多政事堂大佬,微微伸出手,最终却无力的放了下来。就算此刻他要责罚这些政事堂的大佬们,就算他不肯和草原人议和,然而此时已经木已成舟,他是皇帝又如何

    “退下吧。”

    许久之后,元祐帝轻轻开口。说出这话,显然用尽了他所有的力气。这一刻,他似乎连生气都没有力气再生了。

    只是,好不容易见到元祐帝的这些政事堂大佬,此刻岂能这样就退走了。更何况,他们今日来,就是为了一件大事。

    已经成为政事堂执政大佬的王槐开口道:



【江南,你好!】第八百九十九章 谁是太子?
    直到这个时候,元祐帝才发现没看见曾布在房间里。

    德公公看了在场众人一眼,发现没有人回答,最终硬着头皮回道:“回皇上,曾老大人已经辞官,告老还乡了。”

    元祐帝眉头一皱,只是此刻并不是纠缠这事的时候。这一刻的元祐帝,头脑越发的清醒。只是,越是清醒,他就越有一种感觉,恐怕自己这种状态,根本维持不了多久了。

    对于自己的身体的情况,元祐帝还是很清楚的。元祐帝当然不会想着自己能长生不老,在身体咳血的时候,他就已做好了准备。就算昏迷之前,他都明白自己所剩的时间其实不多,如果不是昏迷,又有太医吊命,恐怕早去见列祖列宗了。

    此刻的这种感觉,他越是感觉良好,就越明白自己的时间不多。所以,此刻不见曾布,他也没太多心思去管了。在离去之前,他必须要安排好一些事,所以他放下心头的疑惑,随后看向王槐,漠然问道:“既然你们都认为要选太子,那就说说吧,你们打算推举谁为太子”

    王槐只是抬头看了一眼元祐帝,再次低头道:“一切惟皇上圣裁。”

    元祐帝扫向王安石,这一刻他尽管还不太清楚政事堂里的一些变化,但曾布此刻不在场,作为帝王,早已经猜到了一些事。只是,这一刻他也没心再多管太多了。大周朝立国百年,文臣们相互争斗伴随始终,只要不危及大周皇朝的统治,这都是一个帝王希望看到的事儿。

    何况,他所剩的时间,是真的不多了。

    王安石感受到元祐帝的目光,心里有些苦涩,但也恭敬道:“一切惟皇上圣裁。”

    元祐帝又看向在场的其他人,众人纷纷恭敬道:“一切惟皇上圣裁。”

    元祐帝微微颔首,至少在场的所有人的第一回答,都还让他满意,还没有人敢在这事上置疑自己这位帝王的权威。

    他再次漠然问道:“选太子不是皇家家事,乃大周千秋万代大事,也是国事。朕的几个儿子,列位认为谁能胜任太子之位朕只问一次,推举你们各自心中合适的大周储君。”

    众人心中一凛然,看向元祐帝,根本猜不出此刻坐在那里的帝王的心思。一直以来,太子储君的人选,在朝堂上都是禁忌的话题。

    如果不是到了这个时候,恐怕也不会有人想着要立储君。现在元祐帝的身体情况堪忧,众人也明白元祐帝时日不多。在这事上,在场的众人,每个人早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心思和打算。此刻就算冒着风险,也要争取一下了。

    好一会,还是王槐先开口道:“皇上,臣推荐燕王为太子。燕王长期坐镇燕京,带兵对抗草原鞑子,以皇子之尊,坐拥险地。此番草原鞑子南侵,黄河北部州府几乎都陷落,唯有燕京一直得以保全,此乃国之大幸。燕王文武双全,才得兼具,可为太子。”

    听到王槐的话,在场众人几乎有些吃惊。要知道,一直以来,王槐对于太子的选择,都没有表明太多的态度,甚至还有所偏向齐王。也因如此,尽管朝堂对燕王为太子的呼声很高,但政事堂里却没有太大的反应。

    现在他忽然站出来支持燕王为太子,可把在场的众人给惊住了。王安石看着王槐,这一刻才明白自己被对方麻痹了。

    到底什么时候,燕王已经和这王槐达成了协议,竟然让这老家伙改变立场,去支持燕王了

    在王安石这边的人看来,就如政事堂很多大佬认为的,性格暴烈噬杀的燕王,绝对不适合做这个未来帝国真正的掌权者。

    这个时候,王安石也顾不得太多,也开口道:“皇上,臣推荐齐王殿下为太子。秦王温厚宽仁,勤勉自律,在秦地有贤王之



【江南,你好!】第九百章 帝王之死
    “皇上,你这是要立越王为太子”

    不知道过了多久,王槐终于再次开口了。看着自己拟好的旨意,他直到现在也不太相信这是元祐帝的心意。

    越王为太子开什么玩笑。越王才多大,何况越王在朝堂上,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根基。他要是为太子,如何服众

    王槐都开始怀疑,元祐帝是不是昏睡得太久,已经变成老糊涂了。放着其他皇子不立,竟然要立最小的皇子为太子

    纵然之前元祐帝似乎对小皇子宠信有加,但也没有宠信到要把这帝国的权柄,交给他吧那小子何德何能,能扛得起这帝国权柄之重

    不仅是王槐,在场的这些朝堂大佬,看着元祐帝,都觉得自己是不是听错了,都在想元祐帝是不是昏睡太久变成老糊涂了。

    自己的这些人推荐的皇子,竟然一个都没有被选中!更重要的是,不管是从长幼有序,还是从才干来说,越王都不是最佳的人选啊。如果要从长幼有序来选,那应该选齐王。除了原来的废太子之外,齐王是最大的。如果从才干来选,燕王和秦王都是好的人选。

    在场的这些大佬们,更多还是偏向秦王和燕王两位皇子。至于最年长的齐王,在他们看来,并不是最好的人选。

    大周朝立国如此之久,最终能登上皇帝宝座的皇子,并不都是嫡长子,反而立贤更多一些。所以,对太子是否要立嫡长子,在大周朝堂上,不是绝对的观念。至少元祐帝当初都不是嫡长子,却也成为了大周的皇帝。

    然而,不管怎么说,元祐帝这不安常理出牌,可真把所有人都打懵了。

    “怎么,有问题”元祐帝语气很平静的反问道。

    “皇上,请三思。自古长幼有序,选贤选能乃我大周祖训,越王何德何能,能被皇上选为太子”

    “是啊,请皇上三思。”

    “请皇上三思!”

    一时间,整个房间都响起在场大佬劝诫的声音。显然,没有一个大佬认可越王能成为未来这个新帝国的帝王。

    元祐帝扫视了众人一眼,最终道:“朕意已决。待朕见列祖列宗之后,尔等好心辅佐!小德子,盖印!”

    不管在场大佬如何劝解,元祐帝根本没改变自己的旨意。所谓君心难测,恐怕就是如此了。在此之前,谁恐怕都没想到元祐帝居然会立越王为太子。
1...208209210211212...2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