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帝国金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倪观


第一百七十二章看赏!
    平常火爆的东京剧院,今天闭门谢客,暂停演出。

    东京剧院现每天都要排上两场演出,如果是放在往常停演,估计早有人闹起来了。只是,今天东京剧院停演,不但没有引起人们的闹腾,反而成为汴京城很多人的谈资。

    东京剧院现在在汴京城的名声,确实是非常响亮。尽管那望而却步的看演出的门票价格让很多人止步,很多人都没能一睹剧院里的演出风采,可不妨碍人们的谈论和渴望。

    就如后世的“天上人间”一般,或许大多数老百姓都不可能进去消费一把,享受一把,却不妨碍老百姓的谈论和议论,甚至是羡慕嫉妒能去“天上人间”的人们。

    在东京剧院外,看着门口贴出的告示,知道今天东京剧院的人马居然皇城,给那高高在上的官家和贵人进行演出,人们瞬间有一种皇家“与民同乐”的幸福感。

    连宫里的官家和贵人们都喜欢看东京剧院的演出,都喜欢看《西厢记》,这不就说明了这门票价格,确实值得吗

    很多本来还心疼花钱东京剧院看演出的人,一下子就被这消息给刺激了。

    连皇上和宫里的贵人们都喜爱,就算是一贯钱十贯钱,这演出也是看得值得的!至于那些已经花钱,过东京剧院看过东京剧院排练的表演,瞬间也有种优越感。

    就连赵悦都没有意料到,《西厢记》入皇宫进行表演,居然刺激到了很多汴京城的人,更是把《西厢记》这部戏剧的名声,推向了更高的程度。

    或者说,这一次皇宫之行,无意就给东京剧院打了一次的广告,这种广告的效用,比任何手段都来得高明和来得有效果。

    在皇宫外面传得沸沸扬扬的时候,皇宫内的演出,也逐渐的阶段。

    《西厢记》这部戏确实有独到之处,在李师师一般人的演绎下,一个活生生的爱情喜剧故事展现在了元祐帝和一帮嫔妃以及皇子公主们的眼前,让这些人看得如痴如醉。

    事实上,皇宫的娱乐活动并不算少。逢年过节的时候,皇宫都会安排各种表演活动。当然,基本上都是以宫女们的歌舞表演为主。正因为每次娱乐活动都以歌舞为主,早已经让这些贵人们有些麻木。

    戏剧的出现,一种新的娱乐消遣方式,再次激发了这些贵人们乐趣。

    当戏剧演到张生高中状元,要迎娶崔莺莺的时候,整部戏剧已经。就连元祐帝,都忍不住拍了一下自己的,忍不住叫好起来。

    元祐帝看着台上的演出,微微转头看向身边的皇后,问道:“皇后,觉得这戏怎么样”

    皇后并不是元祐帝的原配。元祐帝的原配皇后在早些年已经去世,这位皇后是从一位贵妃晋升而来的。她和元祐帝的感情还是比较深的,她微微侧头,微笑着道:“回皇上,故事是很不错,只是臣妾觉得这样的戏,和礼教有所违背。”

    元祐帝哦了一下,问道:“这是为何”

    皇后也不介意直言,道:“臣妾这些日子,也是看过那《西厢记》的话本,说实在的,话本确实非常精彩,但里面有些言论,太过于过激,和咱们的礼教有所冲突。

    元祐帝想了想,若有所悟,随即笑了起来,道:“媒酌之言,父母之命,这确实是我大周礼教的根本。不过有终成眷属,也是应该提倡的。”

    “皇上所言极是。”皇后再次看着演出的台上,露出微笑道:“作父母的,在为儿女考虑婚约的时候,确实应该多想一想这方面。”

    元祐帝呵呵笑了起来,看了一眼身边的德公公,随口道:“小德子,这表



第一百七十三章十皇子的招揽
    一万贯,这笔钱,已经不少了。足有一千万钱,对于普通人家来说,或许几辈子都不可能拥有那么多钱。可惜,在赵悦看来,皇帝老儿还是小气了。

    李师师白了赵悦一眼,道:“你还嫌少了都够咱们演十场了!贵人们都很喜欢呢,说以后有新戏,都要来宫里演。”

    赵悦摊开手,叹气道:“说的也是,人应该知足。”

    李师师瞪大眼睛,有些期望的问道:“什么时候有新戏”

    赵悦看着她,有些哭笑不得道:“着急什么,这事儿,就要慢慢来。现在汴京城的人都喜欢着《西厢记》,就要多演,新戏不着急。”

    李师师撇撇嘴,似乎有些不乐意。在赵悦和李师师说着话的时候,皇宫的门再次打开,从宫门里走出几辆马车。

    马车出来后,很快有人过来,朝着赵悦的马车喊道:“赵公子,公主有请到公主府。”

    赵悦微微一愣,李师师也有些意外。赵悦掀起马车窗帘,看到不远处停着的几辆马车,认出了其中一辆是襄城公主的,只好点头朝着过来通禀的人道:“代我禀报公主,我这就过去。”

    很快,几辆马车朝着襄城公主府走去。马车上,赵悦道:“等会你们先回去,我去见见公主。”

    李师师点头,知道赵悦有正事。马车走了一段路程,在一个岔路,李师师换上了另外一辆马车,赵悦则乘坐马车一直跟着襄城公主的马车前往襄城公主府。

    马车到了公主府,赵悦下了马车,却看到从襄城公主的马车首先下来一个男人,微微一愣。那人下来后,襄城公主这才下了马车。

    赵悦连忙过去,朝着襄城公主行礼,道:“参见公主,公主吉祥。”

    襄城公主抬头看了一眼赵悦,随后看着身边的年轻男子,道:“赵悦,这是我的皇兄,十皇子越王殿下。”

    赵悦抬起头,看了一眼站在襄城公主身边的男人。对方年纪估摸着也就十六七岁,长得玉树临风,唇红齿白,一副俊俏哥儿的模样,或许是身份地位决定,尽管年轻,却气度不凡。

    他就是十皇子赵悦有些小小意外。元祐帝目前有十个儿子,大的都有四十多岁了,小的,据说就是这十皇子,去年才封为越王。

    赵悦微微躬身行礼,道:“草民见过越王殿下,越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十皇子打量了一下赵悦,看着赵悦对自己并没有别人那种诚惶诚恐的感觉,还真是觉得赵悦不简单。

    他露出一抹微笑,很和气道:“平身。今日总算是见到了名满汴京城的大才子了,果然是一表人才。”

    赵悦连忙微笑道:“王爷谬赞了,这都是别人抬爱,草民受之有愧啊。”

    十皇子笑了笑,看着赵悦,心中却在想着别的事儿。

    再过一些日子,他就要奔赴江南就藩了。这一去,还真不知道何时再能回这汴京城了。虽听说江南也不错,可那比得上汴京城这花花世界

    何况,最近父皇的身体,明显比往年差了不少。如果去了江南,就算汴京城以后有了什么变化,也是鞭长莫及了。

    作为一位皇子,说对皇位没一点野心,那是不可能的。尽管十皇子也知道自己这点野心,在面对他的那些兄长们肯定被吃的骨头都不剩,然而,野心一旦有了,实在难以消失掉。

    作为势力最弱小的皇子,要面对自己那些成年已久,早已经羽翼丰满



第一百七十四章十皇子的打算
    十皇子笑了笑,看着襄城公主撇嘴,笑道:“怎么,皇妹不舍得皇兄真没有骗人,王府确实缺一个长史。要是赵悦愿意,这长史就是他的了。”

    说着,十皇子还看着赵悦,眼睛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他确实是想要招揽赵悦。

    襄城公主哼哼道:“皇兄你可别打他的主意了,我这公主府都还缺长史呢,让他来做,他都不乐意。”

    襄城公主确实没有说错,之前襄城公主有招揽过赵悦,希望赵悦来公主做个差事,不过却被赵悦给拒绝了。

    十皇子哦了一下,看了一眼赵悦,笑呵呵道:“没关系,我的越王府,随时欢迎赵悦的。”

    赵悦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对于十皇子莫名其妙伸出来的橄榄枝,他是真有些糊涂了。按照道理,这十皇子没有必要这样招揽自己啊

    想不通,实在是想不通。赵悦心里嘀咕了很久,也猜不透十皇子的用意。反而是一边的襄城公主,似乎已经看出一些苗头了。

    她看了一眼自己的这位皇兄,心里倒是暗暗叹了一口气,心道难道真是皇家之中无亲情吗就连自己的这位小皇兄,也要像自己其他的那些皇兄一样,准备开始陷入到皇位和朝廷的争权夺利中了吗

    身在局中的赵悦,此刻是真没有襄城公主心里那么明白的。或许就连他自己,都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算是一个能被十皇子这样的人看重的“人物”了。

    至于为什么像十皇子这样贵胄人物都会看重他,最重要就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赵悦不但与王安石交好,是伯侄的关系,此外他还是曾布的关门弟子。

    王安石和曾布又是谁现在可是朝廷里的的两个执政大臣,朝廷最新晋级的两位举足轻重的朝廷大佬人物了啊。就算现在赵悦是小人物,可他这小人物,已经攀上了两尊大佬的金腿,这小人物,那也是有分量的人了。

    如果赵悦能想到这些,或许他就能明白为什么十皇子会忽然间对他伸出橄榄枝了。可惜,身在局中的赵悦,至少目前还未能看清楚现在的局势。

    进入公主府后,十皇子的地位比襄城公主还要高,自然就坐在了主位,襄城公主陪坐在了一边。至于赵悦,本来是站着的,十皇子一点架子也不摆,让他也坐在了一边。

    十皇子略带一丝感叹道:“皇妹,皇兄这就要去江南了,说实话,是真舍不得这汴京城啊。”

    襄城公主沏茶,给十皇子倒上了后,才慢悠悠道:“皇兄就不要哭诉了,父皇还不是疼你,江南可是一个好地方,总比岭南和西南好!”

    这时候,江南已经大开发,人烟稠密,城市繁华,确实隐隐有了繁华气象。但这种气象,也仅仅局限于几座大城市,比如扬州、金陵、苏州、杭州等地。

    十皇子呵呵笑了起来,看了一眼赵悦,喝了一口茶才叹气道:“好又如何,王府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除了靠宗正府每年调拨的那一点俸禄,就只能享封地的征税了。我那封地,就是余杭县,一个县的反征税,能有多少以后想要过舒心的日子,一辈子荣华富贵,难啊。”

    按照大周朝制度,对外分封的王爷,除能享受封地的部分征税外,不能再有享有军权和地方行政权。换句话说,分封在外的王府,基本上已经丧失了权力。

    大周朝立国百



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也缺钱!
    皇帝儿子缺钱吗

    答案是肯定的!就算现在不缺钱,以后也会缺钱。事实上,整个大周皇族,都缺钱得很!就连元祐帝,都缺钱!

    要知道大周已经统治天下接近两百年时光了,皇帝都换了九位。历经九代皇帝的统治,别看大周朝国力蒸蒸日上,一副国泰民安的景象,可也因为如此,每一代皇帝都要分封出一大把王公贵族。

    大周的天下确实足够的大,皇族成员现在却也不小,甚至可以说是足够的庞大。

    一代代皇族成员积累下来,每一代又开枝散叶,每一代又有无数的支脉衍生,支支脉脉就变成无数的分叉,于是皇族就变成了一个庞大的数字。

    根据元祐帝二十八年的皇族的族谱统计,大周朝皇族王族成员已超过十万人。而且,这还没有计算那些没有上族谱的女眷。要知道,一个皇族王族身边又围拢一大堆寄生的人。

    十万人在册,那至少还有百万人寄生在这十万人身边吃饭。

    如此庞大的皇族王族群谱和这些成员身边的寄生人群,也逐渐成为大周朝皇权的负担。

    和大周朝目前面临的“冗兵、冗员、冗官”一样的困境,供养皇族王族成员,也成为大周朝朝廷重要负担之一。

    根据大周朝户部的统计,每一年皇族王族成员的供养费用,已经达到了赋税的五分之一以上。而且,这还是在元祐二十五年,元祐帝下令缩减皇族和王族成员费用开支,减少皇族和王族的供养费的情况下。

    养着那么多的皇族成员,就是元祐帝都感觉有些力不从心。堂堂一个帝国皇帝,有时候逢年过节时,都还在头疼该如何给予百官和下属打赏节日费用,如何不缺钱

    说那么多,其实每一代皇帝在位的时候,真正能显贵和大富大贵的皇族王族成员,也不过是每代皇帝册封的一些亲王府和权贵而已。其他的皇族和王族成员,大多数日子过得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好。

    如果会经营的,家族富贵还算可以延绵几代,如果不会经营的,不出三代就直接落败,最终只能靠着皇族每年给的微博俸禄供养着。

    就如大周朝第一代皇帝的几个儿子的后代,除了能当上皇帝的这一支能延绵富贵外,其余的几支,在享了数十年富贵后,现在的日子,几乎和普通人家没啥区别了。

    毕竟,就算是皇族,可历经两百年,隔了那么多代,元祐帝估计都忘记还有他们这几支亲戚了。

    所以,别看现在很多人还顶着皇族身份,可真正能过得上好日子的,并不算多。何况,大周朝推行“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被分封出去的皇族和王族,又被天下士大夫盯着,又不能接着名头胡作非为。

    有个例子,据说元祐二十五年的时候,一个元祐帝爷爷分封出去的亲王,算得上是元祐帝叔叔辈的老亲王,是元祐帝的亲叔叔,分封在河南。就因为这位老亲王在当地欺行霸市,弄得民怨极大,直接被当地知府给一封奏折捅到了元祐帝这里。

    处理的结果却是,元祐帝下令皇族宗正府严查。最后剥夺了这位老亲王的亲王爵位,老亲王一大家子全部削为平民,这在当时甚至引起巨大的轰动。

    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皇族尽管外表风光,但真正能尽显富贵的,真心不多。



第一百七十六章赵家女人不自信
    时间一晃,就进入七月处。元祐三十一年举行的制举考试,就在眼前。

    制举考试又称制科考试,被称“大科”,是科举的“特科”考试。科举从隋朝诞生,唐朝发扬光大,到了大周朝,已经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比如科举已经形成三年一常常考的“贡举”,也叫做“小科”。

    相对科举的“贡举”,制举考试在大周朝的士子心中,反而有比较重的地位。既然被称为“大科”在士子们的心中,制科进身高于“小举”的进士科。

    事实上,制举考试是皇帝亲自召开考试,并且需要各地官员和朝廷重臣推荐人员参加考试,最后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试然后选拔佼佼者。

    相比“小科”的朝廷贡举,在士子们的心中,“大科”制举考试的含金量和分量自然显得更重了。

    制举考试之前,赵悦见了曾布和王安石一面。在曾布的府邸里,曾布倒是没多说,只鼓励了赵悦两句,什么也没有多提。最后走之前,赵悦提出想要见一下曾墨,气得曾老夫子的胡子抖得厉害,让赵悦狼狈而逃。

    在王安石的府邸,品着茶的时候,王安石看着赵悦,带着一丝期望,又是语重心长的嘱咐道:“制举考试,是皇帝亲考的大考,就是题目,也是皇帝最后才定夺的,谁也帮不了你。不过你简在帝心,只要不表现得太丑太差,想来让皇帝点你一个进身,应该还是有希望的。这都要你好好努力,可别在考试的时候让伯父失望了。”

    赵悦很老实的点头,自然只能应承下来。王安石登上了大周权力中枢,伴随掌握的权柄越来越大,那威望和气势也日益渐重。
1...4041424344...2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