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卖内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七月初九
他理了理身上衣袍,摸了摸唇边专门留的短须,方带着众人往前迎去。
眼瞅着李氏几人站在了自己面前,左屹往李氏柔美的面上一瞧,自己个儿仿似半大的小伙,先红了脸。
略略稳了稳心神,他先向李阿婆一揖,跟着李氏的叫法,唤了声“干娘”,这才微笑着对李氏道:“来了……”
李氏低头不去瞧他,只退了两步行了个半礼,唤着一声“大人”……
左屹激动的“嗳”了一声,方看向芸娘,着意摸了摸唇边短须,含笑问她:“芸丫头坐了一路的船,沿途景色可好”
芸娘抬眼瞟了他一眼,只低声“哼”了一声,再不理他。
谁能想到,几个月之前她还在酒楼里请了小官和姐儿相陪,用自己的财力和不羁狠狠羞辱了眼前之人;几个月后,她就站到了他面前,再不能显出自己个儿的豪气。
左屹看着她同他闹别扭的模样,仿似看到了十几年前青春少艾的李氏。
他探手欲摸一摸她的发顶,芸娘却极其警惕的一偏头,不给他表达父爱的机会。
他便一笑,并不以为杵,对众人道:“天气冷,回府里再说。”转身行在李氏身旁,不紧不慢的带着三人去向马车旁。
李氏先上了马车,左屹抬腿要跟上去时,芸娘忙忙往上一窜,道:“我要同阿娘、阿婆坐一起!”
这马车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坐四个人自然也够。
然而堂堂二品的官,不同正妻坐一辆马车,却去同妾室一起,便显的有些不够大气。
左屹一笑,扶着李阿婆上了马车,又揖了一揖,方去了另一辆马车。
左家下人连同芸娘带过来的赵车夫分散去了其他马车,一行五六两车,陆续鱼贯着往前去了。
左屹的马车行在前面,本着让李氏几人对京城有个大略认识的好意,特意吩咐车夫绕行,往各繁华的街面都去上一趟。
然而他这番好意,只有李阿婆略略受用了些,探头将所经街面景致都瞧了一遍,口中啧啧道:“江宁本是大晏大府,然而京城果然是京城,各处景致格局比江宁宏大的多。”
她回头招呼芸娘
第212章 拜见(二更)
房中已烧了地龙,略略有些气闷。
芸娘几人跟在左屹身后继续往里行,到了厅里,住了步子,只低头听左屹对旁人道:“母亲,儿子带干娘、李氏和芸娘向您见礼。”
寂静中,便听见一把子刚健的声音轻笑了一声,语气中颇有指责之意,道:“怎地能让李老太太向我见礼……”
便听得有脚步声往近前行来。
芸娘略略抬头去瞧,却见传说中的左老夫人年约六旬,却身体康健,行走间腰板挺的笔直,并无什么架子,上前握了李阿婆的手道:“长途跋涉,委屈你了。”
两个老的互相寒暄后,便有丫头子上前在老夫人身前放了蒲团。
李氏带着芸娘跪下,向老夫人磕头行过礼。
老夫人含笑令两人起身,方牵过芸娘的手打量了她半晌,向旁人笑道:“白白胖胖,活蹦乱跳,好,好!”
众人便笑着应和。
老夫人手向边上一伸,便有下人将提前备好的礼物放在老夫人手心。
那是一块墨玉所制的玉佩,其上刻了个“安”字。
老夫人道:“这玉佩,原本有两块,意寓平安长久。”她将玉佩交给芸娘,叹了口气,道:“一块给了大丫头,没曾想没护佑成她。这一块便给了你,希望你日后能真的‘平安长久’罢。”
芸娘向李氏瞧了一眼,见她对自己微微点头,便道了一声谢,收了玉佩,装进了腰间挎袋。
另又有丫头将蒲团放到了一位中年妇人面前。
芸娘抬头望去。
只见这妇人身段高挑壮实,长相端庄,下颌因紧咬着后槽牙略有些方。她神情肃然,面上没有一丝笑意,只坐在椅上,冷冷看着面前这一对母女。
是了,这便是芸娘此前在船上的假想敌,左夫人。
左屹略略有些窘迫,越过下人,越俎代庖为两人引荐:“芸娘,这……是你母亲……”
母亲谁的母亲芸娘腹诽。
谁生下她,谁便是她母亲。
她银子少,孝敬不起那么多便宜阿娘。
李氏并不多言,往蒲团上一跪,磕过头,意识到芸娘并未同她一起跪下,便探手拉了她手,拽了两拽,方将芸娘拽跪在蒲团上。
芸娘不想令阿娘为难,只胡乱的磕过一个头,并不叫人。不等左夫人喊起,便自行起了身。
那左夫人眼色冷冷在她面上瞟过,又落在了依然跪在面前的李氏身上。
有小丫头端了茶杯站在李氏身侧。
李氏心中明了,伸手端了茶,高举在头顶,咬一咬牙,唤道:“姐姐,饮茶……”
这一关于她如赤脚走炭火,虽心中有极多的挣扎,却必定要行这一步。
过了这一关,她成了左家的妾室,成了眼前妇人的眼中钉,而她当成眼珠子的女儿芸娘却将成为左家之人,受到左姓的庇佑,不再轻易受世人的议论和非议。
虽然眼前这位主母迟迟不接茶杯,然而她举茶杯的手却十分坚定,丝毫未想过落下。
芸娘咬紧了牙,瞧着眼前的左夫人在众人面前丝毫不掩饰她的恨意。
左夫人长久的瞪着眼前的李氏,并不去接茶杯,直到那茶杯因手臂颤抖而晃出茶水,她才冷冷的接过茶杯,啪的一声扔在了身旁几上。
芸娘在心中无数次扑上去将李氏拉起,拽着她往府外走,哭求着李氏:“阿娘,我们走,我们不看她的脸色,我们走……”
然而她不能。
她今日若是真的将李氏拉走,今日的屈辱,以她阿娘的脾性,势必还要再受一遍,哪怕那屈辱比今日还重数十倍,阿娘也会受下去。
然而她终究忍不住上前扶起李氏,再不允她轻易下跪。
好在这一番折腾后,这位方腮肃脸的左夫人并未再有何动静。
左老夫人叮嘱下人道:“先带她们下去歇息,中午将饭菜送过去。我老婆子知道,这旅途是最累的……”
三人行礼告辞,由着下人带去了歇息的院子。
这是一处不大的院落,比芸娘在江宁时所住的永芳楼后院小了许多。
&
第213章 谁给谁的下马威(一更)
清脆的声音在院子里响起,令芸娘想起阿妹青竹。然而这些小丫头们,皮相没有青竹好看,脾性却极为歪恶。
眼前这四个丫头,竟然全都是大丫头。
四个丫头分给两个主子,每个主子身边有二人。
一人给主子梳妆打扮,一人给主子焚香研磨。等外出时,两位大丫头再陪着主子上街。
另两位妈妈,各管着一个院子的下人,以保证各个院子不出乱子。
芸娘对那妈妈道:“请妈妈寻人烧火炕、点火盆,这屋里冷成这样……”
那妈妈一吸溜鼻子,讪笑道:“现下主子这院里还没分配粗使丫头,主子只得先忍一忍。”
芸娘提眉:“你们都不能屈尊烧火炕”
那妈妈立刻做出一副被欺辱了的模样,唏嘘道:“主子初来乍到不知晓,似我们这大户人家里,如若让妈妈和大丫头去做粗使丫头的活计,鼻子眼睛一把抓,传出去可要丢死个人。奴婢几人日后也没脸见旁的姐妹!”
好,很好。芸娘气极反笑。
她身子发颤,指着面前的妈妈道:“那你去将烧火炕的柴火和工具取过来,我自己烧!”
那妈妈不动如山,依然讪笑道:“回主子,实则是我们平日里未做过这些活计,也不知道去哪里寻这柴火和烧火棍。便是寻见了,也没法子搬进屋里。奴婢想着几位主子不如忍一忍,还有三四个月便到了春日,天便暖和了呢!”
芸娘终于知道平日她阿娘抚心口是何种滋味了。
她一手抚胸口,一手点着眼前这几人,半晌方颤栗着道:“很好,记住你们今日的话。你们六个,一个额上有痦子,一个缺了一口牙,一个大小眼,一个红血丝,一个矮冬瓜,一个大蛤蟆。今日之事我记得清清楚楚。你们要是有门路,早早想着逃出左家。若没有门路,姑奶奶迟早让你们认识我!”
其中一位大丫头冷冷瞟她一眼,道:“主子此时若无净面、梳妆、更衣的活计,奴婢们便先下去了。”一转身,带着六人进了耳室。
芸娘何时受过这气,在院里跺脚抓狂。
李阿婆将她拉进屋里,悄声道:“莫气,你今日气到被这些下人拿了错处,去报告了左夫人,你可就如了她们的愿了!”
芸娘渐渐静下心,觉着李阿婆说的对。
到了别人的地头,万事不熟悉,忍。得先忍。
她去了隔壁李氏的院子。
李氏的院子同芸娘的装扮差不离,如若说有不同,便是厢房里多了一架崭新的织机。
李阿婆说的果然不错,左夫人在明面上事无巨细安排的很周到,连考虑到农妇有织布的手艺和闲不下来的习惯,都想的十分到位。
由此可见,第一,她想的极周到。第二,她小看了李家众人。
芸娘推开房门进去时,李氏正静静躺在炕上。冰冷的空间里,她的面色实在说不上好。
李氏见她进来,便抬起半边身子,微笑着看她,轻轻道:“怎地不去午睡坐了一路的船,不累吗”她的神情同她以前坐在永芳楼的后院檐下绣花时瞧见芸娘从门里进来时一样,面色是同样的轻柔。
芸娘摸一摸阿娘的手,是冷冰冰如冬日里冻透了的铁块。
她摇了摇头,想说句“不累”,却无端端的红了眼眶。
如若不是她的原因,阿娘同阿婆不会来受这般苦,被人这样阴。
如若没来京城,此时在江宁,家里地龙早已烧起,厨下火未断过,时时有阿娘同阿婆做出来的美味。院里有阿花和小骡竞相撒欢的叫声……
她哽咽道:“阿娘,你冷不冷”
李氏微微一笑,安慰道:“许是我们来的太仓促,家里还未准备好。以前我们在古水巷住时,家中贫穷,一样没有炭火,还不是照样过来了……”
她一拉芸娘的手:“上来我们娘俩挤一挤就暖和了。”
芸娘一抹眼泪,点点头,将将脱了绣鞋,便听见外间传来说话声,有个小姑娘的声音叽叽喳喳问道:“你们主子呢”
芸娘立刻溜下炕边穿了鞋,开门出去瞧,便见院里站着个小丫头,微微有些眼熟,像是在左老夫人那边瞧见过。
&nbs
第214章 计未得逞(二更)
来客果然是苏陌白。
芸娘几人到了柏松院,帘子还未掀起时,便听见苏陌白的声音从上房传出,正在彬彬有礼的回答着左老夫人的问话,说的像是学业上的事情。
相隔一年,苏陌白已过了变声期,声音清朗中透着沉静克制,听着便是个饱读诗书的懂事孩子。
门帘掀起,芸娘搀扶着李阿婆进了上房,苏陌白立刻转头,将将对上李阿婆的眼睛,便红了眼圈。
常年一副书生打扮的青年已长高了不止一头,站在众人面前,微微有些俯视众人,眼中虽蓄着泪,面上却依然透露出温润的神色。
他不等下人取来蒲团,便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颤着声音唤了句:“阿婆——”
这拉长的一声呼唤引的李阿婆眼泪汩汩而下,眼见着他是长大成人的模样,心中欢喜无限,口中却嗔怪道:“这娃儿,都恁大个人了,怎地还这样喜欢掉眼泪。”
她将苏陌白扶起,帮他拍打了膝下浮土,方向坐在一旁椅上的左老夫人道:“这是我孙儿,临走前,我给孙儿去信,说他课业不忙时来瞧瞧我,未曾想这娃儿倒是记在了心里,我们才到京城的第一日,便火急火燎的过来。”
她往左老夫人椅上一坐,笑道:“其实按我说,我客居在左家,吃的好住的好……”
话还未说完,她便大大打了个喷嚏,又打了个喷嚏,这才取了帕子捂着口鼻,瓮声瓮气道:“哎呀,这人老了,身子就不中用了,小小风寒都抵抗不过去。”
芸娘心中一笑,心知李阿婆这是拐着弯要为她喊冤,立刻上前蹲在李阿婆身边,抚着她衣袖道:“阿婆,是不是你那屋里火炕不热,才有些着凉……”
对面左老夫人闻言,果然向去请人的小丫头水仙道:“你方才过去,她们那院里,诸事安排的可好”
芸娘抬眼静静往水仙面上瞧去。
只要这丫头流露出一点问题,最起码当着同是二品官的苏家后人,左老夫人便不能装成没事人。
那水仙眼珠子一转,做出一副天真相,笑道:“老夫人真是过虑了,姨娘同二小姐的院子,可是夫人亲手布置,那下人也是夫人亲自挑选了派去的,怎能出问题妥妥的呢!”
芸娘兴中一阵失望,又暗自惊醒。
官宦人家的下人果然不同,便是这只有岁的女童都似人精一般,半点不想沾染惹人之事。
左阿婆听到,点一点头,对李阿婆道:“说起来我那儿媳虽出身大家,同当朝老太后还沾亲带故,可做事十分稳妥。我是放心的。”
又对水仙丫头道:“去同厨上的人说,煮一碗姜汤过来,给李老夫人驱寒。”
水仙极为机灵的答应一声,立刻离开了这是非之地。
几人静坐半晌,芸娘心中惦记在京城里赁宅子之事,轻轻捏了捏李阿婆手臂,李阿婆瞧她一眼,便同左老夫人道:“我们说我们的,让娃儿们也自去聊他们的。省的我们的话她们听着枯燥。”
左老夫人一笑:“说的也是。怪我。平日除了我屋里这几个小丫头,便难得见上几回娃儿,倒是想时时刻刻将他们拘在身边陪着我也是好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