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国重工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齐橙

    不过,与冯啸辰共事时间长了,王根基也承认冯啸辰做事是比他更稳当的,抓住会安和兰苑的把柄再来收拾他们,要比现在这样凭着莫须有的罪名敲打他们更有效果。他只是有些不耐烦找证据的过程罢了。

    我想请你到会安去走一趟,你有时间吗?冯啸辰问。

    你是总经理,你派我去,我能没有时间吗?王根基笑呵呵地应道。

    冯啸辰说:那好,你就抓紧时间过去一趟吧。老顾性格太软弱,被记者逼得没办法了。我估计这些记者未来还会继续找上门来施加压力,你在那里可以给老顾撑撑腰。另外,会安市政府和兰苑地产那里,你也可以去拜访一下,听听他们的意思。不过,你要注意一下策略,别打草惊蛇了。

    打草惊蛇?哈哈哈哈,我明白了,我明白了。王根基大笑起来,冯啸辰用的这个词实在是太明白不过了,这意识着冯啸辰丝毫也没打算息事宁人,而是把刀磨得亮亮的,准备砍几个人来祭旗呢。

    冯啸辰的想法,王根基是举双手赞成的,仅仅让会安市政府知难而退,并不能解决问题。极限制造基地保留下来了,其他地方的其他企业如果遇到同类事情,又怎么办呢?难道每一次都要装备公司去卖面子?抓着一个典型事件,狠狠地收拾几个人,就能够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这也是冯啸辰一贯的作风。

    既然知道冯啸辰憋着要使大招,王根基的心理就平衡了。他带着公司里一位名叫刘灿的小年轻作为随从,坐飞机来到了海东省会建陆,接着又在当地一家单位找了辆小轿车,马不停蹄地赶往会安,去与顾施健会面。

    王总,你可来了!

    顾施健见到王根基的时候,激动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不管怎么说,公司的副总来了,凡事就有人做主了,用不着他的小身板去扛雷。这两天,记者们像苍蝇一样围着基地转,坚持要到生产区去实地观察。顾施健不敢随便放人进生产区,却又不知道如何拒绝,短短两天时间,头发都白了一小半了。

    瞧你这点出息!王根基亲昵地拍了拍顾施健的肩膀,骂了一句,接着说,冯总知道你这边的情况了,他让我先过来看看,如果我对付不了这些人,他就会亲自过来。一群小毛贼,成不了什么气候,你不用有什么心理压力。

    我明白,我明白。顾施健点头不迭,又恭维说:王总,有你在这,我可就有主心骨了。其实我也不是怕这些记者,主要是担心给公司的声誉带来什么不利的影响。你不知道,现在会安到处传极限制造基地排放毒气毒水,这些记者坚持要去看我们的废气和废水处理装置,我没有得到公司的允许,不敢放他们进去。

    这有什么,放他们进去就是了。王根基说。

    顾施健说:我担心他们进去看了咱们的生产流程之后,出来在报纸上乱说。有些东西咱们搞工业的人懂,可是普通老百姓不懂啊,万一记者断章取义,老百姓信以为真,咱们就被动了。

    断章取义?他们有这么大的胆子?王根基说。

    顾施健点头道:现在的记者,连无中生有的事情都敢说,何况是断章取义呢?断章取义好歹还是有点依据的。

    王根基说:你说的有理。不过,遇到我老王,他们如果还敢来这套,就别怪我不客气了。你让办公室通知所有的记者,想看我们生产车间的,明天上午一起过来。你找几个人给他们讲解,一定要把情况说清楚。如果是因为我们没说清楚,导致他们做出错误报道,我唯你是问。如果我们讲清楚了,他们非要断章取义,那咱们就找他们的麻烦去。冯总指示,我们要杀鸡儆猴,要让这些记者以后听到装备公司四个字就大小便失禁

    呃顾施健寒了一个,这样的指示,恐怕是你王总才能说得出来好不好?冯总虽然也喜欢胡闹,人家好歹有点节操的。

    虽然对王根基的节操颇有一些不踏实,顾施健还是让办公室主任杨媛给记者们都发了通知,说第二天上午会向大家开放基地的生产区,欢迎大家前来参观。当然,参观生产区的若干注意事项也是需要同时通知对方的,以免他们进了生产区之后到处乱跑。顾施健倒不是担心被他们看到什么,而是极限制造基地里设备众多,万一这些人被什么机器磕着碰着,可就不愉快了。

    第二天,记者们果真按照规定的时间到了极限基地,大大小小的媒体到了有40多家,有的媒体分文字记者和新闻记者,所以一来就是两个人,有的媒体则是两项工作由一名记者承担。最终统计下来,到场的媒体记者共有67人。杨媛给所有的记者都发放了参观证以及工作服安全帽,然后把他们带进了生产区。

    大家请看,这是我们的压力容器车间,它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压力容器车间,车间里可以容纳直径超过20米的特大型容器。

    在车间里,顾施健安排的解说员开始给众人介绍生产情况。大多数记者都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庞大的生产车间和各种设备,只觉得眼睛都不够用了。摄影记者们端着长枪短炮对着那些大型容器咔嚓咔嚓地直按快门,却全然忘记了他们此行的目的其实是来找污染源的。




第八百零八章 零排放
    李工程师,请问这个大铁罐子是干什么用的?

    这个容器叫加氢反应器,是炼油设备上使用的。它的重量是1200吨,未来将安装在滨海省滨海石油化工总厂。

    李工程师,这台设备是干什么的?

    这是4200毫米宽幅面厚板卷板机,它的作用是把厚钢板进行弯曲,以便制造成圆形的容器。

    李小姐,这是在做电焊吗?我为什么没有看到那种一闪一闪的火花?

    你说的是焊弧吧?我们现在做的是埋弧焊,它的特点是用焊料把焊点覆盖起来,所以你看不到焊弧。

    一干记者围着担任讲解员的助理工程师李晓月,恨不得把她当成了十万个为什么。这么气派的车间,这些散发着重金属美感的设备,大多数的记者都从来不曾见过。

    他们来极限基地之前,是带着批判这个基地的想法的,总觉得工业不外乎就是傻大黑粗,到处脏兮兮的,污水横流,废气弥漫,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放在城市周边绝对是有碍市容。

    可是,在走进极限基地的生产区之后,大家就发现自己想错了。这个基地有着良好的绿化,厂区各处打扫得很整洁,而且明显可以看出这并不是为了迎接他们参观而突击进行的打扫。到了车间里,那种整齐明快的感觉就更清晰了,地上有用各色油漆标注的通道和产品堆放区,各种设备上泛着油亮的光彩,显然是经常擦拭过的。

    再看那些高大的成品和半成品容器,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极富冲击力。在听过李晓月的讲解之后,大家心里又萌生出了一些崇拜的感觉。曾几何时,人们在谈到中国工业的时候,脑子里只能浮现出袜子衬衫和儿童玩具,让人觉得中国根本就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制造业。可是,在这个车间里,大家看到了几十米高的大型容器,据说这是用于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千万吨级炼油装置的。

    什么,中国自己能够设计建造这么大规模的炼油装置,而且技术性能指标达到了世界前列,这还是自己在各种论坛上看到的那个充斥着山寨产品的中国吗?

    李工程师,我记得你们基地的顾主任在接受我们采访的时候,承认你们基地在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带有剧毒的化学药品,请问,这些药品使用在什么地方?

    一个突兀的声音响了起来,众人回头看去,认得说话的人正是《南部经济导刊的记者石菲菲。《南部经济导刊是南方的一家商业报刊,一向以大胆揭黑自居,在民间颇有一些声望。不过,记者圈子里谁都清楚,南导的所谓揭黑,其实不过是一种经营手段。被揭了黑幕的企业或者地方政府,只要愿意交纳一些保护费,就能够获得南导的赦免。反之,如果你不懂行,拒绝向南导妥协,那么它就会对你死缠烂打,把你的名声搞臭,让你无法翻身。

    这一次,大家到会安来揭露会安极限制造基地排放污染的问题,有一半是受兰苑地产的邀请,另一半则是看到有新闻而赶过来抓热点的。记者们凑在一起,原本只是一个松散的组织,谈不上以谁为主。但这个石菲菲一出现,就把自己当成了带头大姐,凡事都要吆喝几句,大家想不注意到她的存在都不行。

    南导在业内名气不小,大家对这家报纸有着三分鄙夷,还有七分艳羡。在与石菲菲打交道的过程中,大家都感觉到南导之所以能够做出这样的名气,还是有其道理的。就以这位石菲菲来说,她年纪不大,也就是二十七八的样子,采访经验却非常丰富,屡屡能够找到一些大家都忽略掉的角度,把采访对象弄得狼狈不堪。

    此时,在大家都被车间里的壮观场面吸引住的时候,石菲菲是第一个提醒大家回到正题上来的。她一张嘴,就设下了一个套,等着李晓月无知无觉地掉进去。

    杨媛安排李晓月来当解说员的时候,曾对她进行了反复的交代,叮嘱她要谨言慎行,不能让记者们抓住任何把柄。李晓月本人也是极其机灵的,又有预警在先,岂会轻易掉进别人的套里去。听到石菲菲的问话,她微微一笑,说石记者,请允许我纠正你一下,顾主任从来没有说过我们使用剧毒化学药品,只是说我们使用的某些化学药品具有一定的毒性,这种毒性在分类上达不到剧毒的程度。我们使用的化学药品中毒性最大的只相当于毒性分级中的4级,也就是中等毒的水平,这一点是大家必须搞清楚的。

    是吗?那好,就算是中等毒,也可以称为有毒化学品吧?我想知道,你们为什么不允许我们参观使用这些有毒物质的生产场所?石菲菲问。

    李晓月用手一指前方,说我们没有不允许你们参观这些生产场所。事实上,我们马上就要前往酸洗工序,这道工序中使用的一些化学品就是我刚才所说的有毒化学品,我们在生产现场可以看到,这些化学品的使用是非常严格的,而且我们有废液回收装置,所有的液体都会被回收到废液槽中,未来会运往专门的处理工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说到这,她已经把大家带到了酸洗工序的现场,开始给大家讲解这个工序的特点,尤其是废液回收的情况。

    大家可以看到,所有的废液都已经被回到了废液槽中了,并没有流失到环境中去。所以,说我们的酸洗废液污染会安环境的说法,是完全没有根据的。李晓月最后这样对众人说道。

    原来是这样众记者都微微点头,他们虽然不懂多少工业知识,但现场的情况是非常明了的,谁都能够看出这些废液都被回收回去了,并不存在泄漏到环境中去的可能。

    哼!石菲菲从鼻子里轻轻哼出了一个音调。

    怎么,石记者有什么疑问吗?李晓月敏锐地察觉到了石菲菲的表现,专门盯着她问道。

    没有。石菲菲干巴巴地回应道。她是专门来找茬的,但对方做得无懈可击,让她非常失望。她倒是有心想找点破绽出来,可实在是看不懂具体的细节,想找茬都无从下手,于是只能哼一声表示不满了。

    这么说,石记者同意我刚才介绍的情况了?李晓月追问道。

    嗯。石菲菲不情不愿地回答道。

    感谢各位的支持。下一步,咱们将到热处理车间去进行参观。热处理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溶液,其中也有一些溶液具有低毒或者中等毒性,有些溶液则具有对皮肤的轻微腐蚀性。我们将去看看具体的生产过程以及我们采取的环保措施。李晓月说。

    一干记者在李晓月的带领下,看过热处理车间,又来到水压机车间铸造车间精密加工车间等等,除了了解这些车间的生产方式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观察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的处理方法。

    冯啸辰是这个有着超前意识的人,在极限制造基地建立之初,他就提出了严格的环保要求。这些年,极限制造基地的环保设施换了好几茬,目前这一套设施在国内都算是先进的,基本上实现了废液废气的零排放,这也是王根基敢于答应让记者参观的原因。

    从极限制造基地出来,记者们的心里都是五味杂陈。刚才的参观,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震撼的。这种震撼一方面来自于大工业生产的视觉冲击力,另一方面则是感慨于极限制造基地在环保上的高标准。有些记者也是采访过工业企业的,据他们回忆,国内还很少有工厂能够达到这样的环保水平。如果说极限制造基地对会安造成了污染,那么会安其他的企业都可以直接扔到海里去了。

    心里明白这一点,但大家却还没有忘记自己此行的真正目的。他们拿了兰苑地产提供的车马费,兰苑地产需要他们做什么样的报道,他们心知肚明。可现在极限基地一点破绽都没有,出色得简直应当发一朵小红花予以表彰,这让他们的文章怎么写呢?

    大多数记者的节操还是有底线的,他们能够接受断章取义,但一般不太接受无中生有。有一位记者曾说过舆论监督之道你如果得罪了我,我就拿着相机到处去找苍蝇。找到了苍蝇,我就可以报道你们卫生条件差,苍蝇肆虐。但如果没找到苍蝇,那就算你们走运,我也不会编造一条新闻出来给你们抹黑。

    照他们原来的想法,极限制造基地这么大的一个工厂,想找出一点毛病是很容易的,到时候闪烁其词,多加点疑问不解之类的话,引导着读者往最不可描述的方向去猜测,也就算是交了差了。可现在极限基地一点毛病都没有,让大家怎么说呢?

    老张,这篇报道不好写啊

    可不是吗,朱总那边希望我们给基地曝曝光,但人家做得是真过硬,咱们想曝光都找不到由头啊。

    要不,咱们还是把车马费退还给兰苑吧。这样一家企业,让我去曝它的黑料,我是真下不了手。

    唉,兰苑怎么挑了这样一个对手啊

    众人纷纷议论起来,想打退堂鼓的已经不止一个两个了。 。



第八百零九章 极毒基地
    众人聊天的时候,石菲菲一反常态地一声不吭,脑子里已经在构思着自己的报道了。听到周围有好几个记者表示不想继续掺和下去,她立马就给自己的文章加上了一句:

    在记者们走出极限基地的厂区之前,一位未透露姓名的基地官员对记者们做出了恐怖的威胁。面对这种威胁,我的不少同行不得不违心地放弃了对此事继续进行追踪的念头,相信未来我们将无法在这些曾经秉承铁肩道义原则的媒体上看到关于这个极毒基地的任何负面消息

    两天之后,一篇题为《极限基地还是极毒基地的报道在南部经济导刊上新鲜出炉了。文章还是大家熟悉的拷问体,就是每句话都只说一半,剩下一半留给读者去猜,但问题的措辞上已经给足了诱导读者思维的信息。综合全文,大致意思就是说极限制造基地是一家无所不用其极的企业,为了制造出超大超重部件,大量使用有毒操作,毒气毒水和有毒固体废弃物肆意排放,已经对会安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文章的最后,果然加上了石菲菲灵机一动脑补上去的那段,给人的感觉是其他媒体都被极限基地强制封口了,只剩下南导一家在孤军奋斗,挑战极限基地这个恶魔。

    我艹,这丫还真敢说啊。

    王根基拿着一份还带有油墨香味的南部经济导刊,一边读一边大发感慨,他的脸上没有一丝怒色,反而带着几分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快乐感觉。

    在他的身边,站着满脸不安神色的顾施健。没办法,他实在没见过这样的阵势,这真叫牛氓不可怕,就怕牛氓有文化。石菲菲毫无疑问是一个极有文化的女牛氓,战斗力惊人啊。

    王总,现在怎么办?顾施健问。

    什么怎么办?她说她的,咱们干咱们的,有什么妨碍吗?王根基说。

    可是,这样的报道出来,会损害我们的声誉的。老百姓不懂这些,他们会真的以为我们是个有毒的生产基地。

    那又如何?我们生产的东西是卖给老百姓的吗?只要咱们的客户企业不在乎这些,咱们就能踏踏实实地生产,你说是不是?

    也对顾施健这才明白过来了,对呀,自己不是一家生产日用消费品的企业,老百姓怎么看,关自己啥事?自己的服务对象是那些大型装备制造企业,这些企业会因为这样一篇报道而拒绝与自己合作吗?

    可是顾施健又想到了另一件事,万一会安市政府拿这篇文章做理由,找咱们的麻烦,怎么办?

    王根基没好气地说:我现在担心的是,他们如果不找咱们的麻烦怎么办。我在你这里都呆了四天了,会安市到现在还没来找麻烦,真是烦死人了

    呃,好吧。顾施健无语了,合着这位王总就是冲着麻烦来的,听说他还有一个俄国名字,叫做没麻烦不舒服斯基,反正都是基字辈的,倒也不违和。
1...406407408409410...4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