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齐橙
正这样想着,杨媛走进了办公室,低声汇报道:王总,顾主任,会安市的郭市长来了,说要见顾主任,你们看怎么处理?
来了!王根基一下子从椅子上蹦了起来,他用手背在衣服上掸了几下,似乎是想掸掉一些看不见的灰尘,以便使自己的形象更加光辉一些。
走,我去会会这位老郭!王根基兴致勃勃地说。
杨媛迟疑了一下,不知道该说什么。王根基看出了她的想法,笑着说:你去跟他说,就说顾主任工作不力,已经被暂时停职了,现在基地的事情由公司派来的王专员负责,他如果想谈,只能和我谈。如果不想和我谈,那就回去呆着。
顾施健的脸立马就变成了绿色。杨媛狐疑地向顾施健看了一眼,顾施健向她挥了挥手,说:你去跟郭市长说吧,就照王总的口径说,呃,王总说我被停职的事情,是骗郭市长的,你可千万别当真了。
这话不专门叮嘱一下可真不行,万一这个憨萌憨萌的办公室主任把王根基的话当真了,再往下发个通知,那可就热闹了。王根基敢胡闹,顾施健可不敢,这是能胡闹的事情吗?
杨媛忍着笑,跑去向郭明翰通报了。少顷,她又回来了,告诉王根基说已经和郭明翰说好了,请王总随时过去与对方会谈。
王根基在杨媛的陪同下,来到了会客室。郭明翰见王根基进门,赶紧离席上前来与他握手致意。杨媛在通报的时候,专门说了王根基的官衔,郭明翰知道王根基是与自己同级的干部,又是部委下来的,有着京官的加成,自然不敢太怠慢。王根基存着欲擒故纵的心思,便也装出了平易近人的样子,与郭明翰互相寒暄之后,各自落座了。
扯过几句有关国际国内大事方面的闲话,郭明翰进入了正题,他拿出一份南部经济导刊,向王根基说道:王总,我们市里刚刚看到南部经济导刊上刊发的这篇报道,市领导对此高度重视,责成我到基地来了解一下具体情况,看看报道中披露的内容是否属实,基地打算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整改。
王根基说:这篇报道我刚才也已经看到了。我可以负责任地对郭市长说,这上面的内容纯属诽谤,装备工业公司正在整理材料,准备对造谣生事的南导和记者石菲菲进行起诉,请会安市不要轻信谣言。至于说整改措施,我们既然没有错,为什么需要整改呢?所以,你所关心的措施是根本不存在的。
可是,报纸上说的这些,总不会是空穴来风吧?郭明翰说。
为什么不会是空穴来风呢?王根基反问道,极限基地在会安已经生产了十年时间,这中间会安环保部门也不止一次来进行过调查,从来没有得出什么极毒基地的结论。一家媒体在厂子里转了两个小时就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不是空穴来风,又是什么?
郭明翰还能不知道这些吗?为了找极限基地的破绽,会安市政府让环保消防劳动工商卫生等部门都提供过材料,结果什么过硬的把柄都没有。企业的环保检查是每年都要做的,结果极限基地每一次的检查结果都是优秀,市环保局甚至给基地发过好几回环保标兵的奖状,现在凭着一篇报道就说基地的环保有问题,的确是站不住脚。
但站不住脚也得硬撑着,这是事关地方经济发展的大事,郭明翰岂能轻言放弃。他轻轻咳嗽了一声,说:王总,您是做企业管理的,可能不太了解我们做地方工作的特点。我们作为市政府,必须时刻关注社会动态。现在社会上对极限基地有看法,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否则就是失职了。
嗯嗯,那依郭市长的意思,打算怎么做呢?王根基问。
郭明翰说:这个倒不是我的意思,而是政府的工作程序。既然媒体上提出了质疑,那么我们就要要求基地先暂停生产,等待环保部门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检查出来如果没有问题,当然是最好的,我们也可以利用检查结果,回应社会的质疑。如果检查出来发现了问题,也不要紧,我们可以针对问题进行整改,这也是为了促进基地的健康发展嘛。
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必须先停产?
这是工作程序的要求。
就因为一家和会安八竿子打不着的媒体发了这样一篇文章?
只要涉及到会安市的工作,我们都要认真对待。
改天如果另外一家媒体又发了一篇文章,你们是不是又要调查一次?
这个应当还是按照程序办吧。
那好,如果有一家媒体质疑会安市政府的工作,会安市政府是不是也会暂停办公,等待检查以后再恢复?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吧?郭明翰不悦地说。
王根基冷笑着说:郭市长,你们是地方政府,想查辖区内的企业,随便找个由头就可以查。但你别忘了,你仅仅是地方政府,你今天能够这样查辖区企业,明天国家就能这样来查你们。我把话撂在这里,你如果敢凭着一篇文章就让一家企业停产,我就能让中央报纸发100篇质疑会安市政府工作方法的文章,然后找20家部委联合下来查你们会安市政府的工作,你敢不敢跟我赌?
郭明翰的脸一下子也变绿了,比刚才顾施健的脸还要绿,看上去颇为环保的样子。这位王总的画风变得也太快了,刚刚还是和颜悦色,怎么一转脸就如此霸道。什么找20家部委联合下来检查,国家总共能有20家部委没有?这样说大话,你就不怕风大搧了舌头?
王总,请你理解我们地方工作的难度。郭明翰只能这样回应了。
王根基淡淡地说:你们看着办吧,我要说的已经说完了,我们装备工业公司也不是谁都可以随便捏的。一家房地产公司就敢和我们掰腕子,真是有点钱就不知道自己姓啥了。
第八百一十章 箭在弦上
郭明翰带着王根基的威胁回去了,一进政府办公楼,办公室主任便向他通报,说兰苑地产的朱总来了,正在会客室等他。郭明翰头疼难耐,却又不敢得罪朱菊兰,只能强打起精神,来到了会客室。
郭市长,情况怎么样?朱菊兰一见郭明翰,连客套都省了,直接便问起了自己关心的事情。
郭明翰摇摇头,说:不太顺利。我今天过去本来是想跟他们打个招呼,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决心。谁想到基地原来那个顾主任居然被停职了,换了一位从京城过来的装备公司副总经理,姓王,态度很强硬。
强硬?朱菊兰皱着眉头问。
郭明翰说:是的,非常强硬。我说根据媒体的报道,我们要求基地先暂停生产,他说如果我们敢这样做,他就要组织20个部委派联合工作组来查我们会安。
20个部委?朱菊兰把嘴撇成一弯新月,他如果说找具体某个部委来查,我或许还会相信。20个部委,他以为是20个居委会呢?这都是吓唬人的,郭市长,你根本不用在乎他。
郭明翰叹了口气,说:朱总,你不在政府工作,不了解我们的难处啊。如果他真的从上面找人下来过问这件事,别说是20个部委,就算下来一个部委,我们也会很被动的。对了,你们兰苑不是在上头也有一些关系吗,能不能动用一下你们的关系,给我们说说话,这样我们也就有个理由了。
朱菊兰不满地说:郭市长,我现在是在帮你们做事情。如果不是你们坚持要兰苑留在会安,我早就到建陆或者金南去了。你们说需要一个名目,我就帮你们找了记者,还雇了网上的人帮着炒作造势。现在势已经造起来了,你还说没有理由,这不是耍我这个女流之辈玩吗?
我们事先也没有想到对方会这么强势。郭明翰努力地解释着,如果只是那个顾主任,有南导的这篇报道,就足够让他害怕了。但现在来了一个王副总,有点愣头愣脑的。他放了狠话,问我敢不敢和他赌,我又不是一把手,怎么敢跟他赌呢?其实他说的话也有一些道理,光凭一篇文章要扳倒他们,也的确是不够份量。
那还要怎么样?
最好能够有点民意,上头再找人说说话,这样我们会安的压力就比较小了,可以顺水推舟。
朱菊兰虎着脸,沉默了好一会,才点点头,说:那我就再帮你们一次吧。我可说好了,这次如果你们还不能把基地赶走,我就没办法了。建陆那边也一直在催我,我如果总不给他们回话,他们估计就该去找别人了。
是的,是的,朱总对我们会安的帮助,我们会永远记着的。郭明翰随口说着漂亮话。
送走朱菊兰,郭明翰狠狠地呸了一口:喵的,不就是有点钱吗,就膨胀成这样,拿我这个副市长都不当干部了。还说什么建陆一直在催你,我早打听过了,建陆也就是想让你去搞个经济适用房小区,几十亩的小项目,能跟黄金滩项目比?
再说朱菊兰,别看她在郭明翰面前说得那么勉强,心里却比郭明翰更急。回到项目办公室,她马上找来几名属下,安排他们去联系会安本地的无业游民,准备把声势造大,同时再花钱联系一些记者,无论如何也要把负面报道发出来。下属们各自回去办事之后,朱菊兰关上办公室的门,打了一串长途电话,找到自己在上层的一些关系户,让他们帮着吹吹风,至少抗衡一下装备公司可能找到的助力。
又过了两天,其他一些报纸上的报道终于刊发出来了,各家发的内容程度有所差异,有些如南导一样锋芒毕露,针针见血,有些则云山雾罩,看着像是说了一点什么,认真读下去又什么也没有。没办法,记者爱钱不假,但他们也珍惜自己的饭碗。如果总编对这件事情不积极,记者也不可能发什么重磅文章,只能打个擦边球,算是对南导的精神支持了。
配合着这些纸面媒体,网络上的炒作又掀起了一轮**。各种匪夷所思的传言闹闹烘烘,弄得会安人心惶惶,不少政府官员都跑到郭明翰那里去求证,问极限基地是不是像网络上说的那样可怕,政府是不是应当对基地采取极端措施。
官员都被忽悠瘸了,百姓就更不用说了。倒也不是没有头脑冷静的人,这些人搬出了有关的证据来证明媒体上的报告是偏颇的,作为一家机械企业,极限基地再怎么污染也不可能有这样的程度。但这些人很快就被斥为政府派出的洗地狗,偶尔有几个被人肉搜索出来的倒霉蛋,家里还遭到了不明身份人士的臭鸡蛋攻击,据说是让这些人尝尝环境污染的滋味。
网络上的喧嚣很自然地便发展到了线下,在一些兰苑地产雇佣的无业混混煽动下,大批市民开始涌向市政府和极限基地,要求基地立即停产,即刻迁出会安。各种段子和漫画在网上开始流行起来,其中往往都少不了极毒基地这四个字。基地运输原材料和成品的汽车也遭到了环保人士的拦截,基地打电话报警,警察姗姗来迟,到现场不疼不痒地说几句就走了,丝毫没有解决问题的意思。
在这股风潮之中,也有相反的力量。阮福根就是一个力挺极限基地的人。他和其他一些当地民营装备企业的老板一道,对自己的员工以及亲戚朋友进行解释,说明这件事从头到尾就是有人煽动,极限制造基地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他还亲自前往基地去面见了王根基,表示自己愿意做一切事情来帮助基地摆脱目前的麻烦,哪怕是王根基让他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嗯嗯,当然,前提是赴汤蹈火的那天不要下雨,不要刮风,没有沙尘暴,太阳比较和煦
这种事情,冯总肯定能够摆平的,哪里需要我们来帮什么忙。阮福根从基地出来的时候,低声地向自己的接班人梁辰解释道,咱们是本地企业,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咱们怎么能够和大家对着干呢?再说,市里的态度明显是不利于基地的,咱们如果做得太过头了,得罪了市里,也不好办。
王根基根本就没把阮福根的示好放在心上。他从京城出来之前,与冯啸辰讨论过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是这些当地的民营企业家能够从精神上给基地一些支持就不错了,没有借机落井下石的,未来都可以评为优秀合作伙伴。指望他们去对抗市政府,那是想都不要想的事情,咱们何必强人所难呢?
在这风雨飘摇之际,装备公司和会安市都保持着沉默,双方都在等着对方先开口。王根基坐镇极限基地,命令保安守住大门,防备不明真相的群众冲击基地。至于基地的内部生产,该如何还是如何,不受外界影响。但要说不受影响,也是不可能的,由于运输车辆受阻,有几个部件生产所需要的原料中断了,只能暂时搁置下来。还有一台新制造好的压力容器,因为平板车无法出厂,也暂时存放在成品库里。
顾施健天天着急上火,问王根基打算怎么办。王根基只是笑着,说冯总还没有最新的指示,大家就坐着等好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对了,老顾,你在会安是不是天天吃豆腐啊
会安市政府方面,其实也是心急如焚。街面上的混乱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作为一级地方政府,这个时候就应当出来稳定秩序了。但如果他们把百姓的示威压下去,极限基地那边不就坐享其成了?他们原本就是打算用百姓来对极限基地施压的,哪能自己出来灭火。
当然,不灭火并不意味着可以什么都不做,郭明翰还是安排几个部门去做了一些象征性的工作,比如和百姓的代表谈话,增派警力巡街等等。会安市还向省里打了报告,汇报说这边因为极限基地污染的事情,引发了民愤,而极限基地拒绝配合,会安市级别不够,不能采取强制措施,目前事态还在激化,云云。
事情发酵了几天,终于又有了新的情况。上头一位有点份量的官员,在一次非正式的会议上发言时,似乎是不经意地说了一句,说产业发展也要兼顾人民生活,某地有个什么制造基地,长期排放污水废气,严重污染环境,在媒体曝光之后依然不予整改。因为是中央企业,所以当地政府也奈何他们不得。最后,这位官员还发出了一个疑问:我们的中央企业什么时候成了不能惹不能碰的皇亲国戚,在如此的舆论汹汹之下,居然还能稳如泰山?
啸辰,那个谁的讲话,你听说了吗?这丫终于憋不住了!
王根基在得到内部消息的第一时间,就拨通了冯啸辰的电话,兴高采烈地向他通报。
第八百一十一章 我们不是在威胁
得到上头终于有人发话的消息,郭明翰的腰杆子硬了起来,他再次来到极限制造基地,约见王根基。一见面,他便冷着脸对王根基说:
王总,我这次来,还是来谈有关基地的问题的。上一次我已经向王总通报了有关情况,希望基地方面能够积极对待舆论监督,给会安300万群众一个满意的回答。可惜的是,基地方面对于我们的要求没有做出反应,导致一部分群众对基地的情况产生了一些看法,并直接影响到了会安市的社会稳定。昨天,有关领导在一次重要会议上专门指出了会安的问题,让我们的工作非常被动。我想再次请问王总,你们打算采取什么样的整改措施,以消除会安广大群众的担忧。
你希望我们整改什么?王根基问道,他脸上带着一种很欠揍的笑容,似乎郭明翰说的事情与他没有任何一点关系。
当然是关于废气废水排放的问题。郭明翰说。
王根基把手一摊:我们根本就不存在废气废水的排放问题,你让我们怎么整改?
媒体上说的难道是假的?
当然是假的。
那网上传的那些内容呢?
也是假的。
领导在讲话里专门指出了这个问题,难道领导的话也是假的?
很简单,领导被人蒙蔽了呗。你想想看,我天天呆在基地,是我更了解基地的情况,还是那位从来没有到过基地的领导更了解情况?
你敢说领导被人蒙蔽了?郭明翰把眼睛瞪起来了,极好地诠释了啥叫狐假虎威。
这有什么不敢?王根基的眼睛瞪得比郭明翰还大,他冷笑着说:领导也是人,为什么不能被人蒙蔽?现在有很多地方的官员就喜欢欺上瞒下,找几个托儿演场戏,然后就说是什么人民群众的意愿。我不是说你哈,你可别介意。
郭明翰气得七窍生烟,他也顾不上装什么矜持了,大声地说道:王总,我不是来和你吵架的,我是来通知你们的。鉴于极限制造基地的生产活动对会安市的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并直接影响到会安市的社会稳定。经过集体讨论,会安市特做出如下决定:
第一,极限制造基地必须立即停止一切生产活动,等候检查;第二,为避免极限基地未来的生产活动再次引发**,要求极限制造基地于三个月内迁出现址。会安市将另外提供8000亩土地用于转换极限制造基地目前的土地。第三,考虑到极限制造基地搬迁的成本,会安市将以财政担保,通过银行向极限制造基地提供2亿元五年期低息贷款,用于支持极限基地的搬迁。
如果我们不搬呢?王根基问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