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国重工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齐橙

    郭明翰道:我今天只是来向王总做一个口头通知,明天将会有正式通知下发到基地。如果基地不能按照通知要求停止生产并开始准备搬迁,会安市有权采取必要的手段维护政府行为的权威性。

    有种!王根基向他翘起一个大拇指,由衷地夸奖了一句,接着又问道:郭市长,我能不能问一下,你有多少年工龄?

    郭明翰一愣,不知道王根基问这个是什么意思,迟疑了片刻,才回答道:22年。

    不容易啊,22年工龄就当上副市长了。王根基感慨了一声,然后说道:恭喜你,你的工龄到此就结束了。

    郭明翰好悬把一口老血喷到王根基的脸上,尼玛,你能不要这样嚣张吗?

    这天是没法再聊下去了,郭明翰气乎乎地离开了极限基地。回到市政府,他马上通知办公室起草给极限基地的函,内容正是他向王根基说过的那些。各种铺垫都已经够了,会安市顶着一个民意的旗号,又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支持,可以向极限基地摊牌了。

    郭明翰当然也不会天真到认为这一纸通知下去就能够让基地屈服,后续肯定还要有一些周折。不过,只要会安方面态度坚决,想必装备公司那边也不会和会安斗下去吧。到时候会安再做一些让步,比如从财政里补贴个几千万,让装备公司有个台阶,这件事估计也就结束了。

    郭明翰并没有等太久,在会安市把通知送到极限基地之后的第三天,秘书便来向他汇报,说基地的那位王总来了,而且还带了一位什么冯总,指名道姓要见郭明翰。

    我是郭明翰,会安市副市长。郭明翰在与对方见面的时候,不卑不亢地做着自我介绍。

    我叫冯啸辰,国家装备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会安极限制造基地是由我们集团公司牵头建立的,我们对其有隶属关系。那位冯总回应道。

    原来是冯总,幸会,幸会。郭明翰赶紧与对方握手,同时心中微微一凛。

    居然是装备公司的正职,看来装备公司对于这件事的重视超出了自己此前的估计,要让装备公司低头,估计会安需要付出更大的一些代价了。

    在此前,得知王根基是装备公司的副总经理时,郭明翰并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王根基的作派让人很怀疑这个副总经理的含金量,装备公司派出这么一位不靠谱的单位领导来处理此事,想必是不太把极限基地搬迁的问题放在心上的。

    可在看到冯啸辰之后,郭明翰有点担心了。冯啸辰是正局级干部,比他这个副市长还高半级,这让郭明翰在冯啸辰面前有些怯意。不过,事已至此,他也没法退了,只能是先听听冯啸辰有什么要求再说。

    宾主在会客室坐下,装备公司这边除了冯啸辰和王根基二人之外,还有顾施健和冯啸辰的秘书蒙洋。至于会安市这边,负责的是郭明翰,此外还有几位其他的政府官员。双方隔着会议桌坐好,俨然就是一副谈判的架式了。

    郭市长,我今天刚到,对情况还不太了解。我看到了会安市给我们极限制造基地的搬迁通知,我能不能问一句,会安市让我们搬迁的理由是什么。冯啸辰没有绕什么弯子,直接就发问了。

    有媒体披露,极限制造基地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剧毒材料,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会安当地的人民群众对此意见极大。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同时也是为了会安的社会稳定,我们希望极限制造基地能够迁址重建,会安市政府将为迁址工作提供全面的帮助。郭明翰字斟句酌地说。

    你刚才说,是媒体披露,那么极限制造基地到底有没有对环境造成影响,郭市长能跟我说说吗?冯啸辰继续问道。

    郭明翰摇摇头:目前我们还不能确定。媒体上的报道已经引起了很大的社会混乱,我们必须马上解决这个问题。

    在过去一星期的时间里,会安市政府有没有采取什么手段了解极限基地的污染情况?

    这个还没来得及。

    那么,能不能请会安市政府在了解了具体的污染情况之后,再下搬迁通知呢?

    冯总,你要体谅我们的工作难度。现在整个会安都在谈论基地污染的问题,不管这种污染是不是存在,或者是不是很严重,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都已经出现了,我们当然要尽可能的消除这种不稳定因素了。郭明翰打着官腔。

    冯啸辰微微一笑:也就是说,会安市凭着一个谣言,就能够做出让一个大型制造基地搬迁的决定?

    这怎么是谣言呢?媒体上已经披露了,这是证据确凿的嘛。郭明翰争辩道。

    媒体披露的事情就是证据确凿的?冯啸辰逼问道。

    郭明翰有些语滞,他讷讷地说:污染这种事情,我们也不是特别了解。记者进行了采访,而且能够发表出来,肯定是有些依据的,是不是?

    你说你们不了解污染这种事情?

    不是特别了解。

    哦,原来是这样。冯啸辰转过头,对蒙洋说道:小蒙,你记下这一条,会安市政府声称本级政府对工业污染缺乏了解。

    冯总,你这是什么意思?郭明翰敏感地问道。

    冯啸辰说:很简单,装备工业公司准备就会安市政府向极限制造基地下发搬迁函一事,向国家纪律部门进行举报。作为一级地方政府,对于本地企业是否涉嫌环境污染一无所知,既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去进行调查,仅凭一家媒体的不实之词,就做出决策。这样的一级政府,说一句尸位素餐,不算过分吧?

    冯总,你这是在威胁会安市吗?郭明翰冷峻地问道。

    你猜错了。王根基在旁边接过了话头,我们并不是在威胁,而是一定会向纪律部门进行举报。

    你们以为自己是中央部门,就能够一手遮天吗?你们就这么有把握,以为纪律部门就一定会偏向你们?郭明翰怒道。

    冯啸辰正色道:郭市长,请注意你的措辞。我们都是组织的人,应当充分相信组织是不会偏向任何人的。会安市到目前为止的所作所为,你心里有数,你认为组织没有能力发现你们做的这些手脚吗?




第八百一十二章 开始收网(五更求月票)
    (不存稿了,全部发出来吧,求大家投上几千张月票不过分吧?)

    南方某市,南部经济导刊的总部所在地。

    记者石菲菲把车停在路边划出的停车位上,优雅地拎着小包下了车,轻轻一按遥控器,锁上了车门。她正待向前走,身边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两条汉子,其中一人拦在她的面前,低声问道:你是石菲菲?

    是啊,你是谁?石菲菲下意识地回答道。她倒没什么紧张的,光天化日之下,在南导门口,还有人敢对她造次不成?

    京城警察。对方亮出一个证件,然后用手一指旁边的一辆轿车,说道:我们接到举报,你涉嫌造谣诬陷国家重点企业,并因此而引发了某地级市的**,现对你进行刑事拘留,有关事项会在24小时之内通知你的家人,现在,请你跟我们走吧。

    什么?造谣诬陷,你们凭什么这样说?石菲菲像被踩着尾巴一样尖叫起来。

    我们已经掌握了确凿的证据,请你配合。对方一边说着,一边伸手攥住了石菲菲的一只胳膊。紧接着,石菲菲就感觉到手腕子上被套上了一个冰冷的物件。

    救命啊!石菲菲大声地喊了起来。两名警察却是训练有素,二话不说便把她拽进了旁边的轿车里。然后一个人去开车,另一个人则坐到石菲菲的身边,控制住了她的行动。

    汽车发动起来了,旁边听到动静的几名南导职工也向这边跑了过来,一边跑还一边喊着停车。开车的那名警察从座位旁边拿过一个警笛,按在车顶上,警笛便咿哇咿哇地响了起来。他开着车从那几名南导职工身边驶过,同时向他们扬了一下手里的证件。

    是警察!

    几个人原打算上前拦住那轿车,但看到证件便停住了。等到轿车从他们身边开过来,他们才回过味来,但哪里还追得上。

    快,快去向总编汇报,石菲菲被抓走了!

    众人没命地往报社里面跑,一边跑还一边喊着,不一会就让全报社的人都知道了这个可怕的消息。

    太嚣张了!

    主编许国唯狠狠地在桌上拍了一掌,震得桌上的物件稀里哗啦地乱响。在得到石菲菲被警察带走的消息之后,他便第一时间打了电话询问当地警方。当地警方称这个案子并不是他们接的,而是来自于京城的同行直接抓了人,而且迅速离开了本地。由于对方带着协查公函,当地警方也不便拦截,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扬长而去。

    他们为什么抓人?许国唯在电话里问道。

    应当是会安那边的事情。警方的人显然知道得更多,对许国唯说:据说是一个国家机关报了案,还提供了完整的证据。省厅那边的领导已经看过证据了,指示我们全力配合京城警方的工作,不得阻挠,所以

    完整的证据?这能有什么证据?许国唯有些懵。记者写稿子,不就是三分事实加七分脑补,脑补的那些都是无法查证的。比如说现场有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村民说了什么,你上哪查去?人家都说了不愿意透露姓名,所以记者也没有记录他的姓名。人海茫茫,我再也找不到这位村民了,你说怎么办?

    这种没有实锤的事情,对方当然是可以质疑的,但自己这边也有道理可说。双方掰扯的结果,一定是越描越黑,最后对方往往会因为扛不住舆论压力而自动放弃。

    与被曝光对象上门掰扯不同,警察办案是要讲究证据的,尤其是据说对方还向省厅领导出示了这些证据,这就有些奇怪了。

    打完电话之后,许国唯召集了报社的其他高管和中层干部,商议石菲菲被抓一事。有几名中层干部当即表示必须要坚决地进行反击,作为报纸,自己最有力的武器就是话语权,他们建议空出一个整版,只印上三个字:请放人,再加上一个巨大感叹号。只要把受众的情绪煽动起来,对方就要投鼠忌器了。

    许总,快看!

    小秘书在旁边喊了起来,许国唯探头看去,只见在小秘书的笔记本电脑上已经打开了一个网页,赫然正是对石菲菲造谣诬陷一案的全面介绍。这是一篇图文并茂的长文,其中截取了石菲菲采写的那篇报道《极限基地还是极毒基地中的段落,并逐行逐句地进行了批驳。石菲菲在报道中用了许多带有悬念的说法,比如面对记者的质问,基地负责人顾左右而言他,还有她灵机一动写的那句一位未透露姓名的基地官员对记者们做出了恐怖的威胁。这篇辟谣长文指出,所有这些说法都是石菲菲编出来的,因为那天记者考察极限基地生产区的全过程,基地方面都进行了录像,而这录像的视频资料,就附在这篇辟谣文的最后。

    哥把2个多小时的视频都看完了,那个姓石的完全就是在撒谎!

    什么讳莫如深,人家明明正面回答了你的问题好不好,你当时还表示认可了,转身就开始胡说八道了!

    早就知道记者没节操,可我还是没想到他们会这么没节操!

    拉倒吧,南导这份报纸还有什么节操!

    在文章的后面,众人看到了一长串的网友评论,几乎是清一色地谴责石菲菲造谣的恶行,捎带着把南导也拎出来损了一通。更有会安的网民上来介绍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在会安引起的骚乱,结果收获了一堆鄙夷和幸灾乐祸。

    这是一段完整的视频,一秒钟都没有剪裁掉。

    一名中层干部把视频下载下来,快速地拉了一遍,轻声地向许国唯报告道。

    石菲菲被人阴了!许国唯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来。

    没听说过接待记者采访还会全程录像的,从大家快速浏览的几个片断来看,基地方面的解说人员说话非常严谨,每一句话都要询问记者们是否听懂了,是否认同,这其实就是在保留证据了,可笑石菲菲居然一点感觉都没有。

    从整个采访过程来看,极限基地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破绽,这是记者们当面承认了的。石菲菲出来之后颠倒黑白,说了很多并不存在的事情,人家现在把视频全部公布出来,再附上石菲菲的报道,两相对比,说石菲菲造谣诬陷,的确是证据确凿的。

    照理来说,基地方面既然掌握了这样有力的证据,在南导的报道出来的第一时间,他们就可以上门来理论的。但他们却按兵不动,等着会安那边因为这篇文章而闹出了**。这样一来,石菲菲的罪行就坐实了,人家怎么判都有理。要知道,媒体造谣本身是无所谓的,大不了罚酒三杯,还能偷偷把白酒换成啤酒。但造谣导致**,这就是别的性质了,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都不为过,搁在几十年前,这都够枪毙十分钟的了。

    看到这么严谨的证据,大家的气焰立马就消了,原来主张在报纸上示威的那几位,也赶紧装成了鹌鹑,缩着头不敢吭声了。记者的确是无冕之王,但无冕之王也是受法律管辖的,人家精心设了套,搜集到了证据,又有国家机关作为靠山,南导想用舆论压力把石菲菲救出来,纯粹就是妄想了,弄不好连许国唯自己都要惹上麻烦。

    网上的证据披露还只是开始,第二天中视的一款新闻节目里,便出现了石菲菲身穿看守所囚服,对着镜头梨花带雨的场景。

    我错了,我违背了新闻人的职业良知,炮制了假新闻,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重大的损失石菲菲哭哭啼啼地说。

    你承认你所发表的是假新闻了?记者一脸严肃地问道。

    是的,我写的全部都是假新闻。其实极限制造基地的环保工作做得非常出色,我们很多记者都表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整洁的厂区,我完全是昧着良心在造谣。

    那么,你是出于什么动机去炮制这篇假新闻的呢?

    我是受人指使的。是兰苑地产公司的公关部经理高巍和我联系,说兰苑地产看中了极限制造基地的那片土地,想用社会舆论把基地逼走。他还给了我2000块钱的车马费,说事成之后还会给我更多的好处。石菲菲撂得干净利落。

    那么,只有你一个人接受了兰苑地产公司的贿赂吗?

    不是的,和我一起去采访的那些媒体都是兰苑地产公司邀请的,每一家都收了车马费。还有,一开始他们不敢报道,后来看到南导发出了报道之后,高经理又找了他们一次,给他们都加了钱,然后这些媒体就跟进报道了

    咣当!

    扑通!

    不知多少家媒体的办公室里响起了桌椅板凳倒地的声音,那些收了钱发稿子的记者全都口吐白沫一头栽倒了。

    姐姐,你好歹有点骨气行不行?这老虎凳辣椒水都没给你用上,你就把我们都给揭发出来了,以后还让不让人愉快地收车马费了?



第八百一十三章 雷霆万钧
    说说看吧,你是怎么收买网络水军造谣的,又是怎么组织无业人员在会安制造骚乱的。

    石菲菲落网的同时,兰苑地产的公关部经理高巍也被请到了会安的一处招待所,面前放着一杯水,里面飘着几片劣质茶叶,好歹也算是享受喝茶待遇了。

    在他对面几步远的地方,摆着几张桌子,坐在桌子正当中的是一位精壮汉子,目光像带着钩子一样,每次从高巍身上扫过时,高巍都有一种想颤抖的感觉。

    我叫张和平。那汉子自我介绍道,我的工作单位,想必你也能猜得出来吧?你在过去两周内的所作所为,我这里都有完整的档案,你是打算先看看你收买的那些人写的笔录,还是看看你和他们碰面时候的视频资料?

    张同志,我想知道,我犯了什么法?高巍怯怯地问道。他的确是猜出了对方的工作单位,那绝对不是寻常的警察,而是传说中的安安。原因也很简单,对方居然声称掌握了他与别人碰面时候的视频资料,这完全就是安安的作派啊。
1...408409410411412...4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