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世帝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清风逸之
徐孝德一听,很是高兴:“鄙宅能得殷郎君这等才气横溢之人光临,真是柴门有庆啊!请,我们这就出发。”
未来皇妃的老家真是陋屋:简单的两重院落虽然很是整洁,可是也难掩其家道败落的事实。
历史上,徐帅哥有一位姜姓的发妻,可是现在他还是光棍一条。典型的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型的。好在家里还有高堂和管家在,要不殷清风都要考虑亲自动手做饭了。
整个江南徐氏都搬迁过来了。徐孝德房子的周围住的都是他们徐氏家族的人。所以在徐孝德失踪这几年,他的母亲和弟弟还有人照应。
徐孝德的弟弟徐承德,除了喜欢读书外,并无意仕途。在和殷清风聊天的时候,殷清风听出他喜欢经商,但是怕被人鄙视为从贱业而无奈放弃。
徐承德的说法,殷清风自然不同意了。他把这哥俩和薛仁贵叫在了一起,然后和他们开始辩论。
“北山炭、南原禾、东河鱼、西山果,如是没有商贾之人贩卖,敢问冯翊、长安城里人如何用得而烧炭翁、农人、渔夫、果农又如何有进项难道你要烧炭的把炭当饭吃农人不需要柴、鱼
第二百七十七章:又谏东宫
那边在上演母女、姐弟团圆的喜剧,殷清风这边在向殷元等人做解释。
殷清风无数次感慨他“出身”的这个家庭有多奇葩:老爹不管事、管事的嫡母又管不了他、生母怯懦、嫡长兄又端不起架子、长姐也不凶悍,胞妹还小、又没有和其他族人住在一起....
所以,他现在这种没有经过父母同意就把岳母和妻弟接过来的“先斩后奏”的举动,竟然没人反对和表示不悦。
殷元在听到河东薛氏和柳氏的时候,只是奇异的看了一眼殷清风,裴氏的眼神稍微复杂了一些,闻氏则伤感的流泪。
晚饭后,薛柳氏由裴氏招待、徐承德与薛仁贵交给了殷清栿。殷清风则出门直奔向东宫。
殷清风到了书房的时候,发现长孙氏也在。殷清风心里小愣了一下,给他二人见礼。
等殷清风站直了之后,李世民一拱手:“本太子见过兴亡小郎君。”说完,他哈哈大笑起来,而长孙氏则笑而不语。
这下殷清风是真愣了,兴亡小郎君是个什么鬼看李世民那嘚瑟样儿,估计不是好话。
“叔叔这是何意”殷清风不解的问道。
李世民看到殷清风的表情,笑得更是欢实了。长孙氏笑着说道:“还不是因为你那《潼关怀古》。当天那掌柜的便连夜赶往长安来裱糊,这那装裱店里当时可是不少人在呢。因为都不知道你真实姓名,只知道是个年岁不大的小郎君。所以,那些好事者都称呼你为兴亡小郎君呢”说完,她嫣然而笑。
殷清风这才恍然这个什么鬼的缘由,只是这妮玛的也太难听了吧
李世民在旁边凑热闹,将《山坡羊潼关怀古》又朗诵了一遍,然后说道:“你这是诗馀吧”
殷清风大拇指一竖:“不愧是大唐太子殿下,知识渊博!”
不过听了殷清风的这赞美词,李世民却显露出尴尬的样子。他扭头看向长孙氏,“这是你长孙婶婶说的。还说什么隋炀帝首创,我也不懂这个。”
长孙氏不愧是多学好学的大唐圣母,这长短句最早的记录便是杨广当时在扬州做的一个抒情词。至于内容殷清风忘了,但是他知道唐之前就有‘词’的出现了。
因词是由诗发展而来并被认为是诗的降一格的文学式样,所以,“词”在唐朝叫做“诗馀”。只不过这唐人更喜欢五律七绝的,好像到了唐的中晚期,才开始慢慢流行“诗馀”的。
李世民又尴尬的一笑,“好吧,你这次出行有什么收获没有。”说着,他坐了下来。
“先说说那《潼关怀古》的由来吧。小侄先是去拜祭了一番女娲山,在那山上小侄联想很多。等回到客栈取行装的时候,才有感而发的。”
李世民夫妇静心等着殷清风往下说。
“千百年来,从诸侯将相到君主帝王,他们归天之前便大肆修建陵寝。可是结果呢除了他们自己的后辈子嗣,还有谁去祭拜过他们还不都是便宜了那些盗墓贼
这一次游览女娲始祖曾居住过的地方,小子有了一些想法,现在说出来给叔叔...和婶婶听。”
李世民俩人露出好奇的神色。事关生荣死哀的大事,尤其是帝王的葬制,他们都想听听殷清风接下来会说些什么。
“小侄建议在那女娲山为始祖建一个巨大的石雕像。雕像的基座上浮雕着关于始祖的一些事迹,再让人推算一下祭拜始祖的一个确切日期。每逢祭祖日,如果帝王不能亲自去,最少要派太子或皇子前往,以彰显我大唐敬祖尊祖的治国理念。”
“好!就按你说到办!”李世民听了殷清风这么说,不由得大声称赞道,而长孙氏则笑着低头开始写着什么。
殷清风继续说道:“这始祖的相貌自然不可考,但可以将婶婶的面容借来一用。”
李世民张大嘴巴,然后伸出手指,指着殷清风,“你...你...你...胆大包天!”
殷清风看了一眼吃惊的长孙氏,“这有什么。如果有人议论的话,就让人散布说,咱大唐未来的皇后,是始祖转世来辅佐太子殿下的。到那时,谁敢不臣服叔叔”
殷清风的提议,差点儿没让李世民噎死。长孙氏更是捂着嘴,凤目不可置信的看着他。
好半天了,李世民挥挥手,“这个再议、再议。”
殷清风才不担心呢。以李世民这个爱妻狂魔的性子,这始祖的相貌八成会像她的。
“小侄在那始祖山的半山腰,闻到一股硫磺气息。这半山腰,应该有温泉的存在。叔叔令人找出后,然后好好修建一番。在温泉处勒碑记载,此为当年始祖用来抟土造人是用的水。经过几千年后,化作温泉来滋养大唐百姓的身躯。然后在山脚下营造客栈等,为祭拜的人众提供住宿。”
如果李世民会使用现代语言的话,他肯定会说:你小子真几把能编!
殷清风接着说道:“过河之后,我又发现一宝贝。
诗经有云: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这伐檀,指的是砍伐青檀。这宝贝就是青檀!青檀有一个无可比拟的用途,就是可以在山石间生长。如果...”
“等等,这青檀能在山石间生长怎么就是宝贝了”李世民打断殷清风的话,问道。
殷清风白了他一眼,“坎坎伐檀兮的后面说道,河水清且涟猗。叔叔也几次路过大河,这大河现在还清澈吗《左传襄公八年》郑国的子驷引《逸周诗》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由《诗经》到《左传》成书才多久,这大河就浑浊了再加上...”
殷清风又讲了一遍关于历史上黄土高原的两次被破坏,“可能叔叔会奇怪小侄提这大河的事情。那么我们现在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不注意大河两边植被的事情,早晚有一天这大河将改名为‘黄河’。
植被的作用就是为了束缚泥沙的,用一个准确的用词叫做‘保持水土’。如果大河两边的水土没有保持好,大河两边的泥沙,就会大量的涌入大河里去。到那时,这大河的河道里就会充满了泥沙。
而随着河道的抬升,百姓只能将河堤修得越来越高。终会有一日,这大河的河道比堤坝外面的农田还高。
如果某一年雨水过大而堤坝决堤了,叔叔设想一下吧:决堤之处将会变成千里、万里泽国。到那时,将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有多少百姓失去性命
说一句让叔叔恼怒的话:即便是有一天我大唐被改朝换代了,可是就因为叔叔当初下令保护大河,使得大汉民族后人受益的话,叔叔的恩德也会被永、世、传、唱!”
李世民沉默了许久,然后问道:“和你说的青檀有什么关系。”
“青檀的生长很快,而且在平地、山区都可以生长。
叔叔应该知道:太行山、巫山以东、大江以北为平原地带,可其余我大唐的疆土,都是以山地为主。如果山地的树木遭到砍伐破坏,以长安周围八水为例,到那时估计只有渭水、泾水、灞水还在,其余的只能成为历史、到那时,百姓到哪里取水灌田”
喘了一口气,殷清风接着说道:“还记得前年小侄求叔叔帮小侄到河西找一种杨树吗这杨树就是为了如果哪一天这水土没有保持好,用来救治那些被破坏的土地。
现在我又发现这青檀比那杨树更加有用,但是以小侄的能力,是不可能将这青檀遍植大河两岸的,所以只能向叔叔求助了。”
又是一阵沉默后,李世民沉声问道:“既然你想了这么多,可有具体办法”
“青檀的种子成熟后,叔叔下令收集,遍种于大河两岸;叔叔还可以下令:淮水、秦岭以北地区,每个百姓每年植树五棵;以南地区,每年每人植树两棵。只要二十年,这大唐又会变成山清水秀的人间美景。
这种植的树木不要规定什么固定的品种,也可以在河边、路边种各种果树。这些果树成熟后,不但可
第二百七十八章:妹夫人选
还在沉睡的殷清风,在美妙的歌声中醒来。
一路奔波又在李世民那里耗得很晚,加上因为解决了几件小心事而放松下来,殷清风的生物钟竟然没准点儿报时。
等他适应了屋里的光线之后,发现月眉、襄城还有泪眼婆娑的繁星站在他床边。
见殷清风醒了,繁星端端正正的给殷清风磕了三个头,仰头说道:“繁星今生来世,报答郎君恩德!”
殷清风平日里和她们相处一向随和,在繁星跪下的那一刹那他就想阻止,但他随即想到,此时他必须让繁星把内心的感激表达出来,才能在以后心无芥蒂的与他相处。
他坐起来,“从你到了山庄,我们就是一家人。只要以后能与我相知相守,便是最好的报答了。现在,你感恩的话已经说了,那就快起来吧。”
月眉和襄城赶紧一左一右的将繁星扶起。
殷清风又说道:“月眉、月丽以及鱼娘的阿娘都不在世了,现在繁星的阿娘就是她们的阿娘。请繁星转告薛婶婶,请她安心住下。”
“就是、就是!”月眉开心的说道:“我们姐妹一定伺奉薛婶婶如亲生阿娘一样的。”
襄城执起繁星的双手说道:“月丽自幼失恃,这么多年一直由姐姐陪伴...”
繁星反手握住襄城,“能与郡主以姐妹相称...”她看了一眼改变她命运的殷清风,对襄城继续说道:“姐姐的阿娘就是妹妹的阿娘、姐姐的阿弟就是妹妹的阿弟。”
在旁边穿衣服的殷清风这是插言道:“月丽的阿弟太多了,现在又多了一个,也不知道她会不会头疼。”
一想到李恪李泰那帮皮猴子,三个小妞儿都不由的笑了起来,略微有些沉重的气氛也登时轻松了不少。
晨练过后,殷清风带人来到润下院。
正与裴氏和闻氏说话的薛柳氏立刻起身向殷清风行了一个淑女礼,薛仁贵也默声的磕了三个头。
薛柳氏一路上没少说感激的话,昨天又确定她和殷清风的关系了,此时若还要说类似的话,就未免有种自降身份的感觉。所以,她只是用一个无声的举动来表达心意。
柳姓源出有二:出自姬姓为春秋时鲁国展禽之后,以邑名为氏,如河东柳氏;出自芈姓义帝—楚怀王,为春秋时楚怀王孙子心之后,以都城名为氏,如楷书四大家之一的柳公权家族。
自从秦末迁入晋南之后,汉、魏、晋之际的河东柳氏虽然不如当时的韦氏、杜氏那样显赫,但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旺族。
如:柳氏的第二世柳惟隗,为汉高祖齐王相;第四世的柳泰功封河东候;第八世的柳丰爵封关内候,守丹州,为光禄大夫;第十一世的柳以超为后汉的益州刺史;第二十二世的柳僧习为后魏的太中大夫,加前将军,出为颖川太守。为扬州大中正、尚书右丞...
柳氏在河东的繁荣一直持续到“永嘉之乱”。
此时,同许多其它北方大族一样,除了一部分人留守河东及在北方政权任职以外,柳氏也开始南迁,并且分为两路,柳恭一支迁于汝颍,史称“河东柳氏西眷”,柳卓一支迁于襄阳,称为“河东柳氏东眷”。
及隋朝统一后,大部分两眷柳氏子弟再次回到河东祖地。
薛柳氏的祖父柳庆为后魏侍中、左仆射、平齐景公,再任北魏散骑侍郎、东阁祭酒、户曹参军,以及西魏平南将军、大行台右丞、抚军将军、民部尚书。至北周时被赐姓宇文氏,进爵为公。
她的同祖父堂兄柳述,在族内是第二十五世。他是隋文帝杨坚和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第五女兰陵公主的驸马。
所以,她虽在薛氏族内尽遭欺辱,现在又有寄女婿门下之嫌,但也不允许她说一些毕恭毕敬的言语。
接受了她的谢意之后,殷清风将薛仁贵扶了起来,对薛柳氏说道:“孝悌乃祖先留下来的人伦大道。清风身为晚辈自当尽孝。”
相互客套一番后,殷清风才正式向殷元及裴氏、闻氏见礼。
虽然出行不到一个月,但再次回到美妞儿们的身边,殷清风那空落落的心,终于被填满了。
前面是自己的美妞,殷清风带着徐承德和薛仁贵在后面跟着。
现在这东市明显比两年前繁华了许多。摩肩接踵的景象,看着就让人对生活充满了期待。
虽然这些商铺里和人群对殷清风没什么吸引力,不但代表两个初次来此的人不感兴趣。
薛仁贵更多的是看热闹,徐承德可是真在用心的看着。他的表现,殷清风暗自点头,也许这人真是搞商业的料儿。
既然徐承德感兴趣,殷清风便一路讲解。包括这些商品、价格的变化、商业的模式、勋贵强迫商家交干股等等。最后的主题,当然是介绍自己家的那些产业了。
“这商业虽然被读书人所鄙视,可是不能否认他们在这百姓的生活里面所起的作用。
百姓,包括那些朱门大户,若是没有商人的存在,他们享受不到西域来的美酒、江南巴蜀的丝绸、不能吃到东海里的鱼虾、草原上的毛皮等等等等。
以我国公府的产业来说,有旗袍、骑士装,会让女娘们更娇艳动人、郎君们更加绅士楚楚;仙居坊的床、香皂、牙刷等等会让百姓生活得更加舒服。
可是,这只是商业表面的内容。
承德兄试想一下,这些被贩卖的商品,需要多少人来制作又需要招募多少人来帮助贩卖滋味楼所需要的食物,需要多少农人来种植、养殖
现在我大唐的人口还不算多,如果大唐的人口达到六千万、一个亿的时候,我大唐的土地够分吗
承德兄可记得东汉末年黄巾军的存在吧他们为什么不当顺民了因为没有土地!
可是,有了商业的存在,大量的人口不需要仰仗土地一样可以生存。如果商业兴旺了,就能减少百姓对土地的依赖。
从这个角度来看,商业可以稳定百姓的民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