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永世帝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清风逸之

    李世民搂着依然慵懒的长孙氏,“那小子说要去游学。”

    “游学”长孙氏一惊,从李世民的怀里坐了起来,“他是怎么和二郎说的”

    李世民一字不漏的将殷清风话重复了一遍。“观音婢怎么看”

    “圣贤之道在农耕在商贾”长孙氏沉吟了一会儿,“以他目前的作为,也不是没道理的...”

    李世民怅然道:“是啊这一两年我也在想,诗句歌赋既不能遮寒也不能果腹,圣贤典籍满是仁义道德又却不能增加一粒粟米,更不能让国库充盈...这明君到底该如何做呢...”

    长孙氏也有些迷茫。

    殷清风没出现以前,明君之道就在典籍里,按照那些贤者的话去做就是了。可大唐现在的变化,与圣贤的典籍根本没有任何关联。到底该信谁的呢

    她安慰道:“乾儿还年幼,他说的到底对不对暂时还不得知...不管先贤们是对的,还是他是对的,最少眼下他已经提了很多良策,姑且按照他的策言去做吧...”

    李世民失神的说道:“也只好如此了”

    长孙氏想了想,“城北的宫殿何时能完工”

    李世民振作起来,伸手将她搂住,“那小子的画稿你也见了。阎立德说,只要有足够的工匠,一年内就能完成前殿的建造,再用两年,后面的宫殿和各处景致也能造好。”

    “也就是说,他三年内是不打算回来了”

    李世民抚摸着她的后背,“我当时也是这么想的。”

    长孙氏像是饱食的小猫一般伏在李世民的怀里,“他这般用心,二郎不再疑心他了吧...”

    李世民有些羞恼的拍了一下她的翘臀,“我何时疑心他了”

    长孙氏痴痴的笑着,也不回嘴。

    李世民无奈的说道:“好了,好了,我承认,但那不是以前嘛。上次听了你说了之后,我便没再对他又疑心了。”

    长孙氏的手指头在他身上画圈圈,“三年或四年的时间,足够二郎安抚住那些臣子,尤其是那些武勋了,省得他回来之后他们再误判形势。到那时,就不是你们君臣之间伤情义那么简单了。”

    李世民胸有成竹的说道:“后来我我细品了一下那小子的行为,的确没什么可挑剔的。至于那帮军汉,就算跟了那小子又能得到什么还不是国公的爵位和上柱国的勋号还能指望那小子封他们为王不成

    所以,关键不是他是否有图谋,而是这三年或四年内,能不能把按照他说的那样把兵权控制在手中。”

    “嘁”长孙氏鄙视了一声,“现在知道他无私心了吧...”

    被揭短的李世民又想去拍翘臀,但长孙氏仿佛未卜先知一样,捻起两根玉指在李世民的腰间狠狠的拧了两圈。

    李世民登时没脾气了,讨好的说道:“爱妻英明、爱妻睿智、爱妻洞察天下万事。”

    长孙氏得意的轻笑了两声,严肃的说道:“你想如何安抚他们以前还能荫封些他们的子嗣,军事学院建成后,恐怕荫封这一条也用不上了。”

    李世民道:“是啊那也只好高爵厚禄了”

    长孙氏道:“




第三百三十六章:故人重逢
    从东宫出来,殷清风才想起还没有请假。

    当天晚上,他将简易大棚需要的建材列出了明细,在第二天清早交给叔祖管家去处理,他则坐上马车去上课。向李世民请假这事儿不能假他人之手,必须得当面说清楚。

    午休的时候,李世民没见人影儿,他只好去面见长孙氏。

    见长孙氏的第一眼,殷清风便觉得她今天分外的娇艳。他东张西望看了一圈,最后问向长孙氏,“这位美丽动人的小娘子,你可知太子妃殿下何在”

    长孙氏楞了一下,“怎么,两日不见,清风就把婶婶忘却了”

    殷清风捂住嘴巴,做出惊讶万分的表情,“侄...侄儿...还以为...这是谁家的俏丽小娘子...不、不,侄儿的意思是...婶婶今日光彩照...光彩耀人...光彩夺目...光彩...侄儿才误以为...请婶婶恕罪。”

    他又是作揖又是打躬,忏悔自己刚才“失礼”的行为。

    “嘻嘻”长孙氏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原来殷清风是在夸她年轻貌美。

    她自幼受苦无数,成亲后也没过上几天清净的日子。这一两年倒是渐渐安稳,但在她积威之下,可没人会恭维她的容颜。就算她自己的男人偶尔会说些腻人的话,也不似殷清风这样无心之下的言语更让她欢喜。

    她丢掉了一贯的端庄淑娴,风情万种的说道:“清风向来稳重,怎么今日如此有失风仪”

    殷清风惶恐的说道:“都怪侄儿冒昧、都怪侄儿唐突。”

    他“老老实实”的认错,不为自己狡辩。

    长孙氏此时也不过二十四五岁的年纪,当然希望殷清风“有眼无珠”了。她娇笑道:“你现在倒变成君子了...”

    嘿嘿,既然你不希望小爷是君子,那小爷再花花几句。

    “侄儿甫一进殿,便被婶婶倾世容颜吸引,一时忘却婶婶的寝宫如何会有九天飞仙下凡呢。”

    他本想说九天玄女来着,但考虑到长孙氏是信光头教的,他临时改口为九天飞仙。

    光头教里有一个名词“乾闼婆”,在成书于东魏孝静帝时的《洛阳伽蓝记》中被译为“飞天”。飞天是佛教中天帝司乐之神,又称香神,乐神、香音神。《大智度论》中说:“乾闼婆是诸天伎人,随逐诸天,为诸天作乐。”

    飞天以香为食,不近酒肉,有佛陀出现的场合,便一定有飞天存在。《阿闼婆吠陀》中说飞天有六千三百三十三位,每当天上举行佛会,便凌空飞舞,抛洒鲜花,以作歌舞,用歌声、舞姿、音乐、鲜花、食物供养诸佛。

    在佛教早期教义里还是有性别歧视的,女人需要先轮回为男身然后才能再修成正果。

    密宗中那些佛母,度母等等,都是后期融合了印度教性力派思想后才产生的。显教系统只有护法诸天里才会有女性,譬如鬼子母等等,可她们只是六道轮回中的天道,级别较低,没有脱离轮回。

    飞天已经是殷清风能想到的等级最高的光头教女性神祗了。至于观音,只不过为了便抢夺女性信徒的需要才在宋朝化为女身而已。

    汉末至魏晋至隋唐,社会各阶层人士都有一种朝不保夕的恐惧感,特别是处于社会底层的普罗大众。他们受着天灾与人#祸的双重压迫,极力寻求一种超自然的神力的庇护,以摆脱现实苦难的纠缠。

    被翻译成中文不久的《法华经》里的观世音,主张“随类化度”,具有“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的愿职,正好满足社会各阶层这种心理需求。比起远在西方极乐世界、遥不可及的佛,观音更贴近下层百姓的心理需要。

    于是,观音信仰便应运而生,成为最受崇拜的光头教神祗。

    但,这个时期也是玄学兴起的时期。

    百姓弄不懂玄学与道教有什么关联,但道教里的西王母、九天玄女、后土娘娘、斗姆娘娘、麻姑、月神娘娘也就是嫦娥等等他们耳熟能详。尤其是他们老殷家先祖殷芸在《小说》提到最早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更是逐渐被女性接受。

    光头教可不是武侠小说里说的那样古板,它和普通人一样。到手的利益坚决不放弃,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坚决要得到。别说将观音女化,更离谱的事情他们也做得出来。

    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他的八十二次化身之一是真武大帝,又称玄天大帝、玄武大帝。相传他是玉皇大帝退位后继任的第三代天帝,生有炎、黄二帝,曾降世为伏羲。

    早光头教的宣扬里,他,师从如来。

    连老子都是满头癞痢的如来的学生,可见光头们无耻到什么程度!偏偏,炎黄子孙们还信了他们的邪,偏偏,最痴迷道教的嘉靖皇帝也没反对...

    长孙氏可不知道殷清风为了拍她的马屁,还得注意用词,只一个九天飞仙下凡就把她美坏了,“越说越...”

    她有些不忍了,这么好的侄儿这么能责怪呢。

    “是、是、是,侄儿错了!”殷清风继续承认自己的错误,“婶婶怎么可能是为诸天唱曲舞蹈的伎人呢!婶婶在大唐万民的心中,就应该是给他们带来和平和安宁的女娲娘娘才对!”

    长孙氏这才想起来,那九天飞仙听着好听,可在佛教里的地位却低微得很。她又想起二郎和她说过,殷清风谏议女娲山上那个女娲的相貌...

    长孙氏一时心中有些乱。她收起心情,“清风此来是何意”

    殷清风一开始还真是为了恭维长孙氏才说她是九天仙女的,后来他想到光头教的不要脸,顺便就在长孙氏面前给光头教上点眼药,他也没指望长孙氏能信了他的邪。

    “侄儿最近在想,呃...因为繁星的阿娘有了身孕,侄儿想试试看看能否在天寒地冻时种出瓜果梨蔬来。”

    “什么”长孙氏轻呼道:“繁星的阿娘有身孕了”

    怎么你也是这样的女人重点是冬天种菜好不好

    “是、是,她和侄儿的阿耶...两性,那个两情相悦...所以就...”殷清风感觉有点儿臊得慌。

    “嘻嘻,这倒是美事。”长孙氏不以为意。“咦你刚才说是吗”

    殷清风有些无奈了,“侄儿说,有身孕的女子应该多食些新鲜的果蔬。侄儿身为...”

    “对了,你刚才说要在天寒地冻时种出瓜果梨蔬来,是吗”长孙氏道:“你想在哪个温汤边上种婶婶和你叔叔去说一声。”她想了想,“皇家的温汤都已种上蔬菜了...要不,让你叔叔分给你一个”

    这话还靠谱些。

    殷清风对长孙氏有些小小的感动,“皇室人丁众多,侄儿的家事如何敢惊动叔叔。侄儿是想另寻他法,试试可否不依靠温汤也能种出果蔬来。”

    长孙氏瞪圆凤目,“清...风,你没说错吧...”

    若是冬季不在温汤附近就能种出蔬菜来...天啊那岂不是天下百姓...

    她“嚯”的站了起来,“你确定!”

    殷清风倒被她吓一跳,“侄儿只是想试试...”

    “试!赶紧去试!”长孙氏有些失态的说道:“你现在就去,乾儿那边有我,你只管去试!”

    殷清风被她仁爱苍生的爱心感动了,他郑重的说道:“侄儿已有腹稿,大约有六成把握能种出来。”

    长孙氏这才想起来,殷清风身后还有一个神仙呢。她镇定的坐下,“好!有何需要叔叔和婶婶出面的,你尽管提。”

    殷清风躬身说道:“所需之物侄儿已经让下人准备了一些,等侄儿再去学院造一些专用的铁条,大约五日后就可以开始了。”

    “五日。”长孙氏有些激动了,“五日后,婶婶和你叔叔一起去观看。”

    有了长孙氏的承诺,殷清风回到府中牵出黑旋风,直奔现代的韩城市龙门镇阳山庄铁矿而去。

    上次参观完学院不久,李



第三百三十七章:安排后事
    大棚的施工现场外,殷清风向李世民说道:《汉书循吏传》中记载:“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菇,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信臣以为此皆不时之物。”。

    既然几百年前的先人尚且可以做到,侄儿也就斗胆尝试一番。”

    李世民还以为是那陈仙人传下的什么仙术呢,原来只是仿照古人啊。但他转念一想,不管殷清风是仿照先人,还是仙人传下来的,重点是这冬季种植需要的费用是多少,是否可以在全天下普及。

    他见工匠用砖头砌墙而不是水泥,他问道:“为何不用水泥而用砖石”

    殷清风道:“若是以后温室用不上了,砖石易拆而水泥难拆。”

    李世民点点头。他认为还有一个原因:砖石便宜,水泥贵。

    看着看着他又有疑问了,“这...屋庑为何不是正南正北向”

    《史记律记》云:“不周风居西北,十月也。广莫风居北方,十一月也。融风居东北,正月也。明庶风居东方,二月也。清明风居东南维,四月也。景风居南方,五月也。凉风居西南维,六月也。阊阖风居西方,九月也。”

    中国先民从上古时期开始,就按照坐北朝南的方向修建村落房屋,原因便是要躲避每个月不同的风。

    从东周开始,古人又兴起了风水学。不管是营造墓葬、城池、宫殿、园林、庙宇、或普通民居,不但外形要方正、要背山旁水,还要讲究方位等等。

    长安城受地形影响,虽然不是标准的正方形,但也是方形的。朱雀大街是正南正北向、城北是龙首山、四周有河流、城内里坊皆为方形、府邸和民居的府门院门朝南...

    殷清风解释道:“民间有谚语:‘夏季的日头高,冬季的日头低。’。这说明,夏季寅时便可日出天明,而冬季要等到卯时方可,且日照无力。

    《周易》中认为:‘人秉天地阴阳之气而生,阳气刚健形成了命,阴气和顺凝聚为性。阴阳相合,健顺而一,性命便成。’。

    非但人是秉天地阴阳之气而生,其他万物也是如此。

    天地间,“阳”来于天上的“日”。为了屋庑内的果蔬能得到更多的日光照耀,在建造时就要向西南倾斜一定的方位。”

    他费死八劲的终于把现代人都明白的常识,用李世民和长孙氏能听懂的言辞给解释出来。

    李世民点点头,算是接受了殷清风的说辞。他又指着正在忙碌的任云舞说道:“他就是在禁苑内建城的那个少年吧。”

    本来建温室大棚这点小事儿是不需要任云舞来做的,但是为了让他在李世民面前露脸儿,殷清风还是让他从矿区赶了回来。

    殷清风道:“叔叔可是起了爱才之心”

    李世民看向他,“那你可舍得”

    殷清风拱手道:“为国荐才乃侄儿本分,但侄儿以为,他有修路建桥造城之功,若叔叔命以高位,他人心中难免不服。若命以低职,还不如让他跟在侄儿身边多学习几年。”

    任云舞只比他大一岁,还有很大的可塑性。

    他的终极目标是想把任云舞培养成一个青史留名的宗师级工匠。但任云舞若始终给他“干私活”,成为宗师级的工匠是没有问题的,可如何青史留名呢想要达到这个目的,还需要他成为李世民赏识的人。

1...144145146147148...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