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世帝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清风逸之
所谓“有道德”,就是注意“修身”,即随时随地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在家庭中,要孝敬父母;在孝敬父母的同时,还要“推己及人”,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仅应当帮助他人和关心社会,最重要的是忠于国家及其根本利益。
第二,要求统治者对“道德”必须身体力行,即以自己的榜样和模范行动,来影响广大的老百姓。
所谓“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及“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就是这个意思。
第三,十分重视道德感、羞耻心在人的行为中的作用。
正所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认为人们只有有了“羞耻之心”,才能从内心中构筑起抵御一切诱惑的坚固防线。
第四,强调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必须充分运用道德激励的方法,通过道德教育,使道德在改善社会风气、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
孔子说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就是强调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感化和激励作用,强调道德教育、道德感化的重要意义。
当然,这些话是不是孔子的原话,还是后人解读出来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殷清风相信,以中华文明的底蕴,的确可以将大汉民族变成一个遵守道德要高于遵守法律的民族。
相比较其他文明而言,中国人讲究“荣辱”二字,也讲究“家族”二字。生活在这个年代的每一个人的每一言一行,代表着是他们出身的家族的形象。
所以,一人的行为是否得当,就不单纯是他个人荣辱的事情那么简单,而是要牵扯到他身后的家族。那么,从家族的角度去约束一个人,比从法律的角度去约束一个人就更有效果。
殷清风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鼓动颜氏家族出面来做一个模范表率的。其方法,就是添加了他私货的《颜氏家训》。
当然,只凭一本几千字的《颜氏家训》起的作用是有限的。但没有《颜氏家训》的刊行天下,他接下来的动作就没法做了。
未来要刊印的《颜氏家训》,除了他之前给颜思鲁的《道德篇》和《惩戒篇》外,还要有更改过的内容。合二为一之后,《颜氏家训》才能起到他想要的效果。
得到颜之推的手稿后,殷清风在授课之余便着手按照自己的意志修改和增添内容。
这一日的课程结束后,殷清风带着自己的妞儿们向外走时,迎面碰上了回东宫的李世民。
“侄儿拜见叔叔。”“拜见太子殿下。”
李世民有些精神恍惚。他随口应了一句,继续往里走。
殷清风看向李晋安。李世民小声说道:“殿下为朝堂上的事忧心。”说完,他匆匆跟上李世民的步伐。
当皇帝哪有轻松的所以,殷清风也不操那个闲心。有那闲功夫还不如回家和美妞儿们耍流氓呢。
“等等!”
殷清风几人刚迈步,李世民从身后喊道。
李世民冲殷清风招招手,然后对月眉等人说道:“你们几个先回去,我和清风说说话。”
殷清风向美妞儿们挥下手,快速走向李世民。
“跟我来。”
李世民转身往里走。
殷清风再次看向李晋安。
李晋安想了下,轻声说道:“兵部运往山东的兵械船,沉没了三艘。”
沉船了
这个季节是枯水期,就算船沉了,派人打捞不就行了至于一副爹死娘嫁人的鬼样子吗堂堂大唐还负担不起几艘船的费用
难道...这沉船的背后还有什么阴谋不成
他有心想知道更多内情,可李晋安却没有继续往下说的意思。
到了熟悉的书房,李世民又是惆怅了一会儿才说道:“长安东去洛阳,陆路难行,水路也难行。这次留下你,便是想问问你可有良策”
殷清风一路上还琢磨沉船的事情里面是否含有阴谋呢,听李世民这么一问,原来不是那么回事儿。他问道:“不知水泥路现在铺到哪里了”
李晋安将地图铺到桌子上,李世民指着地图说道:“才过函谷关。”
唐朝的八百里秦川虽然是狭长地横卧与南北两排山峰之间的“百二河山”,但其富于天下十居其六。可都城的首要原则是天下居中,这个居中不但是地理意义上的中心,它要确保对最富庶地区有着便利交通和快捷控制。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长安并不适合作为都城。
关中东有潼关、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北有金锁关,虽易守难攻不假,却也意味着出行艰难。
从长安往东,出了潼关沿着黄河南岸东去不久,就要踏入崤山山脉以及著名的关隘:函谷关。
崤山横亘在黄河和洛河间,长一百六十余公里,海拔大多在一千五百米以上,且山峰陡峭矗立。
作为一座山脉,崤山当然孕育了众多的河流,这些河流的中上游下切的作用强烈,在山区内形成许多深窄的v形谷、深切u型谷等,将山坡形态变得复杂多样不说,那些山谷的坡度一般都在三十度左右。
但,不管地形多么复杂,这里确是关中与关东地区唯一的陆路通道。如果不想从这里走,就只能从三晋大地绕向河北然后南下,或者是从蓝田关南下襄阳再北上。
这段路有多难走以函谷古道为例。
函谷古道东起弘农涧西岸的函谷关东门,横穿关城向西,全长十五公里。
 
第三百四十四章:晋安驾到
殷清风当然不会耗费三五个月的时间去想一个简单的问题。
故意拖延了两天,他便找到李世民,“叔叔,侄儿想了几日,想要晋安叔叔派人依照这种样式做出几个火药包来。”
他递给李世民的是炸药包的样式革命先烈用的那种。区别是导火索他搞不出来,只能用最原始引信点燃。
但问题也出在引信上。
在水里点炸药,可不比平地。在陆地上点燃了引信,扭屁股就可以跑,在水里怎么跑跳水里大冬天的游水还不如直接被炸药炸死来得痛快些。
李世民看不出什么区别,他把设计图纸递给李晋安。李晋安只管安全不管生产,他问向殷清风,“那些工匠可以根据这个就能造出来吗”
“晋安叔叔放心,这个比火药管还简单。”
见殷清风有把握,李晋安问道:“数量是多少什么时候要”
殷清风看向李世民,“侄儿不知那些岩石的数量,可有人向叔叔汇报过吗”
李世民道:“我让人查查。”
殷清风转向李晋安,“等数量确定了,晋安叔叔这边预备出三倍的数量,然后派人送到陕州去。”
他又对李世民说道:“侄儿明日清晨就出发,先去陕州那边勘察一下。等火药送到后,侄儿就直接着手处理。”
他想了下,“请叔叔派工部官员随火药一起赶到陕州。如果侄儿在陕州那边顺利,可让工部官员把一切记录下来。天下这么大,难免其他河道中也会有礁石的存在。”
李世民听殷清风的话语里充满了自信,他这几日的忧心登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好!就按你说的做。”
第二天,殷清风带着人东出长安,在潼关上船后,在第三日中午便到了陕州。
殷清风这次来,也不想惊动谁。在城里找了一间最大的旅舍安顿后,他便带着人往陕州下游二十多里处的“三门”行去。
向东去的船只都要在这里停留一夜,然后第二日天蒙蒙亮的时候,开始勇闯豫西峡谷。同样,向长安去的船只,在峡谷里搏斗了一天后,陕州也是最好的落脚地。
所以,即使陕州城的池不大,但却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尤其是住宿和餐饮两项。
现在刚下午两点多钟,从长安方向来的船只在三门前便靠岸了,而西面的船只尚未到达,所以,一路走来,殷清风暂时看不到河道中有船只过往。【¥…免费阅读】
后世的三门峡水库大坝外的砥柱山,只剩下了“小荷尖尖角”,早就没了中流砥柱的威风了。
没了威风归没了威风,但黄河的水流即使在这枯水期时依然是那么的湍急奔腾而来的河水在此被束缚在不足百米宽的河道内,它们很不爽,它们要展示力量。
砥柱山只是形成“三门”中最小的一条石柱,另外两个干脆就是两堆巨石卧在河道中,尤其中间的那堆更是巨大。
殷清风算了算炸药的用量,不由得庆幸他的先见之明。
砥柱山大约两包炸药就能搞定,小的那堆石头大约五包也就差不多了,唯有中间那堆他没有把握。
更庆幸的是,这些石头都是页岩而不是花岗岩。页岩基本上是受些外力就容易崩塌,而花岗岩就没那么容易“屈服”了。
确定了“三门”的情况后,殷清风便让人购买木料,然后雇人来制作起重船。
在来之前,他本想把这两艘起重船建成一次性的,用完就拆了。但一看这段河面,宽的不过一百二三十米,窄的只有六十米左右,他索性就打算让后面跟来的工部官员留下来在这里建一座桥。
渭河的河水平缓,而且渭河也不以水运为主,所以,在渭河上架几个桥墩都不会对过往的船只造成影响。但这里不行。
上游来的河水本来就因为河道边窄而变得湍急,若是再立上几个桥墩,那他还来炸什么石头啊,干脆宣布这里以后禁止船只通行算了。
所以,为了水面上能通船,空中又能架桥,这桥墩的数量和位置就要谨慎了。
后世的三门峡大坝下游不远处建了一座四桥墩的小桥,那是因为黄河在此处已经没有水运了,想建什么样的桥都无所谓。但眼下不行。
眼下的河水浩浩汤汤不说,即使有一天水泥路铺遍了全大唐,黄河的水运依旧不会说的废除就废除的。
所以,未来的三门峡黄河桥的桥墩,一定不能影响船只的通航。
因为临时起意,殷清风还要往上游走走,找一个适合建桥的地方。
第一个排除的就在茅津渡的位置建桥,那里的宽度只有刘十米左右。殷清风不敢保证立下一个或两个桥墩后,水流会变成什么样子的。
他选来选去,最后还是选在了后世三门峡通往山西平陆县的迎宾大桥的位置。那里的河道相对要宽一些,水流相对也平缓。即使放下三到四根桥墩对水流的流速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第二日上午,殷清风继续去河边勘察。在河边观看了两个多小时,他终于确定了在这里建桥不会影响往来的船只。
放下一桩心事后,他准备回到旅舍睡上一大觉。接下来的事情虽然不用他亲自动手,可他这些年来难得有机会偷懒,今天他要给自己放半天假。
殷良去找人送热水,他则一边哼着小曲,一边把自己脱个半光。
没过多久,两个小伙子抬着热水桶进来了。
等他们要走的时候,其中一个人伙计问道:“少郎君,可要叫位小娘子进来服侍沐浴”
嗬服务够周到的啊
“只是沐浴嘛还是算了。”殷清风否了他。
他在家都不要别人帮忙,出门在外也没必要破坏原来的习惯。
那伙计以为殷清风嫌弃只有搓澡的服务内容,他急忙解释道:“除了让那小娘子服侍沐浴外,郎君还可以让她总之,郎君最后赏她一百文就行了。”
还可以什么
靠腰,原来是那啥那啥啊这不是和现代的某些宾馆晚间服务是一样的吗小爷几年没接触了,竟然没反应过来,真是丢银啊
那伙计以为殷清风心动了,露出笑脸,“小的这就把人带来。”
“别!不用了。”殷清风在身上摸了两下,发现自己光溜溜的,“少不了你的赏钱,但人就不用了。”
生意没做成,那伙计倒还是一脸笑呵呵的。做个掮客无非也就能得五文钱,但客人的赏钱一般也不会少于五文八文的。
再说了,以这位少年郎君的气度,估计也看不上这店里的那些小娘子。他刚才那么问,只是习惯使然。
舒舒服服的洗了热水澡,殷清风就准备蒙头大睡了。
他刚钻进被窝,就听殷良在门外轻声喊道:“少郎君睡下了吗宫里来人了。”
“等等,我这出来。”
殷清风一边穿衣服一边想着,“宫里不是派个工部的人吗”
等他开了门,第一眼看到的却是李晋安。
“晋安叔叔”他感到非常意外。
但他心里第一反应是,“还好刚才没叫特殊服务,否则更丢银。”
李晋安一身青色道袍,头挽道士髻,脚下一双骨子皮制成的双脸鞋,就差怀里捧着一只佛尘了。即使如此,怎么看他都是一个仙风道骨得道仙人。让他去演太上老君,估计每集得七位数才能请的动。
李晋安是结婚之后才自愿当内侍的,他和童贯一样,都留着胡子。而且,声音也不像泰国人那样阴柔。
道教的九巾之说,来源于清代中叶道士闵小艮的清规玄妙说。按照该书的说法,当时的九巾,有以下几种:唐巾、冲和巾、浩然巾、逍遥巾、紫阳巾、一字巾、纶巾、三教巾、九阳巾。
 
第三百四十五章:恩人指路
殷清风想到乡村去转转,初衷还是陕州没啥可逛的,可真到了眼前这座小村落,他庆幸自己来对了。
天子名臣坐高堂,黎民百姓求温饱。他在倡导别人弯腰做事,却从未亲自品尝一下这个时代的酸甜苦辣。
在马车里看去,这个村子就只能用四个字形容:一穷二白。
漏风的茅草屋十七八座,坡田、薄田两三百亩。看不见家畜的影子,听不见家禽的嘶鸣,也闻不到炊烟的香气,甚至,村民的衣衫也只能算是勉强遮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