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世帝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清风逸之
马周正好比房杜魏三人晚一代人,如果马周能活到七十岁,哪怕六十岁,他的成就应该在那三人之上。
现在马周还属于默默无闻之辈,如果能与马周打好交道,殷清风认为比结交其他人更有利。毕竟,他做的事情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完成。
房、杜、魏等人已经为官多年,不敢说他们思想已经固化,但今年才二十三岁的马周对于殷清风来说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吕才,吕氏之大才!名不虚传!
他的头衔有很多:哲学家、唯物主义思想家、无神论者、音乐家、风水学家、阴阳历数学家。
能被评为哲学家的没有一个简单的,老子、庄子等等。
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无神论者看似有些地方是重合的,但这里是有区别的。
无神论者的观点是:拒绝相信有神祗的存在。这句解释的重点在拒绝相信而不是否定有不是有神祗的存在。也就是说,一旦有他们理解不了的事情出现,他们可能会转变为有神论者。
而且,无神论者可能完全否定任何超自然事物,但一些无神论者可能相信诸如占星术、缘分等伪科学。
但唯物主义这个哲学世界观,认为物质第一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质、而精神是物质的投影和反映。真正的唯物主义者是不相信诸如占星术、缘分等伪科学的。
那么,他编撰的《叙宅经》、《叙葬书》和《叙禄命》算不算伪科学呢
这三本著作的根源来自于《易》。
易:日月为易,阴阳交替也。
《易》是指《连山》、《归藏》、《周易》三本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只有《周易》传世。所以,从商朝之后再说到《易经》,通常是指《周易》。
《周易》是整个华夏文化的源头和核心。如果后人是受小说和影视剧的影响,认为《周易》就是八卦、阴阳、风水学、算命、起名的那一套,那就大错特错了。
《周易》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道家、儒家等先秦诸子百家的共同的经典。
谈到《周易》,人们就会想起卦象二字,什么震东、离南、兑西、坎北、艮东北、坤西南、巽东南、乾西北等等看着就头疼。别说要去研究它了,就是读起来、理解起来都费尽。
但是,如果有人告诉你《易经》是一部研究宇宙自然规律的著作、是一部研究对立统一规律的著作,那么,你还难以理解吗
先说《易经》是一部研究宇宙自然规律的著作。
宇宙万事万物的生成与发展都存在于生生不息的运动中,《易经》揭示了宇宙万物形成的根本原因和发展规律:
乾第一,先有天;坤为二,后有地;天地造万物。
屯为三,人与万物共生,需要屯积,才能无忧;
蒙为四,这个时候人处在蒙昧阶段,需要教育;
需为五,人有了进步的思想,就会有更为高级的需求,或者说要有大的需求;
讼为六,有需求就会有争讼
......直到最后既济六十三,未济六十四。
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到新的一轮开始。
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还不好理解吗水、水蒸气、云、雨不就是这个过程吗
再说《易经》是一部研究对立统一规律的著作。
《易经》有八卦,八卦两两相对:乾对坤、震对巽、离对坎、艮对兑。发展到周文王时,演绎出六十四卦,也是由三十二对两两对应的卦象构成。
由此可见,易经的整体构成就是“相对而出,统一成型”的。
日月、天地、男女...以及总有人拿来做比喻的“一枚硬币的正反面”,都在告诉世人一个道理:世间万物不可能凭空和独自产生的,必然有其关联的事物伴随而生。
那么,现代人为何认为风水学、算卦、起名就是《周易》的代名词呢
首先说风水学。
《易经》含五术:山、医、命、相、卜。
所谓“山”就是通过食饵、筑基、玄典、拳法、符咒等方法来修炼“”与“精神”,以达充满身心的一种学问。
古人通过对“山”术的研究,演变出了后世的道教。
所谓“医”,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法,以达保持健康、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其中:方剂是利用各种药物制成散剂、丸剂来治疗疾病和修炼的一种方术;针灸是针法和灸法和合称,是利用人的脉络、气血循环的原理,刺激患部,来治疗疾病的方术;灵治是利用掌握人的心理状态,进而以治疗人疾病的一种方术。也就是现所称谓的“心理治疗”。
古人通过对“医”术的研究,将医生这个职业分为:方剂医、针灸医和灵治医等分类。
所谓“命”,就是透过推理命运的方式来了解人生、推定人的命运,进而达到趋吉避凶、改善命运的一种学问。
推命所用的主要著作有“紫微斗数”、“子平推命”、“星平会海”等。其方式就是以人出生的时间和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
所谓“相”,一般包括印相、名相、人相、家相、墓相也就是风水等五种,以观察存在于现象界形相的一种方术。
印相,就是观看人的印章,以取定命运的方法。
名相,就是以人的姓名或店铺的名称,通过五格剖相,同时运用命理等结合来推断吉凶发展的一种方法。
人相,又分为面相与手相两大类,通过观察面、手部的纹线与气色而了知人吉凶、病理的一种方法。
家相,也就是阳宅的风水,以观察其格局,进行分析来推断对人类所居住的吉凶的一种方术。
墓相,也就是阴宅,以通过选地安葬祖先,而达到对后代子孙荫庇的一种方术。
所谓“卜”,它包括占卜、选吉、测局三种,其目的在于预测及处理事情,其中占卜的种类又可分为“易断”及“六壬神课”。
占卜,是以《易经》为理论依据,结合天、人、地三界所相互制约而推断吉凶的方法。
选吉,通过布局、布斗、符咒等结合,处理事物发展不吉的因素,其主要运用于古代军事。后来,演变出黄道吉日或者黄历。
测局,通过十二运卦象之术,是推算国家政治命运、气数、历史变化规律的术数学。
古人通过对“命”术、“相”术、“卜”术的研究,就形成了算命、卜卦、摸骨、测八字、起名、盗墓等学问。而且,这些人大多的形象是身着道袍、手持长幡。
道教之徒讲究隐居深山,清静无为;“医”术又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学到并且精深的,于是相对简单的“命”、“相”、“卜”三术就成了某些不愿付出体力或者入仕无望的读书人的选择。只要会察言观色,再学一些术语就可上街骗人了。
“命”、“相”、“卜”三术,在现代看来有没有道理呢最少唯物论者是不信的。但是作为一种精神安慰,花点钱也是值得的。
&nbs
第二百三十五章:宾主辩论
没有等到他自认为的假想敌,却等来了意想不到的客人,殷清风现在心里美得恨不能要蹦起来。
他现在和他们讨论他为什么这么“神奇”的话题,“说到经史,这些年小弟都是闭门死读。若宾王兄和吕兄不弃,小弟愿虚心聆听两位兄长的教导。”
“不敢!周虽自傲,但观望二郎的气度,恐怕经史不在周之下。”
观看史书上的马周,这个人有些傲有些倔。或许是殷清风给他的震撼太多了,他现在一副正统的谦恭的读书人形象。
吕才嘿嘿一笑,也不说话。
殷清风见他这么好说话,立刻说道:“小弟边学边教,若有失误之处,难免会误人子弟。两位兄长若暂无去向,小弟想邀请两位兄长暂住在小弟这里。”
吕才一副全凭马周做主的样子看着马周,马周和他对视了一下,缓缓的点了点头。
殷清风大喜,站起来向二人行礼,“小弟能得两位兄长的指教,真是三生有幸!”
贪杯的马周酣然睡下了,吕才也把自己灌醉了,留下殷清风在书房里静思。
从马周今天的反应来看,再施展一些小手段的话,他应该跑不了的。马周来长安是求官的、求一个展现才华的舞台。这些,自己都能给他。
如果史书没有记错的话,马周的性格属于那种不拘小节但并又不持才傲物。对于这样的人,只要比他更有才华,且能送他平步青云,还有什么担心的
至于吕才,他是出来找媳妇的。只要帮他找到媳妇,以他朴素的观点来说,自己就算是他半个救命恩人了。留下他,难度也不大。
还在沉睡的马周和吕才分别被唤醒了,“二郎,天色还早...”
殷清风似笑非笑的说道:“宾王兄,小弟要带学生出去跑步,你可愿一同去”主要是马周的睡姿太不雅观了。
“跑步带学生跑步”马周终于有些清醒了。
“如果宾王兄有兴趣,去了就知道了。”
“请二郎稍候。”
带着马周和吕才跑了一圈,又让他俩在旁边跟着打太极。
等殷清风收气站定之后,吕才是终于忍不住了,“二郎,这其中的妙处快与吕才说说!”
面对吕才的疑问,殷清风在早饭的时候再次啰嗦了一遍养生与长寿之道。
吕才一边听一边点头,然后又摇头。弄得周围的人都搞不清楚,他到底是认同还是反对。
后世一想到八卦就把太极联系在一起,或者是想到了太极就联想到了八卦。就像某个不要脸的国家一样,将八卦和太极简易后变成他们的国旗。
八卦相传为上古伏羲氏所作,而“太极”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后见于孔子的《易传系辞上》。
“太极”就是至于极限,指的是宇宙演生阶段中阴阳尚未分化的最初形式。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阴阳鱼形环转相抱的太极图,并不是用来表达太极形象的图,倒是其表达阴阳二气自然流转的原名“天地自然之图”比较贴切。
想要表达太极形象,一个空空如也的灰色圆形似乎就足够了。
太极图有很多种,诸如周敦颐太极图、先天太极图---原名“天地自然之图”,俗称“阴阳鱼图”、古太极八卦图---先天太极图周围配以八卦符号、来知德太极图以及清朝端木国瑚太极图。
历经流传至今,各图唯有先天太极图以及古太极八卦图人尽皆知,因此,现代人所称的“太极图”即“阴阳鱼图”或“天地自然之图”,现代人所称的“太极八卦图”即古太极八卦图范式,甚至往往将“太极八卦图”简单的称之为“太极图”。
而太极拳的创始,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种是传自张三丰。
但从元末到明末,史书中关于太极拳的记载是找不到的。
另一种说法,太极拳创自明末清初的陈王廷。但从陈王廷留下的《拳经总歌》来看,又与洪洞通背拳的《拳经总论》几乎雷同。
不管谁创的,太极拳符合道家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是没错的。
吕才想了好久,说道:“才观二郎舞动的太极拳,的确符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似乎又有医家的导引术...二郎举手投足之间看似柔和、缓慢和轻灵,但...才以为还不够圆润,或者说...缺少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殷清风差点儿流下瀑布汗了,他这是遇到专业打假的人了。
他学太极拳的时候,不但年岁小,而且是被爷爷拿棍子逼着学的。至所以一直没忘,一是印象太深,而是各种公园里总是能见到。
就像吕才说的那样,他的太极拳也就是形象而神不像...说神不像有些冤屈他了。
对太极拳的领悟和对所有事务的领悟一样,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会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理解。他现在既不担心健康的问题,也没有养生的需求,他天天比划着太极拳,无非就是培养一种持之以恒的毅力和舒筋活血罢了。
不过,吕才这个从没接触过太极拳的人,能一眼就看出这里面的纰漏,可见他对《周易》的理解有多深刻。
“这小弟只是无意间学来的拳术,对其理解并不太多。若吕兄能指点一二,清风感激不尽。”
吕才真是个实诚人儿,根本不说客套话。他说道:“那需要二郎多舞动几遍,才方可领悟其精髓。”
殷清风满心欢喜的说道:“好、好。但现在不是研究它的时候,早食结束后,清风还要去给学生们传授算学。等下午...”
吕才来精神了,“算学好啊才可否也去听课”
殷清风立刻眉开眼笑的说道:“正好两位兄长可以指点一下小弟。”
中国什么年代都不缺少人才,算术方面也是如此。
吕才或许没有祖冲之那样的数学成果,但他精通历学就可见他的数学功底还是很扎实的。
经过吕才这一打岔,殷清风又对马周说道:“我朝初立,宾王兄正是大好年华。若是如此嗜爱杯中酒,不但误事更会折寿。小弟不忍看到宾王兄年华早去,想借这晨练之法强壮宾王兄的体魄。”
“周铭谢二郎的关爱,可是饮酒乃快意之事,何来折寿一说”
马周的不解让殷清风很头疼,但是为了拉拢这个盟友他只好搜肠刮肚的将五脏六腑各自的功能讲了一遍。
马周听完,沉思了半天说道:“周虽不涉猎医家的典籍,但二郎刚才的言语周是信服的。可...真的要戒酒不成”
吕才这时插嘴了,“小弟曾读过《汉书艺文志》,里面收录了《黄帝内经》十八卷和《黄帝外经》三十七卷。如果兄长有兴致的话,小弟盼与兄长探讨一二。”
马周摇摇头,“周愚钝,只读《诗》、《书》、《春秋》......之前本以为凭心中所学可报效君王,可见到二郎之后,周只能感慨‘珠玉在侧觉我形秽’啊!不但能...”
殷清风打断了马周接下来的表扬,“当不得兄长夸耀。不知兄长如何解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马周精神一震,“孔圣之意是:学习与思考是相辅佐的,缺一不可,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