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盛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闲听落花

    郭胜带着几分赞赏,看着秦王,抿着酒没说话。

    王爷看人这眼光,真是难得,他评世子和关铨,竟和姑娘如出一辙,姑娘可从来没看错过人……

    “郭兄在想什么”陆仪坐到郭胜旁边。

    郭胜放下杯子,却是看着秦王说话,“关将军是个稳得住的,又有世子在身边替他支撑,抵挡朝中诸事,既然动手收城,必定是有了把握,知道这仗怎么打了。

    这头一座城收回来,后头两城,也就快了。乙辛强弩之末,去年攻下三城,不过是放手一赌,这一趟,她赌输了。

    关将军和世子爷都是斩草必要除根的脾气,北方,和南边一样,这一战之后,至少二十年内,清静无忧。”

    这是他家姑娘的话,他佩服的五体投地,太清楚太明白了。

    “这些都是极好的事,不过,没了外患,朝里……”后半句话,郭胜没说下去,朝中暂时被南北危机压下去的争斗,就要如火如荼了。

    “还有地方诸军,之前南北危机重压之下,皇上也罢,朝中也好,不得不动手重振清理,现在,王爷这个协理兵部,就清闲了。”

    这是姑娘的忧虑,唉,久治必乱,久乱必治,千百年来,都是这样。

    李文山听的没了笑容,陆仪替他斟了杯酒,低低道:“人之在世,不如意十之,朝廷帝国,更是如此,如今的帝国,已经算得上清平大治了。”

    秦王凝神听着郭胜的话,神情倒是十分淡定,郭胜说的这些,他早就想到了,他想的,比他说的更多。

    南北承平二十年,二十年后,帝国内这场牵涉最大的争斗,应该已经尘埃落定了,

    “不说这些了,今天皇上说了春闱的事,已经拟旨定下了唐尚书,今年旨意下的早,唐尚书从明天起,就要闭门了。”

    秦王语调轻快的转了话题。

    郭胜笑起来,“还行,离春闱也就一个月多点了,今年上元节必定热闹的几十年不得一见,这个热闹,唐尚书是看不成了。”

    “皇上很高兴,要不是明年正好是春闱年,只怕要开恩科,这一科,皇上已经下了旨,要多录些士子,大约要比常例多出五成。”秦王看向陆仪,“你家十七叔这一科要是能取上,也算是托了柏帅的福。”

    听秦王提到阮十七,陆仪一脸无奈,“十七……唉,昨天还把阮氏气的不行。昨天一早,他去找阮氏,说想了两三天了,这一科春闱,他不打算考了,让阮氏跟我说。”

    秦王一口酒差点呛了,“又有出什么事了”

    “没出什么事儿,他说




第三百三九章 舍与不舍
    秦王和金相、魏相等人议了庆贺大捷的事出来,回到王府,进了二门,陆仪犹豫了片刻,“年前,娘娘把我叫过去,问了九娘子。”

    秦王脚步猛的顿住,“问她干什么大相国寺那回,阿娘真是为了看阿夏”

    “看起来是。”陆仪垂着头,没看秦王,“娘娘问的很细,王爷头一回见九娘子是什么时候,在哪里,当时的情形,问了小半个时辰,我都说了。出来的时候,我问了黄大伴,太后娘娘怎么想起来问起九娘子,黄大伴说,”

    陆仪抬头看了眼凝神听的极其专注的秦王。

    “去年中秋的那天晚上,九娘子姐妹几个,和霍老太太,徐焕往独乐冈赏月,江延世赶过去,吹笛子给九娘子听。”

    秦王脸色微青。

    “回来后,我让阮氏探一探六娘子的话,六娘子连中秋那晚的事都不知道,不过,阮氏说春节前,有一回严夫人和她闲话,说阿夏挨打那回,江延世亲手挑了好些东西送过去,其中有只建盏,江延世附了纸笺,说是一共得了两只,一只自己留着把玩,一只送给九娘子赏玩。”

    陆仪瞄着秦王的脸色。

    秦王的脸色倒象是比刚才平静了,背着手,一言不发,只大步往前。

    直到进了书房院子,秦王站在上房门口,垂头呆了好一会儿,才看向陆仪,“我知道你的意思,拙言大约也和你一样的意思,你说过一回,世事艰难,若能有个相喜相知的人日常相伴,不至于太苦,这话,拙言也说过。”

    陆仪默然看着秦王。

    “阿夏很小的时候,就很懂事,也很聪明,我拿她当妹妹,也没拿她当妹妹。”秦王的话顿住,好半天,才接着道:“这几年,我常常思量衡量,哪些是我能付出的,哪些,我给不出,阿夏就是给不出的,我不能让她受到伤害,我舍不出。”

    陆仪张了张嘴,却又咽了回去。

    “咱们在做的事,未来的事,有多艰难,你我,还有拙言,都一清二楚,你觉得成算有多少”秦王看着陆仪。

    陆仪避开秦王的目光,“这是天命所在的事……”

    “你我都心知肚明,成算,往最好处想,百中有一吧,今年是皇上四十整寿,未来,还不知道要艰难多少年,或者……”后面的话,秦王没说出口,或者满府飘血。

    “我不舍得把她拖进来,她那么聪明,眼睛看着你,好象看透了一切,她比阮氏聪明,聪明多了。我不能把她拖进咱们这个危局,我希望她一生平安喜乐,一辈子都象现在这样,每天玩乐闲逛,时不常闯点祸事,最大的烦恼,也不过是闯了祸长辈生气了怎么办,不用殚思竭虑,不用担惊受怕,也不用手沾鲜血。”

    秦王声音越来越低,低到了尘埃里。

    “她要是嫁给江延世呢”陆仪看着秦王。

    “阿娘什么意思”秦王看着陆仪。

    “我看不出来。”陆仪迎着秦王的目光,坦诚道,太后的意思,就算看出来,是太后想让他看到的意思。“不过,黄大伴一问就说,娘娘至少想让你知道江延世的心意。”

    “我跟阿夏说,江延世不合适,她能懂我的意思,小古最好,七娘子和唐家贤的亲事,什么时候放定”

    “说是四月底五月初。”陆仪答的很快。

    “这场战事,最快也要到秋末,拙言回来,要年里年外了,年底之前定下来。”秦王垂眼看着灯笼在台阶下摇出的光影,古家,是他挑到现在,最好的选择,只是小古过于爱好美人儿……算了,没有十全的。

    ……………………

    今年的上元节,因为两场大捷,那份热闹无以言说,皇上心情极好,连着吩咐了好几回,要热闹要喜庆,主理今年上元节诸事的礼部尚书郑志远,自然要使尽浑身解数,一大清早,满城已经热闹的不堪。

    阮十七早几天就说了上元节那天有事要跟六娘子商量,李文山不客气的表示,他得陪唐家瑞好好看一回灯,徐焕一口咬定上元节那天他得会文,郭胜虽说闲着,可他毕竟是外人,一个人陪李夏李文楠姐妹,可不合适。

    这个上元节,李夏和李文楠十分乖觉根本没提要出去满街逛这个要求,严夫人满意极了,这俩孩子,该懂事的时候,就是懂事。

    李文岚听说舅舅要会文,凑上去刚说了一句会文得带上他,就被郭胜揪过去,要带他去大相国寺看诗灯,最好再写几首诗。

    永宁伯府没有搭灯棚的习惯,当然,御街上也没他们搭灯棚的地儿,严夫人每年去严家灯棚,和嫂子说着话,消闲一晚。

    今年严夫人照旧去了严家灯棚,徐太太和霍老太太,被阮夫人请到了陆家灯棚,李夏和



第三百四零章 作主
    秦王府的灯棚在御街最前,正对着鳌山,一片流光溢彩、沸腾喧嚣中,灯光昏暗的灯棚显的过份安静了。

    陆仪站在楼梯口,看着李夏拎着裙子沿楼梯上来,抬手掀起帘子,笑容温和,微微颔首致意。

    昏暗的灯棚里,秦王坐在放的很靠后的椅子上,回头看着李夏进来,招手示意她坐过去。

    李夏进来,站住,目光从秦王身上扫向四周,这间灯棚里,扑面而来的感觉,和往常大不一样。

    李夏回头看向陆仪,陆仪正转身走向灯棚一角,李夏目光往下落在走动的衣襟,他跟往常也很不一样,出什么事了

    “过来这里坐。”见李夏站住了,秦王再次招呼。

    李夏走过秦王,站在台子正中,往四周看了看,才退到秦王旁边的椅子上坐下,“你这灯棚位置太好,鳌山亮的有点儿刺眼了。”

    “嗯,我也这么觉得。”秦王笑应了句,抬头却看向侧前的宣德楼。

    李夏随着他的目光看向宣德楼,从那里往下看鳌山,过于居高临下,那鳌山年年都是一幅跪伏的样子,古六说的雄伟壮观,她从来没能看到过。

    这会儿看过去,倒是有了几分雄伟壮观的意思。

    李夏的目光移回来,打量着正对着眼前的鳌山。

    “去年没来看鳌山”秦王看着李夏,神情中隐隐透着几分阴郁。

    “本来是要来看的,后来坐船沿河看灯去了,各有千秋。”李夏的目光从鳌山,看向四周。

    “今年的鳌山比往年好,往上加了一层,占地也广了三成,十分难得。”秦王带着笑意道。

    李夏没听出笑意,她只觉得这会儿的他,象鳌山最底下,沉重而阴暗。

    “高是高了,可那水却汲不上去,我还是觉得水从顶上倾泻而下更好看些。”李夏指着从鳌山上飞流而下的水瀑。

    “小古也这么说。”秦王的目光不知道落在哪里。

    李夏看着他,忍不住蹙眉,沉默片刻,李夏在椅子挪了挪,挪到面对秦王,微微欠身往前,仔细打量着秦王,“你今天有点儿不一样。很不一样。”

    秦王迎着李夏的目光,下意识的上身往后仰,随即又避开了李夏的目光,突然发现,原本以为整理的非常清楚明白的思绪,其实还是乱纷纷一团。

    “去年中秋,你去独乐冈了”秦王想着从哪儿说起,可这一句问出来,立刻觉得十分的不合适。

    “嗯,跟太外婆,舅舅,姐姐,还有七姐姐,姐姐和七姐姐都喝醉了,我和太外婆酒量都好,回来的时候,碰到江公子,跟他又去赏了一回月,在独乐冈后山,景色极好,还有江公子的笛子,也极好。”

    李夏答的极其爽快,又极其简洁。

    陆仪忍不住多看了她几眼。

    “江延世不是良配。”秦王沉默片刻,直接了当道。

    “我知道,”李夏点头,“我就是看看,现在看好了,以后不看了。”

    “嗯,你大伯娘开始替你看人家了吗”秦王眼皮微垂,她这么聪明,他还是直接跟她说清楚最好。

    “不知道,应该还没有,还早呢。”李夏转头看向陆仪,陆仪却目不转睛的看着鳌山。

    李夏收回目光,微微侧头,看着秦王,是有人要给她指亲了吗,还是他要定亲了还是魏家姑娘

    “你看,我这间灯棚对面,是江家的灯棚,十几年前,郑太后还在的时候,那个位置,是郑家的,我们隔壁,是长沙王府的灯棚,长沙王府对面,是古家,古家旁边,是苏尚书府上,苏家对面,是大长公主府上的灯棚,再往后,是唐家,魏相府上,严家等诸家尚书府上。”

    李夏一只手托着腮,看着秦王,静等他往下说。

    “从我这里,直到御街过半,这些灯棚,岿然不动,年年都在同一个位置的,除了长沙王府,就是古家。”秦王的手指,从旁边,点向对面。

    “本朝定鼎以来,就是唐家这样的诗书大家,也有好些年,在这御街上根本没有位置,比你们府上最难的时候还不如,郑家有烈火烹油,傲视整条御街的时候,也有两三次,险些灭门,长沙王府,之前岿然不动,之后……”

    秦王沉默了,好半天,慢慢叹了口气,“就不知道了,只有古家,福泽深厚,谨守祖训,诗书耕读传家,文曲星曾经临凡落脚的地方,之前屹立百余年,之后,至少本朝,他那间灯棚,会一直在那里。”

    李夏目光越来越沉,他先问她的亲事……

    “古家门风严谨,又极其富庶,小古的脾气你知道,你很小的时候,他就很疼你,不亚于我和拙言,要说毛病,就是爱美人儿这一样,你能容就容,要是觉得委屈,你能管得住他,管严了就是了,小古是能管得住的。”

    李夏长长噢了一声,坐直上身,斜着秦王问道:“是古家托你提亲,还是你要向古家提亲”

    “你要是觉得好,我让古家上门提亲。”秦王看着面前亮的刺眼的鳌山。

    “我觉得,六少爷跟我六哥一样,当哥哥也就算了,再嫌弃也是自家哥哥啊,没办法。”李夏给自己倒了杯茶,坐的更自在些,抿了口茶。

    秦王回头,带着几分意外看向她,陆仪紧盯着李夏,微微有些紧张。

    “我还是觉得江公子更好。”李夏语调闲闲。

    “阿夏,



第三百四一章 召见
    今年这个年,虽说比往年忙了翻倍不止,可有几个媳妇分担,严夫人只盯着几件要紧事,倒也没比往年辛苦多少。

    唐家瑞嫁进来隔月,就被严夫人带在身边打理家事,大奶奶赵氏一气之下,就病着不肯好。

    严夫人只当她病了,一句多话都不问。

    等到秋闱放了榜,严夫人叫了大奶奶赵氏,二奶奶黄氏,和李文松媳妇姚四奶奶,到自己屋里,屏退丫头婆子,简洁明了的说了一二三件事。

    头一件,是银钱,说的清楚明白。

    小三房当初去太原府时,是拿着小三房应得的一份走的,现在回来,一应用度虽说从公里支出,可小三房的庄子铺子,年帐也是交进了公帐的,入帐足够小三房日常用度支出,明细帐都在,谁想看谁拿去看。

    五哥儿成亲,所有银子,都是徐家拿来的,银帐都在,谁想看随意,都是明帐。

    冬姐儿和阿夏的嫁妆,徐家早就放了话,三太太也说过好几回了,她也早有准备,公中的定例,一文不要,至于六哥儿成亲,徐家也有话在先,照五哥儿的例。

    老夫人,老太爷百年之后,分了家,小三房搬走,自行置办宅院,一分家产不要。

    第二件,这伯府的恩荫恩惠,也就大老爷那点子小恩惠,小三房肯定是用不着了,往后,谁恩惠谁,还说不上来呢,这就是你们兄弟妯娌之间的事,她是不管的。

    第三件,小长房三支,老大就不提了,科举舞弊一案抹成白身,只能杂途入仕,眼下连个门缝都没有呢,现在老二中了举人,老太爷百年之后,分了家,小长房谁能支撑起来,就是谁来支撑。

    严夫人说完这些,再说了管家理事的事,她当家主事,这府里五个媳妇儿,都是要担一份责管一份事儿的,不过,要是非得病着,诸事不管,也可以,这府里有五个媳妇,又不是只有一个。
1...8687888990...2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