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盛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闲听落花

    “那明月神情怎么样”

    “连说带笑,脚步轻快的很。”蔓青赶紧答道。

    严夫人心里稍稍宽了些,看来得有个前因后果,还能连说带笑,至少眼前看,不是祸事,唉,这两个小的,怎么就不能给她省点儿心呢!

    这经,李夏是真能坐得住,也真的听进去了,李文楠听是听不懂,不过她觉得这经念的实在好听,比小曲儿好听,李夏坐的端正听的入神,她虽说听个热闹可坐的一样端正。

    金太后听了两刻来钟,就站了起来,却吩咐阮夫人,“你替我多听一会儿,还有这三个丫头,让她们陪着你。”

    阮夫人和李冬姐妹三个,这一替一陪,替足了一整天,直到这一天的法会散了。

    金太后打发人送了一模一样的三串珊瑚手串出来,赏给了李冬李夏三人,又传了句话:都是难得的好孩子,严夫人教养得很好。

    严夫人回到永宁府,从李冬到李夏挨个细问了好几遍,又看了几遍那三串珊瑚手串,长长松了口气之余,又一阵接一阵的后怕,亏得这俩孩子坐住了,要是坐不住……

    严夫人忍不住抹了把冷汗,把三个人打发走,才想起来还有阮夫人提的那门亲事,唉哟一声,赶紧打发人看看五爷回来了没有,要是回来了,请他到明安院,自己赶紧往明安院过去。

    李夏听五哥李文山说了阮夫人替阮十七求亲的事,呆了片刻,眼睛一点点瞪大,“你说谁阮谨俞那个刺儿头他看上姐姐了还是阮夫人看上了”

    “我也不知道,我去问问陆将军”李文山刚听到这话时,跟李夏这样子差不多,现在看阿夏也是这幅见了鬼的样子,立刻就有了这事儿不妥当的直觉,得找陆将军问问。

    “问陆仪有什么用一个是他媳妇儿,一个是他媳妇儿的叔!”李夏有点儿想抓狂的感觉,阮谨俞哪娶过媳妇她回来的时候,他还是一个人呢!这个胶黏沾牙浑不吝的货,要娶她姐姐

    “姐姐什么意思”李夏越抓狂越恼怒越越是冷静,“大伯娘怎么说的你仔细说。

    “冬姐儿什么意思,我还不知道,大伯娘也没说别的,就说阮夫人跟她说,想替她十七叔提亲冬姐儿,大伯娘也不知道怎么办,说让我拿个主意,大伯娘说她当时懞了好一会儿,才晕过来这个求亲,是谁跟谁。”

    “姐姐跟阮氏无话不说,阮氏既然提到大伯娘面前,至少姐姐这里……”李夏更加冷静,顿了顿,眼里带出几分冷意,“就怕是两头都说定了,才提到大伯娘这里。

    你去找陆仪,跟他说,第一,你要见见阮十七,当面说几句话,第二,这桩亲事,阮氏保的媒,也就是他陆仪保的媒,要是成了,往后有个什么不好,一应不是,全在他身上,话说的狠一点,看陆仪怎么说,看清楚听清楚。”

    “好,我现在就去。”李文山站起来就往外走,没什么事比这件事更要紧更重大了。

    送走李文山,陆仪按着眉间,吩咐去请阮十七。

    阮十七听陆仪说了李文山要见他,以及陆仪漏的那一句两句不怎么好的话,嘴角往下斜着陆仪,“我早就跟你说过,那一家子个个难缠,你看看!”

    “李家人怎么样,我也没瞒着你,你自己早就看到了,李五还算是个憨厚的。

    还有,李五这些话,我可是当着人家的面满口应下了,这会儿也当着你的面说清楚,我的手段你知道,你自己好好想清楚。

    这门亲事,到现在,也只是问了一句,你要反悔还来得及。”

    阮十七拧着头没说话。

    “你回去好好想想,明天后天或是大后天,再给我回话,不急,好好想清楚。还有,就算你想清楚了,李五这一关,要是你没能过去,这也是件哈哈一笑烟消云散的事儿,不能往心里去。”陆仪站起来。

    “我阮十七也算个响当当的人物,李五他要看不上我,他还差了点儿!想什么想我阮十七做事,一粒唾沫一个坑,我还怕他见不见的要见就明天!”阮十七拍着椅子扶手,忿忿




第三百三六章 匆匆又一年
    阮家这门亲事,严夫人和李文山都说极好,徐太太也觉得极好。

    李老爷在京城这小一年,见识涨了不少,阮家这样的大家,自然听说过不知道多少回,也见过阮十七几回,徐太太一说是阮十七,头一个反应就是好极了,再听徐太太说好,那就是半丝儿没得挑了。

    虽说算是板上钉上钉了,可阮家老太爷那边没有回复,这事儿就不能先往外说,李老爷闷在心里,不敢说半个字,这是有讲究的,事儿没定就大嘴巴漏风,容易破事儿,直把李老爷闷的,骑在马上,坐在衙门里,睡到半夜,想起来就要笑几声。

    他这日子,简直是青云直上,这都是大哥和大嫂的厚爱啊。

    阮家老太爷的回复,是跟头一份南方大捷的战报,同一天递进京城的。

    陆仪忙着南方大捷战报的事,将阮老太爷的信直接转给了阮氏。

    信里和阮氏预料的一样,老太爷除了再三谢了陆仪,又吩咐阮十七,明年春闱若得中,就留在京城,或是直接转去任上,或是春闱不中,就带着新妇回去一趟,再转回京城,好好读书,准备考下一场春闱。

    又将阮十七定亲成亲这件事,托付给陆仪拿主意,全凭陆仪安排。

    成亲的日子,阮老太爷捎来了挑好的两三个日子,都在春闱放榜后一个月里,阮氏看着日子笑个不停,这日子,肯定是太婆挑的,这三个日子前后不过隔了十几二十天,有什么分别

    阮氏听小厮说了大捷战报的事,也不去多打扰陆仪,拿了信直接去了永宁伯府,八字什么的,早就合好了的,隔天,就下了小定礼,和严夫人、徐太太议定了成亲的日子,三个日子,挑了中间一个。

    魏国大长公主听说了阮十七定亲永宁伯府李家的信儿,轻轻松了口气,又苦笑连连。

    阿娘大行前,再三嘱咐自己,说金氏心结未除,让自己时时留心,后来大哥死了,皇上即了位,太后又有了岩哥儿,自己安心了好些年,可这两年……

    大长公主沉沉叹了口气,岩哥儿锋芒尽露,她想干什么

    皇上早就稳到根深蒂固,没有半分动摇的余地,她虽然执拗,却是个极聪明擅权衡的,再说,大哥已经死了,该死的,都死了……

    大长公主烦乱无比。

    那天遇到永宁伯府三个小娘子,自己当时没想通她为什么要见这三个人,给岩哥儿挑媳妇,这三个可都不合适,永宁伯府更不合适,原来,是要拉上阮家这条线,以及,拉紧陆家。

    因为太子吗

    大长公主出神的看着窗外。

    江后是阿娘作主挑的,足够聪明,足够强硬,阿娘说,这后宫之主,先得能抗得住她,立得稳脚。

    江后确实足够强硬,聪明上,却比阿娘希冀的,差了一线,大相国寺那场法事,江后置之不理到连个人都没打发去一个。

    皇上百年之后,自己和太后大约骨头都要烂了,可岩哥儿比太子还小了几个月,落在太子和江后屋檐下……

    唉,连她想一想,都不放心的很,太后怎么能放得下心

    秦王府独成一系,很聪明,太子之后,只看谁能把姿态放到入了秦王府的眼……

    都是大哥的子孙,阿娘说过,这样的事不要多管。

    魏国大长公主呆坐着出了半天神,吩咐备车,她要进宫找太后说说话去。

    刚进腊月,阮家送阮十七成亲备下的各种物件,以及送年货的船队,泊进了南水门码头。



第三百三七章 深藏功与名
    得了禀报,陆仪急步迎出来,离十来步远,就长揖到底,“先生辛苦了。”

    “不敢当不敢当。”郭胜急冲几步,冲陆仪长揖下去,黑瘦的脸上,眉宇飞扬,精神极好。

    “王爷正等着先生呢,昨天得了信儿,算着时辰,已经等了一刻多钟了。”陆仪打量着郭胜,笑起来,“瞧你气色,这一趟还算顺当”

    “哪能顺当不过后来都顺了,总算不付所托。”郭胜和陆仪说着话,大步往里走。

    “今天晚上,先生若得空,我在小院里摆几杯水酒,给先生接风。”陆仪邀请道。

    “将军府上都是好酒,花生要今年的。”郭胜一口答应,他也有很多话,要在那个小院里,跟他好好说说。

    上房,帘子高高掀起,秦王站在门里,看着陆仪和郭胜一前一后进了垂花门,郭胜转过屏风,看到秦王,急忙拉了拉陆仪,下了台阶,穿过天井,几步奔到上房门口,撩起长衫就要跪倒。

    秦王已经出了门,伸手拉住郭胜,“先生辛苦了,进屋说话吧。”

    陆仪跟在郭胜后面,看着人上了汤水茶点,屏退众人,郭胜站起来,再次冲秦王长揖,“这一礼是柏帅的托付。”

    秦王抬手示意,“这一礼我就受了,先生坐,这一场大捷,先生居功甚伟,只是……”

    “在下奉了王爷的吩咐,只是尽力办好差使而已,王爷也知道我这个人,这一趟能身在其中,目睹了柏帅一战而毕全功,只这一样,在下就心满意足,还要多谢王爷,让在下有这份机会。”

    郭胜微微欠身,一番话诚恳非常,他也确实是这么想的。

    “郭先生是真正的奇人。”陆仪感叹了句。

    秦王一边笑一边点头,示意郭胜,“说说吧。”

    “是,出了京城,我让人捎信给磐石,让他立刻启程,去找霍二当家,我找了条海船,绕到津门,找了一个叫姚三的,和他一起,去了蛮夷所在的那座大岛。

    这个姚三,是我早年游历过津门时认识的一个奇人,姚三父亲是个极其难得的船老大,他两三岁就跟着父亲上了海船,五六岁时,一场风暴,他抱着块浮板,在海上漂了五六天,漂到了蛮夷那座大岛。

    姚三极其聪明,装了半个月哑巴,竟然学会了蛮夷的话,还说的极其地道,他先是冒充蛮夷土著,后来又冒充蛮夷贵人,骗了几船金银,要叶落归根,快到津门时,又遇到风暴,他抱着块浮板,这回漂到了津门。”

    陆仪失笑,这人可真够倒霉的。

    “我和姚三到了岛上,姚三竟还有不少熟人,有几个,说是他的家臣,见了他竟痛哭流滋,也就六七天,姚三就挑的岛上两大头人打了起来,蛮夷实在不开化,打起仗来,简直就是一群野狗咬架。

    霍二当家倾心尽力,在两家打起来没几天,就运了几十船刀枪过去,两头都是便宜卖。”

    秦王眉毛一起挑起,这桩差使,还真得郭胜这样的去办。

    “到海上樊老大等几股大匪总算歃血成了盟,蛮夷青壮,已经死伤过半,我和几个兄弟,又烧了两家几座大粮库,两家头人都急需银子,买粮过冬,余下的男丁,几乎倾尽所有,蛮夷那边,照姚三看,没个三五十年,这元气是恢复不了的。”

    秦王轻轻舒了口气,笑起来。

    “霍二当家那头,是磐石跟着的,我回来的急,没能见着磐石,不清楚详情,磐石捎信说,年后,邱大当家和霍二当家要跟柏帅一起进京献俘,我让磐石也跟着来一趟,好好给王爷说说具体细情。”

    “你捎信给胡磐石,不必进京了,让他做好两件事,一,看好运河,二,沿海诸处,也让他收拢起来,要是人手不够,让他找霍连城和邱贺去要。”秦王嘴角挑着笑意,吩咐道。

    郭胜眼睛一下子睁大了,随即拱手欠身,“恭喜王爷,王爷放心,照在下看,海上诸处,倒是放在邱大当家和霍二当家手里,更合适些,磐石那边放点人进去,王爷看呢”

    秦王看了眼陆仪,点头笑道:“就依你的意思。听你这么说,姚三功不可没,他现在何处”

    “回津门了,姚三这个人,吃喝嫖赌,样样喜欢样样不精,又是个过路财神的命,去之前,就和我约定,若是成了事,又有命活着回来,让我供他后半辈子好吃好喝,小赌怡情,隔三岔五有个女人,我答应了他,不过约死了,只在运河一线,离了运河,我一概不管,这会儿在扬州呢,说是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大约要自在一阵子。王爷放心。”

    秦王失笑出声,郭胜这朋友,也都是奇人,“银子大约你也不缺,先生这份大功,我必铭记在心。”秦王站起来,冲郭胜躬身长揖,“这是替朝廷谢先生。”

    “不敢当不敢当。”郭胜扎扎着手乱摆,却是不客气的受了这一礼。

    又说了几件细务,郭胜告辞出来,要了匹马,直奔永宁伯府。

    李文山接到二门里,看着瘦了整整一圈不止的郭先生,眼泪都掉下来了,道了半天辛苦,余话一句没多问,郭先生这一趟的差使,他是知道的,知道了,就知道不是自己该问的。郭胜也不多说,说了几句路上辛苦的闲话,又和李文山一起,见了严夫人,严夫人更是半个字不多问,只一迭连声的吩咐拿几根老山参,让厨房用心炖了汤给郭先生送去。

    郭胜兜了一大圈,该见不该见的全见了,也没寻到见李夏的机会,实在没办法,只好悻悻然往自己那个小院回去。

    富贵伸长脖子等在小院门口,见郭胜纵马过来,高兴的一步跳下三四级台阶,冲上去牵住郭胜的马,“爷您回来了,兄弟们想死您了,爷……”

    “得!”郭胜高抬着两根眉毛,抬手止住富贵,“爷我累坏了,有废话明天再说,闭嘴!把马牵下去。”

     



第三百三八章 捷报频传
    治平二十年的立春很早,初四立春这一天,一大早,府尹鞭春牛的队伍刚刚从府衙出来,一串儿十来个披红挂彩,一路鸣锣的驿兵,从卫州门冲进来,沿着最热闹的西大街,转到西梁桥街,再到御街,穿过大半个京城,从宽阔的御街直冲宫门。

    北边递来了头一份捷报。

    这一天的鞭春牛,热闹的几十年后,还时常被人提起,那些喜气,那些高门大户派的喜钱,皇上的恩赏,太后的恩赏……

    直到傍晚,秦王才从宫里出来,让人请了李文山和郭胜,小斟说话。

    书院前院的花厅里,放了张宽几,摆了几样冷碟和一只红铜锅子,旁边一角,摆了茶桌,承影和含光温酒斟茶,在旁边侍候。

    李文山还没进花厅,就笑的喜庆无比,一进花厅,长揖到底,“恭喜王爷,世子爷真是锐不可挡。”

    “关拙言什么事儿”秦王一件天青灰长衫,没系腰带,看起来十分随意自在,“他这个钦差,是去当摆设的。”

    郭胜落后李文山一两步,拱手见了礼,打量着秦王的脸色,喜色轻松都有,却浅。

    陆仪从承影手里接过酒壶,斟了酒,递了一杯给秦王,示意李文山和郭胜,“刚开年就有这样的喜信,这份喜气难得。”

    “是。”李文山仰头喝了杯中酒,坐到下首,笑起来,“听到喜信儿,我正和舅舅看几篇时文,舅舅说,这个点儿掐得好,世子心思真是细致。”

    秦王露出丝笑意,“拙言那脾气,只怕根本不想这个,就算想到了,他也懒得做,这肯定是关铨的主意,这个关铨,看着拙朴,其实细腻玲珑着呢。”
1...8586878889...2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