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五味酒
高仙芝这么做无疑是在与天子对着干。不过,有人却对此大为兴奋,比如杨国忠,比如鱼朝恩。
杨国忠虽然已经重返政事堂,但他的根本心愿是重为宰相之首的中书令,现在正愁着如何才能扳倒高仙芝,不想高仙芝自己就将把柄送了上来。现在高仙芝公开为太子喊冤,岂非是自寻死路
对此,杨国忠不打算作壁上观,他准备加把劲送其一程。但杨国忠的上书还未及呈递天子,另一则消息让他更是欣喜若狂。神武大将军秦晋竟然也紧随高仙芝其后,上书为太子辩冤。
事情的突变,远超杨国忠预料,这两个人都不自量力的替已经成了半个死人的太子李亨辩冤,除了不自量力以外,就是自讨苦吃。
于是,杨国忠又连夜赶出了另一份上书,决定连秦晋一并都装进去。
就在第二日黎明之前,鱼朝恩竟意外的登门了。
两位见面之后,相视一笑,高秦二人自动入瓮,是个绝好的机会。但鱼朝恩的应对处置之法却与杨国忠略有不同。
“此事相公不要参与其间,寻几个边缘人物当做疯狗去咬人就是了。”
杨国忠担心边缘人物位卑言轻,说出的话没分量,鱼朝恩却让他宽心。
“天子老了,心思与二十年前已经大相径庭,如今相公怂恿天子杀子,焉知天子没有后悔的一天”
这句话顿时入重锤响鼓一般将杨国忠震醒,鱼朝恩提醒的没有错,怂恿人杀子,有违人伦,终究是不会有好下场的。相比之下,高仙芝和秦晋去做这个不自量力的父子和事老,到有些符合人伦了。
“想不到,这高秦二子看似忠厚,竟也是这般机心似海!”
鱼朝恩哼哼冷笑。
“就只怕他们聪明反被聪明误!相公等着看好戏吧!”
对此,杨国忠深以为然。
“既然如此,杨某就诚如大使所言,作壁上观了!”
……
杨国忠出奇的保持了沉默,只有几个不起眼的小官上书历数高仙芝与秦晋勾结之罪,甚至连秦晋和神武军乃兵变始作俑者这件事都不管不顾的捅了出来。
其实神武军在此次兵变中的作用,百官心知肚明,之所以不说出来,一是为了给天子留些颜面,二是在情势未明之前不敢轻举妄动。
几名无足轻重的小官的上书,最初并没有在百官中引起多大的风潮。毕竟绝大多数人的目光都在紧盯着杨国忠,谁都知道杨国忠与秦晋有着不解之仇,只要他不出手,就代表着对这件事持有谨慎的态度。
至于那几个无足轻重的小官,不过是头脑发热,想升官想疯了的妄人,这样的人早晚要自食其果。
是夜,兴庆宫内,大唐天子李隆基整整一天都郁郁不乐,身侧侍候的宫人宦官们都小心翼翼不敢发出一声异响。先是亲自任命的中书令以及神武大将军为太子辩冤,虽然不是明言求情,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不是求情又是什么
接着,便又有不自量力的芝麻官弹劾这一将一相,使得这位天子颜面难看极了。
子盗父兵犯上作乱,于公于私,身为天子的李隆基都不能纵容姑息。但高秦二人在为太子辩冤的上书中,都或明或暗的提出,太子之所以有此悖逆之举,完全是天子身边有奸佞,妄图干掉太子,而太子求诉无门,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才有了子弄父兵之举。
这种说法自然不失偏颇,但却无疑将天子置于一种尴尬境地。天子身边有奸佞,而天子却自不察觉,岂非天子失察无能
这且不算,那几个心有妄念的小官就更是蠢到了极点,公然让李隆基严惩高秦二人,并直指高秦二人是太子一党。
如果高秦二人是太子一党,天子还对此二人擢拔重用,岂非是昏头了
对于高秦二人的擢拔,大唐天子李隆基诚然有不得已的理由,但被人左右开弓连扇了两耳光,其恼怒已经可想而知。
“来人,将这几个胡言乱语的妄人,都给朕,给朕……”
&nb
第二百五十四章:天子亦妥协
事情一桩接着一桩,从处理“厌胜射偶”大案的余波到朝野上下废黜太子的汹汹恶议,现在又有军器监传来的不利讯息,秦晋自觉已经有些焦头烂额。
但千头万绪也得从一头先开始,秦晋拣着远近缓急,决定按部就班,仍旧把彻底解决“厌胜射偶”一案作为首要任务。
这件事已经拖得太久了,如果再不痛下决心予以结束,还不知要拖出什么乱子。
不过原本既定的进程却要压缩一番,在重新制定了方针以后,秦晋立即入宫去见天子李隆基。他已经决定在三日后公审程元振,以昭示天下,此人为祸国兵变之首恶。
这件事非同小可,必须得先向李隆基禀报,才能得以实施。李隆基在听了秦晋的计划以后,又仔细观看了厚厚的审结材料,眉头紧锁,久久不发一言。
这份材料中所有关于杨国忠的事都被秦晋逐条删去,这与数日之前递送给天子的供词出入很大。不过,李隆基却并未就此提出异议,在思忖了一阵之后,终于抬起头来,注视着秦晋。
“既然已经审结,结案施刑就是,又何必多此一举”
李隆基所谓的多此一举是指公审程元振一事。
秦晋沉声正色答道:
“不公审,不足以让长安上下知道程元振之恶。不公审,不足以警示那些心怀不轨的奸佞小人!”
秦晋的这番说辞让李隆基不由得猛眨了两下眼睛,重新去审视着秦晋。好像这不是个武将,而是那些靠笔杆子入仕的文官。但一瞬间之后,他又恍然,这个秦晋本就是进士及第的文人,只是入长安以后一直担任军中要职而已,以至于他都已经忘记了此人的这一层出身。
“既然如此,便依秦卿之意就是!”
李隆基颔首同意,他仅仅是稍加质疑,便不再提出其他的意见。
但是,还有一点,李隆基竟绝口不提近日来汹汹恶议的“废立太子”之事,而秦晋也极为默契的对此缄口不言。
君臣二人除了叙谈一些关于长安恢复治安的事体以外,又将话题转到了潼关以东的战事上。
说到关外的局势,李隆基目光更是暗淡,显然这等挫折于他而言已经成了不愿提及,又不得不面对的心病。
“臣听闻安贼已经在蠢蠢欲动,也许便在这一两月之间,必会爆发大战!”
李隆基被秦晋说的眼皮突突直跳,此前他的镇定自若不过是勉力而为,现在真的提及这些难以回避的大事,已然大有力不从心之感。
“潼关战事,皆有哥舒在,朕心甚安!”
李隆基回避了问题,打算绕过这桩议题。但秦晋又岂能避而不谈,哥舒翰的确能够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但怕就是怕这个老家伙和杨国忠都不是省油的灯,再闹腾出什么幺蛾子,再走了历史的老路。
“臣曾经听过一句谚语,‘最坚固的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臣觉得不无道理!”
天子的眉头已经不由自主的紧皱了起来,而秦晋只装作看不见,继续强行进行话题。这回天子再没法顾左右而言他,因为秦晋已经将矛头指向了朝局,他只得硬着头皮道:
“秦卿以为,大唐这座堡垒,如何才能抵挡住逆贼的猛攻”
入夏之后眼看着就是麦收的时节,一旦收了麦子,盘踞在河南与河北的叛军必会发起新一轮的攻势,大唐与叛军相对的平静期也将就此结束。
秦晋看着看着面色已经显现出不悦的天子,沉吟了一阵才低声答道:
“无他,精诚团结,一致对外,唐.军必然会取得最后胜利!”
唐.军将会取得最后胜利的语气很是坚决和肯定,这让李隆基都不禁有些惊讶,在他的印象里,秦晋是个颇为谨慎的人,从来不会说话如此之满,难道秦晋就如此的肯定,唐.军必胜
要知道,唐朝最善战的几位名将都纷纷败在了叛军的手中,而且安禄山手下的燕辽铁骑在叛乱之前也是唐朝边军中无出其右的精锐百战之士,若要战胜他们又谈何容易
秦晋一眼就看穿了李隆基的心思,他从未有今日如此这般将这个老迈天子看的透彻。
与这位天子接触的久了,秦晋就发现,天子也是人,也有寻常人都会有的喜怒哀乐,甚至于恐惧与厌倦。
比如李隆基此刻的心境中,就有着难以对外人言说的恐惧和厌倦。但是,在这个位置上,又岂是他说厌倦就可以拂袖而一笑置之的到头来,千头万绪的麻烦,还是要一股脑的都压了上来。
秦晋甚至有些同情这位处境艰难的天子,刚刚经历了兵变以后,一刻都不得消停,现在又要面对更大的麻烦,也就是安禄山即将发起的大战。
“圣人勿忧,臣思虑,以下数则,可为大唐无可比拟的优势!”
“秦卿快说!”
李隆基不免有些激动的微微欠了下身体。
“其一,大唐立国已有百年,人心民望如日中天。其二,逆贼烧杀抢掠,百姓们恨透了这些北方来的强盗。其三,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打仗拼的是消耗,十万叛军纵然精锐,消耗个一年半载还能剩下三成就不错了,届时双方拼的就是人力和财力。我大唐虽然暂时不利,然则有关中百万人口,又有两淮鱼米财赋之地,反观叛军不知建设而只知道烧杀抢掠,时间稍长,必然捉襟见肘,难以为继,届时就是我大唐平乱之际……”
李隆基
第二百五十五章:东市惨行刑
程元振早就料到了将难逃一死,却想不到这一天会来的如此之快,如此之突然。 他原本试图保持体面不至于在大庭广众之下丢尽颜面,但在被神武军军卒押出囚车的那一刻起,双腿竟难以自制的颤抖,以至于寸步难行,不得已之下才被两名负责押解的军卒半是驾着,半是拖行带到了场地之中。
聚集在东市广场上的百姓们群情激愤,纷纷向他投掷石块与土块,这都将程元振费尽最后一丝力气鼓起的勇气打的七零八落。此时此刻,他才清晰的体会到,什么是丧家之犬,什么时候落水之狗。
程元振抬起头来,向席棚内观刑的官员们瞥了一眼,里面同样是黑压压攒动的人头,晃得他有些眼晕,于是又赶紧低下头来。席棚里的官员不知有多少是被他所迫害过的,现在相比也是人人幸灾乐祸吧。
这种感觉更像是有无数的蚂蚁在啃噬着他的骨髓,痛痒难当,又无能为力。
司礼的官员是内侍省的一名宦官,此时拉长了嗓音,逐字逐句的宣读程元振罪状,场上虽然嗡嗡响成一片,竟也压不住他这高亢而又尖利的声音。
而且,这名内侍省的宦官每念完一条,就抬起头来,俯视着狼狈萎顿的程元振。
“……程元振,所述之罪,你可认同”
程元振无一例外,均予以承认。原因无他,只是在等着将杨国忠那厮也攀咬出来,他相信,以秦晋和杨国忠之间的仇怨,一定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
虽然现在还没念道杨国忠的部分,但暗自揣测之下,他觉得这是秦晋要用重头戏压场,于是就耐着性子一边承认,一边等待着。与此同时,程元振又鼓起了涌起,抬头向席棚看去,他试图搜寻杨国忠的身影,但左右扫了一圈之后,却一无所获。
杨国忠没来也在情理之中,只不过一场当众发难的好戏却要失色不少。
在这种当众羞辱之下,程元振之所以还能隐忍坚持,有很大原因便是心中怀了希望,怀着将杨国忠也拉下马的希望。
随着宣讲的继续,长安百姓们逐渐明白了前些日子兵变的罪魁祸首竟是眼前的这个阉人,而且百姓们本就痛恨官吏,尤其是这种没了下边的宦官,一个个更是激动的呼喊着剐了这个阉竖。
这种阵仗就算程元振也是头一次撞见,人人皆曰可杀,使得他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寒颤。
难道今日终究要难免一死了吗
程元振不甘心,他还抱着一死能够侥幸得活的希望。
但在场百姓的态度,却让他的这一丝希望隐隐的破灭了,都说民意不可违,就算是天子也不会介意用一条无足轻重的性命,来买一买万千百姓的心之所向吧!
随着心思愈发的澄明,程元振的脸色开始变得灰白至极。
冗长的罪状宣读了将近半个时辰,那位来自内侍省的宦官宣罢之后,再次抬起头来,用充满了厌恶和怜悯的目光瞥了程元振一眼。
“程元振,你的罪责百死模赎,然则圣天子仁德,将凌迟改为腰斩,好歹也能拼成个全是,还不谢恩”
这句话看似是让程元振谢恩,但字字句句里都满是嘲讽与幸灾乐祸。
此时的程元振已经是心神俱乱,意料中的事一件都没有发生,秦晋居然就放过了这等大好机会,轻而易举的就放过了杨国忠。而且,秦晋事前拟定的刑罚居然是凌迟,亏得此人前一日与之谈话时还摆出了一副交心的模样,现在想来竟全是装的,目的就是戏耍于他吗
绝望的情绪终于像爆发的洪水,在一瞬间破堤汹涌而出,将程元振所有的理智彻底淹没。
“秦晋你这个竖子,小人,胆小鬼,杨国忠骑到你头上拉屎,却连屁都不敢放……”
一句话没喊完,早就有军卒反应过来,在他的嘴里塞上了一团东西,程元振只能呜呜的再也说不出任何话来。
紧接着秦晋又当众宣讲了对程元振处以极刑。一者是针对他本人,施以腰斩之刑。二者是针对他的家族,三族之内尽皆诛杀,三族之外,男子流放岭南,女子卖为奴婢。
“……即刻行刑!”
这一刻来的太突然,随着秦晋最后一声落地,便有如狼似虎的军卒半架半拖的将程元振押到了行刑之地。
今日的压轴重头戏终于开场,百姓们沸腾了,咒骂着,欢呼着,将所有的仇恨和不如意都发泄到了这个姓程的宦官身上。
所谓腰斩之刑就是以利斧从腰部将犯人砍成两截。而受刑之人往往还要忍受巨大的痛苦折磨,而后才会毙命。
早有准备好的刽子手上前来,粗暴的扒掉了程元振破烂污秽的外衫,露出了瘦骨嶙峋的上半身。然而,刽子手却并没有停下来,又去扯程元振的裤子。
&
第二百五十六章:深夜有秘闻
“相公,相公,有大事,有大事……”
迷糊朦胧之中,杨国忠忽觉有人在轻轻的摇晃他,但他太累了,仅仅翻过一个身又兀自沉沉的酣睡,但那个声音却不肯放弃,甚至动手摇晃他。终于,杨国忠明白过来,这是家奴在呼唤于他,在几经挣扎之后,他勉力睁开了眼睛,果见家老一脸的焦急。
“甚事,如此失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