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五味酒
秦晋所料不差,韦济先是露出了吃惊的表情,然后又胸有成竹的说道:“不就是送水送吃的,这可是活人的菩萨事,又有钱收,何乐而不为”
“如此大好,就拜托韦左丞代裴敬走走门路!”
韦济答道:“责无旁贷!不过,今日已然宵禁,却须每日出面办理此事。”
这本就在情理之中,现在神武军已经不负责夜间巡查,这点便利条件他们已经无法享受。但今日并非全然一无所获,至少裴敬所托之事有了底,倒也算解决了一桩心事。
想到此,秦晋憋闷的情绪稍稍有了些缓解。
……
夜深如墨,东宫外一处空旷的场院上却是灯火通明。杨国忠的一双眸子里闪烁着扑朔的火光,脸上现出既兴奋又忐忑的神情。
“相公可是在担心”
一名须发灰白的老者从旁问道。
被人看穿了心事,杨国忠的表情有些不自然,但他又不能承认,便顾左右而言他。
“程元振如何还不来”
那位须发灰白的老者正是巴结上了杨国忠的范长明。似乎在杨国忠身边,他又找到了此前丢失的自信。可以看得出来,杨国忠对他几乎已经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尤其是天子纵容授意宦官程元振发起巫蛊大案之后。
“此贼心术不正,相公可利用,却不可轻信,更不能倚重!”
范长明逮着机会自然要在杨国忠面前,将程元振描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实际上,程元振给杨国忠的观感并不好,也正应了范长明的说辞。
但今夜的重点不在程元振身上,而是他们在谋划的大事。
天子的敕令在中午时才送了过来,杨国忠现在终于可以堂而皇之的参与进这桩难得的大案中。这桩大案对某些人可能是难言的噩梦与灾难,对杨家而言,却是个翻身的绝佳机会,他再也不能任由机会从手中溜走,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相公放心,没有程元振,今夜的事也一定成了。”
“但愿如此!”
杨国忠默念了一句。
然后,范长明请杨国忠回避,他还要把最后的这一步棋走出去。
“把人带上来!”
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被推搡了上来。
“怎么样,考虑的如何了可选择好了”
那人默然不语,范长明眯着眼,笑呵呵的继续问道:“其实这个选择并不难,希望君能做出正确的决定,一面是家人的安危,一面是些所谓的同僚。俗语说,血浓于水,君肯为了不相干的人牺牲掉骨肉至亲”
见那年轻人还没反应,范长明的声音便有些发冷。
“别忘了,君的家宅中挖出了射偶,一旦罪证查实,重则全家斩首,轻的也是男子发配岭南,女子冲做官妓,与人为奴为婢……”
“住口!”
那年轻人显得十分矛盾,骤然喝了一声。
范长明眼中划过喜色,问道:“可有决断”
年轻人艰难的点了点头。
“好!既然如此,范某可保你家人安然无恙!”
“无耻!”
年轻人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字。
面对辱骂,范长明不以为忤,反而笑着说道:“年轻人,没听说过无耻者无畏吗要想成就人所不能,便要比人更无耻,更下作……”
说到最后,范长明的脸愈发扭曲,连声音都变得奇怪不已。
“为什么是我”年轻人发出了歇斯底里的问。
“要怪只能怪你加入了神武军,要怪只能怪你在神武军中是个旅率,要怪只能怪你偏巧今日遇见了范某,或者说,让范某知道了你的家人都住在长安城内。当然,也可以认为,是老天选择了你!”
范长明的言语很是轻挑,尽说些不着边际的话,见年轻人像个被戳破了的猪尿泡一样颓然的蹲在地上。范长明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不屑,然而他却安慰起了这个年轻人。
&nb
第二百零四章:一去难回头
裴敬犹豫了片刻,就决定带兵清君侧。他之所以有这个底气,是因为军中受到“厌胜射偶”波及的不止他一个人。说来也奇怪,这“厌胜射偶”整人的法子扩散起来就好像瘟疫一样。而且确实证据也极为简单,只要证实被构陷者的家宅内挖出过射偶,一切便可以顺理成章。
在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人性丑恶的一面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为了整治仇人或是对手,上至官员,下至黎庶,都无所不用其极,因为只要扣上这个罪名,根本就不需要唐律的约束,便可以定罪处置。
这等突发事件简直就是为那些携私报复的人量身定做的。世家贵戚多有官场夙敌,现在遭人报复也不奇怪。
但偏偏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他们因此而惶惶不可终日,也因此可以毫无心理负担的“清君侧”。
再加上神武军素来以军纪严明为基础,只要有人以中郎将秦晋的名义站出来,振臂一呼,绝对是一呼百应。
裴敬的估计没有错,几个主要的旅率校尉都赞同此事,只是这一去便再也不能回头了。
所谓“清君侧”其实与造反仅仅是一线之差,古往今来但凡兵谏的人,要么夺了天下,要么兵败身死。
但现在的他们已经被逼到了死角里,就算不进行兵谏,又能有好下场了
禁苑驻扎的神武军只有不到两千人。
裴敬仅仅挑选了建制最完整的一千人,这也是他的嫡系人马。
在临出发时,裴敬内心百感交集,在加入神武军之初,他可是心怀着匡扶天下的理想,现在可好,居然走到了只能“兵谏”的绝地。
尽管如此,如果没有秦晋的发令,裴敬也是万万不敢做此等想法的。
裴敬之所以如此淡定的直面“兵谏”,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东内苑的延政门还由神武军布防,并没有被陈玄礼的龙武军接管。
严格的说,延政门是大明宫的宫门,但这里却有一个漏洞,那就是在大明宫与长安北城墙以及太极宫的宫墙之间有一条专门可供交通的甬道。
非但东宫与大明宫之间修建有甬道,就连兴庆宫与大明宫之间一样也有甬道,这样皇帝和太子出入各宫禁便可以避开街市,一来避免了搅扰百姓,而来还大大提高了出行的安全性。
也许陈玄礼只顾着履行天子的敕令,仅仅接手了长安各门,却忽略了这道平日里甚少通行使用的延政门。
裴敬十分庆幸,如果没有这条沟通各宫禁间的甬道,他们想要进入长安城却是难比登天了。
千人马队浩浩荡荡的进入延政门。
负责守卫延政门的旅率还一头雾水,不明所以,但奈何神武军中军纪甚严,下属是不能随便质疑上官决定的,这么做虽然略显霸道,但却是保证军令贯彻执行的不二法门。
不过,裴敬却没打算瞒着他。
“守好延政门,中郎将有令,宦官程元振勾结杨国忠妖惑天子,神武军今夜便要清君侧!”
岂料那旅率竟两眼放光,“长安被弄的乌烟瘴气,除掉这些祸患,咱们就能见着亮天了!”
与此同时,他也要求与裴敬一同入城。
“你不能去,守好延政门,便记一大功!”
其实裴敬自有打算,虽然中郎将没有过交代,但也要为万一不测做好万全的打算。
万一兵谏失败,也许延政门就是他们唯一的退路。
神武军上下没有人愿意背叛大唐,他们从下生开始,包括加入了神武军以后,受到的所有影响几乎都离不开立志报国,现在若非被逼到了死角,又怎么出此下策
虽然神武军上下都信服秦晋,但毕竟要与天子刀枪相向,出于对皇权本能的敬畏,神武军上下的士气却罕有的低落了。
这条甬道大约有四马宽,两侧都是数丈高的城墙宫墙,短短的三里路程,对裴敬而言却好似走了三年。
甬道尽头虽然没有禁军把守,但一样有宫门。只不过,这道宫门与东宫相通,多年前就已经被封死了。
薛四的表情一路上阴晴不定,他有些不安的问着裴敬:“这条路能成吗万一有埋伏,咱们可就要全军覆没……”
说着话的同时,薛四抬起头来,两侧高墙拔地而起,霄汉银河在头顶只成了一道南北走向缝隙。
薛四忽然觉得自己好像井中的蛤蟆,在望着外面的天,却永远也逃不出去。当初那个范先生可不是这般策划的,只说裴敬会伺机夺门,到时便可将这股兵谏的人马消灭于萌芽之初。
而且据薛四所知,裴敬的确有个族兄在龙武军中任职,原本以为他会找族兄求助,却万万想不到,竟还有这条通天之路。
说起这条甬道,裴敬的脸上露出了些许得意的神情。在加入神武军之前,裴敬曾与一帮狐朋狗友到这条甬道中探过险,而且并未被人发觉,只是这犯禁的得意事却绝不能对外人提起,否则便会有无妄之灾。
若再一日之前,裴敬也绝不会相信,少年时的一次探险,竟然会成了今夜兵谏制胜突袭的法门。
果然,一行人走了大约二三里路程,前面便出现了破败的宫门。说是宫门,其实规格比照城门也不遑多让。
薛四忧心忡忡,见到前路被堵死了,心下竟有些难言的轻松。
可裴敬见状如此,却哈哈大笑了三声。
“天无绝人之路,这东宫之门果然无人把守。”
正在薛四大为不解的当口,却见裴敬已经率先走进了宫门的门洞里。
原来,在门洞里侧的墙壁上竟还开有一道门,虽然上着锁,但比起厚重的宫门,便已经情同虚设了。
三两下破开了门洞墙壁上的偏门,他们通向东宫的阻挡已经不复存在。
……
李亨搓了搓手,手心一片湿凉,冷汗出了一遍又一遍,却不知何时是个头
第二百零五章:将错亦就错
秦晋手下的几个校尉李亨都听说过,尤其是这个裴敬,乃宰相裴光庭之孙,他还亲见过几次。
“开门!”
李亨断然下令。
“殿下”
李辅国不敢开门,乱兵如匪,外面的神武军来路蹊跷,不知是福是祸。
“开门!”
李亨又重复了一遍,李辅国刚打算去开门,那几个传讯的宦官却又不干了,上前拦住了李辅国。
“不能开门,不能开门!”
手脚忽然被人抱住,李辅国大骇之下怒斥道:“狗奴才都放手,太子殿下的命令都不听,找死吗”
可不论李辅国如何动容作色,那些宦官只不同意开门。
眼见如此纷乱,李亨叹了口气,当了十几年的太子,身边一个亲信都没有,到头来只有这个跟随自己才半年不到的宦官尚能善始善终。
然后,李亨又提声冲外面喊道:“裴校尉,有宦官阻拦,你们自行破门吧!”
话音方落,不过是眨眼的功夫,但见两扇红漆木门轰然而倒。一群手持弓弩横刀的禁军如狼似虎的冲了进来,李亨定睛细看,为首之人正是裴敬。
其实,李亨已经隐隐预料到发生了什么,对此他不但没有惊慌失措,内心底甚至有些难言的期盼。
“裴校尉,外间究竟发生了何事”
裴敬肃容答道:“阉竖妖惑天子,中郎将起兵清君侧。”
尽管李亨已经早有准备,但听到“清君侧”三个字的时候,还是不免有些心慌。长安一直在天子的严密掌控之下,如何就引发了兵变呢
秦晋向来给人的印象都是居身极正之人,突然之间说他要“清君侧”,一时间使李亨实难置信。另一方面,“清君侧”是说的好听,其实则与造反无疑。
那么问题来了,裴敬配合秦晋清君侧却先杀到了东宫,用意何为
李亨心念电转之下,脑中已经不知闪过了多少念头。
但很快,一颗火热的心又被一盆冷水兜头浇下,活络的心思也渐渐冷了下来。
“天子圣明,何能被阉人蛊惑莫要危言耸听!”
有那么一瞬间,李亨几乎就要彻底倒向了这些“清君侧”的年轻禁军们,但多年的太子生涯使得他磨出了超出常人的忍耐力与谨慎。
也许天子是有意如此欲擒故纵呢,万一不幸言中,他再傻乎乎的一头撞上去,那可真真是自寻死路了。
而此时,李亨也必须申明自己的立场,那就是天子的威权绝不可侵犯,他也绝不会参与兵谏。
李亨有这份自信,假使秦晋当真策划了“兵谏”以“清君侧”,失败了且另算,成功了则必须请自己出面来收拾残局。因为只要太子之位一日不废,他永远都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
神武军这些人为了保住“清君侧”的成果,也一定不会再还权柄于天子。
就在转瞬的功夫,李亨已经打定主意首鼠两端,绝不轻易表态。这并非是李亨阴险奸狡,而是多年遭受打压的经历,使得他面临危机时产生的最本能的反应。
裴敬愣了一愣,显然没想到李亨竟然是这种态度,如果没有意外,天子不久之后就会下召废黜太子,纵观古今被废的太子又有几人能得善终
但此时的裴敬并不在乎太子的想法,只要太子在手 ,今夜的行动就成功了一半。这也是他对秦晋“清君侧”计划的一点点小修正。他总觉得,秦晋向来心思缜密,今夜的“清君侧”之举却稍显仓促,而且薛四所送信中的计划也颇有些漏洞。
只是这也在所难免,事起突然之下,就算再厉害的人物也会失策吧。
裴敬只得对太子说道:“太子殿下毋须忧虑,今夜一切与殿下无涉,末将带兵而来,不过是为了确保殿下的安危,而不使小人有机会下毒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