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晋颜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上林春




第五三三章 刘曜东来
    祭了天之后,杨彦宣布大赦,然后就带领诸公卿进城拜谒宗庙。

    其实明国没什么犯人,主要是百废待兴,蒸蒸日上,经济快速发展,只要手脚勤快,最差也是种地,至少能养活自己,做工的收益则要高一些,实在没必要铤而走险,既便有仇怨也往往选择私下里解决。

    当时民间私斗成风,血亲复仇是正义之举,受舆论赞颂,杨彦也不想多管,奉行民不举,官不究的原则,毕竟由官府强行接手大量民事诉讼的话,会给人手和财政都带来相当的压力,律法也需要重新修订,而今的主要任务是征战,实在是腾不出手。

    更何况官府接手这种事情,未必能落一个好字,现代社会都有那么多的非主观冤假错案,又逞论古代刑狱不公,反会让人怨恨,牙署在那时的主要职责,不外乎丁役、维持秩序与税收,很少插手刑狱,如三国演义中庞统那样一天断几百件案子,完全是罗贯中作为明朝人,对三国社会的想当然。

    短时间内,杨彦并不想改变现状,他的内心还是奉行小政府,大社会那套,政府管的越多,机构就越臃肿,最终尾大不掉,压垮财政,毕竟招人容易,裁人难,当到了财政收入不足以弥补财政缺口的时候,政府几乎不可能去节流,而是会自发的开源,往下祸害民众。

    杨彦认为,治国还是少点折腾,没必要管的,就不要去管。

    同时血亲报仇未非没有可取之处,至少可以激发民众的血性,与保持民间的尚武精神。

    杨彦所指的大赦主要是最初的那批战俘,释放为平民。

    回了城之后,杨彦向父祖的灵位告祭了明国成立一事,至此,明国才算是正式立国。

    不知不觉中,十天过去了,郯城仍沉浸在立国的喜庆氛围当中,杨彦也难得的给自己放了十天大假,才去了牙署了解各方面的情况。

    杨彦向主抓农业的萧仁问道:“木棉可曾找人试种”

    萧仁拱手道:“回大王,从佛图澄带回的木棉剥出近万粒棉籽,以其半数于沐水以东的沙质土中种下,有专人看管并作记录,如不出意外的话,今秋可收获第一批木棉。“

    ”嗯“

    杨彦点了点头,却是猛然间一拍大腿,懊悔不叠,棉籽是佛图澄由西域带回,就该顺道再让佛图澄弄些孜然回来啊。

    孜然属于名贵香料,价比黄金,而当时的羊肉可能与纯天然放养有关,膻味特别重,他自己能勉强接受,但慧娘、巧娘、前溪歌舞姬、许杰夫妇、鲍氏部曲等江东土生土长人士,受不了那个膻味,除了火锅的涮羊肉片,几乎不碰羊肉,因此孜然的用途无须多说。

    只是难道还能再让佛图澄跑一趟西域

    杨彦摇了摇头。

    “大王,可是有事”

    刁协诧异的问道。

    “呵呵,只是想到了一些趣事。”

    杨彦笑着打了个哈哈,便向荀豹问道:“粮草物资准备的如何”

    杨彦称王,荀豹作为跟随杨彦最早的老人,自然得到了厚待,被任为中领军将军,淮阴候,暂时兼管着粮草器械,这时便是恭恭敬敬的拱手“回大王,早于去年,牙



第五三四章 鲍姑教女
    (谢谢好友三峡农夫的月票)

    明国才刚刚建立,喜庆的气氛尚未过去,就又吹响了战争的号角,郯城上下,无不气愤莫名,情绪高涨,恨不能一战克之,一台巨大的战争机器运转起来。

    杨彦却是体会到了以郯城为都的不便之处,主要是郯城过于靠东,而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将对西部用兵,从郯城过去,实在是太远,这让他暗暗下定了决心,此战过后,无论洛阳建成了什么样子,都必须迁都洛阳,哪怕条件艰苦点也无所谓。

    不知不觉中,四日一晃而过,杨彦马不停蹄,亲自视察军械粮草,每天都忙到傍晚才回家。

    这日午后,慧娘被鲍姑叫了过去,包括葛洪的幼子葛珍,一家四口坐在花厅说着话,其乐融融。

    “嗯”

    见着自家女儿的端庄模样,鲍姑直点头:“慧娘啊,你已经是王后了,虽然眼下府里人少,不必过多操劳,但你切不可松懈,将来彦之若大开后宫,这个家你可得好好当着啊。“

    慧娘不依道:”阿母,你说什么呢,郎君不是那种人,他若广开后宫,当初那么多的前溪歌舞姬与紫衫骑,其中绝色者不知凡己,要开早就开了,又何须等到日后

    鲍姑摆摆手道:“你不懂,彦之现在是没什么想法,但过个十来二十年,天下安定了,而你们呢,也已年老色衰,还拿什么去拴住他的心

    金屋藏娇你知道吧,结果如何陈阿娇被废,还有卫子夫,简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可那又怎样,在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中,卫子夫被逼自尽,太子被杀,长公主亦被腰斩,所以说,这情份啊,会随着时间渐渐淡泊的。“

    ”这……“

    听到这话,慧娘心里打鼓了。

    葛洪脸孔一沉,不悦道:”慧娘天性憨厚,你给慧娘说这些做甚”

    鲍姑笑道:“妾只是给慧娘提个醒,好啦,不说这个了,慧娘你可要抓紧了,嫁过来这么久,怎还没身孕”

    慧娘不知该说什么,红着脸,低下了头,其实她心里也急。

    还是葛洪道:“慧娘还小,急什么,再说彦之又不常在家,明日又要出征,哪有那么巧”

    鲍姑不以为然道:“母以子贵,慧娘又是嫡妻,没有孩子怎么行,原先呢,也没想着彦之会走到这一步,只以为如祖逖般成就一代名将也差不多了,子嗣再争点气,或有入士的可能,不管怎样,好歹还是晋臣,但如今,彦之立了国,将来是皇帝,慧娘就是皇后,你以为皇后的位子那么好坐没有子嗣怎么行

    另外啊,你也不能闲着,皇后的娘家,如履薄冰,不进则退,今天……就算了,等彦之凯旋归来,你一定要出仕,论起才学,你哪点差郗鉴,崔访等人再看巧娘之父,做了濮阳太守,几个兄长也各得重用,难道以你之才,连个太守都做不得妾知葛郎不喜为官,可这事由不得你,哪怕不为慧娘,也得为珍儿着想。“

    葛洪立时语塞。

    他是清心寡欲,一心向道,但修道人也有俗家啊,皇后这位子,大机遇蕴藏着大风险,不力争上游,皇后家族几乎没有善终的,从目前来看,杨彦的妻妾身份都不高,威胁不到慧娘,可以后的事谁能说的准呢据葛洪所知,郗鉴的幼女与崔访的孙女都与杨彦有些暧味,也都是高门士女,将来过了门,未必没有想法,如果少了娘家撑腰,很难想象以慧娘的性子能够与杨彦白首到老。

    再退一步说,葛洪自己也不是普通家世,其祖仕吴,历任御史中丞、吏部尚书,封寿县侯,其父悌,继续仕吴,吴亡以故官仕晋,后迁邵陵太守,虽然到了葛洪家道中落,但很明显,如果没有士族的出身,鲍靓未必会慧眼识金,把鲍姑许给他。

    这里就能看出家世的重要性,普通人家,别说入仕,连修道都没机会。

    修道首先要识字,读不懂道经只能如凡夫俗子般盲从,这就挡住了九成九的人,其次是炼丹,铅汞丹砂没钱买难道去抢

    “也罢!“

    葛洪重重叹了口气:”为夫这半辈子清白就不要了,改日和彦之长谈一番。“

    ”嗯“

    鲍姑满意的点了点头,又看了看天色,便道:”慧娘,天色将晚,阿母不留你了,你赶紧回去罢,可别让彦之先你回家。“

    慧娘起身施礼:”那小女改日再来探望阿翁阿母。“

    说着,便转身离去。

    其实慧娘心思单纯,鲍姑所说从本心来讲,她觉得不应该是这样,再据她观察,杨彦也不是不念旧故之人,可历史上很多皇后的下场都非常凄惨,这又让她难免患得患失。

    就这样



第五三五章 焦聚宛城
    杨彦如果知道慧娘的想法,肯定要道一声冤,他其实早有请葛洪出仕的想法,恰好葛洪跟来江北,不用才是浪费,至于经验的问题,其实不是太重要,古代牙署的事情不多,无非是丁役、税收、军事与维持最基本的治安,作为刺史,把好关就可以,具体的庶务自然有下面人来做。

    用过膳后,杨彦带着慧娘来到了葛洪的宅院,当面提出请葛洪出刺豫州的要求,葛洪夫妇当时就懵了,慧娘又连打眼色,表示不是自己透露的,夫妻俩这才醒悟过来。

    当然了,以葛洪的淡泊名利作风,自然不可能一口答应,于是杨彦和慧娘百般劝说,慧娘自家知自家事,不要太尴尬,偏偏父母还拿着架子,好不容易才松了口,应允随杨彦往谯城赴任。

    葛珍年纪还小,耐不得车马劳苦,因此鲍姑暂时不去谯城,留郯城带孩子,顺便与慧娘为伴,葛洪则带着两个妾氏和数十名家仆赴任。

    因郭默与**领了五万卒去往谯城,在当地又收编了三万多,整个淮南拥有足够的兵力,杨彦并未带太多军,只有左右千牛卫千骑,步骑两万五千,主要还是粮草物资与火炮炸药,随行的四**马车,足有数千辆之多,另还有数十船南下淮水,再逆流而上,入过水(涡河)可达谯城。

    过水的水量比不上沂水,最宽处不过百丈,水深平均三丈,不适合大型船队通过,实际上杨彦除了广铺水泥路,对水道疏通也极为重视,农闲时节征发的丁役,大多用来疏通水道,当时的中原大地也是水网密布,奈何过水先天条件便是如此,只能做到不淤积。

    长长的车队移动缓慢,陆蕙芷与怜香换上了劲装,混在女千牛卫当中,骑着高头大马,倒也是一番新奇的体验,尤其是陆蕙芷,美眸煜煜生辉,俏面神彩盎然。

    怜香不由劝道:“女郎,还是回车里罢,赶路非常无聊,路上又没法洗浴,如果沾了灰尘,今晚大王钻进你的车里,你如何是好难道就脏兮兮的侍奉大王”

    陆蕙芷顿时俏面绯红,不依道:“怜香,不许乱说,他……他怎会是那样的人,就算他钻进来,我也不会依他的。”

    怜香嘻嘻一笑:“骑一会儿就和我回车里,免得晒黑了,我虽然不嫌你,可是黑乎乎的,难道你就不怕……”

    正说着,见着陆蕙芷有发作的样子,怜香连忙改口:“好啦好啦,不说这个了,这几天也许大王不会过来,但到了谯城,你可得想好,大王毕竟是一国之主,可别做出什么让大王不高兴的事来。”

    陆蕙芷幽幽叹了口气。

    她是个随遇而安的女子,对生活没有太过于刻意的执着,既然怜香、彗娘和巧娘都执意让她跟随杨彦出征,于是半推半就的应下了,同时总与杨彦这样半死不活的吊着,也不是个法子,她希望借着朝夕相处的机会,好好观察杨彦到底是不是她臆想中的张君瑞。

    如果是,那就在一起过日子吧,哪怕对自己不是一心一意,也认了,但如果不是……她不知该如何是好。

    陆蕙芷患得患失。

    由郯城到谯城近八百里,一路上,果如怜香所说,灰尘漫天,身上越来越脏,又没法洗,连她自己都受不了,只能忍着,每天晚上,她都强烈的祈祷杨彦不要过来,这时她考虑的不是受不受侵犯的问题,而是身上太脏没法面对杨彦。

    好在杨彦只在用晚膳时过来聚一聚,吃完就走,并不进她的马车,倒是让她松了口气,好不容易,十日之后,谯城已经在望。

    不愧是曹魏五都之一,哪怕历数十年战乱,城墙依然高耸,城周三十里,在当时足以挤身数一数二的天下雄城,只是城墙多斑驳裂痕,有些地方还染着紫红色的血迹。

    “安西将军**参见大王!”

    郭默已经领军北上,谯城暂由**镇守,向杨彦施以军礼。

    “嗯,张将军请起!”

    杨彦点了点头,又向**的身后望去,约有近百人,都是当地的乡豪乡老,作为明国民众,自然要出城迎接主君。

    ‘我等参见大王!“

    一众老家伙齐齐施礼。

    杨彦锐目一扫,不由暗暗冷笑,这些人虽然表面上掩饰的很好,可那眼神,出卖了他们内心,有的眼神阴冷,有的暗含着怨恨,还有的非常恶毒,只有少数几个,满含着热忱期待。

    目前淮南乡豪并未完全归服,相当一部分散布在那广袤的山水间,倚山傍水,拥兵从数千到近万不等



第五三六章 柳兰子的未婚夫
    (谢谢好友大隋后裔的月票)

    众人齐齐探头望去,只见一名二十出头的青年人正挥手大叫,眉清目秀,身材高挺,算是仪表堂堂,望向柳兰子的目中,现出了急切之色和意想不到的欣喜。

    “呃”

    杨彦不由转头看向柳兰子,就看到柳兰子刹那间俏面煞白,猛的把头一低,分明是识得那个年青人,虽然柳兰子几乎不和杨彦提起过去的事,可是对比起两人的强烈反差,不免有了些猜测。

    难道是柳兰子的夫郎

    说实话,杨彦心里不大舒服,哪怕他对柳兰子没有想法,也是把柳兰子当作了自家人,视之如妹,现在突然冒出一个夫郎,作为大哥,能好受才怪。

    不过紧接着,杨彦就哑然失笑,这是吃的哪门子干醋呢如果柳兰子终生有托,也是好事一件。

    “让我过去,让我过去!”

    这时,那个叫李成的年轻人正要挤进来,却被千牛卫拦住,不由大声叫嚷。

    杨彦摆了摆手:“放他进来。”

    千牛卫散开,把李成放了进来。

    “平阳李成参见大王!”

    李成深深一躬,拱手作礼。

    杨彦问道:“你与柳将军是何关系为何当路拦住”

    “将军”

    李成那诧异的目光打量了番柳兰子,便道:“实不相瞒,民与兰子早已订下婚约,后于南奔途中离散,数年过去,不见音讯,未曾想天可怜见,竟教民又见着了兰子……”

    随着李成的诉说,再对照柳兰子曾经的只言片语,杨彦明白了,当时大族迁徙,为保障安全,往往与交好的友人或亲家一起迁,柳兰子父柳恭便拉上了姻亲李氏,结伴而行,但还是遇上了乞活军,乞活军并不止青州被杨彦迁灭的那支,大河南北都有乞活军活动,少则数千,多则上万,柳李两氏集举族之力也不是对手,最终逃散了,柳兰子便是那个时候与家人失去了联系。

    原本两家是打算到了地头就让李成与柳兰子成亲,柳兰子也不排斥这桩婚事,对李成并非没有一点好感,可是天意难料。

    杨彦不由叹了口气。

    柳兰子则始终低着头,一言不发。

    李成似是想到了什么,狐疑的看了眼杨彦,便问道:“兰子,这些年你流落在外,可是嫁了人”

1...174175176177178...2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