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颜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上林春
“噢”
杨彦瞥了眼崔玲那爆炸性的胸脯,嘿嘿一笑:“要不要扎起来”
郗璇不自禁的低头看了看,有些自卑。
慧娘注意到了,为照顾郗璇的情绪,也哼道:“不用了,妾们会注意的,不会再停下给你慢慢嗅着分辨的机会,好了,再来!”
郗璇被捉,形同于淘汰,悻悻出了局,崔玲却是斗志十足,在杨彦被蒙上眼之前,挑恤般的挥了挥小拳头。
杨彦笑了。
崔玲因胸大的原因,行走时重心稍稍前移,脚步声略有不同,他已经记下了崔玲的脚步声。
“开始!”
怜香亲手替杨彦蒙上眼,又清叱一声。
这次果然与前次不同,众女奔走不竭,脚步声密集如雨,绝不停下给杨彦细细分辨的机会,即使有心挑弄的,也是一闪即逝。
杨彦配合着左晃右绕了好几圈,随即循着脚步直冲而去。
崔玲的表情凝固了,想叫又不敢叫的样子,目中现出了认命之色,众女也是暗感恼丧,每个人都能看,崔玲逃不掉了。
连这样都不行,那将来……
可就在这时,杨彦眼见要抱住崔玲,却擦身而过,抱住了距崔玲不远的另一副身体。
“这……”
众女均是一怔,怎会这样
杨彦扯去眼罩一看,是慧娘,也怔怔看着自己。
草地上,竟诡异的鸦雀无声。
明明该抱住崔玲啊,怎会抱住慧娘
“郎君可是故意如此”
巧娘似是猜出了什么,带着复杂难明的神色问道。
杨彦懊恼的呵呵一笑:“失手了,我以为这是崔玲,没想到抱的是慧娘,没关系,我言而有信,我认帐!“
”郎君……必是故意为之,又何必安慰妾呢!“
慧娘被杨彦抱在怀里,缓缓说道,美眸中现出了浓的化不开的情义。
众女细细一想,确是如此,杨彦完全没有理由突然转身去抱慧娘,除了故意输,没法解释,一时之间,均是美眸中情义涟涟。
有句话怎么说的
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哎”
杨彦摇了摇头,叹道:“人啊,总是会变的,我也不知将来自己会变成哪样,我既想创造远超秦皇汉武的功绩,又不愿生活奢侈无节制,所以有点约束总是不错,更何况你们哪个不是天之骄女,寻常人拥有一个已是谢天谢天,而我拥有了全部,哪能不惜福,我满足了,将来我们白首携老!”
“郎君,呜呜呜”
慧娘忍不住伏入杨彦怀里,失声痛哭,哪怕作为大妇,听着这动人的情话,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其余众女均是眼眸红红的,杨彦伸手笑道:“想哭到我的怀里哭!”
“呜呜呜”
宋袆回想起自己
第五九七章 诸葛颐回京
明朝的邮驿,臭名昭著,其一是征收驿银,横征暴敛,累害于民,其二是支应驿差敲诈勒索,营私舞弊,口碑极差,很多历史学者只看到了崇祯开除李自成,却受某些不可描述的原因影响,有意忽略了李自成的工作环境。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驿站里的驿丁驿卒几乎就没有良善之辈,哪怕崇祯不裁撤,也早晚会出问题。
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权属混乱,驿卒受布政使和按察使管辖,本身就已政出两头,又是兵丁的身份,令出多门,反而没人去管,以致于驿卒多由地痞流氓充当,形成了恶性循环。
近现代的邮政则不同,军民严格分开,是半官方组织,以盈利为目地。
杨彦点点头道:“孤正有此意,可于各城设立邮局,方便民众收信取信,并收取一定的费用,再考虑到民众的识字率不高,还可以雇佣些落魄文人长驻邮局,代为书写阅读书信,至于政令和军情,依然采用六百里加急传递,与民用邮政严格区分开来……“
杨彦又详细的阐述了邮政、邮票和邮戳的概念,听的在场的几人似懂非懂,却又隐隐觉得邮政的意义不仅仅是传递书信那么简单,还可以促进民众的流动和交流,或许可以深刻的影响一个时代。
本来各个封建王朝,讲究以静致动,把民众约束在土地上,才是最好的治国方略,可是别忘了,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人员大流动的特殊时期,连士人自己都东奔西跑,逞论普通民众
因此对于流动并不排斥,而发展工商业,也需要让人员和信息流动起来。
崔访沉吟道:“老夫明白了,按大王所说,邮政理该于民有利,并可通过费用的收取,贴补开支,或还有盈余,此事可行,不过老夫仍是建议,大王可先建一条由洛阳往郯城的邮路,试行运营,再观后效。”
崔访到底年纪大了,执政风格偏于谨慎,这恰好和杨彦形成了互补,杨彦对崔访还是很满意的,老成谋国,说的便是这类人。
杨彦道:“便依崔公,待今年秋季招考之后,可于考生中择优设立邮政总局,争取于年底开始运营,来,咱们再商讨下,还有哪些疏漏需要注意。”
……
就在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表着见解的时候,诸葛颐也回到了建康,看着那熟悉的门楼,心里百感交集,他是太兴四年被王邃征往下邳赴任,本以为一两年可回建康升迁,却是没料到,这一去足足五年,亲眼见证了淮北的天翻地覆变化,自己的人生轨迹也有了重大改变!
去下邳之时,诸葛颐年及四旬,如今已是四十有五,颇有些少小离家老大还的感慨。
“大兄,大兄!”
这时,城门处传来了激动的呼唤,诸葛颐一看,正是自己的亲弟诸葛恢,并有三子,诸葛甝、诸葛虪与诸葛衡,与老友羊鉴和王彬正陆继下着马车。
“哈哈,道回兄啊道回兄啊,想不到你我下邳一别,有生之年尚有重逢之日啊!“
待得近前,羊鉴哈哈大笑,透出发自内心的喜悦。
是的,无论当初在下邳是如何的勾心斗角,但是下邳已经被明军攻下,王邃也病故,羊鉴因失城之责,赋闲在家,什么都成了过去,此时见着诸葛颐,确是欢喜。
”拜见伯父!“
诸葛恢三子也齐齐向诸葛颐施礼。
”好,好!“
诸葛颐连连点头,目中隐有泪光闪动,他无子,二弟的子嗣被他视为己出。
“咦”
王彬却是讶道:“道回兄,你怎身着官服”
众人也留意到了,现出了讶色。
明国在官服上未作改动,与晋室一样,文官着黑袍,武将着皂袍,品阶由冠帽区别,这套服饰从汉朝传承至今,足有数百年的历史了,不象后世有各种补子图案显示身份。
杨彦觉得这种官服古朴、简洁、省钱,因此未作改动。
“哎”
诸葛颐重重叹了口气:“说来话长,老夫已投效了明国,被明王任为谒者仆射,出使建康,收集晋室五主的遗物以作衣冠冢……“
”这……“
随着诸葛颐的诉说,众人一脸呆滞,这就投敌叛变了
难怪明王会把他放回来呢。
王彬和羊鉴又多交换了个了解的眼神。
诸葛家向来有狡免三窟的传统,如诸葛亮仕刘备,诸葛谨仕孙吴,诸葛诞仕曹魏,而今诸葛恢仕晋,诸葛颐去仕了明国,这难免不让人往那方面想。
在错愕之后,王彬哈哈一笑:“道回兄平安就好,阿龙兄得知道回兄回来,喜不自禁,奈何身体微恙,特让我前来迎道回兄过府一叙,请!”
在外人眼里,诸葛氏、羊氏与琅琊王氏是一体,王导有
第五九八章 集体出动
诸葛颐的经历,除了心酸,坎坷,真是一言难尽,羊鉴的感触最深,捋须叹道:“老夫虽曾与明王为敌,却不得不赞一声此子实乃当世人杰也,况心胸开阔,不以瑕疵小隙为杵,实非寻常人主能比,道回兄于明国供职,亦算是苦尽甘来,或许我等还有仰仗之处啊。“
这话明显别有所指,诸葛恢点点头道:”出则为将,入则为相,宰相必起于州部,之后入元老院,与皇帝共掌国策,共享国祚,虽弟与明王不熟,却不得不说,此举极为英明,至少可保明国百年安定,可惜了,那位学明王,只学到了凌厉手段,却不学治国之策,以至画虎不成反类犬,令人痛心。“
有了兄弟和挚友的称赞,诸葛颐因叛投明国而来的负罪感消减了不少,也道:”明国日异月新,国力蒸蒸日上,倒真是应了一个明字,且明王着重下令,老臣留京颐养天年,不必回乡养老,免了道途奔波之苦,亦是善举一件。“
诸葛恢、羊鉴等纷纷抚掌应合。
其实不要以为老臣离退休了就想要回乡,毕竟几十年不回去,故人老的老,死的死,牵挂并不多,而且习惯了京城的繁华世界,有几个愿意回乡过清淡日子
更别提留京还可以继续发挥对朝庭的影响力。
主要是历朝历代都顾忌老臣的人脉与影响力,回到偏僻的家乡,影响力会慢慢湮灭,至于回乡之后会不会为祸,这不在朝庭的考虑之列,朝庭需要的是政治安定,而不是民生疾苦。
杨彦的出发点截然相反,相对官员留京的危害,他更加在意为祸地方,如把京城看作主干,地方便是枝节,一颗树枝节不繁,主干又哪能独善其身呢
要说危害,清朝那么多王爷留在京城,也没见危害,反是明朝的王爷不留京,结果祸害了整个北方,明朝的覆灭,有很大的原因是被宗室拖垮的。
杨彦相信,只要建立起完善的制度,就能约束住权势人物留京的行为,再换句话说,把潜在的危险置于眼皮底下,总比放出去任其胡为要好。
总之,朝野中,没人能领到杨彦的目地,只以为这是个善政。
王彬突然转头道:“阿龙兄,主上刚愎自用,不纳忠言,又笃信奚狗,早晚必出祸端,我等不妨对照明国,发动群臣向主上进谏,总不能看着朝庭渐渐沉沦罢”
“晚了,晚了!”
王导挥了挥手:“主上自复辟以来,性情大变,早已不是当初的主上了,对我等青徐士人更是严防死守,呵呵,若不进谏,主上或关注不到我等,小心些,未必不可渡日,倘若因言惹得主上震怒,只怕祸在旦夕之间啊!”
王彬现出了不愤之色,眼里一抹凶光闪过。
王导似是猜出他要说什么,打断道:“我自渡江以来,奉行不以察察为明,以致人皆言我愦愦,可制度初创,人心不稳,后人亦当思此愦愦啊,此事实无必要强出头,不过道回言明国人才奇缺,明王欲从民间以考核取士,这倒是让我有了想法。
自元帝晏驾,我青徐士人逐渐失势,诸多小儿辈在家赋闲,虚渡时日,故不妨过江,参与明国考核,虽是秩三百石以下,且以两百石浊吏为多,却可充实洛阳及周边郡县,长驻京畿,且可获得历练,总比待在家好,诸位可发动小儿辈过江赶考。“
”嗯“
众人眼前一亮。
士人并不视明国为敌,换在数十年前,仕明与仕晋的分别无非是仕晋王与仕魏朝之分,今江东险恶,皇帝乾纲独断,王彬的本意是联络各家,起兵清君侧,但风险太大,相对司马绍而言,杨彦反成了开明君主。
士人本就有家无国,既然江东难混,那为何不尝试去明国重振家业
诸葛恢点头道:“此策可行,以我们几家实力,遣族中精英子弟参考,虽为浊吏,可若出了政绩,岂有不迁之理将来晋升成太守刺史,再循宰相必出于州部之律,于一二十年后,掌握明国朝政亦非不可能,家门自然兴旺,你三人,速作准备,待得伯父回洛阳便随之北上,参加考试。”
“啊”
诸葛甝、诸葛虪与诸葛衡现出了苦色,他们还做着平流进取,以致公卿的美梦呢。
羊鉴脸一沉道:“此时已非彼时,皇帝宠信奸佞,动辄灭人满门,又对我青徐人士戒心重重,连你们阿龙伯父都赋闲在家,何况尔等若是不思进取,怕是终生无出仕之机,而明王诏令考试录才,实是你等天赐良机。
想中原士人百不存一,民间百姓论起学识,如何比得上我等士家门阀照我看,于明王允诺的十名三百石,五十名比三百石中,取下九成应无大碍。”
王彬呵呵一笑:“泥腿子能打天下,哪能治天下明王做了大王,想必
第五九九章 千人聚考
(谢谢好友川流不不息的两张月票)
虽然青徐侨门受到朝庭刻意的打压,但话语权并未丧失多少,在琅琊王氏、诸葛氏与泰山羊氏的刻意传播下,近日来,建康士人子弟见面,问的最多的便是是否打算去洛阳考官,全城渐渐地弥漫起了一股渡江北上的热潮。
有旁枝庶出确实是真心去明国搏一搏运气的,有士人不满司马绍的独断专行,摆出姿态给他颜色看的,还有很多完全是出于从众心理,要去大家一起去,就当在建康闷的太久,去故都洛阳旅游踏青。
一时之间,竟汇集了数百人,磨拳擦掌,准备渡江。
这个消息,也传到了司马绍那里,他虽然清楚未必是士人真的在乎那些低级浊吏,多半是给自己上眼药,或者狡兔三窟,在明国预留退路,心里不免愤怒,可是他全无办法可想。
毕竟他自己就是被明军救出护送回建康的,急于和明国划清界限,会被冠以刻薄寡恩的恶名,也因着同样的原因,当诸葛颐以明国谒者仆射的身份来拜见他的时候,他气的手都在颤抖,却不能表现出愤怒,还得配合诸葛颐,搜集晋室五主的遗物,那份憋闷简直别提了。
因为杨彦修的是他家祖宗的坟啊,而他又没有合适的理由把晋室五陵从洛阳北邙山迁来建康。
不知不觉中,一个月过去,诸葛颐成功搜集到了晋室五主的‘遗物’,分别是两件衣衫,两幅冠帽和一双靴子,这到底是不是五主用过的,很难讲,但所有人都认为是真的时,那就是真的。
同一天,建康数百名子弟带着仆役、姬妾与必要的武装护卫,合计近万人,随同诸葛颐浩浩荡荡过了江,其中除了青徐侨门,还有部分豫州侨门子弟,包括卞壸次子卞盱,就连庾亮都偷偷安排了次子庾羲过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