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晋颜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上林春

    宿卫几个将领相互看了看,东海王妃虽然没有实权,也没有任何跟脚,是实打实的孤家寡人,更是失国老贼东海王越的嫡妻,可光是凭着东海王霸府与江东的渊源就不是他们能肆意妄为。

    也许苑中乐见东海王妃受辱,但是施辱者绝无好下场。

    其中一人施了一礼:“末将丹阳纪明参见王妃,陛下正于朔朝会见群臣,王妃可于门内牙房暂歇,待朝后再行参拜亦不为迟,或者末将可代为向夫人禀报,夫人节制后宫,听闻王妃请见,必是欢喜。“

    夫人就是郑阿春,出身荥阳郑氏,本为寡妇,建兴三年,被时任丞相的司马睿纳为妾,后于太兴元年,司马睿称帝,封郑阿春为夫人。

    当时很多豪门权贵都喜欢纳人妇为妻妾,这是有深刻原因的,毕竟那个时代的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生育子女的死亡率奇高,而人妇有过生养经验,产道也曾开拓,在生养方面,显然比妙龄少女更有优势。

    裴妃开声道:“孤只为求见陛下,请为孤通报。”

    纪明的眉眼间闪出一抹轻蔑之色,丹阳纪氏虽清名不比顾陆朱张,但族中纪瞻乃是国老级的人物,曾平陈敏之乱,又于晋主鼎定江东立下汗马功劳,是深受信重的肱股之臣,纪氏子弟也大部入宿卫为国效力。

    纪氏久居江东,对侨人素无好感,更何况是司马越的王妃

    自己和颜悦色,还真是蹭鼻子上脸了,不过纪明不愿当出头鸟,仍是拱手道:“朔朝时已过半,请王妃稍候,末将自有职责守卫宣阳门,务请见谅。“

    裴妃脸一沉,提起裙角,疾步奔向门边的登闻鼓。

    纪明面色大变,厉呼道:“王妃请自重,快,快拦住!”

    “谁敢惊扰王妃玉驾”

    荀华也是急忙指挥几名侍婢拨刀相向,团团护住裴妃。

    宿卫到底晚了一步,又不敢真的动刀动枪,裴妃毫不犹豫的操起棒捶,用力敲击起来。

    “咚!”

    “咚!”

    “咚!”

    鼓声震耳,纪明的面色难看之极。

    武帝炎曾有诏,阙左悬登闻鼓,人有穷冤则挝鼓,公车上表其奏,也就是允许百姓击鼓鸣冤,直接向朝庭申诉,只要登闻鼓一响,宿卫就无权阻拦,只能返宫汇报。

    本来这没什么,真有冤情,让他敲就是了,宿卫尽职去宫中汇报,可是敲鼓的是裴妃,自己明明好言劝过,这根本就是无视丹阳纪氏啊。

    纪明暗生恼火,但还是吩咐了句,匆匆步入宫门。

    沉闷的鼓声传入太极殿,太极殿作为中朝大殿,济济一堂,上至皇帝太子,下至臣僚均是一怔,荀崧与卞壸也是不自禁的互相看了看,纷纷现出了一抹苦笑,显然,裴妃来了。

    刁协眉头一皱,向纪瞻道:“宣阳门当值乃是何人”

    实际上,司马睿定鼎江东远远比不得武帝盛世,要说有冤,侨人有流离失所的冤,南人有土地被侵的冤,更别提升斗小民被沉苛的役税压的渡日维艰,如果放开击鼓,登闻鼓铁定从早到晚响个不停,这不但有悖于王导推行的不以察察为明,即便是主持




第八十二章 裴妃上殿
    宣阳门外,荀华颇有些心神不宁,不时透过门缝往里窥看,裴妃倒是处之泰若,瞥了眼荀华,便道:“不必焦急,既是鼓响,主上必召,至今未曾开门,无非是有人借机生事罢了,但有荀公与卞公在朝,当是无妨。”

    “求见而己,也有人生事”荀华不解道。

    裴妃冷冷一笑:“能高踞朝堂者,谁不是耽精竭虑之辈,却是心思用错了地方,若是能稍微念及家国,我朝何至沦落于此彼等又何至于如丧家之犬,偏安一隅可惜惶惶弃家逃亡,一朝安定,便又故态复萌,实是不足与谋!“

    “哎”

    荀华叹了口气:”我无王妃之眼界,也无女郎那般英姿,恐怕这便是杨家郎君瞧不上我的缘由罢。“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荀华与裴妃愈发亲密,几乎无话不谈,也不再讳言杨彦。

    裴妃暗感侧然,她虽还未收荀华为养女,但在内心中,已经把荀华当养女看待了,眼见荀华相思难耐,她的心里也不好受啊。

    许久,裴妃才道:“荀华,若是此番事成,我和你家女郎说说,让你跟在杨家郎君身边去郯城就藩,日久或能生情,你可愿意”?荀华顿时浑身一颤,俏面通红,虽然低着头不说话,但她的神态,已经不吝于千肯万肯。

    裴妃勉强笑了笑,她能为荀华做的,也只有这些了,若是朝夕相处之下,荀华还不能打动杨彦,那只能说,两人无缘。

    “吱呀”!

    这时,宫门大开,一袭朝服的王导在纪明的陪伴下大步迈出,远远躬身施礼:“琅琊王导,参见王妃,陛下命我前来迎接!”

    裴妃眼神微眯。

    王导虽曾于司马越霸府任参军,却早早就投了司马睿,是司马睿建制江东的首席谋主,这样一个人来接自己到底是何用意

    司马越无恩于王导,她不认为王导与自己有旧情,更不会奢想自己一个落魄王妃会得王导礼待,入都已有三日,她的府邸除了荀灌常来看望,并无一人拜访。

    “竟劳动大司徒亲至,孤实不敢当。”裴妃出于礼节,还了一礼。

    王导侧身让过,微笑着伸手示意:“王妃不必客气,请!”

    一行人跟着王导步入宣阳门,只是在宫门处,荀华等带刀侍婢上缴了武器。

    王导在前引着路,不经意的问道:“不知王妃于都中安否“

    裴妃淡淡道:”有劳大司徒垂询,尚安。“

    ”哎“

    王导叹了口气:”朝庭移祚,制度未立,内帑空虚,暂时委屈王妃了,故吴鲁王旧苑,虽气象宏伟,却年久失修,眼见凛冬将至,长居恐有所不便。

    我于淮水北岸有一园墅,一尽俱全,愿奉敬王妃,以全故旧之义。“

    裴妃秀眉微微一拧!

    她并不傻,自从杨彦自请为东海国相时起,她就清楚了自己奇货可居的地位,毕竟一个孤悬于外的实土王国隐患极其巨大,尤其还是东海国这样的敏感身份,也难怪司马家不待见她。

    其实裴妃没有政治野心,她关心的是自己的下半生能否安然渡过,因此她选择了杨彦,并未待价而沽,这除了心灵层面那难言的依赖之外,关键是杨彦知根知底,身为寒门,只能与自己抱团取暖。

    而与杨彦相比,自己相对于高门士族是弱势的一方,况且高门士族人情淡薄,为了家族利益可以抛弃一切,有用时,自是殷勤供奉,一旦到了需要舍弃的时候,也许一杯鸩酒,也许三尺白绫就是自己的结局。

    对高门士族的无情,裴妃看的太透了,何况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她早没了门户之见,所谓高门,呵呵在石勒的屠刀下,还不是如犬如豚

    司马越霸府的覆灭,对裴妃的冲击太大,也颠覆了她一直以来高门士族人上人的观念!

    是的,在屠刀与铁蹄之下,越是高贵的身份,越是促其速死!

    那么,王导礼待自己的意图并不难猜。

    首先是因刁协的刻碎之政触犯到太多人的利益,王导提醒朝堂里供奉的那位,大晋的天下随时都可以改弦易帜,不要太过份,其次还显示出他不忘故旧,全其仁义之名。

    裴妃暗暗冷笑,真以为自己没见过世面么,如果应王导所请,恐怕终生都摆脱不了琅琊王氏的钳制,朝庭会谨慎对待为亡



第八十三章 神助攻
    无论是出于现实的利益,还是未来的隐患,司马家都不愿见到东海国重振,只是罢黜东海国重新侨置,裴妃又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人家大老远的来投靠你,可你倒好,一见面就把人家的国家给罢掉,究竟是什么人才能做出这种事

    本以为先把裴妃诓来京中,名为照料,实为软禁,等心平了,气顺了,再慢慢开解劝说,总能把东海国罢去,或者过个两三年,东海国亡于石勒之手,成了即成事实,那时不侨置也得侨置,却是没料到,裴妃竟然当堂要求重振东海,并且不是商量的语气,而是要求,直接举荐国相主持国政!

    从礼法与感情上来说,这个要求合乎情理,却越过了父子俩的底限,他们就怕裴妃与高门士族勾结,动摇司马家的江山。

    不过二人也都清楚,必然有人反对。

    果然,陆晔不悦道:“东海王死后,已由怀帝下诏降为县王,东海国形同被废。“

    裴妃毫不示弱道:”王爵虽降,国却未废,大中正怕是有所误解。“

    ”哼!“

    陆晔冷哼一声:”当今国家初定,人心未稳,内帑空虚,外有强敌,陛下好心,接你回京颐养,你当感念才对,怎能节外生枝,使陛下为难“

    ”哦“

    裴妃讶道:”大中正这话,孤就不明白了,孤不过意欲保全亡夫封国而己,怎就使陛下为难若是担心钱粮不足,那孤尽请大中正放心,孤不取朝庭一钱一粮,只为举荐一人出任国相,况淮北有此封国,亦可为我大晋屏障,若是大中正有不为人知的顾忌,可向陛下请诏,罢黜东海。“

    这话就很重了,陆晔无论如何都不会当这个出头鸟,索性不再吱声。

    朝中众人也是相互看了看,都为裴妃锐利的辞锋而惊讶,同时也都读出了裴妃重建东海国的决心,阶上的司马睿父子不禁暗暗头疼。

    荀崧拱手道:”陛下,不妨先听听王妃欲举荐何人。“

    ”嗯“

    司马睿觉得可借此缓和气氛,点了点头。

    裴妃道:”妾举荐杨彦之任东海国相!“

    ”荒谬!“

    这话一出,刁协忍不住大怒:”此人乃寒门素人,怎能任两千石国相,王妃岂可拿国法当儿戏“

    裴妃冷着脸道:“朝庭是朝庭,东海是东海,朝庭以门第取人,孤之东海唯才是举,杨彦之谱临江仙与虞美人,作春江花月夜,口诵三国演义,其才尚书令不会不知,否则何至于两次征辟若是尚书令有更好人选,不妨向孤推荐一个。“

    ”这……“

    刁协哑口无言。

    是的,东海国是实封王国,裴妃在法理上可当国,擢取什么样的官员自有主张,未必一定与朝庭取同一标准,况且东海国那地方几近于死地,举荐别人出任国相,万一石勒来攻,多半是死,即便苍惶出逃,也从此将背负上污点,终生仕途断绝,这是嫌得罪人不够狠的节奏啊。

    关键是,他也不能否认杨彦之的才能,否则为何要连续两次去征呢

    司马睿想要说些什么,却见司马绍递过来的眼色,似是另有寓意,于是闭嘴不言,静观群臣围攻裴妃。

    纪瞻缓缓道:“王妃此言差矣,东海虽是实封王国,却也是我大晋国土,若由一寒门任两千石方伯,将置天下诸多方伯于何地”

    裴妃不讲理道:“别人如何着想孤不管,若是有人耻于与杨彦之为伍,那他可向陛下自请去职,孤倒不信,堂堂一郡之守竟无人担当!“

    纪瞻面现不快,不再言语。

    虞潭接着道:“王妃何必胡搅蛮缠,我朝以九品中正法取士,已成制度,想必令夫在世,亦不会取杨彦之这类寒素托付大任。”

    裴妃不齿道:“宗正聊也莫要顾左右而言他,既然你欲插手孤之封国,那好,孤观你虞氏虞仡颇有才量,孤向陛下请其为东海国相,如何”

    “哼!妇人不足与言!”

    虞潭大怒挥袖!

    虞仡是他嫡子,若是送去郯城,凭那德性,只怕活不到半年!

    在坐的众人都看出来了,裴妃就是咬定你说杨彦之不行,那你上啊,偏偏东海国什么状况谁都清楚,没人愿意去那里寻死。

    其实要解开这个死结也不是办不到,只须阶上那位下诏罢黜东海国,强行侨置,可是很明显,那位还没傻。

    &



第八十四章 纪明传诏
    葛洪居所,济济一堂,除了葛洪一家三口和杨彦,还有谢尚、袁耽与他的两个妹妹。

    “杨家郎君,我再看看,我再看看,嗯,别乱动,呆会儿朝庭使者前来宣敕,可不能让人轻视了。“

    葛慧娘围着杨彦,强令站定,左看右看。

    杨彦换上了一身新衣服,因萧巧娘不在,葛慧娘当仁不让的接手过来,或许是那小小心灵中存了一丝攀比之心,衣服极尽细致精美,针脚线头一丝不苟。

    与以往穿的宋代常服相比,今天杨彦还多披了一件褙子,褙子在宋代男女通用,是一种半袖宽阔的对襟长衫,衣襟敞开,边幅绣着花纹,不束腰,任由常服或里面的肚兜胸衣露出。

    女子穿着,妩媚多姿,惹人暇想,男子穿着,飘逸潇洒,气度轩昂。

    “嗯,嗯!”

    袁女正看的直点头:“这套服饰既有秋季防风之妙,又不失士人宽袍大袖的飘逸之美,杨家郎君确是常有奇思妙想呢。”

    袁女皇转头道:“阿兄,你若穿上定不会差,改天妹和女正也给你缝制一身。”

    袁耽哈哈一笑,吟道:“灿若云霞迢迢,服若君子皎皎,杨郎总是引领一时风骚啊,确有两千石之气概。“

    谢尚也点着头,却是道:“杨郎请恕我直言,裴妃纵有卞公荀公之助,也是势单力孤,只怕未必能一帆风顺,噢,杨郎莫要误会,我只是有感而发,哎,我叔父虽为吏部尚书,可是我在家里人微言轻,无法为杨郎张声,实是有愧。“

    这话一出,众人的心都有些七上八下,毕竟等待是最难熬的。

    其实这也是袁耽和谢尚的区别,袁耽一穷二白,无宗族,无父母,还要拉扯两个妹妹,搁在早几十年,划成份的时候铁定划成贫下中农,而谢尚虽然生活也清贫,却有宗族撑腰,父亲谢鲲任王敦长史,叔父谢裒任吏部尚书,在侨门中不算显赫,但是也不算最惨。

    因此杨彦从未有过招揽谢尚之心,能当个朋友相处,帮着自己说说话,吹嘘一下功业才华,暂时于愿以足,反倒是袁耽对于他有如奇货,杨彦一直对袁耽存有一份心思。

    杨彦笑着摆了摆手:“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既便不能就任一方,以我之能,再有诸位帮衬,一生富贵无忧,”

    “嗯”
1...2324252627...2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