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晋颜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上林春

    因为这个问题不解决,孩子越大,懂的越多,就会越发的生疏,甚至还会视彼此为仇寇,这不是荀灌危言耸听,皇家自古无亲情,兄弟倪墙,乃至父子相残都比比皆是。

    荀灌知道杨彦,念念不忘的,便是打破自古皇家无亲情的魔咒,一时之间,她很好奇,杨彦会如何做。

    许久,杨彦收回目光,沉吟道:“自三皇五帝以来,明君贤主,不说多出于民间,也是深知民间疾苦,如齐恒公、晋文公,流浪列国,历尽艰辛,回国之后,励精图治,相继成就五霸之业。

    再如秦始皇,幼年于邯郸于质,生死悬于一线,正是有了这段经历,才有了超乎常人的眼界与魄力,灭六国,一统天下。

    另汉文帝,亲历诸吕高压统治,汉宣帝祖母、父母姑皆死于巫盅之祸,唯独襁褓中的刘病已逃过一死,被收系郡国邸狱,光武更是不用多说,年少坎坷。

    再往后的曹孟德,阄宦出身,由小吏作起,刘玄德贩席织履为生,反倒是孙仲谋,继父兄之业,碌碌无为,由此可见,君王经历坎坷者,能明民间疾苦,至不济也是守成之君,而长于深宫妇人之手者,贤德者能有几人,反倒是昏君庸主备出,不知两位荀公对此有何见解”

    荀崧和荀邃破天荒的没再争执,相视一眼之后,荀崧道:“彦之所言确是如此,帝王不明民间疾苦,哪怕有心治理好国家,亦会流于想当然,否则惠帝怎会道出,何不食肉糜之语,以至沦为笑谈,不知彦之打算如何做”

    众女均是预感到了不妙,因为杨彦的思维往往天马行空式,跨度之大,让人膛目结舌。

    果然,杨彦道:“皇子满十八岁,孤给他几个金币,隐姓埋名,出洛阳千里之外,自寻生计,以五年为限,看看他这五年里能干些什么。

    孤会分派多批人手暗中监视于他,荀虎、兰子不得插手,由孤直派,除非生命有危险,否则不得给予任何帮助,任何人自行向皇子暴露身份,或者给予任何形式的帮助,立刻开革,终生不得述用,而皇子若向外暴露身份,消取嗣位资格。”

    刹那间,殿内死一般的寂静!

    人人面面相觑,这




第七九零章 分封制
    “呜呜呜”

    杨彦从来没有对巧娘说过狠话,哪怕巧娘背着杨彦给郗璇下药,杨彦的表情也不象现在这般严肃,这一下被杨彦劈头盖脸一顿猛熊,巧娘受不了了,捧着脸痛哭起来。

    杨彦狠心不去看她。

    这种事情,完全是杨彦的家事,荀崧和荀邃不好插口,不禁面面相觑,不过把话说回来,他们对杨彦能想出这个点子,还是挺钦佩的。

    其中的关键,在于监督。

    这个监督,是暗箱操作,连荀虎和柳兰子都不能插手,换句话说,杨彦派多少支队伍,派多少人手去监督,除了他自己没人知道,这就使得监督者哪怕有心暗助皇子都不敢,因为谁都不清楚,背后有没有眼睛在盯着自己,只能尽心尽力起到监督的责任。

    其实如这类交叉监督的手段,在现代很常见,但搁在一千多年前的晋代,那时人的思想还是很淳朴的,哪有这么多弯弯绕,荀崧和荀邃不由暗道一声服字。

    这时,荀灌不满道:“杨彦之,你好话好说就是了,何必对巧娘说那么重的话”

    杨彦不以为然道:“慈母多败儿,我把丑话说在前面,免得到时候子女不成器,为之所累,我们别的不说,就看看汉代诸王,有几个好东西花钱手脚大,我可以忍受,毕竟我不仅仅是一国之主,还是父亲,没有哪个父亲愿意自己的子嗣吃土。

    可是你看看,那些诸候王个个穷凶极恶,侵民敛财毫无顾忌,残忍到令人发指,人皆言石虎残忍,而在我眼里,汉代诸王,比之石虎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我的子嗣中出了这种人物,我绝不会手下留情,宁可一脚把他踢死,也胜过留在世上祸国殃民。”

    汉代最有名的诸候王,非江都王刘建莫属,此人是刘邦玄孙,景帝孙,刘建的一生,可以概括为银乱的一生,曾与父争妻,与妹通尖,以溺死女子为乐,宫人姬妾犯错,果体击鼓,还有剃发以铁圈束颈用铅杵捣谷,另鞭打,放狼咬死,活活饿死者达数十人,甚至他还玩人瘦,强使宫人果体四处按住,与羊狗那个!

    这种人的心理已经扭曲了,历朝历代的诸候王,说句公允话,除了清朝王爷为祸少些,几乎都是祸害,究其根源,还在于王爷有了贤名实在是找死的行为,而且生下来就是人生颠峰,没有目标,不能奋斗,只能沉溺于享乐,再加上身为皇子,地方官员不敢管,诸多因素合力之下,诸候王成了祸害。

    荀灌的面色青一阵白一阵,显然很不愤于杨彦的态度,不由哼道:“有话不能好好说嘛,对了,那你准备如何挑选储嗣呢”

    众女纷纷竖起了耳朵,如果有了标准,至少可以事先提点,有个数啊,就连巧娘都抹了抹眼角,侧头看来。

    杨彦却是嘿嘿一笑:“自然是综合考评。”

    这话说了和没说一样,众女陆续现出了泄气的神色,荀灌也轻哼一声,她知道问不出名堂了。

    “好了!”

    杨彦双手一压,又道:“诸子中,年龄最大的是虎头,才八岁,还早得很,现在我来说另一个问题,天下间,皇位只有一个,当不了皇帝的子嗣如何安排如汉代那样当猪养,是祸国殃民,而晋代的八王之祸尤在眼前,诸子的出路又在哪里”

    “这……”

    荀崧和荀邃相视一眼,现出了为难之色。

    也确实,自三代以降,皇子之间的争斗便络绎不绝,一部春秋史,在本质上,就是兄弟倪墙,父子相残,乱臣贼子谋害主君的血淋淋历史,以至孔子都不得不对春秋大加删改,并创造性的运用了春秋笔法,实在是这段历史太肮脏,而春秋之后,除了战国因各国都面临灭国危机,外部的生存压力盖过了内部矛盾,因此战国史要比春秋史干净,但是随着秦始皇一统天下,秦、汉、魏、晋的历史再次演变为了皇子之间的争斗史,到了晋朝,更是登峰造极,八王之乱,把一个刚建立不久的大一统王朝给活生生折散!

    不过这两人看到了问题,却不知如何解决,毕竟历史上对于诸候王,要么当猪养,任其祸害一方,要么给予实权,裂土分疆,成为祸乱根源。

    从朝庭的角度来说,两相其害取其轻,选第一种动摇不了王朝的根基,而从杨彦的表态来看,分明是想把这问题给彻底解决,那该如何解决呢

    “哎呀”

    荀邃受不了杨彦的卖关子,急道:“杨郎啊,若有法子,不妨说来,老夫与景猷老儿替你掂量掂量。”

    “把地图拿来!”

    杨彦微微一笑,回头道。

    “诺!”

    柳兰



第七九一章 国野制
    晋颜血正文卷第七九一章国野制“郎君,你真狠心啊!”

    “你的儿,发配往万里之外的蛮荒处所,天下怎有如此狠心的阿翁”

    轰的一下,大殿里炸开了锅,母亲们愤怒了!

    是的,她们没法不愤怒!

    自古以来,谁人不是享受儿孙弄膝之乐可这家伙,是要活生生把自己的儿子发配往万里之遥的蛮荒,这一去,恐怕终生都不能见面!

    即便荀灌,哪怕暂时和她还没关系,都现出了不快之色,也觉得杨彦做的太狠太绝。

    不过荀崧和荀邃到底是人老成精,在最初的惊愕之色,都暗中叫起了绝。

    一个王府以晋室为例,连同护卫、扈从、婢仆杂役极其家人,少则数千,多者上万,而王府是不交税的,等于生生从国家财政中砍下了一大块,以杨彦的年龄,这一生要生多少孩子没人敢给他算这笔帐,但可以肯定,每年的供养钱粮不是个小数目,再一代代的传下去,如果不搞清洗,不生内乱,皇室的数目将庞大到难以想象,早晚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也就是说,杨彦的子孙,光是吃都能把一个诺大的帝国给活活吃垮。

    现杨彦把他的子嗣封到海外,只是一次性给一笔钱粮,哪怕数量再多,也是一笔头交易,以后不用再给,相当于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

    而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更重要的,杨彦的子嗣去海外立国,站不住脚,自然身死他乡,没什么好说,可一旦站稳了阵脚,立下根基,就可以一代代传下去,因是太祖亲子的原因,具有太祖血脉,将来中原王朝若有权臣谋逆,可以带兵回来勤王啊。

    有名份,有大义,这几乎就回到了周朝,中原王朝形同于周天子,封出去的藩国是春秋各国,与千年前的周朝相比,无非是版图更大,人口更多而己,这就使得哪怕王朝衰落,权臣动手之前都要惦量惦量,以往的魏代汉,以晋代魏的禅让模式很难再行得通。

    虽然勤王之后,也许皇位要更换了,可这对于杨彦根本不算回事,都是他的后代,谁当了皇帝,都要去他庙里,大呼着太祖磕头行礼。

    如此一来,也许这杨家江山,真能实现秦始皇的宏图伟愿,万世流传下去,毕竟国内一旦生乱,会有外藩的旁枝来取代,外姓很难插上手。

    正如王莽代汉,各路义军都要打着姓刘的旗号,才能名正言顺,而将来,杨彦的子孙分布在外,用不着别人打着杨姓旗号,国内生乱,会不请自来。

    甚至华夏的正朔因有海外藩王存在,如芒刺在背,发兵剿灭既路途遥远,得不偿失,又没有名份大义,或有可能自己励精图治,代代贤明,不给海外藩王入主中原的机会。

    这真是想的越多,越是心底发寒,荀崧和荀邃又纷纷倒了口凉气。

    当然了,如果不存异心的话,一个大家族只要稍微谨慎些,跟着千年王朝,显然可以更好的保证家族的繁盛,荀氏就是这样的家族。

    大明活的越长,对荀氏就越有利。

    相视一眼之后,荀邃拱手道:“想不到杨郎竟然重拾周王室的分封制,先有春秋战国,后有汉朝七国之乱,亦有晋室八王之祸,本是不合时谊,但分封往海外,而非中土,倒是妙着,不过……海外蛮荒,民不服教化,只怕开拓起来会很艰难啊。”

    杨彦点点头道:“道玄公所言堪是,现今的陇右,乃周朝狄之所居,齐鲁为东夷,江淮为淮夷,江南乃诸越居所,无一不是蛮荒,周朝历数百载,都能开辟,而今我大明,各种技术手段百十倍于周朝,开辟海外无非是距离更远,空间更大而己,周能行,明为何不行

    我打算推广周朝的国野制,诸王府扈从皆为国人,以当地土人为奴,亦为野人,国人以其丰富的物资和先进的文化吸引野人,使其对我大明生出向往之心,再授其礼仪,择其优者加入国人,给一个上升的渠道,让土人看到希望,以避免绝望之下暴乱生事,又可对国人更加忠心。”

    “妙!”

    “妙!”

    荀崧和荀邃一瞬间就想透了个中关键,同时抚掌叫好。

    实际上国野制看起来很古老,也很不合时谊,但是细细一想,这不就是英国在十七八世纪的殖民统治么以先进的文化吸引当地精英,培养出一批香蕉人,对大英帝国忠心耿耿,比英国人还英国人,而



第七九二章 打破终生制
    姚湘显得很失望的样子,纤纤素指向上一滑,又道:“这呢”

    杨彦再一看,娘的,日本!

    日本人非常邪乎,学习的热情异常强大,对于日本,杨彦打着封锁的心思,不向日本传播任何文明,因其资源匮乏,占领又得不偿失,所以困死他,将来随着交通条件的进一步发展,远洋航行的安全性得到保障,可以逐渐把日本打造成娱乐渡假场所,毕竟日本的山山水水还是有些看头的,尤其温泉,更是一绝,引导明人去日本旅游,顺带着赏日本人一口饭吃。

    杨彦摇了摇头,离席起身,走过去指着地图道:“倭岛也不行,哪,这这这,都可以选。”

    随着杨彦的手指点出,中南半岛、东南亚、澳大利亚、新西兰、乃至中美洲,以及南美的靠近太平洋沿岸部分都被他圈了起来。

    北美在科技水平未达到一定程度之前,暂时还不适合人类居住,因为北美缺乏横向的大山脉,冬季的寒潮,可以横扫整个北美大陆。

    正如米许厚的积雪,在华夏堪称千年不遇,哪怕北方大草原,都很少有这样的极端天气,但美国人习以为常,东北部沿大西洋各洲,哪年要是不来一两场一米厚的暴雪,那才叫气候异常呢。

    登陆北美的气象风险太大,往往一场暴风雪,可以让农作物绝收,牲畜死绝,这也是北美的印第安人种群规模,远不如中南美洲的根本原因。

    杨彦是把自己的儿子送出去开疆拓土,重走周王室的老路,历经数百年的磨合,哪怕不能整合为一个强横的王朝,也足以把太平洋变成华夏人的内海,而不是拿自己的子嗣送死。

    “好了,好了!”

    杨彦索性也不回座席,双手一拍,便又道:“下面我来说最后一个问题,太子与皇帝之间矛盾,自古以来,过早立下的太子,几乎无人善终,最有名的,便是汉武帝戾太子刘据,生生被江充逼反,虽然事实证明,刘据谋反乃江充栽肮陷害所致,但武帝与太子之间的矛盾才是父子相残的主因。

    我每每读到这段历史,心情无比沉重,究竟是什么,才让骨肉至亲生出裂隙,乃至兵戎相见”

    这话没人敢回答,哪怕自认为问心无愧的荀崧,时常玩世不恭的荀邃,都不敢在这问题上多说半个字,毕竟皇帝与太子的关系,首先是父子,说句不中听的话,你掺合进来,想干嘛离间人家父子感情

    这顶大帽子扣上去,谁都吃不消。

    其次牵涉到各个层面,皇帝与太子的关系是帝国中最为复杂,也最为敏感的关系,凡卷入者,十之拐玖不得好死,甚至破家灭门都屡见不鲜。

    其实核心谁都知道,就两个字,权力!

    可这个问题,不能当面说。

    众人面面相觑的时候,荀灌却是哼道:“杨彦之,你到底想怎样何必卖关子”

    “听我说完!”

    杨彦摆了摆手:“弱势君主还好些,但遇上强势父亲,太子不得不夹起尾巴做人,每日提心吊胆,生怕重蹈戾太子刘据的覆辙,要是父亲再长寿点,恐怕未到中年,便在忧惧之中被活活熬死。

    而皇帝在位太久,并非好事,往往少年英明,老年昏庸,翻起脸来,简直是六亲不认,汉武帝是个典型,如何才能避免此事发生

    我曾和巧娘说过,权力是一剂美味的毒药,沾上了便如附骨之蛆,终生受其所制,最终心性大变,疑神疑鬼,众叛亲离,这不是我想要的,我杨彦之也不信这个邪!

    我决定在蓟的基础上营建



第七九三章 田氏代齐
    通常来说,向海外殖民的最先决条件,是当地混不下去,才会远走他乡,正如清朝的下南洋,闯关东,又如欧洲对美洲的殖民,是因紧邻着奥斯曼土耳其这个庞大巨兽,欧洲人随时有亡族灭种的危险,并且又被截断了与东方的商路,才不得不出海,寻找去往印度的通道,结果无心插柳柳成荫,发现了新大陆。

    以明国当前的状况,首先是人口不足,战乱的创伤至少要几十年才能回复,再加上农业技术的改进与水利设施的陆续兴建,据崔访据计,可以把汉地的人口上限从六千万提升到一亿,也就是说,在人口翻个三四倍之前,普通人大体还是能过得下去。
1...259260261262263...2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