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晋颜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上林春

    之所以族名为慕容是因慕容氏乃部族中最强的一支,这与拓跋氏类似,如拓跋部由中,便有贺兰、贺马角、普六茹诸姓,真正有资格以拓跋为姓者十不足一,慕容部中,姓慕容者更少,因为族中尚有数十万晋人,就拿咱们来说,罪将名丁检,是慕容部的别姓,那边五个是丁零人,那八个是库莫奚人,那九个是晋人遗民,他是契丹人,真正姓慕容的一个都没有。”

    随着丁检的卖力介绍,杨彦大致摸清了慕容部的种族构成,原本他是打算对慕容部赶尽杀绝,不过从这些俘虏的表现来看,对于本族并没有太强的归属感,差不多有奶就是娘,那么,是不是可以归化为自己的百姓呢

    毕竟杨彦对羯人和匈奴都未斩尽杀绝,在他的计划中,拓跋氏也将留在草原,因此放慕容部一马也不显得突兀。

    羯人来自于中亚,即便把中原的羯人杀绝,将来那一大票斯坦还是会有人过来,除非他把中亚白种人杀绝,而这显然不可能。

    同时羯人在石勒当政时期,还好些,至少石勒披着层礼贤下士的外衣,真正残暴是到了石虎称帝时期,再到候景血洗江东,作的孽太大,羯人才被天下厌弃,人人喊杀。

    可这没多大用,到了唐朝,与羯人同宗的栗特人,石国人又流进了中原,并且曾大掠长安的回纥,要说与羯人没有血缘关系,鬼才信。

    有鉴于此,杨彦对慕容部的杀绝计划做起了调整,关键之处,在于他要分封诸子往海外立国,分一个人,就要带走数万人,假如他有几十个儿子出去,百万人口就流失了,在这种情况下,归化成了最好的选择。

    当然,对于如高句丽、新罗、百济等与华夏无关的种族,杨彦不可能归化,而如慕容部中的附属部族、如丁零、契丹可以给一个归化的机会,但只限于平民,贵族与头人必须清除。

    杨彦存了试一试的心思,面色一沉,问道:“丁检,念在你等并未真烧了麦田,孤便给一个机会,你们可愿归顺于孤”

    近三十人浑身一震,齐齐望向了丁检,目中的意味不须多说。

    丁检连忙领着众人跪倒在地,大声道:“早闻大王仁义之名,我等愿归随大明,为大王效力!”

    “好!”

    杨彦脸上绽出一丝笑容,双手微抬:“都起来罢,自今日起,就是自家人了,荀虎,替孤摆酒招待,为他们压压惊!”

    “多谢大王!”

    这些人都是斥候,连声称谢之后,被荀虎领了出去。

    ……

    丸都山城!

    高句丽美川王接到来报,说是慕容皝求见,这倒是把他惊的不轻。

    虽然双方暂时停战了,却还是敌对的关系。

    其实高句丽也不是非要和慕容部为敌,丸都山城距慕容部都城大棘城足有一千三百里之遥,一个在西,一个在东,当地又人口稀少,本是八杆子也打不着,主要还是出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心理。

    慕容部崛起太快了,高句丽感受到了威胁,故时常与宇文部联手,共击慕容氏。

    不过就目前而言,高句丽的扩张方向放在朝鲜半岛,美川王当政的第三年,即晋太安元年(302年),率军三万侵入玄菟郡,营建平壤,十年后,袭取辽东郡,又过三年,袭取乐浪,次年,入侵带方,一年后攻克玄菟城,至此,原汉四郡全部被高句丽吞并,高句丽开始与百济和斯卢斯罗隔阿利水对恃,并不时爆发战争。

    因此当慕容皝表达了停战的意原之后,美川王很快就与之达成了协议,双方罢兵止弋,但是在说服美川王与自己合力共拒明军方面,慕容皝没有任何进展。

    美川王认




第七九七章 高句丽史
    笑声在空荡的大殿内回荡,其实很多人是强撑着干笑,干笑是最无聊的,明明不好笑,还要笑,笑出来连自己都尴尬,偏偏慕容皝面无表情,一点都不配合,渐渐地,笑声停了下来。

    偶尔还有人嘿嘿,嘎嘎干笑两下,随即就捂住了嘴。

    慕容皝这才道:“美川王恐有所不知,洛阳已传来消息,明王有意在诸子成年之后,效法周王室,把子嗣分封往中原以外立国为王。”

    “什么”

    美川王神色一变。

    慕容皝接着道:“不知美川王想过没有,明王倘若把子嗣分封往辽东,或平壤,高句丽如何是好若不兵戎相见,难道把祖宗的江山拱手相让,某以为,美川王尚不至于如此不智。”

    美川王哼道:“明王怎会看中那等苦寒之地”

    慕容皝冷冷一笑:“某记得,明王尚未发迹之前,曾领军潜入阿利水以南,大掠一通!”

    美川王神色再变。

    是的,东海军进入过朝鲜半岛,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尤其不是走陆路,泛海而来,这就意味着,明军随时随地可以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渡海进入浿水,兵临平壤。

    浿水的河床极深,水流含沙量低,几无淤积,完全可以行驶大型战舰,这真是被人用刀顶在了腰眼上。

    慕容皝看着美川王的神色,暗道一声有戏,又道:“美川王莫要忘记,浿水以北,皆为汉四郡故土,明王很可能打着收服故土的名义出兵平壤,此时你我不联手,若我被灭,王安能独存乎”

    美川王再也不那么笃定,不过当着慕容皝的面,他不会表现出来,而是哈哈狂笑:“我高句丽自东明圣王立国以来便苦难深重,最初败于辽东太守公孙渊之手,东川王二十一年,曹魏遣毌丘俭焚丸都山城。

    烽上王二年,你父突袭,烽上王出逃!

    孤继位的第二十一年,你弟慕容仁又两次大掠我境。

    我高句丽立国的三百余年间,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也没见谁把我高句丽灭了国,你今前来,不安好心,孤本该取你头颅,但念在你部将遭大难,孤不便落井下石,今日放你回去,转告那老儿,想让我高句丽人替他送死,休想!”

    在美川王嘴里,高句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史,无辜而又苦难,殿内诸人心鸣,怒目瞪向了慕容皝,仿佛真的被欺压了几百年,但他们忘了一个事实,正是高句丽不断的向辽东扩张势力,侵袭辽东百姓,才迫使公孙渊与毌丘俭先后反击,与慕容部的战争也是高句丽率先挑起。

    无非是屡战屡败,吃了大亏,高句丽才把自己包装成了一个受害者。

    慕容皝并不揭穿,哈哈一笑:“美川王,过去的恩怨还提他作甚某只想提醒于美川王,今次不同于往昔,我慕容部若亡,明王必攻你丸都山城,你不要拿穷乡僻壤说事,当年汉武帝攻西域漠北,该地漫天风沙,比之辽东还不如,汉武帝图的什么

    不就是一个开疆拓土的美名

    而明王功绩远超汉武,此人怎甘心落于汉武之后

    再从明王手段来看,连身为盟友的拓跋部都能设计暗算,纵使你高句丽降了他,某只问一句,可能安寝否”

    “这……”

    美川王神色一滞。

    确实,杨彦在国内身负贤德的美名,与尧舜并列,他也当之无愧,周边部族一度以为,杨彦真是个好老人,但是在拓跋部八万精锐陷于并州之后,一切都变了,一个不按规矩出牌,不择手段,背信弃义的强力君主,就问你怕不怕

    “呵”

    慕容皝呵的一笑,又道:“若明军来攻,高句丽必不敌,或许美川王以为,无非是及时退走,丸都山城再被焚毁一次罢了,可是美川王想过没有,今次可有退路

    往北、是库莫奚与肃慎的地盘,这两部于山野间奔跑如飞,以剽悍见长,高句丽进入北部山林,未必是其对手,既便美川王英明神武,带领族人击败两部,也将陷入长期征伐当中,而库莫奚与肃慎野蛮蒙昧,高句丽与野蛮人作战能得到什么只能在漫长的消耗中愈发贫弱。

    往南,是半岛,你若去,更是自寻死路,明军有规模庞大的水军,倘若明王以重兵



第七九八章 欲盖弥彰
    美川王其实挺郁闷的,高句丽崛起于汉末,当时中土大乱,谁也顾不了他,曹魏虽然强盛,但大敌是季汉与孙吴,不可能花费诺大精力在冰天雪地里与高句丽周旋。

    至于公孙渊与毌丘俭,说到底是地方豪强,本身实力有限,击败高句丽不难,灭去则有心无力,更何况边地将领或多或少都有养寇自重的心思,真灭了高句丽,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到了晋室,虽一统天下,可晋武帝天生耳根子软,又是仁德之主,一封降表,就能让武帝龙心大悦,更不可能对高句丽用兵。

    及至晋室轰然垮塌,又逢雄心万丈的美川王继位,他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在经营半岛的同时,不忘蚕食辽东,虽然惹上了慕容部这个大敌,不过美川王并不担心,此人深得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精粹,结果也是如此,慕容部不管击败过多少回高句丽,都动摇不了高句丽的根基。

    而今,老虎来了,明庭就是山林中的东北虎,一些狐狸土狼能不害怕么

    美川王被说动了心,不过还是问道:“仅凭你我两家,未必足够,能否联结拓跋氏惟氏八万精兵被明王诱入并州,尸骨无存,想必拓跋氏不会放过复仇良机。”

    慕容皝苦笑道:“自惟氏死后,拓跋部一盘散沙,不瞒美川王,某也曾试着劝说拓跋部与我联手,却无人有担当,其所作托辞,要么是惧明军势大,要么是担心率部出战,族中老弱妇孺被人所趁,甚至有些大人不满惟氏,对惟氏之死,乐见其成。”

    “哎竖子不堪与谋啊!”

    说着,慕容重重叹了口气,又道:“美川王也莫要太过担心,此战我已有了计较,高句丽不必与明军正面作战,可埋伏于燕山当中,我父会择机向明军挑战,你我再适时杀出,料来能有个六七分的取胜把握。”

    “也罢!”

    美川王猛一咬牙:“今日我高句丽就与你慕容部歃血为盟!”

    ……

    自明军主力于四月中旬抵达之后,十来万大军再无动静,并且连城池都不围,只驻扎于蓟的西南角,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摆出了一副等待高句丽援军前来,毕其功于一役的姿态。

    不知不觉中,五月过去了,一个消息在蓟流传开来,美川王拒绝了慕容部的求援,并打算与明军接触,愿向明国献表称臣,据说慕容廆气的破口大骂,骂美川王高乙弗不识好歹,早晚死无葬身之地。

    杨彦也听到了这个消息,眉头一皱,沉吟起来,心里总是有种说不出的不安。

    能为一方霸主者,几乎没有庸人,美川王虽然屡吃败仗,可那是高句丽军的战斗力不强,与他没多大关系,而此人能在高句丽史上书下浓重的一笔,不可能是一碌碌无为之辈,杨彦不信美川王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荀蕤也从旁哼道:“大王,高句丽的伎俩着实拙劣,欲盖弥彰过了头,多半已经有伏兵潜入了小燕山中。”

    杨彦点了点头:“孤也不认为高乙弗会犯傻,来人,把丁检几人叫来!”

    “诺!”

    有千牛卫匆匆而去。

    不多时,以丁检为首的近三十名降卒奔了过来。

    因着斥候的底子,杨彦直接把人编入了千牛卫,天天在一起训练,个个哭爹喊娘,随便揪出一个都敢发誓,自出生以来,从未吃过如此大的苦,不过荀虎会时常给他们描绘当千牛卫的美好前景。

    千牛卫相当于杨彦的禁卫,不提丰厚的待遇,光那份荣耀就值得让人拼命,而且杨彦曾透出口风,以后要将千牛卫与司隶校尉合而为一。

    司隶校尉始置于汉武帝征和四年,秩二千石,率领由一千二百名中都官徒隶组成的精兵,是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的秘密监察官,其不畏权贵,刚正不阿,有弹纠权,是个人见人



第七九九章 山中寻敌
    蓟因残破不堪,打巷战可以,但长期驻扎在瓦砾堆中,任谁都吃不消,尤其是前一阵子连下了两场暴雨,城里处处水坑,污水横流,再加上垃圾粪便,天气炎热,整个一人间地狱,慕容廆没办法,只得把大部分的军卒驻于城外,每日里全副戒备,十二个时辰都有人观察明军动静,生怕杨彦趁夜来攻。

    太阳渐渐落山,天空中现出了半片透明的月亮,在小燕山的一处山谷内,弥漫着肃杀的氛围,除了远处偶尔的几声马匹嘶鸣,竟连蝉虫的鸣叫都没有,这是极不正常的,因为谷内布满了军队。

    这正是美川王抽族中精锐,拼凑出四万骑兵,再加上慕容皝的两万精骑,合计六万大军,于五月初离开丸都山城,昼伏夜行,于中旬经古北口过了大燕山。

    当时的古北口并未修筑长城,也没有烽燧了望,它的战略价值直到北齐才被发掘出来。

    确如丁检所言,大燕山距蓟过于遥远,入了古北口,联军折向东行,进入山区继续南下,直到十日前,才潜伏进入小燕山,三日后,终于寻到了一处合适的谷地。

    整整七天过去,全军六万人啃干粮,喝雨水,山区的蚊虫特别厉害,尤其是盛夏时节,只能用凶猛来形容,草深林密,好多蚊子都是几年以上的老蚊子,下嘴特狠,叮上就是一个大包,而马匹被叮久了,都能被蚊虫活活叮瘦,甚至叮死也并非不可能。

    更要命的是,山里的毒蛇也不少,七天来,被咬死了数十人,虽然这点人相对于六万人的大军不算什么,但死的窝囊啊,也使得军中渐渐地生出了不满情绪。

    这就是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

    潜伏的困难,别说慕容皝,即便是戎马一生的美川王都未能充分预料,他作战经验丰富是不假,可钻入小燕山深处尚属首次,明显低估了这片山区的凶险。

    这一刻的慕容皝面色阴沉,额头有个通红的大包,使劲挠着,身边的美川王则是眉心时松时紧,手也时不时伸到裤管里挠几下。

    “娘的!”

    慕容皝恨恨的骂了句。

    刚入山时,慕容皝无时不刻不在脑海中演练着以大军突袭明军的战术,那因yy而来的兴奋劲,已经被这鬼日子消磨的差不多了。

    美川王暗暗摇了摇头,他觉得,慕容皝过于浮燥了,有点名不符实,毕竟是年轻啊,随即劝道:“即来之,则安之,想必令尊在等一场暴雨,一旦雨来,明军的弓弩火炮将难以使用,届时便是决战之机,现在时候不早了,三郎君用了膳早点休息罢。”

    “嗯”

    慕容皝点了点头,望向了天,一整日天空都是阴沉沉的,闷热异常,尤其是山谷中,一丝风都没有,坐着不动,身上都出了一层汗。

    这种汗还不是大汗淋漓,而是全身仿如蒙了一层水,出不透,给人一种憋闷的感觉。

    这时,一名亲随匆匆奔来,慕容皝连忙问道:“可有情况”

    那名亲随施礼道:“禀将军,据监视明军营寨的弟兄传来消息,暂未有动静!”

    美川王眼睛眯了眯,问道:“明军出营入营人数可有变化燕山脚下的暗哨可有发现明军斥候”
1...261262263264265...2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