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颜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上林春
当然了,杨彦也清楚这只是自己单方面的臆想,要想把臆想变为现实,擒获佳人芳心,还须建功立业。
杨彦心头豪情四溢,郑重施礼:”多谢女郎,他日必以此槊饱饮鲜血,告辞!“
“拜别女郎!”
荀氏众人纷纷拜伏,向荀灌作着最后道别,虽然未必没有再见之期,可是彼此间的身份已变,心境还能再复往日之心境么
“去罢!”
荀灌的美眸微微泛红,挥了挥手。
“女郎!”
队伍中,尤以一众带刀侍婢与荀灌感情更深,自荀华以下,不无掩面啜泣。
“哭什么哭,将来成家立业,嫁得如意郎君,常回来便是,快走,别误了时辰!”
荀灌强撑着倒竖柳眉,厉声挥斥。
众人再以大礼参拜,才各自起身,随着杨彦缓缓向前行去。
“杨郎珍重!”
谢尚与袁耽挥着手。
那数百吴中俊彦不再喧噪,自觉或不自觉的闪开,唯恐阻挡路途,不过杨彦却瞥见陆蕙芷那笼纱覆着的面孔下,正有一双清亮的眸子盯着自己,哪怕视线对接,也毫无退避之意。
杨彦带着歉意笑了笑,只是让他意外的是,顾燚这小娘子会错意了,怒哼一声,凸目瞪了过来。
“哈哈”
杨彦哈哈一笑,翻身上马,放声高唱!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苍天笑
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
天知晓……“
这歌一出,众人浑身微震,只觉心潮随着歌声澎湃往复,竟难以抑止!
苍海一声笑虽是纯正的古曲,黄沾却巧妙地将中国传统五音演化成旋律起伏、朗朗上口的小调,再配上豪情满怀,气盖云天的歌词,一种身在高处、心却坦然的强大气场扑面自来!
“此曲磅礴大气,足表杨彦之心迹,他人或以为此子北上郯城乃是找死,此子却豪情迸发,隐有潜龙入海之意,老夫颇为期待啊!”
卞壸忍不住赞道。
温峤根本不理他,微眯着双目,嘴唇喃喃,似是沉浸在了歌曲当中。
荀邃目中现出奇光,翘首问道:”小郎君,此曲何名“
”笑傲江湖!“
杨彦向回挥了挥手。
荀邃也挥着手道:“笑傲江湖,纵情山水,处庙堂之远心系苍生,处江
第一零六章 前路艰险
在杨彦的安排下,各人各司其职,荀家的府卫被杨彦当督战队使用,全队有条不紊的过江,到了傍晚的时候,连人员带物资,渡过去了一半,杨彦让荀虎也过江,授予临时节制之权,就地扎营休息。
第二天清晨继续渡,又是一个白天过去,总算全部渡完,杨彦那颗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毕竟江北的危险性千百倍于江南,江南怎么说都有个朝庭,丹阳一带又属于京畿,豪强大户早已划分了势力范围,动一发而牵全身,好歹是有所收敛的。
江北则是王化不至,奉行赤果果的丛林法则,各坞堡流民武装论起凶残,不见得就比匈奴人和羯人差上多少,单个的组织或个体出现在江北,除了被劫杀,就是被掠走,没有第三条路可选。
除非杨彦太过于暴戾,或者携带的粮食不足以养活全队,否则无论是谁,逃跑之前都要先掂量值不值。
过了江,内部的离心力要让位于外部的战争压力。
荀华不舍的看着建康的方向,叹了口气道:“将军,该我们了。“
杨彦向葛洪等人拱手道:“诸君于我助力,杨某不敢忘却,他日有成,必予回报。“
葛洪摆摆手,笑道:”你若真能守护一方乡土,葛某与你世叔母便已心慰,回报之言不必再提,予苍生回报,便是予我回报。”?鲍姑只是道:“保重!”
萧鎋与朱咲也叮嘱杨彦万勿焦燥,徐图缓进,随即萧鎋取出一枝步摇,看向萧巧娘,叹了口气道:“这是你已故大母于成亲之日,由你大父亲手为其佩戴的步摇,你大父将之转赠于你,望你珍惜。“
”嘤!“
萧巧娘顿觉心弦猛的一颤,伸手捂住了嘴,眼角隐有泪光闪烁。
这支步摇,以黄金打造,顶冠饰以翠玉雕琢的芙蓉,五缕流苏各缀有一枚珍珠,由于年代久远,珍珠已经泛黄了,但形制非常精巧,保存的也很完好。
“拿着吧!”
杨彦柔声道。
萧巧娘跪倒在地,向萧鎋行了参拜大礼,虽未能唤出一声阿翁,却已泪流满面,把步摇珍藏在了怀里。
萧鎋也说不上自己是什么心情,或许是愧疚,无奈,爱怜兼有,丽娘的音容笑貌渐渐地浮现在了眼前,一想到丽娘独自生下了巧娘,再往后的艰难日子……他不忍多想了。
萧鎋的眼角起了雾气,许久,才向杨彦郑重拱手:“巧娘就拜托给府君了。”
“萧君放心,今日就此告别!”
杨彦回礼!
一行人鱼贯向船上走去,葛慧娘突然挥手大叫:“巧娘保重啊!”
“嗯,慧娘你也要保重!”萧巧娘也含泪挥手!
……
渡过江之后,天色已至傍晚,围绕着营地,炊烟渺渺,各家自行做饭,每个人吃的都一样,胡饼加麦饭粥,不过与以前相比,胡饼中加了香葱和豆油,摊出来香气诱人,也更加耐饿。
萧巧娘似乎放下了离别的愁绪,一口一口的吃着,还不时和荀华说说话,杨彦却是明白,她只是强颜作欢,不想让自己担心罢了。
荀虎荀豹,还有萧温、萧仁、朱锲、鲍参、鲍令等人也和杨彦围在一起,虽然还没有置掾属,但是根据组织过江的表现,如果没有大的差错的话,这些人几乎就是杨彦的核心班底了。
想想确实挺寒碜的,跟随杨彦的,连一个略有薄名的士家郎君都没有,身份最高的,无非是萧温、萧仁等少数寒门子弟。
荀虎望向了北方的大地,面有忧色道:“此去郯城,尚有七八百里之遥,沿途坞堡、流民帅不计其数,就怕有人利欲熏心,会忍不住对我们动手啊。“
去郯城接回裴妃,虽然人少,却俱是精锐善战之士,又没财货,谁也不会来啃硬骨头。
可这次不一样,全队六千多人,老弱妇孺近半,身家财产都在路上,且人心离散,丁壮尚未组织起来,五百部曲一盘散沙,真正有战斗力的,只有荀虎这两百五十骑。
一旦遇上流民或坞堡武装,一支两支尚可一战,倘若对方联合起来,
第一零七章 立军制
(谢谢好友书友20170903214322771的500大赏)
杨彦当过老师,没当过中小学校长和政教处主任,没有在星期一早上向全校师生训话的经历,乍一见着下方黑压压的人头,也是头皮发麻。
现代社会,尚有个主义约束着行为,可这时,能否活下来才是每个人需要对面的头等大事,他只要言行稍有不当,就不仅仅是被人轻视的问题了,而是人心离散,怕是走不到郯城。
唱歌虽然能鼓舞士气,但是根本性的制度问题不解决,不描绘出一个美好的蓝图,不让人生出信心,充其量只是望梅止渴罢了,些许士气会很快散尽。
“击鼓!”
杨彦转头吩咐。
一名荀氏府卫抄起棒捶,敲打起来。
“咚!”?“咚!”
“咚!”
鼓声激越雄壮,自带威仪,杨彦一袭纯黑官服,面容不怒自威,一份肃穆的气息罩于场中,渐渐地,喧哗渐止,陆陆续续有目光望向杨彦,面孔也带上了一丝凝重。
五十鼓之后,杨彦猛一挥手,鼓声立止。
杨彦这才道:“诸位,某杨彦之,受命任东海国相,荡寇将军,假节督东海国诸军事,今率各位,往郯城就藩赴任!
我知大家或惶恐,或不满,或生怨,或思乡,但事已至此,悔之无用,唯有砥砺前进,披荆斩棘,方能杀出一个光明的未来,于乱世中搏取前程,我丑话在前,凡有逃散者,全家皆斩。“
杨彦锐目又一扫,他自己一袭两千石官服,环绕身周皆是披甲执戈之士,以及各部的赐姓者,凡是与他目光相接,不禁心神一颤,低下头不敢多看。
片刻,杨彦放缓语气道:“诸位皆是随本将渡江北上的心腹之众,本将也不会带着你们自寻死路,所谓同袍同伍,性命相托,既同行北上,便莫问出身,俱作手足爱惜,今本将先定军制。
一将功成万骨枯,世人只见霍去病封狼居胥之殊荣,却不见背后堆积着累累汉军白骨,自汉末以来,兵者愈贱,时至中朝,沦为寒卑,蔑称丘八,有功不赏,有过倍罚,一入军籍,世代为奴,此何等不公也
本将今立制,自此军中,父子兄弟不必相依为军,废除世代为兵之制!“
”凡为兵者,功必赏,过必惩,虽行伍小卒,未来亦可领军一方,封候拜将,光耀门楣!“
”凡为兵者,不必如田间鄙夫,一应家用俱由公府承担,因阶晋薪,使每日吃饱喝足,专精兵事,其父母妻儿,亦给予田亩,令有所出,有才能者,公府召用,依事给钱米!“
”凡为兵者,战死沙场,由公府厚恤,赡养父母妻子,不强许妻与他人,奉其父母棺木,公府按月拨钱米,养子女至成年,将来若条件许可,聘师为其授课,教其读书写字,或为栋梁之材!“
底下又起了小声议论,有人目中放出了精芒,显然为杨彦描绘的前景动了心,当然了,不是所有人都尽信杨彦,毕竟空口白话谁都会说,再看队伍中的寒碜模样,携带的粮食只怕挨不过一个冬天,拿什么去赏赐,拿什么去养兵,又拿什么去抚恤
杨彦看了眼荀华!
荀华的心态与之前被荀灌强行差使大有不同,哪怕她自己对杨彦的话都不大信,也开声叱道:“你等莫要轻视,将军从无到有,崛起之速,自中朝以来可有他例将军以年数千万钱进奉东海王妃,岂能养不起区区一军且温公、卞公、荀公与数百世家子弟皆来相送,足见寄将军予厚望!
你等燕雀之心,安能晓将军鸿鸪壮志“
这话连杨彦听了都脸红,偏偏荀华一副义正严辞的模样,不过效果还是有的,毕竟送别的实情除了荀家人,谁也搞不清,即便是荀氏匠户,也因落在后面并不能了解太多
第一零八章 选兵标准
很多人的激动溢于言表,沉浸于杨彦描绘的美好蓝图当中,当时人命如草芥,人人朝不保夕,生生死死见的太多,死亡也就那么回事了,并不是惧怕到骨子里,因此才会人人争功,力争上游,闯出一片天地。
杨彦双手一压,待喧哗稍止,便冷冷一笑:“是不是以为在东海军中混日子熬资历就能熬成高级将领本将告诉你们,纯属做梦!
士族平流进取,以至公聊,人家有个好祖宗,你们没有投胎的本事,要想出人头地只能凭着真才实学,庸碌之辈,即使一层层晋升上去也只会触犯军令,乃速死之道!
本将的军中,可不是什么人都要,弓、马、步各有不同,现趁着天未全黑,本将先挑选步卒,日后再教以弓马,优中选优,平时多流汗,战时方能少流血,若是吃不了苦,现在可退出,机会只有一次。“
退出
这不是开玩笑么,在这世道,干哪样不苦况且都是乡里乡亲,父母妻儿也在一边看着,大好前程在眼前,却因怕苦退出,只怕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
不仅没有一个人退出,甚至还有人大叫:“将军,我们能吃苦,除非是软蛋,谁他娘的自认软蛋,现在就滚出去!“
”对,滚出去!“?杨彦一看,这几个叫的凶的来自于鲍氏,不禁会意的笑了笑,这是天然的水军啊,他记着了,随即便向左右道:”去伐几株树木回来,削成石半木桩!“
”诺!“
几名亲卫施礼离去,捍起斧头,奔入左近树丛。
荀氏府卫摇身一变,成了杨彦的亲卫,从理论上说,在杨彦未登基称帝之前,亲卫形同于主家的家奴,但是并未有人心怀怨愤,反因杨彦以腹心相托,点明了自己才是杨彦最为信重之人得以沾沾自喜,无不生出了知恩图报之心。
毕竟在那个时代,人身依附无所不在,不是每个人都如杨彦坚守自由的底限,讲人权,讲平等就和傻子差不多,实际上杨彦不受刁协征辟,不入荀府为门客,非得求一个如鸡肋般的东海国相,在许多人眼里就是傻子的行为。
其余亲卫纷纷拥入人君,协助着萧温、朱锲、鲍叁等人组织丁壮,打散所属,站成一列列。
当匠户也被组织过来的时候,杨彦挥手阻止:“匠户不必参与。”
顿时,一名三十左右的铁匠急的拱手道:“郎主,我等虽为贱籍,亦有报效郎主,建功立业之心啊!“
杨彦笑着问道:“你叫什么”
这名铁匠谦声道:“不敢当郎主之问,奴名赵四!“
杨彦点了点头:”赵四,本将并非歧视,实因你们皆为独当一面的人才,投身军伍有失大用,暂且安心,将来去了郯城,本将依才擢用,公府掾吏尚未设置,若是你才具堪使,未必缺你一席!“
“奴……奴……”
赵四懵逼了,这话就如一道惊雷劈在脑际,掾吏不就是官吗,自己身为贱籍,也能当官一时竟不知说什么是好。
杨彦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天生我才必有用,莫以出身论高低,他日你若为我掾吏,我便放还你名籍!“
”奴……不敢,不敢,呜呜呜“
赵四只觉鼻子蓦然一酸,跪倒在杨彦面前,大哭着磕头!
“本将绝不戏言,下去罢!”
杨彦挥了挥手。
很多匠户都交头接耳起来,这正是杨彦希望看到的,把赵四立为标杆,带动匠户的积极性,发挥出主观能动性,还是有很大意义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