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颜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上林春
邵儇摆手笑道:”杨府君过奖,只是趁敌不备罢了,好了,你我不必虚言,究竟是阎平袭击于你,还是你寇略于他,此事很难道个明白,况你就藩郯城耽搁不得,我不欲与你纠缠不清。
这样罢,阎平的死因日后再说,现在请你把他的部众交还于我,钱米你可自行带走,这个要求理该不过份,而且你初去郯城,粮米难以为继,眼见凛冬将至,若是挨到明春的话,恐怕你也养不活如此之多的人口。“
”哦“
杨彦讶道:”为何是交还“
在乱世中,如果一边是人员,另一边是钱粮,只能二选一的话,杨彦宁可选人,毕竟人口才是根本,可以生产,可以作战,可以抢掠。
阎平的部曲约有一千五,连同家眷在七千左右,如果给了刘遐,等于刘遐平白得了一千五百户,实力将膨胀一圈,这是资敌啊。
至于邵儇一副摆出为你好的口吻,你养不活我来帮你养,这真是笑话了,杨彦最缺的就是人力,如果给他一百万人口从事生产,大话不敢吹,十年之内吊打诸胡,二十年灭晋还是不成问题。
没粮食吃,难道不会去抢么再差再差,东海国临海,海域范围大致从今天的山东日照到江苏连云港一带,每天清晨去海滩上拾贝壳螃蟹也不是不能果腹,况且那时的连云港还没堆积出来,从郯城到海边的实际距离约在一百五十里左右,骑兵一天跑一趟完全可行。
当然了,拾贝壳吃海蟹只是最下下之策,这玩意儿吃久了连杨彦自己都吃不消。
邵儇理所当然道:“阎平乃夫郎部将,束其众天经地义。”
杨彦道:“敢问阎平是刘将军的部曲还是佃户”
东海军中,都暗道一好问的好,流民帅的部将并没有太强的人身依附关系,合则聚,不合则分,阎平又不是你家部曲,你凭什么并其众
邵儇面色现出了一抹寒意,反问道:”那杨府君待如何“
杨彦淡淡道:”杨某奉劝邵夫人莫要意气用事,伤了两家和气。“
”大胆!“
”放肆!“
刘遐军中,喝骂声四起。
蔡豹与候礼则是默不作声,暗暗打量着东海军与刘遐军的对比。
”哈哈哈哈“
邵儇仰天长笑道:”你杀人并众,掠人家财,难道还有理了“
杨彦拱了拱手:”公道自在人心,有理不在声高,事实便是如此,杨某敬邵夫人,但是我手下这么多人,要吃饭,也要生存,请恕难以从命,若是邵夫人想从杨某身上割肉放血,空口白话可不行,听闻刘将军身经百战,部众悍不畏死,那就让我东海军的儿郎们见识一下先辈风采。“
气氛顿时剑拨弩张!
东海军有四千人,阎平的部曲还有一千五,真到要作战的时候,可以把部曲的家眷推出船仓,以钢刀架脖子,挟逼部曲当先登,与刘遐部众死拼。
杨彦猛的单手一举!
荀虎拨剑大呼:“刘遐欺人太甚,我军虽新立,却不可轻辱,堂堂七尺男儿,纵马革裹尸,也胜于忍辱偷生,众军可敢随将军死战”
“
第一二七章 郯城现状
不过不死不休那又如何本来淮北流民帅就是杨彦欲除之而后快的对象,同样,淮北乃至江淮的资源人口就那么多,自家强势介入,必然要从别家口中分食,一有机会,流民帅也会逮着自己往死里捶。
如今只是矛盾公开化,撕破面皮罢了。
当初自请为东海国相之时,就料到会有眼下的局面,无非是来的比料想中稍有提前,但自己的根基也远超早先的预料,何惧之有
杨彦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望向下邳。
“杨郎救命之恩,他日必有回报!”
蔡豹远远放声唤道。
杨彦面孔阴霾尽去,挂上一副笑容拱手:“蔡将军不必客气,杨某不敢居恩。”
“诶杨郎此话休提,你与刘将军之事,老夫会想办法从中斡旋,今日就此别过,告辞!”
蔡豹拱了拱手,勒马回城。
候礼向杨彦略一点头,也跟着蔡豹向城内行去。
这倒是让杨彦挺无语的,不是常说救命之恩,当举家相随吗他觉得蔡豹最好的报恩方法是率部归附自己,随同北上郯城,就算自己名位不高,蔡豹拉不下脸归附,那来点实际的也行吧,比如财货、粮食、女子……
可这老家伙只是口头称谢,拍拍屁股就走,一毛不拨啊。
萧巧娘猜出了杨彦的心思,扑哧笑道:“郎君,那老儿不识明主,是他眼拙,你也别和他计较,将来迟早要后悔的,若是待得郎君名声大燥再来投呀,那可不能便宜他了。“
荀虎也点点头道:”将军,某观此人,外表粗豪,实则精明,若是过早来投,以他的名望,非给个长史不可,恐至客大欺主,后患无穷,其实蔡豹留在下邳,至少能牵制刘遐,对我军有益无害。“
”嗯“
杨彦想想也是,蔡豹真要投了自己,肯定不能夺兵权,而这有悖于自己的初衷,从这个角度看,蔡豹不来也是好事,况且天下人都知道是自己仗义直言,蔡豹才得以获释,只要稍微在乎点名声,蔡豹就不可能与自己为敌,如此想来,放养于外并非一无是处。
下邳军出来的快,回去的也快,不片刻,已退的干干净净,大门紧紧关上。
“启行!”
杨彦猛一挥手。
全军缓缓开拨,由泗水进入沂水,一路北上。
与吴地河流多棣桁阻塞航道不同,江淮和淮北的河流由于战乱的因素,没有哪个大户愿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修建水利设施,这无形中保持了航道的畅通,只是有些河段因渐渐淤积,水流较浅,需要拉纤。
其实被刘遐威逼也不是全无益处,全军的精神面貌和凝聚力明显上了台阶,毕竟在蔡豹被解职之后,刘遐的势力一跃而起,形同于淮北流民帅中的盟主,如今却连刘遐都奈何不得自己,军中对前路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精神面貌提高了,再有家园在望的叠加因素,行军速度有所加快,由下邳至郯城三百里,原计划五日抵达,但是在第四日正午不到,船队已经徐徐靠岸。
郯城位于沂水和沐水的正中间,各距两水约二十余里,沂水和沐水均是发源于山东半岛中南部山区,一路南来,被沂蒙山分隔开,沐水位于沂水之东,于今江苏新沂折向东行,与游水汇合之后,突然向北,在赣榆注入黄海。
各船放下舢板,货物人员依次下船,杨彦却望着沂水久久不语。
萧温问道:“府君可是想挖掘沟渠将二水连接”
杨彦点点头道:“郯城背靠青山,两水环绕,具得天独厚之势,若是于郯城周近沟通两水,军队与物资的调度将浑如整体,防御面也会随之缩小。
纵千军万马来攻,只要我军能控制水道,敌除了从东山山路行来,别无他途,不过若于下游挖掘,陆路交通若会受影响,因此沟渠最好是位于于郯城上游。
这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我军目前也无能力开建如此浩大的工程,暂时急不得,先安定下再说罢,大家也别过早放松,郯城虽已在望,但城中大户的心态尚难揣测。“
”诺!“
众人纷纷应下。
 
第一二八章 不受欢迎的人
谢谢好友兰陵萧家的两个打赏
听了魏良的道来,每个人都是倒吸了口凉气,郯城的形势竟然恶劣至此,这些乡豪敌视东海王越,杨彦作为东海国相进驻郯城,必然也不受欢迎。
况且十来家各占一角本呈匀势,彼此之间通过联姻枝蔓相连,如今杨彦强势入驻,等于打破了原有的平衡,没有谁会愿意看到这种变化。
虽然在理论上,各家之间都有矛盾可资利用,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怕稍微露出这方面的意图,杨彦就会沦为全城公敌,甚至直接有人引石虎兵前来。
再说人家凭什么和你一个外来户合作
“哎”
魏良叹了口气,又道:“府君,别家可以不计,四家中以孙氏为大,自称其先祖乃春秋时郯国国君郯子之后,拥部曲千户,荫客两千余户,其余徐陈郑三姓稍次,也各自拥部曲超八百,荫客近两千,若算上其他拥数百不等的小户,整个郯城,丁口即便不足两万户,也差之不远。
而东海国下辖祝其、朐、襄贲、利城等诸县,亦各由当地乡豪宗亲把持,户数从千余到两三千不等。
另从沂水到沐水,周近数十里的良田皆属这十来家所有,府君若是有心屯垦,万望匆意气用事,沂水以西有大片抛荒良田,重新耕作并不困难,只是每到收获时节,须多派人手护着田地,以免外人盗割。“
根据魏良所说,郯城的底子还是不错的,两万户的城池放在三吴不算什么,不过在淮北诸城中,也能排上前十了,若是再加上下辖诸县,可能总户数应该有三万多户,二十万人口显然是一座金矿。
如果杨彦能掌控这二十万人口,足以把郯城建为一座坚固的堡垒,不说与石勒争雄,至少能守着,可是短时间内急切不得,更不能让人揣测出自己的居心。
破家县令,灭门知府,岂是口头说说
杨彦的最终目地,就是把郯城的大户一网打尽!
而魏良恐怕是受各家之托前来,存了警告自己的意思。
于是,杨彦向魏良拱手道:“多谢魏老告之,另请魏老转告各家,杨某镇郯城,是因胡虏日嚣,郯城或有不保,专为王妃镇守家业而来,并无冒犯乡人之意,待安置妥当,当邀请各家家主把酒言欢,共商大计。“
”既如此,那老朽便告辞了,若府君有何疑难之事,可唤人相召老朽。“
魏良也拱了拱手,便向外走去。
杨彦放下身段,亲自送了魏良一程。
回来之后,萧温满面忧色的说道:“府君,来前竟不知郯城乡豪势力如此之大,我只有两万人,他却二十万,此消彼涨,必会心存轻视,恐相府政令难以推行啊。”
“哪有什么政令”
杨彦摆摆手道:“他过他的,我们过我们的,得先把自己安置好,撑到明年开春有了收获再说,对了,我这里有个犁的图形,你拿去给专责打造农具的匠户和铁匠,令其尽快打造,勿耽搁了耕种。“
说着,便从怀里取出一张图纸递给萧温。
杨彦给萧温预留的职位是户曹掾,主民户,祭祀,农桑。
杨彦拿出的,正是穿越必备曲辕犁,各个部件画的清清楚楚,并有说明、相对直辕犁的优势以及装配方法,这还不完全是唐代的曲辕犁,而是宋元时期普遍使用的耕犁,相较唐代曲辕犁而言,犁辕更短、更弯曲,减少了策额、压镵等部件,使得结构更加轻巧,使用更加灵活,效率也更高,按当时的工艺水平,制造并不困难。
这种犁在中国历史上一直使用到清代,后因钢铁厂的出现,木辕改作铁辕,但主体结构没做太大的变化。
萧温仔细看着,渐渐地,目中现出了神光,许久,才不敢置信道:“属下本忧天气渐寒,或赶不及抢种麦子,若此辕真如所说,当可无忧!
只是……府君,请恕我直言,年幼时,我曾在家里耕过田,对农事稍有了解,故而敢断言,若无对农事的深刻理解,绝无可能制出曲辕犁,而此犁无论江南江北,从未出现过,这犁难道是府君自创不过……“
萧温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分明是想不通如杨彦这种人怎么可能设计出曲辕犁
杨彦也不解释,微微笑。
&
第一二九章 蒙眼摸妻
第二天一早,全军拨营,赶往郯城,船只留在原地,着两百军卒搭营看守,大队人马约正午进了城。
整个城池仿如一座死城,各家都筑起高墙圈成了一块块,街道上几乎不见行人,仅从表面来看,谁都想不到郯城竟藏着两万民户。
城中心东海王府附近,因着荒废了近十年的缘故,很多屋舍都破败不堪,好在王府足够大,杨彦暂时把人安排进王府和周近的署牙,至少先住下来,然后逐步修缮屋舍,依次迁出。
原本荒芜的王府,一下子变得人声鼎沸,到傍晚时分,才勉强安置妥当。
匆匆用过饭之后,杨彦把姬妾和婢女叫来了王府大殿,合计有六百多人,加上女亲卫和女营的健妇,诺大的殿堂几乎可以用人挤人来形容,全是风格各异的莺莺燕燕。
这要是放在前世,杨彦铁定吃不消,千余女子,就他一个男人,比上幼师还要恐怖啊,好在此时,底下的女子无人开声,玉面满含着不安,不过也有少部分自恃姿容不错,美眸中射出盈盈秋波,大胆望着杨彦。
萧巧娘和荀华交换了个无奈的眼色,分明是要论功行赏了。
以目前军中的情况,首先,粮食和金帛不可能赏赐下去,事实上在真正立足之前,所有的物资必须统一管理,按需分配,这和后世的太平军如出一辙,也被很多人诟病。
但杨彦不仅仅是东海国相,还是全军近两万人的家长,那么多人的吃喝拉撒,生生死死全在他一念之间,他只能充分利用起有限的资源,实行临时半制度。
所谓半就是吃大锅饭,大食堂,物资按需分配的同时,对个人自己带来的私产并不强征,也就是说,在分配的时候忽略掉个人私产,不管你有没有家产,该给你还是给你。
其次,田地暂时也没法分,现成的田地全部被郯城大户控制,全军只能开荒屯垦,而军职该升的都升过了,能分的只剩下女人。
把女性赏赐出去,现代人很难过心理上的那关,不过军中那么多光棍,不分不行。
“大家安静!”
杨彦双手一拍。
实际上也没人说话,只是把注意力吸引过来。
杨彦道:“凡是能读写者都站那边,本将另有任用!“
有些女子眉眼间隐现迟疑,暂时没人移步。
萧巧娘劝道:”姊姊们,郎君因才施用,不忍见着大家的才华埋没,这是改变人生际遇的一次机会,希望姊姊们莫要犹豫,我敢担保,每一名被选出的女子,都将获得优厚的待遇,郎君没有恶意的。“
一名十七八岁的女子,一看就是姬妾打扮,吞吞吐吐道:”妾读过《女诫》和《列女传》,偶尔也曾书写,不知可堪将军任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