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颜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上林春
”郎君,妾……自是不希望。“
萧巧娘明显被感动了,猛抬起脑袋,眼里闪烁着泪光。
杨彦笑道:”不希望就别再给我整这些事,好了,我等着你长大!“
”嗯“
萧巧娘哽咽着点头,不自禁的看了眼自己那只是初现蓓蕾的胸脯,心里暗暗着急。
杨彦却是又道:“既然做错了事,就得罚,今晚罚你服侍我洗浴,过来吧!”
“啊!”
萧巧娘惊呼,刹那间俏面通红,芳心也是说不出的羞喜!
……
巧娘
第一六二章 楼船尉
王邃的结论,把杨彦的功劳全部抹煞,其实这也是杨彦的原意,毕竟抢功毫无意义,朝庭的封赏只是虚名,说句不中听的话,他的奉禄连一粒米都不会给,现阶段,低调种田才是王道。
只是孙默无辜的成了贼寇,王彭之和沈劲等人不仅洗去了污点,也反为有功之士。
王彭之长舒了口气,羊鉴与诸葛颐更是连连点头,认可了王邃的结论,蔡豹虽有些不满,却不至于为孙默鸣冤,事情就这么定了。
第二天,王彭之一行带着王邃的书信,离开下邳,踏上了去往建康的归途,那些部曲、仆役与歌舞姬的下落他没好意思问蔡豹,实际上他心里清楚,多半落入了杨彦手里,可这也是没办法之事,只是有些心疼那些前溪歌舞姬,一想到成了杨彦的私宠,被杨彦压于胯下夜夜笙歌,心里就憋的慌。
杨彦要是知道王彭之的想法,肯定要道一声冤,短时间内,他还没法给那些歌舞姬排演西厢记,因为现有的西厢记是小说,需要改编成折子戏,相当于重写一遍。
这时他正带着亲卫在沂水岸边,听取一名中年人讲诉水军战法。
“陆上行军须观察山川道路,水军亦如是,水道状况、水流缓急、流量大小、水深高低皆关乎水战成败,孙权曾以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喝令曹操退军,关云长也曾借汉水暴涨擒于禁,斩庞德,乘船立围,困曹仁于樊城。
除水之外,还须注意风向,抢占上风口可加速行船,无论冲撞敌阵或投掷戈矛均能威力倍增,尤其火攻中风向至关重要,然一旦遇暴风,则不可出战,否则船只极易失控被刮向敌阵……”?这名中年人名为蒋钊,先祖蒋琬。
很多人只把蒋琬当作文臣,实际上蒋琬精于水军,曾于延熙元年,受刘禅命于汉中操演水军,意取上庸、魏兴二郡,却因旧伤复发,功亏一筹。
后蒋琬子蒋斌于季汉败亡之时投降钟会,在cd为乱兵所杀,蒋钊正是蒋斌这一支,祖蒋悦曾于巴蜀协助王濬打造舟船,其大型楼船,长百二十步,可装载两千余人,上构木城,筑起楼橹,四面开门,船上可骑马驰骋,便是出自于蒋悦之手。
但蒋悦身为蜀人,在晋的地位连吴人都不如,又因灭了吴后水军近似于闲置,故虽进洛阳为官,却不得重用,只能勉强混个温饱,及永嘉之乱,蒋钊率妻子南奔,不幸落入了阎平手里,全家沦为船工。
得知军中有此人,杨彦大喜,蒋钊也倾尽所能,尽述所长。
杨彦一边点头,一边问道:“公琰(蒋琬表字)公明察善断,循法治国,不喜阿顺,不听谗毁,实为一代贤臣,蒋公即为公琰公后人,想必亦精通水师战法,不知可有教我“
蒋钊客气道:“老朽不敢当,可试着为将军述说一二。
水战动辄舟楫数千,稍有不慎便至混乱,故军士、船工、舵手须分工明确,各就其位,战船行进调度须严格管理,檑鼓一通,吏士皆严,再通,伍什皆就船整持橹棹,军士各持兵器就船,各当其所,幢帆旗鼓各随将所载船,三通,大小战船以次发,左不得至右,右不得至左,前后不得易,违令者斩!
……水军战法无非三种,其一战船冲撞,利用已方坚船冲击敌舟要害部位,如划过舷侧断其长楫,冲撞船尾破其舵室,或拦腰撞其斗楼,毁其弩窗、矛穴,使敌船丧失部分战力。
其二当狭路相交,舟楫相逢时,须以楼船士跳帮接舷作战。
其三为火攻,然火攻不可轻用,须与天时地利紧密结合,否则攻敌不成反致燃及自身.......”
蒋钊的面孔,神彩飞扬,只是随即就叹了口气:“只可惜水军使用受河道湖泊限制,建造周期长,耗资巨,士卒训练困难,天下间已没有几人愿训练水军了,哪怕本朝大将军,虽拥舟千艘,却也只是把舟楫载运的步卒当作水军使用而己。“
&nb
第一六三章 先进的造船法
杨彦点点头道:“我有一法,可解决此难题,即于水边先掘船坞。“
”船坞“
众人面面相觑。
杨彦解释道:“所谓船坞,是于河岸修建三面封闭、一面临水的深水池,于临水一面安装闸门,池底置一套支架,造船时,关闭闸门,排空积水,于坞内造好再引水驶入河中,修船则反之,船驶于支架上方,关闭闸门,抽干池水,船便降落于架上,如此一来,建造修理两相宜,不怕被水冲走,亦能节省民力,只须安排专人维护即可。”
蒋钊顿时嘴巴张的都合不拢了,这可真是个天才构想啊,虽然掘水池麻烦了些,但好处也显而易见,一劳永逸,且在近似于封闭的空间里操作,造船维修的速度也能加快不少,不禁赞道:“将军真乃奇才也,一语顿开茅塞,老夫甚为钦佩。”
杨彦并不谦虚,微微一笑:“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但求各尽其用,本将无非是动动嘴而己,真要有所成,还得仰仗蒋公啊。”
“不敢,不敢,将军过谦了。”
这话听得蒋钊还是挺舒心的,连声谦让。
“嗯”
杨彦摆了摆手,突然留意到前方不远有船工在修理船只,于是招呼:“蒋公,咱们去看看。”
一行人来到近前,蒋钊正要喝令船工见礼,已被杨彦制止,饶有兴趣的看着,几名船工也没在意,各自忙碌,浑然未觉身后有人。
从体形来看,这应该是一艘艨艟,外表的生牛皮已被揭下,船体有多处损坏,个别地方也卸了下来,能从船仓这头一眼望到那头,显然是准备重新安装木板。
杨彦注意到船体里没有龙骨,不由转头问道:“蒋公方才所言水战之法中,便有硬撞一途,若是我船与敌船相撞,如何能保证敌船毁而我船无恙”
“这……“
有了船坞的先例在前,蒋钊不敢再轻视杨彦了,想了想,才道:”一般来说,需要由经验丰富的舵手掌舵,以我船坚硬之处撞敌船脆弱之处,除此之外,便是尽量把船造的坚固厚实,但事无绝对,须根据战场情形临机而动。“
杨彦在地上拾起一根树枝,就着河滩画了一副简易的龙骨结构,又道:”此物为龙骨,造船时可先造龙骨,再根据龙骨造出船体。
它的优点是,因着龙骨的存在,不仅可坚固船身,提高抗风浪能力,还可把撞击力量分散由全船承受,除非对方的船只庞大,能一撞将我方全船撞毁,否则船体很难散架,并可根据龙骨,于舱中分隔出一个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姑且名之为水密仓,这样,即使有局部损毁,也很难影响到全船,蒋公以为此法如何“
蒋钊仔细看着,越看越是心惊,虽然杨彦画的很粗糙,但作为水军世家,很快就看出了龙骨的作用。
事实上,龙骨直到宋代才出现,正是有了龙骨,才得以造出驶入大洋的海船,可以说,没有龙骨,就没有南宋繁荣的对外贸易。
当然了,龙骨并不是唯一,罗盘的作用不亚于龙骨,不过不出海的话,暂时还用不到罗盘。
那几个修船的船工也纷纷站了起来,向杨彦施了一礼之后,就望着龙骨,交头接耳,嘀嘀咕咕。
在场都是有经验的船工,龙骨的构造不难看懂,渐渐地现出了震惊之色。
有了龙骨,战船不仅坚固性无以伦比,还能增加甲板面积,这样的天才构思是如何琢磨出来的呢
蒋钊更是以不可思议的目光看着杨彦,今天所获的知识,颠覆了他一辈子的造船理念,他根本就想不到,船还能这样造,同时,心里也隐隐有难以抑制的振奋之情汹涌澎湃。
是的,杨彦对水军的重视超出他的想象,他已经在幻想驾着新式战舰驰骋于江海的场景了。
杨彦提醒道:“蒋公,诸位,造船之法请严加保密,切莫让外人得去。”
“请将军放心!”
众人也知道事关重大,忙不迭的应下。
杨彦无意中目光一扫,看到地上有一堆竹钉,便问向蒋钊:“是否以竹木钉固定船身”
 
第一六四章 碱化工产业链
(谢谢好书友160227185121508的2000大赏,好友门阀掘墓人的打赏)
目前杨彦技术不缺,原料也不缺,很多常见的化学反应在简陋的自然条件下就可以完成,不需要太精密的仪器设备与讲究的环境,他缺的是人。
他的手底下只有两万多人,还包含大量的老弱妇孺,丁壮连一万都不到,其中半数为兵,除去造船,他已经开办了硝石产业、食盐业,造纸业、煤铁业,还要有人耕田,人手是真正的捉襟见肘了,可纵是如此,他仍是精打细算,又抽调了五百人去开采石灰矿。
这真是托了乱世的福,普通人只要有口饭吃,就不会闹事,如果搁在往后的宋明清的时代,如他这样滥施民力,早就怨声载道了。
不过除了工匠时常需要加班加点,杨彦严格执行四个时辰工作制,并不过于压榨剩余价值,因此他的口啤还是很不错的。
当然了,这最老的一批元老杨彦也会记着,将来会择才逐一提拨,随着他的壮大从而登上高位。
石灰岩位于郯城以北五十里左右的丘陵山区,在今天的郯城县庙王镇王庄村境内,可开采面积在百亩以上,对于杨彦这种划个圈就能开出矿的能力,只能用郯子托梦来解释。
甚至萧巧娘还私下里问道:“郎君,能否找到金矿”
杨彦笑了笑:“你这小财迷,金子哪有那么好找的。”
实际上杨彦是言不由衷,金子还真的有,就在胶东半岛,曹嶷的地盘上,他记得清清楚楚,整个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在胶东半岛合计开采了42万两黄金,有效的支援了解放战争,但目前他的手还伸不到胶东。
‘青州啊!’
杨彦不禁望向了北方。
对于他来说,胶东的黄金倒是不急,但石墨矿一直惦记着,有了石墨,就可以打造坩埚,烧制钢水,直接浇铸钢制构件,尤其是钢钉,因为铁钉在水中易腐蚀,以钢钉代替铁钉,可以使船只更加坚固,延长保养的周期。
目前,只能老老实实的开采石灰岩,石灰岩不是开采出就能用的,还需要在1000到1100度的高温中锻烧,排出二氧化炭,才能得到较为纯净的氧化钙,也即生石灰。
十天后,第一批约五十石生石灰出炉,用骡马运到沂水边上,就地掘了个大坑,铺以生石灰,上面放着刚砍伐来的新鲜木料,另有沟渠通入坑中。
蒋钊与一众船工均是摒住呼吸,若是这个方法能成的话,造船的效率会数倍提高,作为与船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又怎能不渴盼呢
“放水!”
杨彦一声令下。
船工掘开沟渠,引沂水流入,就看到一条水线灌入大坑,刹那间,水面沸腾起来,浓烟蔽日,哪怕隔着老远,都能感觉到那扑面而来的热浪!
“将军,此法必成!“
蒋钊家传造船,光是体验热气,就有了几分把握,不禁激动的叫道。
”但愿如此!“
杨彦微微一笑。
水咕噜咕噜的烧着,生石灰与水反应,释放出的温度超过了一百度,再加上熟石灰本就对动植物的细胞膜具有破坏作用,两相叠加,足以灭杀树干中未死亡的细胞。
所有人都指指点点,兴奋之色溢于言表,对杨彦的超出时代本事,那是既不解,又渐渐地习以为常,荀华的心里还多了份骄傲。
而在杨彦眼里,这就是一条完整的碱化工产业链。
生石灰放在那个时代,是最完美的干燥剂,储存粮食的仓库中,洒点生石灰,可以有效吸水,防止谷物受潮发霉,也特别适合香菇和木耳的生产。
没错,将来有了足够的人手,杨彦会推广种植香菇和木耳,以及各种药用及食用菌类。
而以生石灰加水,既可煮木料,又可得到熟石灰,熟石灰的用途更广泛,除了建筑原料和杀菌消毒,还可用于对纸浆的漂白与糖的脱酸,当时的蔗糖,因工艺不过关,普遍带有一种酸味,如经熟石灰处理,可以制成近似于现代常见的白砂糖。
只是淮北不产甘蔗,提纯饴糖还得放到建康才行,不过熟石灰另一个关键用途便是与硫酸铜溶液按一定比例调配,制造农药。
硫酸铜
第一六五章 白虎通义
巧娘正和崔玲在一起,于是把崔玲也一并叫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崔玲的面色红润了许多,原本那瘦骨嶙峋的身板也稍稍丰腴了些,侧脸的疤痕用头发遮住了,看上去顺眼多了,倒是个娇俏可人的小娘子。
只是崔玲反多了些拘谨,只与萧巧娘坠在后面窃窃私语,荀华跟着杨彦,保持一个身位的距离,四人渐渐地走近了教室。
“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阳唱阴和,男行女随也......”
教室中,传来了小孩子的朗朗读书声,萧巧娘不由赞道:“阿玲,清河崔氏以经学传家果不其然,崔公也不愧是学问深厚呢,你听听这读书声,明显是有所感悟才会如此齐整。”
崔玲的俏面现出了一抹自豪之色,偷偷望了眼杨彦,却见杨彦眉头微皱,不禁问道:“将军为何皱眉是对大父教学有所不满,又或是不明其义“
”呵!“
杨彦晒笑道:”崔公所授乃《白虎通义》,我怎么会听不出“
《白虎通义》又名白虎通,共四卷,班固撰,记述汉章帝建初四年,白虎观会议有关经学内容之探讨,通篇继承了董仲舒今文经学的思想,以神秘化的阴阳五行为基础,为解释自然社会、伦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编造出了一套神学世界起源说,并神学化阴阳五行理论,也是宋明理学人性论的始祖。
崔玲又问道:“《白虎通义》集今文经学之大成,将军既然读过,那为何皱眉莫非另有见解”
杨彦突然发现,这小姑娘战斗力挺强的啊,但他要找的是崔访,不会和个小娘子为经学争论,于是摇了摇头:“待崔公出来再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