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晋颜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上林春

    杨彦也如此,初夏的林间几乎无风,荀华那清新自然的女子体香,不停的撩拨着他的心灵,随着天气渐暖,他越发蠢蠢欲动,闲遐的时候,往往会有把荀华叫来自己房里的想法,或者找兮香和菱香解决一下,可那时是他自己冠冕堂皇的婉拒了人家,总是没法再开口。

    ‘春天来了!’

    杨彦暗暗叹了口气,说到底,他的心态仍是现代人的心态,没法把女性当作玩物,如时人常见的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乃至送女、换女,他做不到,也不愿突破自己的底限。

    或许是被身侧檀郎那燥动的心所惊挠,荀华咬了咬嘴唇,小声道:“将军,妾……妾把我们的事和女郎说了。”

    “什么”

    杨彦不明白荀华为何会说这个,借着幽暗的月色看了过去。

    荀华的俏面通红滚烫,不敢看杨彦,以细如蚊蚺的声音又道:“妾会帮着将军想办法,郯城的任何事,妾……也会为将军遮掩的。”

    顿时,杨彦浑身一震,荀华的暗示非常清楚,她猜出了自己对荀灌有想法,也可不计名份的跟着自己,并愿意在荀灌面前维持自己的伟光正形象。

    杨彦心生感动,心底有种异样的情愫滋生,这种感觉,有十几年没体会到了,他很珍惜,不愿意因与荀华过早纵享床榻之欢变质走味。

    毕竟男女上了床,彼此之间的关系会由朦朦胧胧,变得直接明了,并于短时间内达到顶峰,之后,两情相悦会渐渐地演化为亲情。

    杨彦希望这种心与心靠贴交流的时间尽量长一点,于是只握上了荀华的手。

    由于长年舞刀弄枪,荀华的手不能称之为柔荑,掌心分布着几粒细小的茧子,不过杨彦十分喜欢那种糙糙的感觉,如获至珍般的捏挤起来。

    荀华微颤,讪讪道:“将军,妾手好粗,有什么好捏的”

    “哦”

    杨彦低笑道:“那你说说看,你哪里比较细嫩,可否为我指点一二”

    倾刻间,荀华脸红的似要滴出了血,小心肝扑腾扑腾直跳,这真是又羞又恼啊,她不禁望向了自己那用布条束着的胸脯,纵有重重束缚,也阻挡不住青春的勃发,一种难言的喜悦与骄傲布上了心头。

    “哎”

    杨彦叹道:“荀华,你这是何苦呢。”

    荀华明显放开了,蒙着脸道:“妾自知高攀不上将军,但妾愿为将军做任何事,将军既心系女郎,那妾无论如何也要帮将军达成心愿。“

    杨彦讶道:”你不觉得我身份低微当初刘遐向女郎暗示,你可是第一个跳出来发火呢。“

    荀华勉强坐直身子,摇了摇头:”将军是潜龙,欠缺的只是个一鸣惊人的契机而已,刘肇之辈怎能与将军相比,其实……女郎也并非对将军无情,只是顾忌太多,不敢面对罢了。“

    这话透出了很多重要信息,杨彦相信荀华的判断是准确的,那他对荀灌的态度也要主动些了,力争打破与荀灌在身份上的隔阂。

    不过暂时还回不去建康,最起码要待徐龛事了,而沈劲攻打徐龛的最好时节应是夏末秋初。

    这时,林间有细密的脚步声传来,荀华赶忙把手抽了出去,不片刻,一名女亲卫低声唤道:“将军,人来了,约五百人,带有刀枪弓箭,还有十里即可到达!”

    “好,吩咐各部,以锣声为号,务必瓮中捉鳖!“

    杨彦精神一




第一八二章 回交育种
    (谢谢好友想不通就迷糊了的两张月票)

    全军并未过河,而是沿河搭建了简易营帐,毕竟明早就是收割之日,来回跑没任何意义。

    入了营之后,经清点,郗迈与周翼一行被杀二十来人,数十人负伤,逃散近二十人,其余四百余众全部被俘。

    火光熊熊的河边,周围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军卒,郗迈与周翼面若死灰,还带着难以掩饰的懊悔之色,那个时代被俘,多半没有好下场,可是降了杨彦又不可能,毕竟郗鉴还在,暂时没有谁会背弃郗鉴为东海军效力。

    “来了!”

    周翼突然低呼一声。

    围困的军卒让来了一条通道,数十人排众而入,当先者,身着白袍,颌下无须,约十七八岁的年纪。

    “此人必是东海国相杨彦之!“

    郗迈也道。

    杨彦步至近前,略微打量了番,便冷冷一笑:”想不到我杨彦之虽处事低调,却还是被惦记上了,说,谁人派你等前来“

    郗迈咬了咬牙,拱手施礼:”邹山郗公座下,郗迈参见府君。“

    ”哦,郗公“

    杨彦讶道:”郗公乃兖州方伯,博览经籍、清节儒雅,怎会行此鸡鸣狗盗之事你莫不是诓我罢“

    ”这……“

    俘虏们纷纷现出了羞悔之色。

    是啊,盗割麦子败坏的是郗鉴清名,这倒是让杨彦暗感无奈,他也不知道郗鉴哪里好,就这么受人拥戴,不过也因此,对俘虏的安置要重新考虑了。

    郗迈长叹了口气,愧道:”府君言重了,某怎敢以此相欺府君,郗公素有清誉在外,兖州百姓纷纷投附,奈何人多口杂,时有饿孚,且与徐龛比邻,常受其侵扰,欲耕种而不可得,无奈之下,我等故出此下策,此事郗公并不知情,若府君责罚,我等甘受之。“

    杨彦陪着叹了口气:”神州陆沉,民不聊生,郗公能于乱世中庇一方百姓,堪称高义,杨某钦佩还来不及,怎敢怪之但你等盗割我的麦子,若是被割了去,你有了吃食,我这军中数万口又如何渡日“

    本来这不是问题,乱世中只求自己能活下来,谁管别家的死活,可问题是,被杨彦抓了个现行,根本无从分辩,一时之间,均是讪讪着无言以对。

    杨彦又道:“既是郗公不知情,那杨某自是不敢私放诸位以坏了郗公清名,这样罢,诸位留下与我做工两个月,作为惩罚,其间给食给衣,两个月后再礼送诸位出境,如何”

    这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总不能把郗鉴拉扯进来吧,况且杨彦的态度还算温和,没有打骂,也没有人格上的羞侮,这样的处置算是仁至义尽。

    郗迈与周翼交换了个苦涩的眼神,郗迈拱手道:“府君安排,自是妥当,我等认罚。“

    杨彦挥了挥手,军卒把一行人带去别处安置。

    荀华这才问道:“将军若行仁义,倒不如直接把人放了,必得美名,或者一不做二不休,扣留下来充作劳役,谅那郗鉴也不敢上门讨人,只是……做工两个月能有什么用”

    杨彦苦笑着摇了摇头,他何尝不想爽爽快快,杀伐果断呢,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做上这位置才知道,很多事情不能由着自己的心意乱来。

    就说这五百俘虏,杀肯定不能杀,放也要放的有价值,杨彦打算套用解放军的优待俘虏政策,当然了,他不可能惯着俘虏,安排做工是为了让俘虏对东海军多些接触了解,体现出制度的优越性、安稳的生活环境与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与郗鉴争夺兖州民心。

    郗鉴有什么

    既不能保境安民,又不能给依附民众温衣饱食,除了虚名,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就是个庸碌之辈,可当时的人偏偏看中这份虚名。

    而他能给民众带来切切实实的好处,在安居乐业与虚名渡日之间,他认为兖州民众早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他需要俘虏回去为他宣传,有这两个月的时间,足够俘虏对东海军有个细致的了解。

    再换句话说,哪怕没起什么成效,至少也不会有损失。

    杨彦望着沂水,淡淡道:“郗鉴好名,我亦如是,俘虏若善用,可抵千军万马。”

    荀华明白了,美眸中闪出了一抹心痛之色。

    杨彦的每一步,都比别人艰难,看王邃,只领三千军赴下邳就任,就轻而易举的赶走了刘遐,还轻轻松松的收回了徐州军权,再看沈充,率军一万多北上,谁敢妄动

    不过杨彦倒未觉得自己有多艰难,回头递给了荀华一个自信的笑容!

    ……

    不知不觉中,天色渐亮,一队队民众被舰队运往左岸,引至麦田收割麦子,以郗迈和周翼为首的四百余俘虏也加入了收割大军,田间地头,忙的热火朝天,人人面带丰收的喜悦,军队则布于外围警戒,另有游骑四处侦察,这场面即使不能说成打仗,也足以堪比一次军事演习。

    但紧张中也带着欢乐,萧巧娘、阿玲与一群小娘子,还有很多小孩子和歌舞姬们都过来了,看着那丰收的场面指指点点,拍手欢呼,甚至有的小孩子在刚收割过的麦田里,做起了蒙眼摸妻的游戏,惹得旁人哈哈大笑。

    郗迈无精打彩的割的麦子,不远处那欢乐的场面,让他心里有一种怪异的感觉,毕竟郗鉴军中,始终与生存和饥饿为伴,别说发自内心的欢乐,就连苦中作乐都没心情,于是讶道:“东海军为何如此,收个麦子至于么”

    &nbs



第一八三章 沈充余泽
    (谢谢好友浪千羽的两张月票,好友初于闻中入流亡所的月票)

    回交育种可视为杂交育种,从杂交一代起,多次与亲本杂交,从而育出新的品种,由于一再重复与该亲本杂交,故称回交,其中亲本的选择起重要因素,应选取综合性状较好,发展前景乐观的种子作为亲本。

    配合着画图,杨彦尽量以时人能理解的语言道出,但可惜的是,水稻在开花之前就完成了自授粉过程,很难以回交育种法培育新品种。

    小麦的品种,几千年来一直在改良,产量也逐渐提高,改良小麦品种不难,消耗的是时间,还需要一点点运气,但水稻因其先授粉,后开花的特征,无从杂交,这也是全世界只有袁隆平一家搞出了杂交水稻的原因。

    很多人不理解杂交水稻的意义,这在本质上,是农业科技与基因工程学的一次重大突破,具有唯一性。

    老农们认真听着,种了一辈子地的他们,理解回交育种不困难,一名老农由衷赞道:“郎主学识之渊博,实令奴等叹服,奴等会尽心尽力,尽量育出麦穗又多又大的新品种。”

    杨彦微点头笑道:“若是三年之内,能把亩产提高到六石,我记你们每人甲等功一次,五年之内搞出,记乙等功,八年之内搞出,记丙等功,你等须多加努力!”

    “奴……多谢郎主!”

    老农们浑身剧震,激动施礼。

    其他人也为亩产六石的目标振奋鼓舞。

    实际上,亩产六石小麦只是杨彦的初步目标,他有理由相信,未来随着化肥的深入应用,农药的发明、育种选种的规范化,以及精耕细作的推广,就算达不到现代平均亩产12.3石的水平,亩产10石应该是有的。

    这并不是杨彦不着实际的预期,毕竟随着一千多年来的耕种,现代土地的肥力全靠化肥撑着,如果不施肥,产量普遍减半,而那时的土地相对来说还是很肥沃的,肥力要远远超过现代。

    完全可以想象,小麦的亩产如果能达到十石,绝对天下震动,东海军的粮食也将大量富余,不仅可以有效的支援化工业与畜牧业的发展,还可以轻松操纵粮价,实现杨彦以农产品期货剥皮吸血的宏大目标。

    而且回交育种法不仅仅应用于植物,对猪、牛、羊、马等牲畜也适用,简便易行,不必经多级产量比较试验,可直接推广,见效奇速。

    值得一提的是,从唐末开始,战马一直是使用回交育种繁衍,但到了宋代,被士大夫们以有悖于伦理纲常给禁了,从此之后,宋朝不仅缺马,马匹的质量还一代不如一代。

    傍晚时分,小麦如数收割,一船船的麦穗被载往对岸,用车马拖回郯城,一直到深夜,才入了仓库。

    每个人都忙碌了一整天,浇了把凉水澡之后,匆匆入睡,第二天一早,杨彦教下了在牲畜中应用回交育种的方法,至于阉割幼马,暂时还未考虑。

    其实骟过的战马优点很多,不仅矫健勇壮,还有力柔顺,能耐寒冷气候,骟马经二次训练之后,性情已较温顺,步法也很理想,不会咬人踢人,平稳性大为增加,也不用特意拴马,马不会离开走远。

    同时在骟马出现之前,如何解决马群嘶叫历来都是难题,但骟马哪怕成千上百养在一起也不会叫。

    只是阉割是个技术活,必须在四齿时及时去势,一般人阉不好就阉死了,杨彦的想法是,找些专门阉割宦人的熟手去骟马,包括将来骟猪,可这种人不好找,要靠运气,只能慢慢等待机会。

    除了必要的留种,全军把麦子铺于平地晾晒,晒干了就磨成面粉,如今麦饭在东海军中逐渐淘汰了,不说肉包子和水饺,光是馒头和花卷也比麦饭好吃了无数倍,有了更好吃的,谁还愿意再吃生硬的麦饭呢

    况且研磨麦子除了得到面粉,还有麦麸,这是一种食疗辅材,也是营养价值非常高的饲料。

    到第八天的时候,麦子已大部研成了面粉,夏收终于拉下了帷幕,往后就是平整土地,按时令播种豆子,秋天再收一季。

    而郗鉴翘首以盼,却是盼来了杨彦着几名俘虏送回的一封信,信里言辞甚恭,详述了事情经过,除了阐明把俘虏扣留两个月之外,还隐隐透出了望郗鉴约束好部属的意思。

    “哼,此子欺人太甚!”

    郗鉴大怒,把信件狠狠拍在了桌子上。

    当然了,这份怒火不完全针对杨彦,也与郗迈和周翼有关,当初是谁信誓旦旦这倒好,麦子没偷成倒罢了,好歹人活着回来啊,如今闹了个人脏两获,让他全无办法可想,只能寄期望于杨彦不要伸张,两个月后如约放人。

    “哎”

    郗鉴阖然长叹。

    ……

    郯城这里一片平静,远在百里之遥的兰陵却是鸡飞狗跳,兰陵下辖兰陵、氶、戚、合乡、昌虑五县,因考虑到氶城位于五县中央,故设兰陵郡治于氶,兰陵县治仍在兰陵,县郡同名,治所不同地。

    沈充初至氶城之时,与杨彦所受的待遇差不多,乡豪表现出了极大的排斥,但沈充的实力比杨彦强了不知多少,本身在吴兴也是个狠角色,直接要求乡豪尽纳部曲于麾下,并以征讨徐龛为名,给各家摊派粮草和马匹。

    &n



第一八四章 战争准备
    (谢谢好友江新一的月票)

    不费一兵一卒,逼降了兰陵乡豪余氏,全军上下皆是欢欣鼓舞,除了萧家和朱家略有些兔死狐悲之意。

    毕竟兰陵全境沦陷,乡豪全军覆没,作为前兰陵乡豪中的一员,他们的心里也不好受,但仅此而己,很快这份愁绪就被庆幸及时南迁所代替了。

    余家近四千口,从丁壮中择其八百编入军队,婢女姬妾近五百,以蒙眼摸妻的方式配给了军中光棍,老弱健妇各自组织起来,参与劳动,至于余家的嫡系数十人,杨彦并未食言,打散开,安排了印刷、造纸等相对轻松的活。
1...5354555657...2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