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枭雄录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青藤木屋

    擦……人家敢情什么都知道,连我是东厂的都知道。

    麻无卡伏在地上,象鸡啄碎米似地磕头哀求:

    “好汉,我说实话,敢瞎白您放我的血……是这么回事,我本不是东厂的人,只是年前犯了事,被东厂抓住,曹公公逼着我加入东厂,算是外围探子,不在十二队番役之内,其实……他们根本也不信任我,没拿我当过自己人,利用我罢了,这回出来,也是被宋典他们押着的,我真不知道算命瞎子的事,褚若吉这个名字,还是刚刚听您说的,若有虚言,天打雷劈。”

    舵主没吱声,转过身去。

    麻无卡心里忐忑,也不知道人家相信了自己的话没有。

    旁边一个小喽罗说道:“舵主,既然他不肯交待褚若吉的事,一刀宰了算了。”

    麻无卡吓了一跳,赶紧说:“别别……我真没说谎啊,宋典是我们的头儿,或许他知道算命瞎子的事,我是昨天才被他们抓住的……好汉,要不这样,我在道儿上也有几个朋友,可以托他们探问一番,或许……”

    “哼,”喽罗不屑地说:“用你江湖追杀令已经下了,褚若吉早晚逃不出手掌心。”

    江湖追杀令!

    麻无卡一惊。

    这个词他当然听说过。

    只有出现重大事项的时候,有势力的江湖帮派或是组织才会发出“江湖追杀令”,那时候,民间黑白两道,闻风而动,开展追杀。

    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人能逃得过这样的追杀。

    盗伙、匪徒、响马、独脚盗……各类人物撒下铺天盖地的大网,谁能逃得了

    叫做“褚若吉”的算命瞎子,到底是何许人也值得下达“江湖追杀令”

    这个瞎子和东厂又有什么关系

    绑架自己的这伙人,是谁

    ……

    麻无卡只觉得稀里糊涂,完全搞不清楚。

    唯一能够肯定的是:自己在莫明其妙之中,牵扯进了一桩非常神秘,又非常麻烦甚至可怕的事情里,择不出来,还说不清楚,冤枉透顶。

    有当冤大头的迹象。

    这才是有苦难言。

    麻无卡的脸咧得象个苦瓜,急扯白脸地朝舵主分辩,“好汉,我真没撒谎啊……天地神灵……”

    舵主冷冰冰地打断他的话。

    “少罗嗦,你把东厂内部的情况,讲给我听。”

    “是,是。”

    麻无卡舒了一口气,把自己所知道的,东厂内部自曹化淳以下,组织与活动情况,一五一十地讲出来。他知道的本来也不多,只能讲个大概。

    还没讲完,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声。

    乱哄哄的声音,马蹄声、喊叫声……异常杂乱。

    “杀——”还有喊杀声。

    嗯

    殿内的人都是一愣。

    一个小喽罗匆匆跑进破庙的殿内,急急地说道:“报告舵主,不好了,有官军杀过来了。”

    那舵主一听,立刻拔腿往外跑去。

    殿里的喽罗也都随着他跑出去。

    这变故发生的甚是突然,把殿里的麻无卡也给搞愣了。现在……大家都跑出去了,反而没有人再管他。

    此时的麻无卡,身上还绑着麻绳,难以起身逃跑,他努力挣了几下,身子滚了两滚,滚到大殿的门口,挺起脖子向外张望——

    我擦!




第44章 皇帝之苦
    卢象升驱马进入京城。

    他在承天门西边的长安右门外面下了马,步行进入皇城。

    过了东千步廊和宗人府,是兵部衙门,卢象升挂着“兵部侍郎”的衔儿,兵部也等于他的“根据地”,但他的主要职务还是宣、大、山西兵马总督,平时并不在京城呆着,对这里倒是不太熟。

    卢象升只在兵门衙门转了一圈,与几个同僚打个招呼,便步行去皇宫外的朝房等候传旨。

    因为今天不是上朝的日子,所以朝房里冷冷清清。

    过了大约一柱香的功夫,有个太监出来,传卢象升进宫见驾。

    穿过右顺门,走过皇极殿,卢象升低头轻步,踏着台阶走向乾清宫。

    无论你多大的官,进入这座神圣宏伟的宫殿,都会肃然起敬,高大壮丽的皇宫,代表的是天,是神,是龙,是无上的权威。

    崇祯皇帝坐在盘龙御座上。

    背后有太监执着伞、扇,两旁站着十余个伺候太监,红色盘龙廊柱后面站着两排锦衣卫,手里执着金瓜仪仗。大殿里一尊神鸟造型的紫铜香炉里,袅袅升着檀香。

    肃静庄严。

    皇帝单独召见武将的时候,仪式要稍繁复一些,为什么呢不是为摆架子,这是安全保卫的需要,除了锦衣卫们都有武功,身后的太监手里的伞和扇,其实暗藏武器,扇把里有利剑,伞里是锋利的钢圈,随时可以抽出来作战,防备意外出现的刺客。

    卢象升在丹墀上就叩头行礼,然后手捧象牙朝笏,跪着等候传唤,太监再次传唤,他才躬身低头,迈入殿内,重新叩头,伏在地上恭恭敬敬地说:“臣卢象升觐见陛下,吾皇万岁。”

    说完了趴着不动。

    几十秒没动静。

    是崇祯懒怠答理他吗倒也不是,这是帝王的习惯,他想什么时候说话,就什么时候说话,别人都得等他,而他用不着等任何人。

    崇祯拉着长脸,正上下打量他。

    这个卢象升……长得魁梧壮实,浑身透着一股勃勃劲力,看着就让人提气,崇祯满意地轻轻点点头。

    这时候跪着的卢象升脊梁骨可就有点冒汗了。

    直到崇祯皇帝开口说:“卢卿,最近山西那边如何”

    卢象升这才恭恭敬敬地起身又施了一礼,站起身来,低着头回答:“回陛下,山西贼患已被臣剿灭,目前境内清平。”

    这话让崇祯太欣慰了。

    境内清平……如果全国都这样,那该多好啊。

    唉……

    “听说——”崇祯用缓慢的语调问:“你喜欢亲自上阵冲杀在京城外面,还打了一仗”

    卢象升稍一愣神,我在京城外面打仗,皇帝这么快就知道了敢情什么也瞒不过他。

    “是,臣习惯冲锋在前,给将士作个表率,昨天在京城西北,是打了个小仗,不过算不了什么,臣带着亲兵偶遇一伙盗贼,一个冲锋就给杀散了,其实算不上打仗。”

    崇祯把话锋一转,又问:“卢卿,对于当前的朝野局面,你怎么看”

    其实这才是今天的主要话题。

    但崇祯这个人生性多疑,喜欢先来个“前奏”,象熬药一样弄点药引子,告诉你我什么都知道,你别想有任何事能瞒我。

    卢象升对于皇帝这一问,早就胸有成竹,他就是为了这个才来到京城的。

    “回陛下,象升以为,当前国家心腹大患,乃是关外的清兵,八旗兵马都是精锐骑兵,背后有广阔的东北沃野千里做后盾,力量强大,觊觎我大明江山已久,必须厉兵秣马,迎头痛击,打得他们知难而退。”

    卢象升的语调逐渐激昂起来。

    但是崇祯并没吱声。

    殿里又安静得掉根针都能听得见。

    崇祯又沉默了……他的心中老大作难。

    本来,崇祯最想听到的,是卢象升拿出对付高迎祥等“流贼”的良策,谁知道——他把矛头对准的是关外的清兵。

    这话倒也没错,清兵屡次犯境,八旗兵马烧杀抢掠,也真让人头痛。

    可是……

    攘外,安内,到底哪个放在主要首要位置

    这是个战略问题。

    唉……崇祯的心里苦水掺着酸水在忽忽悠悠地腾。难啊,从他当了皇帝,饥民造反,烽火四起,关外强敌窥伺……他没日没



第45章 滑天下之大稽
    卢象升平素看不起太监。

    朝野上下,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哪个不是凭着本事拼出来的文官,经历十年寒窗奋斗苦读,中举人、中进士,靠着才华出人头地。武将,跃马战场浴血冲杀,出生入死取得功名。

    太监算什么

    就因为在宫里伺候皇帝,哄得帝王高兴,就一步登天取得权柄,既没文才,又没武略,不过是一群狗屁不懂的奴才嘛。

    毛病。

    但是,现实就是现实。曹化淳和高起潜两个大太监,不但趾趾高气扬地来参加高层军事会议,而且还得坐上首席位置。

    卢象升你不服

    不服也一边呆着去。

    兵部尚书杨嗣昌是个心眼滑溜识时务的人,他很会做人,笑嘻嘻地把高起潜让到首席,让曹化淳坐在次席,自己则拉着卢象升坐在侧面,并且悄悄对卢象升使眼色。

    卢象升勉强压了压心头的火气,坐下来。

    “诸公,”杨嗣昌收起笑容,开门见山地说:“万岁命咱们商讨军情,兹事体大,涉关社稷安危,请诸公多出良策,检讨时局,议定大政。”

    话音刚落,卢象升就“腾”地站起来。

    “我先说。”

    他实在看不惯两个太监傲慢的模样,因此不待他们说话,抢先发言。

    “诸位,眼下内忧外患,我辈军人重任在肩,象升以为,胡虏威胁最大,满清精锐骑兵数十万,屡屡进关袭扰,如入无人之境,上回一直打到北京城下,差点攻破通州,动摇大明根基,此患不除,永无宁日,若不励精图治,击退清兵,则社稷危矣,因此,要组织强大军队,与胡虏决一死战。”

    与在皇帝面前不同,卢象升这回亮开了大嗓门,慷慨陈辞,语调激昂。

    但是……

    他说完了,发现并没人应和自己。

    在座的一帮人,全都默不作声。

    就象一块石头,扔进水里,然后……沉入水底就没动静了,这感觉让人怪怪的,甚是不舒服。

    气氛有点尴尬。

    为什么呢原来大家都在悄悄瞅着两个太监的脸色。

    自杨嗣昌以下,将军们可不象卢象升这么冒失,他们知道高起潜是兵马总监军,曹化淳是东厂提督,都是皇帝的亲信,得罪了他们可了不得。

    得先看看他们的态度。

    这不免让卢象升在尴尬之外,又增添了愤怒。这……他奶奶的算怎么回事涉及国家大事,难道还要看太监的脸色行事

    滑天下之大稽!

    卢象升脸色发红,胸脯都微微起伏。

    高起潜却是满面得意之色。

    他漫不经意地瞟了卢象升一眼,慢吞吞地用太监特有的尖细嗓音说道:“战与守,抚与剿,不可妄论,事关社稷安危,稳重为要,别以为打过几仗,就可以目空一切了。”

    话里满是讥讽之意。

    讥讽的对象显然就是卢象升。

    你别以为身居高位,屡有战功,就可以在我面前洋蹦了。

    卢象升是个直爽血性汉子,如何能忍他伸出右手,猛地在桌上一拍,“叭”的一声,桌上几杯茶水乱晃,差点把桌子给掀翻了。

    “什么意思卢某主战,是为国家着想,愿以身报国,何来目空一切之说”

    吼声震得人耳鼓嗡嗡响。

    高起潜吓了一跳,擦……卢象升不会拔刀杀了自己吧这头老虎若是真的不顾一切发起威来,那就真坏菜了。

    杨嗣昌赶紧站起来拉住卢象升。

    “九台(卢象升的号),且息怒,误会了,误会了,高公不是这个意思,他讲的是作战方略,应稳扎稳打,咱们再说再议,不可动气。你请先坐下。”

    卢象升身子如一截铁塔,拽也拽不动,更不肯坐下。

    他的目光象钉子似的直瞪着高起潜,“请高公把话说明白,到底是何打算,如是针对卢某,一句揭过既可,可现在咱们讨论的是国家大事,容不得半分马虎推诿,大家把话都讲明白了吧。”

    气氛一片紧张。

    会议刚开始就闹成这样,其它几个与会都把嘴紧紧闭上,直愣愣地发呆,谁也不说话。

    这让主持会议的杨嗣昌有些作难。会是崇祯命令召开的,开崩了不但没法向皇帝交待,传出去也会成为笑柄。但是杨嗣昌绝不敢得罪高起潜,只好再劝卢象升。

    “九台,大局为重,你既主战,就把战法讲明白,大家共议,高公他们有何良策,咱们也可以参详,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急则昏,躁则乱,你先冷静冷静。”

    这话没毛病。

    杨嗣昌够圆滑。

    卢象升往下压了压怒火,坐在椅子上。

    曹化淳挑了挑眼皮,开口说话,“对关外的清兵么,我看剿抚结合的好,古时候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传为千古佳话,就侧重于‘抚’的策略……”

    卢象升哭笑不得,接过话茬儿,“曹公,现在不是三国,清兵更不是孟获,他们图的是我大明花花江山,一心吞并中原,抚,只会助长敌人气焰。”
1...1516171819...1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