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谢河畈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温泉浴

    #12288;#12288;在肖琳心里,不管娘家摊上什么样的天灾,也不管她和她的家人犯下什么样的过错,作为嫁妆的屋基,都必须是她的,哪怕天塌了,地陷了,她的屋基都必须好好的,必须任由她亲自出马处置。她的屋基没了,变换成了别人的,谁得她就恨谁。没了屋基,她自然建不了房,谁住上这房,她就恨谁。

    #12288;#12288;肖琳恨袁家姐妹,原本以为和妹妹做姑嫂,已够倒霉,没想到还会与姐姐做妯娌,简直雪上加霜,她恼羞成怒,心被恨焚烤着,火气越来越难以抑制。她看不惯袁秋华自信满脸,春风满面,走路带风的样子,借父母的庇护,想杀杀袁秋华的威风,灭灭袁秋华的气势。

    #12288;#12288;袁秋华笑了笑:老话讲,一代学穿,二代学吃,三代学古董字画。沐猴而冠最容易,暴食豪饮也容易,难在心态、精神和气质的培养。噢,是三代出贵族,还是富不过三代精神和观念的传承,确实需要两三代的积累,才能摆脱一些看起来十分露骨和低俗的表现。

    #12288;#12288;谢汉说:种瓜得瓜,播豆得豆,有因必有果,嫌厌媳的,受媳的气,不敬婆的,受婆的气。单巴掌拍不响,会疼崽的先疼媳,媳有失误,婆就没有过错

    #12288;#12288;谢英说:老话讲,天下三不和,婆媳排第一,自古以来,婆媳就难以相容,各人有各人的聪明才智,与骄傲自得,奈何不得的。

    #12288;#12288;当时,袁秋华嫁给谢汉不到十天,因为她是最后一个嫁进谢家的,便和公婆一起生活。谢汉是谢雄的三哥,袁秋华就是肖琳的三嫂,就算袁秋华进门不到一分钟,她也是大嫂,肖琳也是弟媳,身份地位摆在面前呢。兄道友,弟道恭,肖琳说刀子话,不担心刺伤袁秋华,且又是当着公婆,和谢家几兄弟的面说。毫无疑问,不仅居高临下,不仅低瞧小看,且明攻暗袭,言辞傲慢,语意威胁,根本没把袁秋华当棵大菜,只当根小葱,分明就是给她一个下马威。

    #12288;#12288;袁家虽说十多年前就迁居县城,袁秋华也是在城里长大的,但她的出阁




同性相煎
    #12288;#12288;肖珍珠开始宣告,肖琳在娘家,自幼是千金小姐,如何乖巧玲珑,如何聪明伶俐,如何娇生惯养,怎样心肝宝贝,怎样金尊玉贵,怎样沉鱼落雁,怎样美艳百家求。

    #12288;#12288;老话讲,没有千里眼,难知日后事。常言说,方的不滚,圆的不稳。观容知贵贱,听言辩智愚,肚里没真货,装是装不出来的。

    #12288;#12288;肖珍珠骨子里分明驯服于男权的重男轻女,嘴巴却不恭,说什么女比崽强,女婿比儿子孝,实际上屈膝在恶俗陋习之下,只想讨点现成的好处,如此心口不一,矫揉造作,可悲亦可笑,这样精神分裂,老土扭曲,可怜复可鄙,却又倚仗男人势,歧视更弱小者,有刀则屠夫,无刀则念佛!本是落入狼口的羊,在变成肉块之前,擅自杀鸡给猴看,背后原因是什么

    #12288;#12288;女人是不上族谱的,孩子不跟母亲姓,也不跟奶奶姓,也不跟外婆姓,外孙更不跟外公姓,男人禁锢女人,她们为何也这样起劲

    #12288;#12288;在落后愚昧的环境里,她们不知不觉中就异化走样,都成僵尸了。但是无知与平庸的罪恶,偏偏就体现在强求别人和她们一样,女子就必须结婚生子,给男人传宗接代,女子必须相夫教子,甘当贤妻良母,容不得别人不一样,大龄不婚就是只想耍流氓,不生子就是只顾自私享受,出去工作就是要钱不要家,女搏士就是强大得没人敢娶,女老板就是养小白脸玩弄感情。由此激发倚老卖老的教训令,好为人师的尊荣感,争相表现,现身说法,身陷黑井却往往不自知,还要爬出棺材来恐吓人。

    #12288;#12288;袁秋华背过脸去悄悄地皱眉,打心眼里瞧不起,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前一秒说自己崽不孝,不能养老,要享女儿的福,后一秒又说女儿没崽会受欺负,生女不是福,重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宣告外孙女是赔钱货,外孙女是讨债鬼,认同外孙女不是人,不算人头数,惟有外孙才是丁,才是人,才定人口量,女儿也惟有生崽,才能体现母亲的骄傲,才能证明女人的价值。

    #12288;#12288;这种自相矛盾,逻辑混乱的氛围下,无道理可讲,也不必讲,沉默是金。冥顽不化的人是无法说服的,本应该是慈祥善良的长辈,却被阵旧且有毒的腐朽观念,搞成了狼外婆。潜意识无非是,晚辈对长辈要无条件的服从,我吃过的盐,比你们吃过的饭还多,只是想让你们听我的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也是为你们好。但在短视当下,不识时务,罔闻未来,不辩大趋势的前提下,好心未必结好果,个体经验,怎抵潮流淘汰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局限,每代人有每代人的局限,晚辈当然也不能据此,就说她是坏人,是恶人,只是不明智的老人,和不开化的母亲,及不称职的姥姥。

    #12288;#12288;别人容许你按照最低俗的标准来要求你女儿,但绝对不是把最低俗的标准,树立为榜样,从而效仿和追风。你可以内圣外王,指东打西,或者绝圣弃智,利用奇门八卦,相信偏方异术,达到生命扭曲,生活搞怪的目标。你和你女儿有选择低俗生活的自由,但别人也有鉴定及评议,鄙视及看不起的自由。

    #12288;#12288;坐没坐相,站没站相,喝没吃相,只长一双势利眼,专会看人下菜,量煞虾兵无骨无血。智商正常者都能看明白,女儿连自己都养不活,像蚂蟥一样吸长辈的血,榨同辈的油,拿什么养你不啻痴人说梦!你以



少年同桌
    #12288;#12288;年少读书时,袁秋华就听说过“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同学中不缺工人子弟和干部子弟,他们营养充足,衣着时尚,自成圈子,玩的游戏,谈论的事情,都和农民子女不一样。生活条件的优越,直接确保他们的优越感,让他们瞧不起农民子女,嘲笑与鄙视变成家常便饭,开口即是“乡巴佬”,“泥腿仔”,“布鞋娃”,间或造成条件反射,嫌弃与厌恶变成日常相处理态度,动不动就当众提意见,要求换同桌,理由是“身子有汗气”,“鞋袜有臭味”,“头发长虱子”,“衣服爬臭虫”。

    #12288;#12288;他们的头领是王子安,是镇长的少爷,读小学六年级时,曾经和袁秋华是同桌。因为他学习成绩总考倒数第一,袁秋华总考顺数第一,班主任依据先进生帮带后进生的惯例,安排俩人坐一起。学生当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当以学习成绩优劣为评判标尺,王子安倚仗他老子的官势,却处处表达他的不服气,针对老师的安排背地里发牢骚,针对同桌公开搞人身攻击。

    #12288;#12288;袁秋华的父亲因先是临时工,后是借代工,在镇政府便只有一间临时房,暂时安身,吃在食堂,没法带家属,袁秋华兄妹便跟母亲仍旧住在乡村(不是瑶山岛,岛山没学校,借住在外婆家),还是走读生。

    #12288;#12288;镇中心学校还未曾设立寄宿制。她早上走五里路,到学校上学,中午跑五里路,回家吃饭,再跑五里路,回学校上学,下午放学,再走五里路回家。每天都要急急忙忙走二十里路,身上怎能没有汗气呢情况和她差不多的乡村走读生,怎能鞋袜没有臭味呢况且,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乡村孩子不具备吃闲饭的条件,放学之后,在带弟弟妹妹的同时,还要做家务,或上山去砍柴,或爬坡打猪草,完不成任务,则挨揍,还得受罚,不许吃饭。以前的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而且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三老四接着往下传”。日子虽说过得苦了些,但一家人还是相亲相爱、和和睦睦,倒也是其乐融融呢。大的看小的,肩上有替父母担的责任;小的敬长的,心中常怀着佩服与羡慕。一天天地成长着,年年月月也就这样捱着过,哪怕是风里来雨里去,一大家子却总是团团圆圆吃饭的热闹景象。

    #12288;#12288;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犯错,大人不让吃饭,小孩也不会乖乖地挨饿,不让光明正大的吃熟食,咱偷偷摸摸的吃生食,田边地头的黄瓜红薯萝卜,还有藕,犁,桃,李,柿,随手摸几个就能吃饱。星期天放假,在吹柴的空隙,几个人一滴咕,也要石头搭灶,拾枝生火,烤玉米,烤红薯,烤鱼虾,甚至烤叫花鸡,烤泥裹鸭。吃是头等大事,挨骂挨揍是屁大点事,分明晓得偷鸡摸鸭,事发会挨揍,但还是要烤了吃,先吃了再说,事后皮肉痛也值得。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正是能吃能睡的时候,本能上自然会先顾吃饱,睡足,再顾及个人卫生。再说,乡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大人身上,尚且没能彻底消灭虱子及臭虫,孩子又怎能单独做到呢

    #12288;#12288;王子安的父亲是从县直机关,下派到乡镇来的一方诸侯,他家是单门独院的三房一厅,内有厨房卫生间,外有前后院,家里请了保姆,还有可当勤务兵使唤的通迅员,随时随地为他家提供后勤保障,和及时服务。

    #12288;#12288;初中那几年,当地的农特产苎麻筋,就是市麻纺厂用的原材料,突然变得非常值钱,上门收购价由几毛钱一斤,突如其来便涨到十几块,除了地里种植的,就连山坡野生的,都可以论质同价。袁秋华放学后,除了完成平常时的任务,还额外添加了工作量,必须到地里割苎麻杆,剥苎麻片,到河滩浸苎麻片,再把之前泡透的苎麻片,湿漉漉地挑回家,搭在高板凳上,用铁刮刀一下一下,一片一片,快速刮掉苎麻皮,最后将去皮苎麻筋,摊挂到竹篙上晒干,或晾干。她像个大人似的,往往忙碌到半夜三更,第二天却还得早起,保证正常上学,负责名列榜首。

    #12288;#12288;养尊处优的王子安便想不通,袁秋华就连做家庭作业,复习功课的时间都没有,为何考试还能拿第一更令他想不通的是,老师为何总用袁秋华做他学习的榜样她好学习,爱读书,就算像她老子那样,能写广播稿,能当播音员,能编黑板报,能画插图,至今不也就是一个临时工吗虽说运动结束了,高考恢复了,工人子弟即使名落孙山,也同样可以接父母的班当工人,干部子女也不例外,靠水吃水,靠山吃山,靠的是内部系统关照,人际人事推荐活动,而不是真正的个人能力,真实的素质水平,关系排第一,是立足于社会的家庭基础,真才实学排第二,是安身在生活的锦上添花。虽说恢复高考了,可凡事有利就有弊,眼下农民子女也不可能像前几年那样,因积极的劳动表现,再加本乡村本家族的通力合营,就能够被推荐为“工农兵大学生”,打进城镇。面对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客观事实,农民子女除了考大学,毕业包分配,当干部或工人,或者应征入伍,表现出众转干部,或复员当工人,及很特别的立功受奖,破格录用之外,更多的人只有继续当农民,在穷苦的乡村扎根一辈子。

    #12288;#12288;到考试的时候,王子安想照抄答卷,就敲打袁秋华:在学习上,你比我强,你可以照顾我,可在社会地位上,我老子比你老子强,我老子可以照顾你老子。

    #12288;#12288;袁秋华说:我爸爸是凭能力挣饭吃,专心做事得工作。在你老子来这任职之前,就已经到政府上班了,幸亏这社会总体上是承认能力,不仅仅只限于关系,才能未被埋没。至于你老子照不照顾,一概不在我们的考虑之列,我们只管做好自己的事,不向别人求恩典,不巴别人图施舍。

    #12288;#12288;王子安说:你在学校比我强,并非将来就一定比我强,只要出了学校门,我比你有能耐,我比你活得好,许多方面,你办不到的,我办得到!

    #12288;#12288;袁秋华说:生活是本无字天书,学习让人温暖,现实让人寒冷。你这话,说得千真万确。可你说服的能力再强,社会教训的惩戒再重,我也不可能照顾你。

    #12288;#12288;王子安说:可我亲眼看见,许多人点头哈腰,卑躬屈膝,为图我老子的照顾,什么样的事都肯做,包括替我做作业,送零食,给零花钱,还有塞红包。

    #12288;#12288;袁秋华说:我能理解所有人的所有做法,我也能理解,你看作理所应当的习惯,可我不能容忍别人认为我也会这么做,更容不得你把我看成



补课
    #12288;#12288;富有街作为古代湘鄂赣三省的边贸重镇,是有着南方丝路之称的茶马古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公元1420年左右的明初,就开始了它的初建,开埠通商,至清朝雍正时期大规模的建设,使得富有街在道光年间有了鼎盛期的繁荣。

    #12288;#12288;整个街道建筑群自东向西,四街八巷,井字布局,纵横交错,总体沿轴线方向依山傍水,总建筑面积有3万余平米,街内铺设有石板的街道长达600多米。房屋多为临街配置的“前店中坊后宅上客栈”等形式的商铺住宅。放了学,袁秋华沿着老正街一条宽约四米的石板古道,向外婆家走去。街道两旁参差排列着诸多老屋,门外石柱上的石狮子,脚踩绣球,威武雄壮,她不时伸手摸一把栩栩如生的绣球,或抬头仰望飞檐上惟妙惟肖的神兽,栏杆上纹样繁复的雕花,遇到用石头垒起来的小花园,还会踮脚扒墙探几眼。

    #12288;#12288;第一家是早点铺,对面是茶楼,第二家是供销社,对门是粮油店,再往下走是杂货铺,药店,茶庄,酒坊,麻肆等等。和八叔公同行时,他曾一一指点着,说“这都是你太爷的产业呀,你爷爷筹建武汉大学,就都被变卖了,等着急用嘛,只卖了二千银元,亏大了啊!”祖产皆历历在目,八叔公的话犹言在耳,只可惜不再属于袁家,跟自己没半毛钱关系。她想,爷爷真是败家子呐,哪怕留一商铺不卖呢,至少后人上学不会跑来跑去,太辛苦了。

    #12288;#12288;门前的抱鼓石,壁面上的石马拴,屋檐下的斗拱,想必这便是当时闹市中心的标志。白天去上学,在老屋里穿梭而过,带着虔诚的心感受传统文化的浸染,惊讶于古人的智慧,傍晚时分放学,游走在老街石板道,体验人间生活的氛围。那些透着灯火的木板房,发散着柔和的光影,婴儿啼哭,大人笑哄,远处传来孩童们嬉笑,鸡鸣狗吠。

    #12288;#12288;袁秋华忆起旧画报中商埠繁荣的图片,想起祖上的辉煌,脑补熙熙攘攘的人群,吆喝声不绝于市,一瞬间神思恍惚,仿佛光景重叠,时间倒流,所有的一切都在穿越,凝重又梦幻,勾起她埋藏在心中的波澜。她眼前便浮现出当年的场景,那些南来北往的商队徐徐而至,南边带来的器皿,茶叶,盐巴,丝绸,药材,香料;北边带着的骡马,玛瑙,皮革,羊肉,葡萄,核桃,玲琅满目的商品在此汇聚。偌大的集市,引来了富商巨贾在此开店交易,又或是小商小贩,来此摆摊买卖,也引来了官衙的兵丁,布道的僧尼,算命的相士,挑运的脚夫,采办的妇孺,赶热闹的小孩。

    #12288;#12288;袁秋华幼小抓周时,不抓吃的,也不抓玩的,没抓针线,也没抓刀剑,唯独只抓起笔,还不是钢笔,也不是小毛笔,而是支大狼毫——写对联的专用毛笔。

    #12288;#12288;八叔公惊呼:老天有眼呀,二爷家后续有人才啦,瑛先生转世哦,文曲星下凡啊!

    #12288;#12288;袁焕轩抚掌大笑:瞧你这么高兴,收她为徒呗,我聘你做西席,教授古典文化唷。

    #12288;#12288;八叔公也乐得合不拢嘴:瑛先生么样教我,我就么样教小瑛,头生的女伢,心肝宝贝呵,只怕你舍不得让她吃苦受罪哟。

    #12288;#12288;袁焕轩说:名师出高徒,为何舍不得玉不琢不成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12288;#12288;八叔公说:谬赞,抬举了!若论家学渊博,我在二少爷这里,那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呢。

    #12288;#12288;袁焕轩说:父母宠溺没原则哇,要不是高明的师傅,教不了自己的儿女,这份好差事,还真轮不到你哩。

    &



看电影
    #12288;#12288;文化站在电影院右侧,楼下是录像厅,楼上是图书室,办公室在二楼拐角。电影院正门厅有十级台阶,左侧是售票处,正门后是放映厅。放映厅建成圆拱形,上有大苍穹,下有靠背排坐,前有舞台(主席台),后有两个进出口,同时也是镇政府的大礼堂,三级干部会议,群众动员大会,节日联欢晚会,群艺汇演,知识竟赛等,大型活动都在此举行。

    #12288;#12288;放片台在二楼,放映机装上电影带,通电启动,光束通过放片窗,投射到悬挂在舞台上的白幕布。从楼梯上二楼,迎面是廊道,靠街这面墙无房,靠放映厅那边有三间房,放片台在中间,左手是图书室,右手是办公室。

    #12288;#12288;袁秋华在图书室看书,放电影时,虽看不到影像,背景音乐,人物对话却听得一清二楚,就像听广播。听得心驰神往,书便看得心猿意马,人坐在书桌前,摆样子而已。八叔公不反对她看电影,将她领进放片台,跟放映员说好话,让她趴在旁边的放片窗,朝下看电影。放映员也乐得有人陪同说笑,他上厕所,打开水,回家吃饭,还有人帮忙顶一会班。看过《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铡美案》,《天仙配》,《徐九经升官经》之类悲剧,她似乎总被一种莫名悲悯的东西,撩拨着。

    #12288;#12288;袁秋华和放映员混熟了,也学会了放电影,他就经常中途玩失踪。袁秋华读初中那三年,几乎是她放电影,他拿工资,他也卖零食犒劳她,还默许她带亲朋好友来看免费电影。

    #12288;#12288;在电视没有普及前,看电影,那可是乡间最大的乐事,但要花两角钱买票,才能看电影,人们又舍不得了,当时猪肉也才卖两角钱一斤呢。只有谈对象的青年,退休的干部,文艺人员,知识分子,站所领导,乡镇干部,才是电影院的常客。
1...6061626364...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