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录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浪得虚名
李慕仙气的直冒烟,若在平常少不得要和吴中撕起来,不过眼下可是有正事,装作没听到吴中的挤兑,伸出手指头在常宇眼前一笔划:”二一添作五如何?“
常宇笑了笑没说话,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李慕仙垂眉咬了咬牙:”行吧,贫道吃点亏,四六!“
吴中在旁边不明所以,皱着眉头:”牛鼻子,你在敲竹杠么?“
常宇哈哈大笑:”那可不,你瞧,都敲到咱家头上了“。
”不不不,贫道哪敢啊“李慕仙赶紧摆手:”罢了,罢了,终究是用衙门的名头续的这段缘,三七好了“。
哎,常宇叹口气,起身走到李慕仙跟前将他往椅子一按:”咱衙门虽说家大业大,可吃饭的嘴也多,仅靠咱家这点俸禄……嘿嘿,罢了,明儿咱家就辞官出宫跟道长行走江湖混饭吃总比在这饿死强多了“。
呃……李慕仙低下了头,常宇虽然在说笑却也说的是实话,不说东厂网罗那么多的编外人手需要养活,光东厂卫就是一个大窟窿啊。
与其他皇帝亲卫军不同一切开销由国库承担,东厂卫的管辖权在东厂衙门,吃喝拉撒用的开支也需要东厂衙门报销,四五千人的俸禄,装备,奖金……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何况东厂衙门本身还有数不清的番子以及线人啊,整个衙门都要自食其力,朝廷是不拨一分一钱,这也是为何有时候东厂弄点油水,朝臣也睁只眼闭只眼没死磕不放的原因。
”是贫道贪心了“李慕仙叹口气:”得,二八就二八“。
常宇长呼口气,走到还一脸雾水的吴中跟前:”你这货近日又壮实许多了,你说你一天光吃饭不干活……你就不能少吃点么,你不知道现在粮食多贵么“。
吴中;”我……“
李慕仙再也坐不住了:”大人,您不会是要一九开吧,贫道这次可真的出大力气……“
”道长仗义,好,就依你一九开!“常宇转身一把抓住李慕仙的手:”一言为定,下次合作愉快!“
尼玛……李慕仙心里都开始骂娘了,这大太监越来越无耻了,往日至少会一起去敲竹杠,一起去化缘,现在不光不劳而获,胃口还大的很。
扶明录 第2000章 山里的人
四川,天府之国。
然而有句话叫,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
也就是说,这有着天堑屏障的的天府之国,从来都没消停过,从来都不是太平盛世。
成都,蜀王府。
大明藩王府最富丽堂皇之一,以南京城为蓝本而建,占地近四十公顷,不过现在已经易主了,不姓朱,改姓张,王府也变成了王宫。
哦,确切说是大西皇宫了,虽说因为常宇的穿越引发蝴蝶效应,很多历史轨迹都改变了,但偏安山中的张献忠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至少现在没有受到影响,在去年十一月十六日称帝,国号大西,改元大顺。
去年,张献忠入蜀,第十三代蜀王朱至澍,发三万银子犒劳重庆守军,两万与成都守兵,可重庆被破后,这货就一分钱都不愿意出了,只想逃跑,他弟弟内江王朱至沂和当时临危受命的四川巡抚刘之勃怎么劝他都不停,逼急了耍无赖“孤库中钱粮有数,只有承运殿一所,老先生等拆去变卖充饷”承运殿是王府里的办公楼,刘之勃听了大骂,这大殿没人买的起,除非李自成!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可这主儿就是要钱不要命,听不进去了,然后杀人王就杀进成都府了,朱至澍投井自杀……后边的事,野史正史都说了,杀人王可劲的杀人,那朱家的人自是首当其先,被杀绝了。
这蜀王府自然就变成了大西王府,就好比西安的秦王府变成了大顺王宫一个模样,只是秦王府至少还给后人留了点痕迹和念想,蜀王府的下场可就有点令人很是苦笑无语。
历史上张献忠逃离成都时烧了一部分王府建筑,到了满清时候设为贡院,随后数百年来虽经战火残败不堪,可好歹没消失,成了现在的四川科技馆,
当然王府的不止科技馆那么大点地方,连现在天府广场都是当年王府地界。
王府自然也是富可敌国的,张献忠在江口沉的银都是王府宝库的,当然也包括出水的那方“蜀王世子金印”。
不过,现在这一切都属于张献忠。
恶迹昭著的贼军头目,大西政权的皇帝,杀人如麻的嗜血如命的疯子张献忠。
虽身处十万大山之中,但张献忠绝非两耳不闻窗外事,甚至可以说外间的任何风吹草动都难逃他耳目,也会因为各种消息时而可惜,时而庆幸,时而愤怒,时而不安。
去年他刚入四川时,听闻李自成东征时,觉得这货疯了,太会装逼了,明明是没吃没喝又怕朝廷打过来,为了战略纵深以及抵消内耗装模作样百万大军东征推翻朝廷……
擦,老子还不知你多粗多长,还百万大军。
可听说这货过了黄河之后一路所向披靡,如无无人之地后,他非常震惊非常意外,朝廷如今都腐成这个样子了?如此不堪一击了?
打都没打,拦都不拦,你来我就投降……
卧槽,要是这样的话,黄来儿岂不是捡了大便宜,张献忠有些懊恼自己是不是误判局势了,要知道当初李自成要东征的时候也联系过他,一起干,至少呼应一下,可那会儿他刚入川,自个这边还有很多没地头蛇没摆平呢,哪有空掺和你去。
结果……
李自成太原大败?
周遇吉这么猛,好家伙,碰到铁板了吧,装逼遭雷劈了吧,哈哈哈!
啥玩意,西边不亮东边亮,刘芳亮那一路都打到保定府了,哎呦卧槽,这他么一路连拿带抢的,十几个府州县的,发大了,发大了!
这会儿张献忠都快嫉妒死了,且嫉妒至于还担心,若李自成真的打到北京城下,真的……草,那他不就是皇帝了,那我……
哈哈哈哈,又吃败仗了,这一次加上炮灰可是真正的数十万大军啊,竟然还被人揍的鼻青脸肿连连后退,千里逃窜,艹,哪冒出的太监,没听过,打仗这么猛,啥,太原就是他督战?
然后,京城保卫战,青州保卫战,宁远大战,各种信息和情报翻山越岭的送过来……
这个时候,张献忠记住了那个太监的名字,人屠常宇!
战无不胜。
神来杀神,佛来杀佛。
搞得朝廷几十年寝食不安损兵折将的李自成被他收拾的服服帖帖,手下大将死的死降的降,外敌鞑子铁骑无敌,曾数次入关掠劫,令朝廷兵马闻风丧胆,甚至不敢近前拦截,可是却被那太监一路追着打,追着打啊,十几年来,何曾见过鞑子被人追砍啊!
还是千里追砍!
和左良玉,吕大器干了好多年,每战必胜的白旺顺江之下去打南京……
大太监率部南下,白旺卒!
云南叛乱,那太监万里之遥去灭火,短短时日摆平,顺路还在重庆放了把火,让本就不太平的四川局势又剧烈震荡起来……
随后嚣张一时的李自成退守黄河以西,不敢再越雷池一步……
和谈了?
尼玛!
降了!这狗币!
左良玉死了……呃,这老小子竟然死了,也好,少一大敌,且其一死,人心必散武昌必乱,朝廷焦头烂额更没功夫管自个了……
what?
武昌发兵十万西进……
这是干什么?
初闻这个消息的时候,张献忠还是很震惊的,毕竟在这之前他和一众幕僚及干儿子已将局势研判的清清楚楚,那就是即便那太监在勇猛,但朝廷现在根本没实力没能力来收复四川。
理由很充足,本就捉襟见肘的朝廷,在这一年中大旱,地震,蝗灾使的民不聊生,国库见底,而又经过李自成的东征,造成数省数十州府数百万百姓流连失所,土地荒废粮食失收,造成了百年难见的大饥荒……再加上又和鞑子打了几场硬仗,又去平白旺……
朝廷此时没钱,没粮,没兵,没将,拿什么给我打!
否则占着那么大优势,最终都和李自成握手言和了,因为啥,还不是后劲不足了!
自己现在的实力可是比李自成强悍,朝廷现在连李自成都干不过,又哪有能力干自己,何况还有天堑屏障,等他们缓过来气至少要数年之后了,而自己正好趁这时间休养生息好好经营四川,那时候固若金汤,你打个屁啊,进都进不来!
可突闻武昌发兵十万,张献忠一下慌了,千算万算,算漏了这一点。
朝廷是没那个能力和实力,没钱没有粮,可他么的左良玉有啊!,这货号称二十万大军,抛去水分有个十万是可能的,而且这货家底丰厚。
只不过左良玉这个老狐狸,他不甘被朝廷当枪使,他有自己的心思自己的小算盘,你就是按兵不动,隔岸观火,所以张献忠知道这货才不会来打自己呢。
甚至听到左良玉死了的消息,便料定武昌要大乱,手下各派系内斗城一盘散沙更无心与他。
可谁知,大乱没发生,还他么的发兵西进来了。
张献忠这会儿知道了,朝廷已接手了左良玉的兵马粮草了,而能如此顺利不生乱子就全盘接手……是那太监无疑了!
厉害,厉害!
这让张献忠及其手下幕僚都佩服不已,这大太监能打出这么大名头,确实不凡有两把刷子。
这么强悍的对手,自然让他上了心。
十万大军杀来,确实很有压力。
这还只是外部压力,实则四川境内此时还不稳定,很多土司还没归顺,更多的是阴奉阳违,见风使舵,何况石柱有秦良玉,顺庆(今南充)有曾英。
所以当这阵风刮来时,确实让张献忠集团相当的头疼,那太监那么能打,从南打到北,强悍如无敌天下的鞑子骑兵,狡猾老练如李自成等都被他迎头痛击,据说他行军打仗出奇制胜从不按常理出牌,四川这天险屏障能拦得住他么,个人能力这么突出又有十万大军,好家伙,真得小心应付了。
张献忠纠结要不要从成都及各处抽兵严阵以待,这个问题手下人各持己见吵得不可开交,川内各处尚不平稳,兵力本就捉襟见肘,抽走易生乱。
可是十万大军来袭,你首先第一步得把大门看好吧,夔州是东大门虽有天险但不是万无一失,自个当初不就冲进来了么,所以必须要加派兵力,虽说重庆那边的兵力不少,但旁边石柱的老太婆在关键时刻怎么可能不出手趁火打劫。
…………………………………………………………
那就祝大家七夕快乐吧。
扶明录 第2001章 吓唬谁
自从收到朝廷从武昌发兵十万西进的消息后,蜀王府就没消过,张献忠召集他的左右丞相,六部尚书也就是汪兆麟,严锡命等人,在所谓的皇宫商议应对之策,一连数日。
而上一次这般还是在李自成和朝廷谈和期间。
前段时间,李自成和朝廷拉扯,张献忠内心是十分纠结的,他当然不希望李自成和朝廷谈和了,原因大家都清楚。
而当时他的幕僚也由一部分认为,李自成之所以要谈和实则是为了拖延时间,从而喘口气罢了,李自成决然不会真的要投降,而且朝廷也不会真的接受他投降,更不可能封他为王。
但也有人认为,凡事不好说,朝廷在黄河布置重兵,随时都能打过去,黄河对岸一马平川,冲到西安城下真不是多大事,那太监如此勇猛,破个西安城也不在话下,再说了,朝廷现在未必也就想打,精疲力尽已是不支,能和的话,决然不会打,给个空头王爷名号,既能收复失地,又能换数万兵马为己效力,这买卖值得做。
不能让他与朝廷谈和!
这样对自己太不利了!
可张献忠也知道,他无法左右李自成,甚至可以说他俩现阶段还是水火不容的,没错,俩人虽是同行甚至还曾并肩作战过,但都恨不得弄死对方,这如海似的仇还得从崇祯十四年说起,那年张献忠在信阳被左良玉干翻了,投奔李自成,而在他之前罗汝信与他不和也投奔了李自成。
投奔后李自成要将张献忠部下收编,张献忠不同意,李自成就动了杀心要干掉他,亏得罗汝信私赠五百骑放他跑了,这货跑到英山,霍山一带找左革五营入伙,日后渐大……
两人不死不休的梁子也就此结下了,还有就是李自成的革命根据地襄阳也先是张献忠打下来的,只是当时李自成势力大,他无力抗衡退出襄阳,李自成随即占了襄阳在那称王,当时两个草头王一个在武昌一个在襄阳,地盘相接,李自成相当不满派人传话给张献忠:滚犊子。
张献忠势力没有李闯大,思来想去要找个安稳窝,就入川了。
再后来清军入关,李自成败走西安也想入川,派部将马珂攻陷顺庆,拒守绵州,艾能奇攻了好久都没打下来,还是张献忠亲自率兵打下来的,不过这段发生真实历史上的崇祯十七年八九月,这个时候崇祯帝已死,李自成败走北京城,清军也入关坐了天下。
而这段历史因为常宇的到来,东征没成功,鞑子也没入关,李自成也没败走西安也并未派马珂入川,但并不影响两人深仇似海。
简单来说,谁都想着弄死对方,谁都看不得对方好。
同行是冤家嘛。
可老话说了,除了杀父之仇没有利益解不开的恨,比如崇祯九年张献忠攻陷河南许州杀了左良玉的哥哥,而后一直被其追砍,到了崇祯十三年被左良玉围困在归州山中,他利用左良玉和杨嗣昌不和派人携重宝贿赂左良玉,一阵巴拉巴拉,左良玉就放了他一马……
张献忠不希望李自成和朝廷握手言和,这样对他极其不利,一番合计之后,于是便派了说客万里迢迢去了西安结盟,而且他料定不管李自成降不降朝廷都不会拒绝自己。
果不其然,李自成没拒绝。
理由大家心里都清楚,李自成要给自己留条后路。
至此两伙人虽不能说前嫌尽弃,但暗中开始眉来眼去,哪知正热乎的时候,突然间他们在荆州的人被人连窝端了,随即有风吹来,武昌十万大军西进!
就在张献忠与一众幕僚正为此事争执不断的时候,孙楼来了。
孙楼是张献忠这边派往荆州明面上的情报头子,现在就跪在承运殿里,张献忠居其上,幕僚环周。
孙楼是带话来的,两条路,要么走,要么降,在家里闹死路一条!
这话是大太监说的。
张献忠面无表情,旁边左右丞相六部尚书脸色各异,一帮武将满脸鄙夷不屑。
“走,去哪儿?”中军王尚礼哼了一声。
“那太监说了,只要出大明地界就行,琉球,安南随意,朝廷不光不追究还会资助”孙楼趴在地上谨慎说道。
“呸,朝廷一穷二白自个都吃不上饭了,还会资助咱们”旁边冯双利忍不住啐了一口:“信他个鬼,一句话就让咱们背井离乡,做什么美梦呢”
“大太监他这是在布局啊”尚书龚完敬眉头紧皱:“听闻李闯投诚的条件之一便是要发兵朝鲜,如今又想要咱们去安南,不动一枪一炮想让咱们为他卖命”。
“他这盘棋很大,虽不知其最终意图,但已可见其野心”严锡命微微点头,脸上阴云密布,正欲说下去,被张献忠摆手制止,看着孙楼眼睛一眯:“你真的亲眼见了那太监?”
“真的,小的真的见到那太监”孙楼赶紧说道。
“怎生模样?”张献忠淡淡问道。
“年纪不大,像十五六又或十六七,小的见他时正在水边赤膊垂钓,体型健壮丝毫看不出是个太监,脾气暴躁,行为粗鲁……”
“你他妈的见的是个假太监吧”孙楼话没说完就被后军张化龙打断:“太监那尿骚味十步外就闻着了,阴阳怪气的……”
“不不不,决然不会是假,那人气势十分强大,一般人决然假扮不来”。孙楼连忙摆手说道。
“气势,哼,有老子气势大么”刘文秀呼的站了起来,吓了孙楼一跳:“这,这……”
张献忠白了刘文秀一眼,而后起身缓缓走到大殿门口,背着双手看着天空悠悠白云,传闻那太监年纪不大却一身武艺,勇武好斗狠嗜杀成性,不然也不会得个人屠的外号。
他相信孙楼见的是那太监本人,就凭他带来的话,太狂了!
只不过你让老子走,老子就走?
这话吓唬黄来儿可以,在我这不好使。
老子闯荡江湖十余载,打下这片基业,怎么可能因为你一句话就舍弃不要背井离乡呢。
你以为你是谁,你就是在厉害,也得打过才知道,否则凭你一句话就吓走了,老子以后还怎么出来混!
十万大军就吓唬得了老子了?
先能进来再说吧。
但凡有一寸立足之地,谁愿意背井离乡!
扶明录 第2002章 他怂了么
只是张献忠心里怎么想的,准备怎么做,这些常宇此时并不关心,话送到就行了,你爱听就听,不听就走着瞧。
何况常宇也不指望一句话就把张献忠给吓走了,真这么怂这么听也不至于祸害这么久,但这句话还是很有必要传过去的,因为这是心理战。
武昌发兵十万,加上大太监传的这句话,足以让张献忠集团乱了阵脚,从而把兵力和精力都用在防守上,令其没有精力在四川他处巩固势力继续开疆扩土。
这才是常宇真正的目的,一旦让张献忠平定川内各处势力稳坐钓鱼台了,将来他挥师入川自是没那么容易了,所以这都未雨绸缪提前布局。
张献忠在成都府忙着各种部署以应对入川的十万大军时,常宇这边轻舟已过万重山,顺江而下悠悠然然到了安庆府地界。
有了九江城外的前车之鉴,这一次常公公学乖了,坐不离车行不离马,麾下两营随侍左右,几个亲卫更是寸步不离,撒泡尿都在旁边盯着,如此这般从九江沿着官道一路到了安庆地界,一路顺水顺舟没人拦路也没人找事,至于有没有沿途跟踪窥探,那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平平安安。
毕竟在东厂两营的护卫之下,便是数千正规兵马都讨不了便宜,更别说那些江湖刺客了。
大渡口镇和安庆城隔江相望,顾名思义这镇子就是因为江边的大渡口而得名,事实上这地方也不是常宇等人第一次来,早在去年打白旺时,便曾来过此地。
此刻,兵马在镇子外的江滩扎营,将士歇脚战马饮水吃草,李慕仙站在江边望着对岸皱眉不语,吴中嘴里叼了颗草走到他身后朝对岸看了一眼,嘿了一声:“你莫不是担心主上吧”。
哎,李慕仙叹口气,拂袖转身而去,嘴里嘀咕一声:“狗改不了吃屎!”
吴中一怔,随即面露大喜,小跑跟上去:“道长牛气,这话你都敢说,厉害,厉害,老子佩服的紧”李慕仙突然止步转身:“你这厮,莫要乱扣屎盆子啊,道爷可不是说主上……”
没错,常宇此时并不在两营之中,虽然李慕仙嘴里不承认,但狗改不了吃屎说的就是他,两营和亲卫严密保护的那辆马车又是个幌子!其实一开始他还是和两营一起走的,只是伤愈之后他坐不住了,任谁也劝不住他直接溜了。
至于他在哪,对岸。
安庆城外江边也是个大渡口,码头上行人往来如织,江面舟船如棋热闹且繁荣,去年安庆曾被白旺占据,只不过在李岩等人的围困之下没撑得住多久便开门投降了,随后黄得功奉令驻防,短短不到一年时光,当初战火损害之处早已修葺完好,百姓也算安居乐业,毕竟黄得功的军纪相对其他友军部队还是非常好的,虽不能说对百姓完全的秋毫无犯,但也绝无伤天害理之事。
在安庆城中口碑甚好,至少比原先的朝廷驻军以及贼军驻防时口碑好的不是一点半点。
军队的军纪好直接影响当地父母官的主政,大明朝野上下都知道东厂和各个衙门联手反腐倡廉,一旦发现贪污受贿的官员那都是直撸,轻点的还能在三法司过堂,重的就送东厂衙门审了,这衙门好进难出,全看天意,而且朝廷这大半年三令五申要以民生为主,再加上都知道黄得功是和那大太监穿一条裤子的,所以安庆府的官员们相当的老实和勤政,短短时间也在百姓中赢得口碑。
数日前,常宇伤愈后单溜,走水路乘船而下抵望江县便在对岸登陆漫游一路朝安庆府行去,途中明察暗访,正面多余负面,百姓虽还贫苦但相较之前已是好太多,相信再有个数年喘息,必能重见大明盛世,只是……这数年间能安生么?
常宇在望见县的时候卖了头驴为坐骑,之所以不买马不是买不起是太扎眼了,增加被打劫的风险,而毛驴和骡子满大街都是相对低调许多。
从望江一路至于安庆城外,也并未事端,此时正在城外渡口码头的一个茶棚里歇脚,坐了有了半个时辰喝了好几壶茶也没离开,当然了店家也没赶他走,毕竟不是一碗茶坐半天,一直都在消费,这种顾客店家恨不得他坐到天黑打烊呢。
常宇坐在茶棚不走,可不是因为累,也不是在等谁,一则天气炎热二来码头茶棚就是个情报中心,在这儿小到家长里短的八卦,大到到朝廷兵马调动的消息都能听到。
当然了,都不免有水分,且真真假假自行判断。
“怂,就是怂,莫说什么大局为重,想那闯贼祸害朝廷十余年,荼毒百姓十余载,便是千刀万剐都不解恨,如今可好,屠刀一放,立地变成了正儿八经的侯爷,据说还要封王呢,我呸……”一个声音陡然响起,常宇循声望去,见茶棚外树荫下一方桌边,一个夫子模样的人一脸愤慨,他身边几人有人点头,有人摇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