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录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浪得虚名
况韧领令而去,车外李慕仙先是一怔,随即反应过来:“临阵磨刀不快也光,只是不知来得及不”
“来得及,刚刚好”常宇微微一笑,往后一趟闭目养神。
扶明录 第2008章 装不知道
常宇自安庆弃舟换马一路向北,遇水搭桥翻山越岭沿途对百姓秋毫无犯,速度虽不及急行军,但比之前晃晃悠悠快了不少,因天气炎热每日控制在百八十里范围,日落扎营,清晨拔营。
如此数日便抵庐州城外。
庐州和安庆都处于山区边缘,其西南便是莽莽深山,英山,霍山,山连山,当初革左五营和张献忠便在其中扎根活动袭扰攻打周边州县,黄得功和刘良佐曾与其在周边拉扯了好几年。
如今革左五营和张献忠早就走出大山落户城市,一个在荆州当地主,一个去了四川称王称帝,但这地界依然不太平,留下的徒子徒孙大小数十股在这方圆数百里的山区闹腾,弄的百姓苦不堪言,各州县也提心吊胆,生恐他们做大攻打县城。
常宇一路北上,途中不进村不入城,如今到了庐州城外,李慕仙提议要不要入城去看看。
因为庐州城内有个大佬,刘良佐。
这个城府极深的家伙,一直让常宇很纠结杀是不杀,或者说什么时候杀合适。
不入城,不见!
抵达庐州时正值晌午,队伍便在城外巢湖畔树林歇脚,天气燥热将士下湖戏水嬉闹,常宇自也在其中。
尽兴之后在湖边树荫下闭目养神,况韧领着一人前来,是庐州城内的锦衣卫。
大明境内,有人的地方就有锦衣卫,监视地方监视官员,更不用说刘良佐这样的将领了,那都是主要盯梢目标。
刘良佐这大半年非常低调,非常老实,在城中几乎足不出户,但却并不是无所作为,遣麾下驻防桐城,舒城等州县打击盗匪山贼,且主动出兵入山清剿,狠狠打击了山区贼匪的嚣张气焰,使其不敢在随意妄为,其规模也从原本数十个股缩减如今六七股。
听了锦衣卫的汇报,常宇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杀鸡儆猴有效果了。
刘泽清是那只鸡,花马刘则是那只猴。
那只鸡的死让花马刘感到无比的恐惧,手握重兵割据一方的大军阀,曾经牛逼到连圣旨都不屑一顾的他,竟然说死就死了,而且死的不明不白。
再掂量掂量下自己,他怎么能不害怕。
他也能感觉到自己头上就悬着一把刀,随时能要他命,而保命的法子就两个,做牛做马表忠心又或拉队伍反了。
然则这个时候给朝廷给大太监表忠心的人太多了,想因此让他们改变心思有些难,可若是要反呢?
刘良佐不是没有想过,可是想来想去觉得危险系数太高。
虽有兵有将也有粮草,人和是占了,可是没有天时和地利!
先说天时,大太监横空出世,短短一年时间横扫各处神佛难挡,如今鞑子滚出关外自身难保,李闯握手言和了,张献忠躲进深山老林去了,这个时候谁反谁就成了露头青,成了火力靶子。
再说了李闯那时候势力滔天,号称雄兵百万,又有鞑子入关,白旺逼近南京打辅助,都能被大太监打的屁滚尿流,如今自己没有任何辅助,造反就等于和大太监单挑了,刘泽清自认不是对手。
再说地利,假如自己在武昌在荆州,直接可以进川入伙,就是单干也行,可是自己现在庐州啊,进英山占革左五营的老地盘起事?
好家伙,他自个都能料到,自己前脚进山,大太监就会调集周边兵马把山给围起来,然后关门打狗,真的是想跑都没地方跑,特别是黄得功就在安庆,他可是对山中地势了如指掌。
一番得失利弊衡量之后,还是侥幸占了上风,要杀早就杀了或者和刘泽清一起就给杀了,也用不着杀刘泽清敲打自己,既然敲打这说明自己不是非杀不可,只要自己放低姿态好好做事还有找补余地。
大太监是个务实的家伙,那自己就多些实在事。
所以这大半年,花马刘像换了个人似的。
“多吉”常宇看了一眼刚从水里爬上来的番僧:“你说放下屠刀真的能立地成佛么?”
多吉摇摇头:“那不是僧爷说的,是佛爷说的……”话没说完就被况韧飞身踹进水里,看的旁边吴中直摇头,人家当和尚一天三顿酒,这货一天三顿揍……
在湖边歇了一个多时辰,常宇拔营而去,行不足十里,后边急报有数骑追来,核实为刘良佐的手下。
“总兵大人正在赶来路上,令小的先来告罪,不知督公大人来此有失远迎”。
“督公大人说了,要事缠身不及入城打扰刘总兵,汝等去吧”屠元挥退那几骑,他们根本连常宇的面都没见到。
“花马刘这反应也稍慢了些吧”李慕仙在车旁嘀咕一句。
“不慢了,咱们在城外十余里又不是在城下,且仅仅一个时辰”常宇淡淡说道,李慕仙不以为意:“咱们一路走来过桐城,庐江,舒城,又没有刻意隐藏身份,那可都是他辖下,不可能没提前听到风声而不做准备吧,正常情况下都出迎十里,而不是走了十里才知道”。
常宇不说话了,半响问道:“那道长以为他为何这般?”
“故作不知”李慕仙笑了笑。
常宇也笑了:“小道尔”。
又行数十里,队伍正在道边歇脚,刘良佐的人又来了,人马皆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总兵大人奉金百两”。
看着阳光下那片金光闪闪,屠元咽了口吐沫一声怒喝:“汝等竟敢行贿,去问那花马刘可是不知死活!”
那几人吓得噗通就跪下了:“不不不不,将军莫要误会,并非行贿而是按例给东厂卫兄弟们补给啊”。
给过路兵马粮草补给,虽不是律法明文规定,但确实是个惯例。
前提是要地方主动补给,人家给你是人情,不给是本分,不给,你硬要硬拿那就是抢了,在平常年头,但凡过路的张嘴了,地方多少都会意思意思的。
可现在是兵荒马乱的年头啊,地主家余粮也不多啊,不熟悉的谁给你啊,所以这十余年来经常发生因为要补给不给,双方撕破脸甚至动手的,这事,刘泽清干过,刘良佐干过,黄得功也干过,高杰也干过,但最恶劣的还是刘泽清,不给直接在城外烧杀掠夺。
常宇上台之后,略微发声些许改变,那就是地方依然未必给过路兵马补给,但一定会给东厂卫补给,也有不主动给你,但只要你张口绝对给。
原因就不言自明了。
所以刘良佐说是给补给,你倒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当然了,五六百人给了百两黄金的补给,这……
多么?当然不多了,想当初首辅周延儒入京述职,途径山东时刘泽清直接送了两万两“盘缠”呢。
黄昏,庐州总兵府内,刘泽清背着双手在大堂门口来回踱步,整整一下午他都坐立不安,或者说从昨儿他就开始头疼了。
东厂卫过境,他自是得到消息了,若是平常兵马过境或许不会那么快传到他耳朵里来,甚至都不会上报,但东厂卫身份不同啊,有人看到黑虎,黑鹰旗便急往上报了。
东厂卫说是皇帝亲兵倒不如说是大太监的亲兵,所到之处几乎等于大太监亲临,不过他在不在,都得客气的去打个招呼。
所以当消息送到庐州的时候,刘良佐先是心头一震,有些慌了,他是真的害怕啊。
怎么办?
和心腹商量一番后,决定先装不知道,来了咱就接待,走了再追。
这样可以树立新人设,公务繁忙日理万机,每日劳碌军务哪有时间去干那种抱大腿当舔狗的事,心思根本不在那上边,办正经事呢。
当然,这种小心思一时骗过常宇却被老油条李慕仙看破了。
“大人”一声呼唤让他忍不住打了激灵,一个手下满头大汗急匆匆奔来,刘泽清急忙奔下台阶:“可收了么?”
“收了”手下赶紧说道。
刘泽清脸色一松,长呼了口气:“他可说什么了?”
“没有”手下摇头。
额,刘泽清挑眉:“神情如何?”
“没见到人,小的两次都只见了黑虎营的屠将军”。
哦,刘泽清微微点点头,挥退手下,看着远处黄昏晚霞出神。
扶明录 第2009章 谁家的神仙
数日之后一座大山挡在眼前,说他大是相对一路走来的那些小丘陵,目测至少方圆几十公里,远望郁郁葱葱,大大小小数十个山峰。
这座山常宇不陌生,上一次南下打白旺的时候就途径于此,也就是后世的凤阳山国家地质公园,没错,到凤阳府地界了。
过了山正北数十里便是凤阳府城,常宇没打算进城,也不会去老朱家的私人监狱去溜达,但有一个地方他必须去,即这座大山和凤阳府城之间的明皇陵。
这是规矩,成祖朱棣立的规矩,但凡官员途径明皇陵必须前往谒拜,常宇虽不算正儿八经的官员,但身份特殊更得去。
上一次南下去了,这次北上也得去,除非你绕着走。
可以,但没必要!
常宇并不打算直接翻山越岭,山中虽有村落但山道狭隘陡峭不易通行,甚至有很多断头路,走着走着就到了山崖边,没有一条直通南北的山道,与其在山中绕来绕去倒不如直接绕山而行更快。
众人商议之后决定从东边绕过去,地势较为平坦少河无丘可纵马狂奔也少了许多麻烦,恰好还能经过定远城采购些祭祀用品,总不能到了皇陵插草为香吧。
定远是个小城,紧邻山脉的东南角,常宇不打算进城,让况韧派几个手下入城采购,余下兵马皆在山脚处的树林里休整。
山脚有不少村落还有零星水泊,有的干涸有的丰盈,将士们歇脚的歇脚,喂马的喂马,嬉水的嬉水,常宇则要去爬跟前的小山峰,这是他喜好,游山玩水。
无名小山峰不高,几十米而已,上边有个土地庙,看香炉里的香灰这里的香火应该还不错,而且还真就碰到几个香客,都是山脚附近的村民。
常宇站在山头一棵树荫下远眺定远县城,神色淡然,吴中走了过来,嘀咕一句:“牛鼻子是不是热昏了头,去给和尚的神仙烧香”。
常宇讶然,回头看了一眼,李慕仙不知从哪搞了几炷香正在香炉跟前念念有词:“这是土地庙谁说的和尚的”。
“土地庙,土地庙,庙就是和尚家的啊,你听过土地观么?”吴中一脸想当然;“既然是庙,那土地神就是佛家的神仙,他一个道士拜佛家的神仙……”
常宇一脸愕然:“你他妈的真有文化”。
吴总耸耸肩:“还行吧,最近也看了些书,再说这些都是常识……”
“要点脸吧你”常宇忍不住破口大骂:“你连张小泉的“小”都不认识,还看了些书,你看的啥书啊,金品梅的插画啊”。
吴中不好意思的低头抹鼻子,嘴里还不服:“俺虽不认识几个字,但说着土地神是和尚家的总没错吧”。
呸,常宇啐了他一口:“连寺庙都不分,倒还有底气给神仙分家了”。
旁边姬际可看了吴中糗样忍不住发笑,吴中正没地方撒:“你笑个鸟,好似你分的清似的……咦,俺也分的清啊,这寺庙就是和尚的,观是道士的嘛”。
“没问你道观是谁的,问你寺庙怎么分”常宇翻白眼。
“寺庙就是寺庙啊,和尚住的地方嘛还怎么分”吴中一脸疑惑,常宇叹口气,问姬际可:“汝可知晓”
“略知一二”姬际可清了清嗓子:“寺本为官署,如前朝的鸿胪寺,即咱们现在的会同馆,佛入中土时和尚被安排住在寺,久而久之,和尚居住的地方便叫寺院,所以现在看到和尚修行场所都叫xx寺,少林寺,白马寺,可没有什么庙的,”。
常宇点点头:“那庙呢?”
“庙为祭祀祖先神灵之地,据说咱们先人最早尊祖先不信仰鬼神,但自然神灵除外,所以供奉那些自然神灵的地方就叫庙,比如土地庙,河神庙,城隍庙至于观音庙什么的那都是佛教进来后才有的,道教尊祖敬神所以道士居住修行的地方叫庙”。姬际可从容作答,吴中急了:“那为什么叫道观,不叫道庙”。
姬际可笑了:“观,是一种建筑,最早不是指道观这种建筑,而是一种平台,道士在上边打坐修行,而且观又属于道家的一种境界,一种修为,《说文》曰:“观,谛视也。”。《易·系辞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所以道士居住修行的地方叫道观是对的,叫庙也是对的,普通百姓称呼道观,但观中的道士对内都一直说庙里,不信你去问问李道长。
“看到么,能引经据典这才叫有文化,有学识”常宇对吴中翻白眼:“你那看几张小黄图就叫有学识了?”
吴中满脸通红,又有些不服气,问姬际可:“那你说土地庙是到底佛家的神仙还是道家的神仙?”。常宇忍不住敲了他一下:“你个白痴,都说庙是道家处所了”。
“那为什么和尚那边也有土地神?”吴中不服。
常宇叹口气:“土地神和那些山神啊,河神啊属于自然神,是人类最早供奉的自然界神仙,他们出现的时候可还没有什么观音菩萨如来佛祖,连真武大帝,三清祖师爷都没有呢,所以佛教和道教都将他们供为神仙也不出奇,但你若一定问个究竟属于谁家的,那自然是道家的”。
“为啥?”吴中哼了一声。
“就因为道教比佛教早啊,佛教入乡随俗跟着道教有样学样啊,你个蠢驴”一旁看热闹的屠元都忍不住了!
皇陵在凤阳府城正南十四里地外,常宇一行抵达时都快半夜了,比原先计划晚了数个时辰主要是因为在皇陵正南数里外有条大河,人马渡河耽误了许久。
谒拜皇陵可没有大晚上谒拜的,要早上。
所以今晚就在皇陵扎营了,这倒是常宇有史以来行军扎营头一遭,往日夜宿野外多的是,树林,河滩乱坟岗都有过,但皇帝绝对是头一遭,当然了整个大明地界也就这一个皇陵而已。
皇陵占地很大,却非常破败荒凉,残垣断壁杂草丛生,前文说过,本就年久失修的皇陵在崇祯八年张献忠攻打凤阳的时候放了一把火给烧了个精光,殿宇皆为涂炭,这也是崇祯帝即便能饶了李自成也必杀张献忠的理由。
夜深,蚊虫袭扰加上禽兽嘶吼令常宇毫无睡意,走出帐篷伸了个懒腰抬头看漫天星光,旁边的马车里还有亮光透出,那是素净在里头。
背着手四下走了走,朝远处张望依稀可见高大的陵丘,看着看着常宇忍不住摇头笑了,因为他想到百余里外的另外一座皇家陵墓,明祖陵!
扶明录 第2010章 有趣的事
眼前皇陵里埋的是朱元璋父母和兄嫂,而明祖陵里埋的则是他爷爷的衣冠,以及爷爷的爹爹和爷爷的爷爷。
这就是常宇忍不住发笑的地方。
人呀,一旦发达了都要认祖归宗,而且要想尽办法认名人之后,寻常百姓如此,豪门权贵更是如此,不说常宇为了贴金都想法往常遇春身上靠,更何况皇家了。
而且在古时什么出身很重要,即便只是个名头有时候都能发挥无穷作用,比如刘备明明是个屌丝,可天天挂嘴边俺中山靖王之后,因而弄了个刘皇叔的名头,也靠这个组了个团队干大事去了。
像这种认真祖宗的也还好,有的就让人很无语了,比如南朝南朝宋武帝刘裕也认了汉朝楚元王刘交(再远追溯到刘邦)为祖宗,不过,奇怪得很,刘裕并非以“汉”为国号,而定国号为“宋”,是为南朝宋
南朝齐高帝萧道成的萧姓和刘邦扯不上关系,就认了刘邦的重臣萧何为祖宗,自称是汉相国萧何二十四世孙。
五代后梁朱温也按这思路自称是“舜司徒虎之后”。
袁世凯在阴谋称帝前,也拉了晚明名臣袁崇焕为祖宗,让一个名叫张伯桢的人捣鼓出了一份项城袁氏为明末辽东督师袁崇焕后裔的材料,给袁崇焕上了一个“始祖原皇帝”的尊号。
隋文帝杨坚称自己的祖宗是汉太尉杨震、唐高祖李渊称自己的祖宗为老子李耳、努尔哈赤拜称自己的祖宗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最夸张的是北周宇文氏认神农氏为祖宗!
而在这方面,老朱可就相当的光明磊落,当时称帝后大臣建议他找个祖宗,推荐人选是朱熹,而且考证句容那一脉的朱姓和朱熹有血缘关系,从而又考证出老朱家祖籍是句容……
但当时老朱坦荡:“朕本淮右布衣,江左布衣”。
不屑为之。
但毕竟是个皇帝嘛,大臣们还得给他祖上润润色。
在他爹这一辈上倒也都说的过去,在他爷爷及祖上就全靠扯淡了。
比如明祖陵说的是葬的老朱的爷爷,曾祖父,高祖父,笑点就出在这,有两个好玩的地方,其一,老朱爷爷及祖宗的名字。
老朱十来岁就死爹死娘了,爷爷死的更早,所以他记得爷爷名字的几率小之又少,不信你问问那些没见过爷爷的或者爷爷过世很早的人,他不一定记得爷爷叫什么,即便告诉过他也不一定记得住,更不可能知道祖上三代人的姓名。
别说族谱,过去穷人家哪来的族谱,何况穷到朱元璋这份上的,(老朱自己说的世代为农,家境贫寒)即便有,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今天一个村不见了,明天一个城杀光了,也早就遗失或损毁了,而且若真有族谱或者找到了相关认识的人,不至于只知道名字不知道生卒年月,至少大概什么时候死的能知晓啊!然而史料并无记载他爷爷的生卒年日,更别说曾祖高祖了,在退一万步,他爹告诉他爷爷名字了,大概哪年死的不记得了么?
可给皇帝修族谱找祖宗不能一问三不知啊!
那可怎么办?
有办法,然后朱元璋的爷爷就叫朱初一,曾祖父叫朱四九,再往上叫朱百六,再再往上叫朱仲八……
发现了吧,都是数字。
第二个就是他爷爷的衣冠冢,根据老朱后来修的族谱,他祖上最早在句容(有可能是大臣为了往朱熹那边靠,给弄了到句容了)到他爷爷迁至泗州(今天盱眙)所以祖陵就修在小龙虾这了,后来他爹朱世珍又迁之濠州(今天凤阳)皇陵就修在凤阳。
所以肯定他曾爷爷那些祖宗只有棺材,尸骨是不可能葬在泗州祖陵,因为不可能跑到句容挖过来葬这边,当然也能挖,可是隔了上百年的老坟不可能找到坟头的,所以只是葬了个名头,但确咬定祖陵是他爷爷衣冠冢。
什么叫衣冠冢,就是生前穿的衣服和帽子。
额……这衣服哪来的?
朱世珍1344年就死了,那时候朱元璋十六七岁,虽无史料记载朱世珍啥时候迁移到凤阳的,但肯定的是他迁来时朱初一死了,朱元璋没出生。
那就只能理解为……穷人家会过日子,朱初一死前留了身衣服给朱世珍,然后他一直穿到结婚生子临死前又传给朱元璋,老朱留了几十年……
有人会说了,明祖陵是修在朱初一实际葬地,就是当时挖出来的呗。
好吧,明祖陵修建于1386,那时候老朱都当了二十年皇帝了,他爹都死了四十多年了,粗略估计他爷爷都死了六十年了,那墓地就在小龙虾湖旁边,潮湿积水,一年到头发大水,六十年了什么样的衣服还不腐烂,又不是帝王陵,那就是个普通穷人家的坟头啊。
而且既然挖出来了,为什么不是尸骨是衣冠呢,难道说尸骨都腐烂无存衣服反而保存下来了?
不可能,实际上是根本就没找到他爷爷的坟!
你想想,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坟头,葬在常年发洪水的洪泽湖畔,儿子迁居数百里之外,那个兵荒马乱饥荒连年的年头,不可能每年都去添坟祭拜的,即便有,但朱世珍死后呢,朱元璋穷的饭都吃不起去当和尚了,逢年过节还要去几百里外给他爷爷上坟去?
即便没被洪水给推平,他能记得在哪儿么,找得到么?我怀疑他爹活着的时候都未必记得清找得着。
就算当时他找得到,后来当兵打仗几十年没去了还能找到?后世好多进城几年回老家烧纸的都找不到坟头的比比皆是,何况那个年代啊,更何况洪泽湖几乎年年发大水……
答案是当然找不到了,那为什么还说祖陵是修建在他实际下葬地方呢?
那更简单了,只要记个大概区域就行了呗,然后祖陵覆盖这个区域就行了呗,这是皇家祖陵,你以为是普通老百姓那方桌打的坟头啊。
周长三公里,那可是相当一座城啊,再加上祭田一百五十公顷,那范围你算吧……
所以史书说是他爷爷的实际下葬地,也没错,反正只要埋在这个区域里就算是。
至于衣冠冢一定要个解释的话,衣物决然不可能的,生前所用的其他物件也能被称为衣冠,所以是老朱爷爷的啥物件呢?隔了几十年找一个死去几十年穷苦老百姓用过的物件……
可能老朱爷爷当年的家传老烟枪吧。
不过想想老朱家这也不算啥大事。
毕竟咱们还有黄帝衣冠冢呢,炎黄子孙的那个黄帝哦。
你找谁说理去。
以上纯属作者觉得有趣,欢迎讨论交流。
扶明录 第2011章 鬼火
漫天星光之下,荒凉无比的皇陵之中,常宇望着远处的陵丘想着老朱家的趣事,不知不觉尿意涌来,左右看了看,便朝附近的一处树丛走去,水龙头刚打开,便听见有人低叹:“俺是不是真的很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