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云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汤娘子
她睁开眼,看着床帐发了会儿愣,撑着身子起身;身子已经恢复了些气力,右手手臂处一阵酸痛,看着上头的纱布,她低头闻了闻味道,分辨出里头的上好药材为她止住了大疼。
秦霄贤端着药碗进来,神色冷淡。
“让我走吧。”她说。
这是她开口说的第一句话。
从面纱落地那一瞬到现在。
秦霄贤试了一口药汤,递到她嘴边,手里微微使了力,像是要灌下去。
她一下又红了眼,别开脸躲开了他的动作,抬手把药碗从他手里接下,自个儿一口气喝了干净。
他站在一旁,沉默看着。
放下药碗,她擦了擦嘴角儿,掀开被褥下床还没来得及站起身就被一股劲儿给推回了床铺去。
被褥重重地盖在她身上。
“我不回去,会出事的。”她说。
他沉默。
她又坐起了身,掀开了被褥就要下床;秦霄贤俯身,捻住她的鞋,转身,冲着剪窗方向走了两步。
她咬着唇,红着眼,赤脚落地凉得一哆嗦径直往外走。
嗦!
他抬臂一挥,那双鞋顺着剪窗就给丢了出去;转身时,她已经走到了屏风处,上前两步径直打横抱起来往回走。
“你放开我!”
“我不回去真的会出事的!”
“放开我!”
他沉默,俯身把她放回了床榻。
“秦霄贤!你到底想干什么!”她吼出了声儿,一嗓浓重的哭腔。
“我想要什么”他忽地笑了,眼神冷漠又可怕;他似乎气急了,脱了外衣重重往旁一摔:“你不知道吗!”
“我一定得回去…”她说不出原因,对着他也讲不出苦衷什么的借口。
没等话说完,他倾身而下,重重地堵住了她的唇,吻得像是惩罚一般气恼。
她推不开,躲不掉;直到,脸颊上有了湿润,她睁开眼,发现不是自己的眼泪。
“旋儿哥…”
他一顿,霎时哭得像个孩子。
她不反抗了,也不说要走了,轻轻拥抱他,有些生涩地回应着。
他仍旧很疯狂,重重吻着她唇角儿耳后脖颈,近乎粗暴地撕扯开了她的衣裳;看着她身上的伤疤,呼吸一窒。
长臂一伸,纱帐落散。
他想过无数次,三书六礼,大红喜袍,洞房花烛;后来什么都不要了,却什么也留不住。
现在,什么都无谓了。
你懂吗
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连性命都是多余的。
屋里没有点烛,月升时剪窗窗沿边儿有一道月光,算是这屋儿里最后的一点儿光亮了。
秦霄贤露出半个光着的身子,胸膛处有个小人儿却被他用被褥裹得紧紧的。
她怕冷,一直在颤。
这个流氓已经把衣裳都丢得老远出去了;可是,这个流氓身上很暖。
“我爹是阿瓦族的人。”
蛮人部族以阿瓦族为王室贵族。
“当年西北战役时,阿瓦族的首领察觉了亲王生有反心,斩草除根。那个亲王是我爹的亲兄长。”
“当年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我们九族亲眷元气大伤。”
她嗓子有些哑,一字一句说着,像是故事一般。
她的父亲和旁人不同,志不在天下;钟爱中原文化,钟爱中原女子,娶了她母亲之后就很少回到阿瓦族。
一直到出事,阿瓦族是有仇必报的直性子,德云书院就是眼中钉肉中刺。以一家性命作为威胁,要她嫁进秦家之后和其他人里应外合杀了二爷和少爷。
梅岭刺杀,那些人误以为她已经死了,当时她是真想就这样悄无声息地销声匿迹的。
活下来,用另一个身份回来找他。
只是,天不遂人愿。
秦霄贤一直安静听着,没有表情也没有问话,仿佛这些事儿都与他无关。
他缩进了被褥里,把她拥进怀里抱得紧紧地,亲了亲她的唇角儿,气息暖暖地在两人鼻尖儿上绕着。
“你爱我吗。”
他唇瓣轻动,在她的唇角儿边摩挲着。
“你爱我吗”
不为那些无可奈何,就为了七堂的桐花。
她点点头,眼角一湿。
“爱。”
这就够了,剩下的那些战火纷争,皇权争斗,阴谋诡计,都与他无关。
他一笑,掌心在她腹部摩挲着。
“那我们生个孩子吧。”
————————————————
可是他醒的时候,鼻尖儿没有桐花的香味儿,只有熟悉的一股子迷药味儿。
枕畔有一封书信和一只帕子,帕子上头的迷药味儿最是浓重。
他却不恼,眉眼柔和,难得的快意。
孤独的人不需要解释,要答案。
知道自个儿想要的是什么就好了,旁的事儿都是烟雨如云消融于风,吹过耳畔而已,难得我心。
他起身,寻了一身英气的黑袍换上;束上了腰带,披上那件浓黑绣白鹿的外披,拿上书信就往议事厅去了。
堂主和其他人似乎都在等着他来,他眉眼含笑,神色轻快得就像是从前在七堂找师兄弟几个喝酒一样儿。
“准备出兵吧。”他放下了书信,递到堂主跟前儿。
堂主看着书信,上头的红信还
第173章 北风唱无情(一百七十三)
徐晓雨是阿瓦族的人,父母当年来盛京也不过是想来看看天朝得风土人情而已。王室一族的亲眷挑出来,谁家没点儿产业在外头。
十几年前,蛮族还算安稳。亲王和首领各有派系,彼此之间相互制约。徐晓雨的父母正是重权在握,几个孩子自在逍遥游山玩水。徐晓雨的兄长们带着她用了徐姓在天津城置办了一座小院子,在天朝游玩了近两年,还在胜南武馆学了几个月。
小日子过得舒心,得空时还转去香洲看看叔父。叔父和其他的长辈不同,他不参与党争也不表明任何占位,就是远远地离开了阿瓦族。
这位叔父就是玉溪的父亲,娶得是玉府的独生女,为了不暴露身份也为了玉府香火有继,玉溪一出生就写在了玉氏族谱上。
后来,先王过世,新王继位后党派之争越是严重,徐晓雨和兄长回到了蛮族与父母站在了新王首领的对立面。
当年西北一役,陛下与新首领心照不宣达成的协议,亲王一党元气大伤。能不能东山再起再说,蛮族人有仇必报,早早就记恨上了二爷。
如若还有他日,那德云的少爷们都是这条路上最大的绊脚石。能文能武,深得圣心,死一个云磊还远远不够,斩草除根方能永绝后患。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陛下可以和首领有契约,亲王也可以和太师结盟,两相结盟。
彼时正是玉府在盛京立稳脚跟时,蛮族亲王是玉溪父亲的亲兄长,领着儿子秘密进京去了玉府。
再如何也是亲兄弟,不能眼睁睁看着九族亲眷就这么一点一点地被拔除。玉溪的父亲承诺,只要兄长放弃争王造反,他会好好照顾兄弟几人。
不求富贵,但愿喜乐。
可有些人,自幼就是生在高处,望过旭日东升西落,几曾触手可及又怎么会轻易放弃。几十年的布局怎能毁于一夕。
玉府的亲眷都被控制,倒是不曾伤害,只是需要玉溪而已。
玉府从商,论着理儿和德云书院的人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就算是有幸相识,那些个老油条怎么会轻易骗得去;于是,他们想到了玉溪。
只要玉溪进了德云书院,凭着她的能耐,真要搅弄些事儿并不是难事。但这样的话总不能当着人家父母的面儿说出来,亲王只是说将来要玉溪在要紧关头传递些消息而已,仅此而已。
玉氏族人性命攸关,玉溪进德云书院也不做伤天害理的事儿,唯有妥协。
后来,重阳梅岭血战半山;二爷拿下了的南境守卫权,有人心生妒恨不假,将军府找杀手是蛮族人出面安排的事儿,有一半儿是因为亲王的长子。
这一辈孩子们游历多年,唯有他守在父亲边,刻苦用功。要说出门,每年四回都会来一趟盛京见玉溪,因为喜欢这个妹子。只等着,一切尘埃落定,助父亲拿下王位后迎叔父一家回阿瓦族。
他一直都以为,是因为阿瓦族不安全,叔父一家才没能回京。
直到,知道了父亲的计划,知道了秦霄贤从榕城回京就要和玉溪成亲。
不为别的,只要杀了云磊,杀了张九龄和王九龙,不说能安枕无忧起码他阿瓦族能有足够的时间改天换地;这样,就不需要妹妹嫁人了。
徐晓雨当时也和兄长来了盛京,就是为了在刺杀之后带走玉府一家回阿瓦族。
他们都接受不了,用妹妹去设陷;阿瓦族要胜利,就算不是堂堂正正地在战场上,也不应该是用这么令人不耻的行为。
不过事与愿违了,张九龄和王九龙没死。
玉溪重伤坠崖。
她不是不知道这场刺杀,只是没想到就在重阳节那一天。见到了蛮族刺客时,她就知道这一场血战是躲不开了。
她慌了,她怕了,可更多的是难过与自责;她只能看着那些刺客一个接一个前仆后继地冲上来,看着张九龄和王九龙身上一道又一道儿深可见骨的刀口往外淌血。
这是师哥啊,平日里逗着她玩儿,惹她生气但总护着她让着她,拿她当亲人一般爱护的情分。
但玉氏亲眷,何尝不是血脉相连。
所以她咬破了唇,站在原地把自个儿逼进了“死胡同”里。
只要她脱下斗篷,露出和兄长有八分像的容貌,那些刺客就会护着她,下山,回阿瓦族。
可是,她听到了一句话。
“我们答应老秦,要喝你俩的喜酒!”
“你一定得活着!”
她哭了。
最后一根弦儿崩了。
回阿瓦族做什么呢,阿瓦族没有桐花,没有琵琶,没有秦霄贤。
阴谋诡计都是假的,桐花香是真的;旋儿哥的怀抱,也是真的。
既然进退两难,何不成全本心。
于是玉溪披着王妃的斗篷,裹着容貌,跳下了梅岭。
不负遇见,不谈亏欠。
所有人都以为她死了,包括蛮族人。亲王的长子受到了父亲的惩罚,罚他意气用事。可最后也因为这事儿,蛮族与太师的盟约计划提上日子,提早了后来反叛的日子。
玉溪被救回王府之后,除了容貌毁伤的心病,更多的是心底那份侥幸。——死于阿瓦族人的心里。
死了就不需要做选择,死了就不会进退两难,死了也自然是秦霄贤的白月光。
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
假死并非本意,只是无可奈何。当时情形严峻,太师谋逆事败,阿瓦族内乱不止,玉氏跟着受牵连。
兄长进京,玉氏借用迁回香洲的原因出城,带着玉
第174章 架海紫金梁(一百七十四)
秣陵城外的密林深处有毒气瘴气,寻常人根本进不去,真要找药物,精兵数万实在太过于奇想天开。
蛮族的亲王一脉都在密林后衡河一带,当年也是在那儿秘密练兵这才有了造反的底气;衡河易守难攻,否则也不至于让蛮族首领这样头疼。
一时糊涂留下活口,酿成大错。
旁人都能看懂的,孟鹤堂怎么会不懂;先不说军马能不能越过衡河,但说密林里的瘴气就不能久留。
可要想逼蛮族人出来,谈何容易。除非,破了他们的布防、乱了他们的心绪、毁了他们的冷静。
其实可以等,可以耗,可以再想别的法子。只是选了最快最狠的一种。
玉溪作为阿瓦族人就算活下也没有脸面对族人,可要她看着秦霄贤死也是千百个狠不下心。所以,她和孟鹤堂都心照不宣地选择了牺牲她自个儿。
玉溪死后,最先策马而来的不是亲王不是将军,是亲王的长子;红着眼咬着牙,像一头野兽般失去冷静,挥动长刀冲着孟鹤堂的项上人头去的。
若是相识于江湖,为友为陌,他们都可以公公正正地比一场。可这是战场,事关两国国政,百姓安危,不可儿戏。
这位小王子深中两箭时仍旧奋力厮杀,倾尽全力就是为了越过军马杀了孟鹤堂;只是这林中瘴气越盛,他也越来越虚弱。
最后,孟鹤堂终于在三军之中等到了气急败坏,无奈一赌蛮族亲王。
不知是为了儿子还是为了玉溪,他进密林时格外冷静,似乎预料到了结果;只看了一眼他气息奄奄的儿子后,拔刀向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