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时代的梦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莞简妤

    还有那些被当成垃圾处理的咖啡渣,即便最环保的人也不过把它做了植物栽种的填肥。看着日积月累又不忍倒掉的咖啡渣,马毓秀决定赋予它另一个功效――给布匹染色。

    咖啡色沉稳古朴,是许多中年人钟爱的色彩。经过反复尝试,马毓秀发现咖啡渣在冲泡时色素已经去了一大半,只有染料高达600%的浓度时才能染出较浓的色调,而那些过期的咖啡豆,也派上了用场――%的浓度就能染出相当饱和的色彩。

    在邻居和朋友的眼里,对草木染着迷的马毓秀夫妇,不仅对纺织和印染布料感兴趣,熬煮染料时散发的植物香气也让他俩着迷。

    春末艾草漫山生长,煮艾草的香气充满了东方的神秘气氛,马毓秀总要留下一锅,用以泡汤祛暑消除疲劳;春天樱花盛开,萃取樱花树干染液的香气,则洋溢着西式幸福。

    每次熬煮,她的脑中都会萦绕着生日快乐歌的甜蜜旋律;煮樟树可以驱蚊,煮七里香会招来蝴蝶,淡淡荷香引来夏日傍晚的微风,而浓浓的咖啡香则会把人引入浪漫梦境。

    马毓秀说,在接触草木染时,并未想到它将改变自己的生活。就像自己和丈夫都以为将会丁克一生时,儿子却在染坊熬煮的植物香中降临。马毓秀觉得,这是上天携植物赐予自己的最好礼物。

    已是国小一年级的儿子也同父母一样,对草木染深深着迷。他喜欢和母亲一起去野外采摘,能认识数十种不同的植物,能随口说出哪些植物能染甚么颜色。

    为了不伤害植物,那些需要植物根茎或树皮才能印染出的色彩,马毓秀总是去中药铺购买或是等台风过后,去捡拾被吹断的枯枝。受母亲影响,儿子就像一个草木染的环保主义者,在小小校园里对同学和老师传递着父母的植物观点。

    冬去春来,马毓秀和她的“天染工坊”已开课9年。台北的上班族,各地的中小学教员,用蓝草染色的三峡镇居民,用柿子染布的新埔镇居民,都是陈景林与马毓秀的学生。生活的艺术,艺术着生活,正是马毓秀用她的草木染传递出的生活方式。

    就像咖啡染淳朴的褐色正好搭配朴素的棉布;七里香的嫩绿、茜草的绯红都足以彰显蚕丝的光泽与华美;而福木鲜丽的黄、咸丰草的橄榄绿、茶叶的暗褐都适合麻布的柔韧舒爽。视觉、触觉、嗅觉和心理的满足都能在草木染中获取。

    马毓秀说,“每当这时,我总是感叹上天造物的无私与伟大,也能体悟到最亲切动人的艺术,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就像马毓秀在她的草木染书中所说:徜徉在草木染的缤纷色彩里,跟随大自然的脚步体会生命的温度,感受四季流转的变化,等待下一次春天的花,夏天的风,秋天的云,冬天的太阳;等待下一季修枝的枇杷树皮,等待下一回的涩柿果,等待明年夏季的荷花、莲蓬、莲子壳,等待冬天的榄仁落叶、菱角壳……

    中国古代将青、赤、黄、白、黑称为五色,也是本色、原色。原色通过复染等方式混合得到多次色如绿、紫、粉等色,也称间色。

    人类最早使用的红色媒染染料之一,又名:破血草、红根草等,主要有东洋茜、西洋茜、印度茜三种。中国古时称茹藘、地血,早在商周的时候就已经是主要的红色染料。

    茜草中含有大量茜素、茜紫素、伪茜紫素等,经加入媒染剂,提取色素,套染等一系列复杂工序后可以得到从浅红到深红等不同色调。在出土的大量的丝织品文物中,茜草染色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红花所染为“真红”,纤维可以直接吸收颜色,不复杂的染色过程使红花在红色染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红花的红不同于茜草的红,茜草为土红,红花则为艳红。

    事实上,红花具有红黄两种色素,然而黄色无法作为染料存在,黄色素易溶于水和酸性液体;红色素会在中性或弱酸性状态下产生沉淀,色淀沉积于纤维上得到红色效果。

    又名苏芳、苏方、苏枋。苏木是我国古代着名的红色系染料,苏木的色素需要进行提取,将苏木树干中心,以明矾为媒染剂,进行色素的提取。

    唐朝以来四品大官的官服都染自于苏木。并且苏木变化较为多样,与不同的媒染剂相作用产生的颜色也不尽相同。

    如使用二氧化铁作为媒染剂的话,就会得到偏紫的颜色。使用氧化铬为媒染剂则可染成黑色,成为苏木黑。

    凡可制取靛青的植物,均可统称为“蓝”。蓝和蓝草均为古时叫法,现在统称为靛蓝。李时珍在中将蓝草分为菘、蓼、马、木、苋五种蓝。

    蓝草的主要染色方法是将蓝草浸泡,捣碎,然后加入石灰制作成固体的靛状,方便搬运、保存和贩售。




第六十九章 汝瓷(1)
    蓝桉听周杰伦的歌:“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这一首歌词中的“天青色”其实并不是描写青花瓷的,而是汝瓷。

    面如玉,蝉翼纹,星辰稀。

    汝、官、哥、定、钧,并以“汝窑为魁”——耿宝昌

    汝瓷,是徽宗的雨过天青之梦,是一道烧造接近玉质感瓷器的旨意——自古汝州便盛产玛瑙石,这为玉质感瓷器的烧成提供了釉料基础;宋代早期,北方依旧是制瓷中心,有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优秀瓷匠。这天时地利人和,因缘具足,方才成就了玉润汝瓷。

    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汝瓷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

    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

    高濂的说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

    张公巷的器物呈圆形支钉。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一带汝窑器多无支钉痕,个别碗、套盒、凹足钵、洗、器盖等用垫饼支烧工艺。

    汝窑器有瓶、尊、盏托、碗、盘、洗、奁、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数还有堆花、印花等装饰,底部更有青花年号款,多是用刀笔刻画,和印花、模印等工艺。

    如:天青花草纹鹅颈瓶、粉青履莲盏托、天青莲花瓣深腹盂、天青牡丹花龙纹钵、莲花纹钵、辐射纹荷叶器座、辐射纹敛口花钵,暗花双鱼瓷盘。

    另外,在传世品的个别器物上还出现有文字。如:“奉华”二字多见于尊、瓶、碟之上。“蔡丙”、“宁”则是见于小碟与洗上。文字虽不是装饰,但仍提高了对器物的鉴赏意趣,其中“奉华”应是宋奉华宫的专用物。

    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宽板沿诸种。盘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数种。还有三足洗、弦纹尊、套盒、尊、方壶、圆壶等,还有为数不多的莲花器座、荷叶器座、镂孔器、鸟、龙等瓷塑工艺品。也用花、鸟、虫、鱼装饰来满足皇亲贵族们的闲情逸趣。

    进一步鲜明确立了玉松品牌不但要在物质层面继承宋代汝瓷,更要在文化审美上复兴宋代汝瓷。

    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釉面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

    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空,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

    汝州张公巷汝瓷,釉呈天青、粉青,釉色滋润,手感如玉。有青如天、面如玉、晨星稀的典型特征。

    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

    高濂的说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

    张公巷的器物呈圆形支钉。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一带汝窑器多无支钉痕,个别碗、套盒、凹足钵、洗、器盖等用垫饼支烧工艺。

    汝窑器有瓶、尊、盏托、碗、盘、洗、奁、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数还有堆花、印花等装饰,底部更有青花年号款,多是用刀笔刻画,和印花、模印等工艺。

    如:天青花草纹鹅颈瓶、粉青履莲盏托、天青莲花瓣深腹盂、天青牡丹花龙纹钵、莲花纹钵、辐射纹荷叶器座、辐射纹敛口花钵,暗花双鱼瓷盘。

    另外,在传世品的个别器物上还出现有文字。如:“奉华”二字多见于尊、瓶、碟之上。“蔡丙”、“宁”则是见于小碟与洗上。

    文字虽不是装饰,但仍提高了对器物的鉴赏意趣,其中“奉华”应是宋奉华宫的专用物。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宽板沿诸种。

    盘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数种。还有三足洗、弦纹尊、套盒、尊、方壶、圆壶等,还有为数不多的莲花器座、荷叶器座、镂孔器、鸟、龙等瓷塑工艺品。也用花、鸟、虫、鱼装饰来满足皇亲贵族们的闲情逸趣。

    汝瓷釉色沉静典雅,淡者如碧空万里,谓之天青,深者如雨过天晴云破之处,谓之天蓝。此外还有豆绿、青绿、月白等釉色;世有“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之说。

    汝瓷釉层透亮,纯净柔和,平滑细腻。釉料中加入玛瑙,降低了烧制过程中的玻化程度,因而汝瓷缺乏明显的玻璃质感,呈现出莹润如玉的质感。

    随光变幻,观汝瓷釉色,“雨过天晴云,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轮美奂,被评为“似玉、非玉、而胜玉”,足见其质感之细腻。

    汝瓷釉面有细小繁密、深浅叠错的开片。“开片”本是瓷器在高温焙烧过程中,自然开裂的釉表缺陷。汝窑匠人通过人为操作,使这种釉病成为瓷器的装饰。

    开片纹路似蝉翼,似冰裂,似蟹爪……自然天成,千变万化,无法人为控制,因而每一件汝瓷都是独一无二的。

    汝瓷有“宋瓷之冠”的美誉。汝官窑大约只烧造了20年多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成品验收严苛,因而汝官窑瓷器存世极少。

    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皆为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2017年,一只有约一千年历史的北宋瓷器“汝窑天青釉洗”,在香港会展中心以2.6亿港元拍出,包括佣金在内为2.943亿港元,也传递出了今人对汝瓷的热捧和仰慕。

    作为一代名瓷,汝瓷质感非同寻常,从明代以来,汝瓷就一直被模仿,但难以被超越。明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就已经开始仿烧汝窑瓷器。

    而今,景德镇亦有善窑厂以玛瑙入釉,继承景德镇元明清以来沉淀的成熟工艺,经过长达五年的反复试烧,呈现出犹如羊脂玉般细腻温润的汝瓷。

    只有亲见善窑厂的汝瓷制造工艺,才会被感动,手握的玉润,来自近三十种天然矿物的调配,这些釉料在1300度左右高温洗礼下,再重组成巧夺天工,如玉质感的汝瓷。

    练泥、配釉、器型开发及呈现、烧窑全套的陶瓷工序,善窑厂都是以核心团队为基础,全部独立完成,呈现了难以复制的汝瓷特征和韵味,屡出具有时代意义的品,成为广大瓷友的热点。

    “汝窑安静,沉稳,温文尔雅,于简单的釉色中,传递出宋代的极致美学,天生高贵,越看越美,越养越润!这是一种从我遇见她起,便注定要全身心投入其中的感情。”——善窑厂创始人李善明这样表达他的汝瓷情结。

    &nbs



第六十九章 汝瓷(2)
    世界上有难度的事情不少,可是经过努力,很多都被人类干成了:比如修建万里长城只用不到十年的时间便完工了。

    比如登月,美国1776年建国,到1969年登月成功,也只是用了193年的时间;自1742年,哥德巴赫提出了哥德巴赫猜想,到1966年陈景润证明了1+2的成立,前后也是只用了224年的时间。

    中国瓷器业有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那就是仿照汝瓷,汝瓷的制作时间,可以追溯到唐代,可是兴盛发展阶段,却在宋徽宗当政的年之间。

    这一年夏日,宋徽宗高堂春睡,外面雨过天青,宋徽宗出得高堂,他瞧着外面水洗一样的青色天空,不由得心旷神怡,于是他给汝窑烧瓷的工匠传下一道圣旨:“雨过天晴云,这般颜色做将来。”

    天青色的汝瓷,真的很难做,但是给皇帝做瓷,不管是多么难,都得做。“造天青釉难,难于上青天”经过工匠们千辛万苦的努力,汝窑天青瓷器还是做了出来。

    靖康之难的时候,金兵大举入侵,原本窑火不熄的汝窑工匠们走的走,逃得逃,没走没逃的全都成了金兵的刀下之鬼。

    汝窑精美的汝瓷打碎一件少一件,这些精美绝伦的汝瓷基本消失的时候,后世的皇帝,这才知道,想要在复现天青色的汝窑,已经是非常必须的事儿了。

    不管是元朝的皇帝,还是明朝的皇帝们,他们都心存不甘,他们就给瓷工下严旨,必须要复原出雨过天青之色的汝窑。

    于是,元明两代的官府,他们都在汝州重建了更大,更多的窑口,然后就开始招募那些技术精湛的瓷工,可是这些瓷工一干活,主持官窑复烧汝瓷的官员们,全都傻眼了,这些工匠全都不成,从唐朝到宋朝积累出来的烧制天青瓷器的技术,因为战乱,已经断代了。

    到了清朝的时候,乾隆爷偏偏就不信邪,他传下圣旨,一定要在汝州修窑烧瓷,复现传说中的“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的绝世汝瓷。

    可是一番努力之下,最终烧出的汝窑不是色不正,就是形不整,反正怎么看,都是一个歪剌货。乾隆爷失败了,接下来还有更勇敢的人,年,民国大资本家李绍初,下定决心,他在汝州蟒川严和店开始仿照汝瓷,可是结果也是失败。

    随着春雷一声响,全国解、放了,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可是新、中、国建立后,数一数目前陈列在世界、以及中、国的各大博物馆的真汝瓷,一共为六十七件半。

    过去的汝瓷,全都是帝王将相,已经士绅富豪的专属奢侈品,现在新社会,人民当家做了主人,理应复现汝窑,生产出精美的汝瓷,供人民装点生活,供大众日常的生活所需之用。

    随后,汝州市政府在上级领、导的指示下,成立了仿制汝窑的窑口,参与攻关的人员,全都清朝民国曾经烧制和研究过汝瓷的匠人的后代。

    可是这些匠人,再加上瓷器工程师,还有最新的检测仪器,他们生产出的汝瓷,还是与宋朝传下来的汝瓷,有很大的色差,为什么1000多年来,汝瓷就无法复现出原来的颜色和神采呢

    汝瓷的烧制复杂,共约七十二道工序,比如胎土淘洗,釉料配方,匣钵选择,窑炉温度等方面,差了一点,就无法复现汝瓷的天青之色。

    釉料配方已经失传。不仅汝瓷的釉料配方已经失传,科研人员还在打碎的汝瓷瓷片中,还化验到了玛瑙的成分。

    汝州本地在宋朝的时候,就有玛瑙矿,估计往当时汝瓷中添加的玛瑙资源已经枯竭,没有了最初配方中的玛瑙成分,想要烧出天青瓷,估计难比登天。

    经过现代烧瓷人的不断努力,天青瓷已经被烧了出来。这种天青瓷虽然颜色比不了宋朝天青瓷的通透,灵动和正宗,虽然不能说仿制成功,但也可以说有小半的相似了。

    我考古工作者在汝州宝丰清凉寺发现了属于宋代的真正的汝窑窑址,一名专家,还在古窑窑址旁边,出土了七件被当年的窑工埋在土坑之中的七件汝瓷。

    这七件汝瓷有六件都是天青瓷,竟有一样是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在汝瓷界流行这样一句话:“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
1...2021222324...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