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时代的梦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莞简妤

    1910年,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博览会上,博山工艺传习所送展的铺丝屏等琉璃产品获优等奖牌。1914年,在山东省第一届物品展览会上,博山送展的铺丝料货等产品获最优褒奖金牌。

    1924年,由于“爱国牌洋烟嘴”适销对路,博山琉璃生产一度出现了罕见的“洋嘴子市”的短暂兴旺局面。至30年代初,博山琉璃生产从业者多时达4000人,大炉炉户有50家左右。1934年孔宪芝制作的花球在胶济铁路沿线物品展览会上获奖状。

    1937年,日军侵占博山后,琉璃生产一蹶不振,从业人员减为640余人,年产量不足700吨,仅为战前的5.4%。1943年人员减至不足150人,年产量只有百余吨。日本投降后,又爆发内战,博山琉璃业又遭进一步摧残。

    至1948年3月博山解放时,博山琉璃业已是凋敝不堪,大炉余十六、七户,从业人员不到百人,圆炉剩20只左右,工匠百余人。仅能生产少数几个品种的产品,而且时作时辍,大部分炉工失业。

    建国后,博山琉璃生产很快恢复生机,从业人员恢复到800人。1951年初,部分炉工成立博山炉业料器供销生产合作社。稍后,又有10户大炉炉户成立博山玻璃联合公司。

    1952年,9户水响货炉户组成玻璃料器生产合作社。1956年初,所有私营炉户和个体生产的炉业工人都公私合营或加入合作社。1957年后,博山玻璃联合公司和玻璃料器生产合作社先后转产日用玻璃器材和照明器材,脱离了博山传统琉璃生产的轨道。

    炉业料器供销生产合作社刚成立时主要生产料珠、烟嘴和杂货。1957年开始生产套色雕刻产品。1958年内画艺人薛京万完成内画竹笔改为毛笔和内画烤花两项改革。内画竹笔改为毛笔的试验成功,为博山内画艺术水平的提高及独特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烤花内画壶的出现使内画壶的用途扩大到作为香水等液体物质的容器,增加了出口量。

    80年代以来,博山琉璃制品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内画艺术向中、高档产品的方向发展,相继创作出《洛阳兴殿图》、《群仙祝寿》、《清明上河图》、《百子图》、《八大医学家》等。

    同时,以“百”字为题材的内画作品也大量出现,如《百子图》、《百美图》、《百骏图》、《百虎图》等。自1981年起,博山琉璃品先后到联邦德国、瑞士、爱尔兰、美国、法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展销;内画艺人亦多次出国作内画技术表演。

    到1985年,博山美术琉璃厂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美术琉璃生产厂家,拥有职工2143人。具有年产琉璃工艺美术品1400万件的生产能力,完成工业总产值1363万元,实现利税331.56万元。

    产品由建国前的花球、内画等300多种增加到**类,3000余个花色品种。精美绝伦的鼻烟壶内画被国际鼻烟壶协会冠以“山东画派”,而轰动欧美;晶莹剔透的琉璃花球奇妙莫测,被誉为“开不败的鲜花”;各种珠帘、花插、烟具制品等深受人们喜爱。产品畅销欧美、东南亚、澳大利亚、日本、香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内画壶、花球曾获部、省工艺美术品百花奖。

    另有传说,琉璃是范蠡在督造“王者之剑”是所发现的,于是将之赠与越王,而越王感念其铸剑之功,原物赐回。并赐名为“蠡”。之后范蠡请雕刻家将它雕刻为精美的艺术品作为定情之物送给西施。后来,越国大败,西施被迫前往吴国和亲,临走之前将“蠡”还给范蠡,同时眼泪流在了之上,因此民间开始定名为“流蠡”“琉璃”。

    古法琉璃,采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烧制而成。

    水琉璃,现今常见的仿制琉璃,以不饱和树脂材料制成,其特点是重量轻,敲之没有琉璃的金石之音,且日久易色变、混浊,无价值,不过价格奇低。

    &nb




第九十章 琉璃(2)
    从火炉中取出后不断进行旋转和造型,火炉里面取出的琉璃温度高,掌握好琉璃熔化的软度,几秒钟就要成型。

    在造型过程中,师傅们需要用手中的吹筒进行吹制,来保证琉璃的形状,由于尺度很难拿捏,所以成品率极低。

    琉璃成型以后,师傅们要把烧制好的琉璃放到保温窑里面,500多度,保温4天,如果琉璃瓶身没有出现炸裂的情况,说明琉璃已退温成型。

    第一步,创意设计:将创意通过平面设计图稿进行表现。

    第二步,原型制作:根据图稿雕塑立体模型。

    第三步,制硅胶模:在模型表面均匀涂抹硅胶,待硅胶凝固成硅胶模后,尚需石膏加以固定。

    第四步,灌制蜡模:调制蜡浆,在硅胶阴模内灌入热融的蜡,待其自然冷切。

    第五步,拆取蜡模:将冷切后的蜡模自硅胶石膏模脱出。

    第六步,冷切容易使蜡模收缩变形,对拆模时留下的模线痕迹,得以工具细心地修整。

    第七步,制石膏模:调制正确比例的耐火石膏,在修饰后的蜡模外,灌注包埋,即成含蜡石膏模。

    第八步,蒸汽脱蜡:将整个含蜡石膏置入脱蜡机内以蒸汽加温,脱蜡后即为耐火石膏阴模。

    第九步,精选原料:为精确控制各种颜色的比例和流动的美感,需依造型与设计精选特定颜色与大小的玻璃原料,并安排色块的分布位置。

    第十步,进炉烧结:清模去尘后,将整个石膏模与配置好的玻璃料,放进炉内慢慢加温,使热熔软化的水晶玻璃如麦芽糖缓慢地流入石膏模内成型。

    第十一步,石膏模:拆除石膏模,将冷切后的玻璃粗胚取出。

    第十二步,切割修葺:将玻璃粗胚上注浆口部分多余的玻璃切割修葺。

    第十三步,粗模细模:以粗、细研磨砂将水晶玻璃之浇注口磨平整。

    第十四步,冷工细修:以钻石笔头及其它工具细心雕琢,使作品表面显得更为均匀细致。

    第十五步,签字包装:确认作品完整后签名签号。

    琉璃佛教“七宝”之一,为消病避邪之灵物。

    琉璃在佛教中为消病避邪之灵物。摆放或佩带琉璃可得三种福缘:

    一)祛病:修行之人认为琉璃乃药师佛的化身,能消病驱邪,使人获得健康之福缘。

    二)坚韧:因烧制繁难,佛教认为琉璃能使人感受提炼真理之艰难,而获坚韧之力量。

    三)灵感:色彩绚丽、变幻瑰美,给人以艺术的美感和想象空间,给人灵感和智慧。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在某种意义上说,琉璃是一种人格、一种精神、一种境界的象征。明澈的琉璃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心愿。

    对比佛教的其它六宝,琉璃应该是一种天然宝石,且极有可能是碧玺。

    《慧琳音义》卷一:”须弥山南面是此宝也。其宝青色,莹彻有光,凡物近之皆同一色,帝释髻珠云是此宝,天生神物,非是人间炼石造作,焰火所成琉璃也。“很多佛教中对须弥山的描述是周围有咸海环绕,海上有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所以根据地理位置来看,琉璃的产地周围应该在海上有火山。而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距离波斯很近,碧玺的一大产地正好于此,它们都位于印度半岛,印度半岛周围的海上也确实又火山。且碧玺的原石的确也是像描述中的”其宝青色,莹彻有光“,要”近“才有”皆同一色“。为什么后来没有把碧玺和琉璃统一叫法很可能是发现了碧玺这种天然宝石和中国古法琉璃虽然颜色外貌上一样,而物理性质完全不同,而更正叫法后也会降低这种宝石的尊贵,才从清代过后才有碧玺的叫法,且同样是用于头饰珠串较多,与”帝释鬓珠”用法都一样。其它的宝石虽然也色彩多样,但显少有这种用法。

    琉璃是中国古代对玻璃的称呼,是狭隘的玻璃说法,现琉璃一般是指加入各种氧化物烧制而成的有色玻璃作品,现今无论是光学玻璃、平板玻璃、水晶玻璃、或是硼砂玻璃等材质所创作之作品,皆通称为玻璃艺术品,由此可见琉璃只是玻璃的一个种类,其范畴远较玻璃要小。

    琉璃的材质是人造水晶玻璃。其特质是对光的折射率高,所以能呈现出晶莹剔透的效果,在光线的配合下,更能将其艺术特质充分表达。作为琉璃不但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件宗教物品,而通过铸造工艺制作的作品表现力强,层次丰富,精致细腻,尤其是色彩的流动变幻莫测,或热情、或含蓄,件件不同。

    赏光影效果,特别是不同角度厚薄及色彩的光的折射,能呈现出立体的视觉效果。

    欣赏色彩的自然流动,感受琉璃“呼吸”中透出的纯净之美。

    琉璃的透流彻度,不宜太纯太亮,需有一定层次与光洁度的差异,否则会丧失其具有动感的生命力之美。

    感受整体造型及色泽、美感与创造意念的结合所带来的意境之美。

    从工艺角度欣赏琉璃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与结构特征。

    古法工艺决定了世间没有两件完全一样的琉璃,所谓“天工自成”说的就是琉璃产品的单一性,仔细品味不同琉璃的色彩流动,会发现不同的意境。

    中国古代制造玻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只不过那时人们叫它琉璃。直到西方国家的玻璃传入中国以后,才有了玻璃的叫法。西方的玻璃是由钠钙元素组成的,而中国的琉璃所含的元素是铅和钡。到了汉代,琉璃的制作水平已相当成熟。但是冶炼技术却掌握在皇室贵族们的手中,一直秘不外传。由于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当时人们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还要珍贵。

    琉璃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如此悠久,但为什么知道它的人甚少

    知道琉璃的人其实很多,尤其在古代,琉璃作为一种特殊的材质,和杏黄色、龙纹一样,同属王族专用。最早只有真正的王族才能使用琉璃制品,琉璃的制造工艺也为王室工匠所掌控。

    由于琉璃的发现者,也就是范蠡的原因在先民眼中,人们认为琉璃和水晶一样,具有记忆与传承功能,更重要的是,琉璃可以保佑拥有者“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

    大约在元代,随着汉文化的人为断层出现,汉王室的许多技艺也失传了,琉璃就在其中,所以到了明清,琉璃就只有在神话传说中才有了,您一定看过《西游记》,沙僧原本是天宫的卷帘大将,不就是因为失手打碎了一只琉璃盏而被贬下来的吗。用周星驰的话讲,打碎一只酒杯就被贬下来,做神仙做成这样也够背的了。不过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琉璃的珍贵了。

    鉴赏琉璃的关键:1.琉璃与水晶,玻璃截然不同

    琉璃与水晶有什么不同。

    a、在史书上有明确的区分

    金刚经上就有类似的记载。在中国所有的佛经中,佛家七宝的前五类是公认的,即金、银、琉璃、砗磲一种软体动物玛瑙,后两类有说是水晶的,有说是琥珀、玻璃的,不一而足,这说明琉璃是公认的佛家宝物;琉璃与水晶及玻璃截然不同。

    b、化学成分不同

    天然水晶、琉璃、玻璃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当代国家级的专着《中国古琉璃研究》记载:古埃及“费昂斯”二氧化硅的比例92%-99%,中国周朝时的琉璃,二氧化硅的比例仅仅是略大于90%。这9%的区别就是琉璃与水晶最大的不同。

    c、成份详解

    古代的琉璃是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烧制而成的,琉璃石是一种有色水晶材料,主要成份应该以二氧化硅为主,琉璃母则是一种采自天然又经人工炼制后的古法配方,可以改变水晶的结构与物理特性,在造型、色彩与通透度上有明显的不同。

    明代的药玉应该是琉璃母的配方上有一些不同,所以明代的药玉色彩少变化,也不通透。

    琉璃的等级实际上取决于琉璃母的原料与配制方法,这是自古以来的不传之秘,正是因为琉璃母的存在,才使中国古法琉璃与水晶乃至西方的水晶玻璃“费昂斯”在成份上有了9%的不同。

    所谓琉璃招财、保平安,与琉璃母有很大的关系;

    琉璃的种类:a类:古法琉璃,采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烧制而成。

     



第九十章 琉璃(3)
    一说到琉璃,亦作“瑠璃”,首先就会想到其瑰丽的外表下蕴藏着传奇的色彩,琉璃拥有多种多样的颜色,在古时候人们也称它为“五色石”,是中国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也是玻璃的古称,由于古时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当时人们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还要珍贵,但是如今似乎很少有人提到。

    《史记》载,陶朱公晚年隐居,潜心烧制琉璃,以此为乐,他的真金琉璃盆,在民间被奉为聚宝盆,他为官时手执的牙笏,演变成财神手中的如意,其岁末返利给客户的做法,到今天成为“利市”习俗。

    古法琉璃也因此被称为财神信物,具有“招财”之功,佛教传到中国后,奉琉璃为至宝。经书中这样写道:“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古法琉璃因此成为佛家七宝之冠,为消病避邪之灵物。

    相传西施泪别范蠡时凄切的泪花滴落于胸前的信物“蠡”上,这铸剑时的坚贞之物,也为之动情。“流蠡”之称,由此而来。

    琉璃之美,存于光影游戏之间,流于人物灵犀之巅。影有影意,却令光愈加曼妙;人有人情,却使物更具灵性;铸舍刻意,玉竟得气息之趣;琢舍繁复,器竟现悠然之乐。和谐之美,是谓大美。取舍之意,是谓大得。

    琉璃雕件内常见或大或小、或浮或沉的气泡,而这些气泡是琉璃生命的特征。这些气泡游走于晶莹剔透的水晶之中,漂浮于柔情似水的颜色带之间。

    是快意洒脱,是情意绵绵,还是浩然气魄,琉璃在诉说,我们在倾听,这也使得艺术装饰中的带色琉璃器皿更显别具一格。

    琉璃采用脱蜡铸造法创作,设计完图纸的第一道工序,就是进行泥模雕刻。精湛的雕刻工艺,或精致生动,或粗旷大气,为后续的工艺,奠定坚实的基础。

    琉璃拥有非常丰富饱满的色泽,这也是与普通水晶的不同之处。各种颜色的流动、交融,诉说着不同的故事。红:是传统特有的喜庆味道;黄:是皇亲贵族的华丽转身;蓝和绿是回归质朴的从容跳跃,是高贵闲适的别样情怀。

    琉璃之净难掩其与生俱来的贵族之气,高洁的气质背后蕴藏着富贵吉祥的深邃灵意。犹如水中锦鲤,灵动斑斓,生动而不生涩。富贵于内,吉祥于身,呼之欲出。

    绿色琉璃:保平安代表和平、生命和幸福;有益于与人建立良好关系,可加强勇气,并溶化他人蓄意的排斥。具有强大的净化功能,适合经常出差和喜欢旅游的人。

    琥珀色琉璃:宜催财,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代表明亮、温和与创新;能助人投射出权威的能量,加强人的果断力,对事业的腾飞有很大的作用。适合正在努力奋斗、渴望成功的人。

    紫色琉璃:可催情,提高智商与情商。代表高贵、典雅和进步;有利于改善自己的现有状态,增强自信心。有压抑人的欲念的功能,舒缓心情,可帮助爱情和事业的成功,可作为定情或庆功之用。

    蓝色琉璃:可聚福,能给人带来幸运,代表清新、宁静与舒适;能减少压力,平稳情绪,能提高自己的人缘,结交到更多的朋友,适合所有需要好运气的人。

    透明色琉璃:宜于护身护宅,加强活力与生命力,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代表纯洁、清爽与轻快;辟邪挡煞,能消除周身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对身体的伤害,保持愉悦的心态,是能给生活带来幸福的快乐之源。

    琉璃是一种中国古法材料,它已有2466年的历史,自古以来一直是皇室专用,对使用者有极其严格的等级要求,所以民间很少见。到了明代已基本失传,只在传说与神怪小说里有记载。看过《西游记》的朋友应该有印象,《西游记》中的沙僧就是因为打破一个琉璃盏而被贬下天庭的。
1...5354555657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