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一枝一叶:望见天梯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王尧山

    你要守墓,你要植树造林,一切都是尽义务,你饿了渴了,只能咬你自己的手指头,老龙,你自己给自己找苦吃呀!兄弟们哪里舍得呀!”

    说着,竟有人抹开了眼泪。

    龙一人自己却轻松的笑着说:“从我参军那一天起,我就是在尽义务了,那时候,早上睁开眼睛,还不知道晚上还能再平安的躺下睡一觉不今天的情况大不一样了,我去深山之中,苦虽苦点,比起过去,至少我的生命是安全的吧

    从我入党宣誓那一天起,我就决定给打一辈子工,农业社那点工分算个啥

    我自己去山里是受苦,你们在外边也不见得是享福,咱们就做好扎紧裤腰带度日月的思想准备吧!谁叫咱是农民呢不过,我相信,迟早会领导着咱农民过上好日子的。

    我们就都指盼着那一天吧!”

    朋友们都相信龙一人,他屹立起来就是一座山,躺倒也是一道梁,他想要做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

    就像做地下工作那样,几条汉子悄悄聚集在王世英家里,一起赌咒,龙一人的去处向上级严守秘密。

    避开工作组的眼睛,由王同乐陪同龙一人进山,王同乐和龙一人一起住了半个月,同乐才独自回来,他悄悄给李若云和王世英几个报告了龙一人的平安。

    龙一人这一去就是几十年,直到改革开放,他带领一家人重新出山。

    在那几十年中,龙一人总有故事发生,就留待今后慢慢再补充吧。

    2

    当龙一人接到叶西从北京发给他的挂号信,他的心中说不出的高兴,叶西告诉被他们叫作葛洪树的树木原来学名叫红豆杉,有着那样的珍贵的药用价值。不用调查其他地方,就只是他整整修建和看守的那1006座烈士墓,每座墓的左右他都种植了一株红豆杉,只是陵园里就有两千来株。

    森林之中,要摸清红豆杉的底细,还得下大工夫,有赖于报请上级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普查。

    想当初,不是他长了前后眼,为今天在陵墓中种下了这样的金树银树。

    他记得,他修好了第一座墓时,他和李若云商量,墓地是种松树或者是柏树好

    松柏长青嘛!

    若云却说:“松柏都不错,但是,我有个建议,你考虑考虑,你看,咱这里的葛洪树,可是其他地方没见过的树种,咱爹在世时,就常用他的树枝树皮入药。它和松柏一样耐寒抗风雪,不光四季常青,而且树形优美,长寿。给你的战友们种下葛洪树,就是派一个天下神医守望着他们。他们为新中国的建立牺牲了生命,即使在阴间,有葛洪神医为他们的健康服务,也是他们应该的待遇。”

    李若云的话太有道理了!

    于是,龙一人就去生长百年的老葛洪树下,移来两株小葛洪树苗,栽在汉白玉的墓碑两旁。

    &nb




第一百一十三章 深山藏宝
    王支书在前边带路,说是路,根本就没有路。

    走河滩,河滩里全是乱石,爬山坡,荆棘缠绕,看不见路径。

    越往前走,越是山高林密,在浓阴蔽日的森林中窜行了好久,终于来到了一个开阔处。

    未见人家,便先听见了公鸡和母鸡的唱和,一座和村里一样风格的农家院落出现在眼前。一条肥硕的黑狗老远就冲着来人狂吠,一个六十岁左右的硬朗老人迎了出来,他一面喝住狂暴的黑狗,一边高声招呼:“叶医生,你辛苦啦!”

    王世英告诉叶西:“这个人就是龙一人。”

    叶西在路上就隐隐约约猜到了要去看望的病人,很可能是传说中的那个抗日英雄。

    王世英在大会上宣布知情们要警惕和他接触,可是,今天又亲自带领他来给他看病,用意何在

    莫非要监视他们的接触

    疑问很快打消,王世英和龙一人一见面,亲热的不得了,你一拳我一掌的说笑在一起。

    庭院里干干净净,一些叶西没有见过的植物花卉种满一院子、摆满一院子。大概是为防止鸡鸭祸害花草,鸡鸭都在笼子里饲养,猪圈牛圈羊圈并排在南面。除了北房一溜八间,东西配房也各有四间,挺大的一个院子。

    进得病人房间,令叶西吃惊的是,地面竟然是方木铺就,地板摖的油光晶亮。

    病人是一个惊艳脱俗的年轻妇人,王世英告诉叶西:“这是婶子李若云,她发烧两天了,一般的病他们自己就处理了,只是这次有些厉害,才不得不麻烦你。”

    叶西连忙说:“咋会是麻烦我呢,这不是应该的吗,今后但凡叔叔婶子有个头疼脑热,随叫我就随到,不用麻烦王支书送我来了。”

    龙一人和王世英都笑了,龙一人说:“恐怕走一次你还记不住这条路,本村人迷路的就不少,外村人能进来的就很少了。今后我还接你去,你再走个三次四次的就该记住了。”

    当问及李若云的年龄时,被告知是45岁,叶西吃惊不小,看模样她最多三十一二岁,这个气质不凡的漂亮婶子是如何保养的啊!

    测量体温三十九度,听诊肺部,左肺部满布湿性罗音伴有哮鸣音,估计是支气管肺炎。叶西给李若云做了青、链霉素的过敏试验后,立即打上了点滴。

    龙一人熟练的给李若云用凉毛巾作冷敷,并且给李若云喂一种汤药。

    李若云礼貌的对叶西的处置表示感谢,却是那般坦然的接受龙一人的伺候。在大家都关注着一滴一滴的液体慢慢的流进李若云的血脉里的时候,龙一人给王世英和叶西沏来了一杯茶。

    叶西品了一口,这茶他还从来没喝过,从小随父亲喝惯了四川峨眉的竹叶青茶,对竹叶青茶他能够分辨出其中的许多层次。但是,叶西对今天喝的茶,只觉得清冽入脾,异香绕唇,却不知道它的品种。奇怪的是,漂浮的茶叶下,还有几粒晶莹剔透的红豆豆。

    一进屋,叶西就注意到那根雕花架上的两盆花,一盆素白,清新淡雅,一盆粉红,妖艳妩媚,两盆花他都从没见过。

    此刻,有了闲暇,他便请教主人:“龙叔叔,你们的这两盆花,是兰花吧是啥品种”

    “石斛兰,一盆霍山米斛,一盆粉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不一样的桃花源
    叶西感觉到,王世英和龙家夫妇没把他当外人,于是他关切的问道:“龙叔叔,您的孩子们呢”

    “唉,不能把他们耽误在这深山里,除了老大已经大学毕业到邯郸农村接受再教育,其他上高中的,上初中的都寄宿到亲戚朋友家去,寒暑假才能回家来。”

    “你们老俩太寂寞啊!”

    “种植了千百亩人造森林,上千万株树木,二十多亩药材,七八亩庄稼,还要守护上千座烈士坟墓,以及牛羊猪狗都要伺候,一年到头都忙不过来呀,都顾不上寂寞了,哈哈哈。”

    “您老革命意志这样旺盛,是老而弥坚,不坠青云之志啊!”

    “叶医生,你这样的夸奖久违了,听着顺耳。只是我要把不坠青云之志改成不坠青山之志。俺志在太行,志在青山。可惜的是,只凭一己微薄之力,干不了大事,你不见山后还有几条光秃禿的荒山吗,那都是日本鬼子为消灭八路军放火烧毁了的,大火整整燃烧了五个多月,当时人力物力缺乏,没法扑灭大火,直到遇到断崖,加上一场大雨,火势才停止了蔓延。

    要让那几条大山恢复到我们眼前山上这样,只有尧谷村村民一齐上阵,大家拧成一股劲,苦战几十年才能够实现,没有集体的力量是不行啊!可是,只是简单的在组织上把人拢到一起了,人心不齐,是不管用的,如何才能把大家的心齐聚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是个大难题,在深山里我苦苦琢磨了几十的就是这个问题。

    闹革命的最初理想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新中国,当初就是为了摆脱贫穷我们才揭竿而起,不达目标岂能罢休我坚信终于会找到一条正确的强国富民的道路,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是早是晚,迟早会有这一天。我一定要等到这一天的到来,我只是先在这里摸索点绿化的经验,为今后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多种经营做点准备罢了,等到那一天咱尧谷人定会甩开膀子大干,创造出一个新尧谷,叶医生你一定会看到那么一天的,龙一人半开玩笑半认真的答复了叶西。

    龙一人拧开半导体收音机,嘟嘟的报时声后,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声音清楚洪亮,原来中央台的差转台就在附近的高山上,所以信号才这样好。

    这也是他们的得天独厚之处。

    几十年来,龙家一家人就凭这半导体收音机才没断绝了和外面世界的联系。

    不难想象,这台收音机对他们来说,是何其重要!

    李若云的身体素质好,叶西刚把两瓶药输完,体温就开始降下来了。

    叶西有了闲空,便打量开室内的布置,室内陈设简洁雅致,很有一些书香气。

    书架上,书不多,但是,书架却是带着树皮的树根做成,古朴而富情趣。书籍除古典医籍,还有唐宋诗词和元曲。比较醒目的是红色封面的mzd选集和语录。

    一架书,半面墙,在农村,特别是在这深山老林里,也够特别的了;墙上的字画很有风格,竟然有一副郑板桥的墨竹。

    镶嵌在镜框里的,是领袖和朱德的画像,画像已有几处皴裂,十分陈旧了,主人告诉叶西,这是二十年前他们结婚时候张贴的画像,一直保存至今。书橱上还有一个镜框,里面是一本印刷粗糙,纸质已经发黄变脆的《论持久战》,主人解释说:“这书是当年聂荣臻赠送给我岳父的,纸张变脆,不好翻阅了,没有别的办法保存,就装进镜框了。”叶西便问道:“龙叔,不用说,的著作中,你们最喜欢读的就应该有‘论持久战’了吧”

    &n



第一百一十四章 震撼
    有趣的是,龙一人决定退伍当农民之初,岳父偶尔提到了隐居田园的陶渊明,当时岳父和未婚妻李若云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而以前对陶渊明一无所知的龙一人没有发言权,只是默默的聆听他们的议论,但从此,他就记住了陶渊明这个人。

    多少年过去了,当他们隐居山林几年后,劳作回家的路上,龙一人突然问妻子李若云:“我向你求婚的那一天,咱们父亲要和我谈的问题应该多了去了,他老人家却和我谈起了毫不相干的陶渊明,你们父女两还有那么多话说,莫非他老人家真有先见之明,那时候他就预见了我们的今天”

    李若云半开玩笑地说:“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

    那只是龙一人和李若云夫妻的私房话,今天的叶西当然无从知道。

    此刻,他只是因为看到了李群玉的这首诗,引起了他的思考,他觉得拿这首诗来对照当前龙一人和李若云的生活,毫不贴切,相去甚远。他就把那本唐诗放回了书架。

    在叶西掩卷遐想之际,假寐的李若云轻嗽一声,提醒液体快输完了。

    叶西赶紧过去拔下针头,结束了点滴。

    此刻,李若云的体温已经正常,精神好起来了。叶西给她留下三天的口服药。仔细告诉了李若云的用量和服用方法,说:“若云婶子,我三天过后,一定再来看你。”

    “谢谢你,叶医生,咱们还是先去看看他们把饭做好了没有吧。”

    若云把药放进抽屉,就跑去厨房帮忙做饭。叶西也跟了过去。

    饭菜基本就绪,李若云认真的尝尝口味,没有挑出毛病来,大家便一起入座。

    叶西长这么大,还没吃过今天这般美味的菜肴,虽然父亲身为副部级官员,他的有生之年也没有过这般新鲜的、丰富的山珍宴。

    老天却眷顾龙一人他们,给了他们如此丰厚的回报。

    放下筷子,王世英就催叶西去瞻仰烈士陵园,他知道,回村晚了,恐怕会迷路。

    在去陵园的路上,龙一人给叶西介绍,前去四五里,有个温泉谷,大小温泉池五十多个,最大的有蓝场那么大,最小的就像一个脸盆,和篮球场一般大小的就有七八个,那里一年四季热气蒸腾,附近的几座山都不结冰雪。过了温泉谷,再前去十多里就是原始森林了,遮天蔽日的树木人迹罕至,树高涵水,那一带森林里,泉水溪流有好几十条。

    你看见最北边摩云接天的大山了吗,那是一道保护这一带的天然屏风,北边的干冷空气被它挡住,南边的这些沟沟壑壑的暖湿气流又被它挡了回来。在这一带,夏天只要有一团云彩就是一场阵雨。

    这里雨量充沛,冬天也比其他地区的雨雪也丰富得多,所以你婶子说这里有一个恰似江南的小气候环境,这在整个太行山区也恐怕是少有的独特之地了。

    听了龙一人的介绍,叶西真想留下去探奇探险,可是,支书说不能耽误,今夜必须回村。

    &



第一百一十五章 处分
    龙一人一家在村子里原来的房屋,这些年来一直都是单身汉同乐住着的,龙一人及时的供给他粮食和花销费用,保证同乐有家庭的温暖和体贴。

    同乐的头发已经雪白,但气色一直不错,都说年纪不饶人,看山护山,要爬坡上岭实在不容易,劝他改行在村大队部值班守夜。可是,他自己却死活都不肯换换工作,他说,几十年习惯了,不到山上连出气都不顺畅,死也要死在山顶上。

    他看守的是小禁山,原来尧谷村有大禁山和小禁山之分,小禁山是距离村庄不远的几道山梁,为涵养草木,不准放羊的把羊群赶上山,春夏也禁止上山割草砍柴,到了秋天才统一开放,按照过去已经划分好的地块,自己去自己的地盘割草打柴。

    大禁山就是龙一人他看守的深山老林,不仅禁止放羊和砍柴,未经大队批准,人也不许进去,凡事进去的人都严禁携带烟火,进山的的人要把烟锅子、火柴都交出来。在山口守望的人是王宝华,铁面无私,任何人也休想混进山里去。

    王同乐站在山顶上瞭望,他不仅看好自己的领地,凡事有人接近王宝华的山口,他就会嘹亮的吆喝一声,让王保华警惕起来。

    58年大炼钢铁,村村都竖起了小高炉,小高炉吞噬了大量的木材,王世英迫于压力,也不得不垒起两座土高炉做做样子。

    王世英他们是见过世面的人,当年八路军就在尧谷村炼过钢,那是从山外运来生铁和焦炭,在从外地请来的工程师的指导下,才能炼出了供八路军兵工厂需要的钢材。他们明白得很,烧木柴是炼不出钢铁的。

    在上级有人来检查的时候,他们就把炉子烧得旺旺的,炉膛里是从家里拿来的做饭的锅,铁锁,铁勺铁镐等等铁器砸碎了,烧成了几块铁疙瘩。等检查的人走了,就往灶膛塞进一堆湿柴草,只见冒烟不见火苗。

    即使是这样节省,村子周围的几道梁上原来已有的杂树林也被本村和外村来的人砍光了。

    生铁疙瘩倒是老在炉子里烧不化,木柴却是越来越少。小高炉不能停火呀!于是有人琢磨上尧谷村那片原始森林了。

    王同乐把情报报告给王世英,王世英火急送信要龙一人回村,和大家一起商讨对策。

    尧谷村的人,祖祖辈辈都明白,是那片原始森林涵养了水分,才保障了清虚河一年四季充沛的流量,它抚育了尧谷村,抚育了尧谷人。尧谷人把那片森林和这条河流看成是自己的命根子。
1...2223242526...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