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起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赤血萌萌

    汉代商人地位低下,有些商人虽家财万贯,却毫无地位。




第一百六十一章 我欲成佛
    笑嘻嘻捐款的人,竟然是中常侍王甫。这老家伙莫非把我前次送的十金钱财,全部送给白马寺刘备气得冒烟,一边跑一边大呼:“不可,王公不可。”

    王甫看见刘玄德,十分高兴:“玄德也来捐款为善,好的很,我们想到一块去啦。来这十金是你送我的,我们一起塞进功德箱。”

    刘备气喘吁吁的拉住王甫:“何不捐给灾民、流民为善”

    王甫:“捐给白马寺,由白马寺去给灾民,不也是为善吗”

    “不可”,刘备理屈词穷“这个,那个。。。”

    台上的一众僧人皆发怒:“哪里来的莽撞少年”

    “来人,把他拦下!”

    “把他轰出去”

    安玄还能保持镇定,心里嘀咕:“怪哉,刘玄德为何跟我白马寺作对”

    两个青年僧人不由分说,带头推揉,拉扯之间把刘备的外面风衣衣撕扯成两半。

    刘备一日间两次被惹火,刚才的不爽积累起来一起爆发了,两拳将第一个僧人打翻在地,上去两脚将第二个人踢倒,紧跟着对着第三人狠狠一脚。

    “你,你。。。”严佛调捂着肚皮,连退几步,一屁股坐在地上。

    刘备本打算跟上去再踢两脚,仔细一看才发现是严浮调:“得罪了!”

    “都退下!”王甫指着台下动武的僧人,对台上高僧说,“我这小兄弟是有些莽撞,但你们就是这样待客的吗”

    安玄站起来,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来者是客,你们都退下吧。”

    那些年轻僧人都退下,只剩下严佛调捂着肚子上前跟刘备理论:“你是诚心来捣乱的吧,今天要说不出个理由,就不要再进白马寺大门!”

    今日白马寺大讲经,虽然僧人们率先动手,但也显得刘备孟浪了。白马寺高僧云集,是东汉佛教的中心和圣地,达官贵人多有信佛教的。刘备来此,本来目的是交好安玄等人,哪知道因为十金跟众僧等闹到了对立面

    怎么下台呢

    刘备急得额头冒汗。当然可以拿钱摆平,例如拿出数金,说想王大人等我凑个吉利的数字一起捐给寺庙,一定能博人一笑。当然也可以装疯卖傻说认错人了,对方肯定不满,也算能过得去。

    只是刘备的钱也不是白来的,既舍不得几块金子,也不愿意灰溜溜的逃避:“王常侍,寺庙为善,是寺庙的因果,不是你的因果,佛虽喜欢你,天地未必喜欢你。所以,为求长生、求富贵、求家族福缘深厚,既要让佛喜欢你,也要让天地,昊天,太上老君喜欢你。既要捐款给寺庙,更要给灾民。给寺庙修行来世,更给灾民修行今生!”

    刘备:“诸位都是高僧大德,论佛法都是中原的翘楚,我听说佛教有云: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小子不敏,只问一句,殿中供奉诸佛陀,佛经所记录诸位菩萨、十余罗汉可有一位中原人”

    台上鸦雀无声

    台下议论纷纷

    安玄修的小乘佛教,虽有人人皆有佛性的说法,却无人人可成佛的期望,大乘佛教虽云人人皆可成佛,然却无一中原人成佛。

    中原人大多有着功利思维,在汉代虽更讲究风骨,也不能完全免俗。这时代的人看来,与道教类似,拜佛也是求长生,求心安,求超度。修道有人成仙,修佛为何不能成佛如果不能成佛,那菩萨,罗汉也行,问题是菩萨罗汉也一个没有。在信徒眼中,说好听点,这是佛教入中原不久造成的,说不好听的,这就是歧视中原人!人人皆可成佛,为何成佛者皆天竺人用大家的香火、香火钱、功德,来供应外国的佛,与中原信徒有何好处说什么众生平等,这就是不平等。

    其中以王甫最为积极:“我欲成佛!罗汉也行啊,要多少钱,你们开个价!”

    众僧人面面相觑。

    良久,一位老僧开口:“世人皆云释迦牟尼是天竺人,其实不然,释迦牟尼是昆仑山南麓之人,姓释迦,皮肤呈紫金色,也就是黄色,



第一百六十二章 熹平五年
    熹平五年,暮春三月

    整个皇宫沉浸在巨大的紧张之中,整个大汉帝国注视着雒阳的一座偏殿。

    宋皇后在长秋宫门口不安的走动着:“生了么是男孩还是女孩”

    宋奇气喘吁吁地跑上宫殿台阶:“妹妹,好事啊,好事!”

    “是女孩么”

    “胎儿太大,又是头胎,据说是难产,从昨天夜里疼到现在,仍没生出来。”

    同是女人,更没有生育过的宋皇后感同身受,心里发颤:“生孩子真是在鬼门关里走了一遭啊。”很快复又冷笑“死了最好,一尸两命,一了百了!”

    。。。

    长乐宫

    董太后:“王甫,何氏可生了么”

    王甫:“刚遣小黄门去问了,说是胎儿太大,出不来。”

    董太后:“何氏这个笨女人,叫她少吃点肉,不听哀家的,现在好了,生不出来!你去告诉太医、产婆,孩子一定要活着生下来,实在不行,何氏不足惜。。。”

    王甫愣了愣:“不足惜明白,老臣这就去。”

    。。。

    皇帝在一处偏殿外走来走去,焦躁极了,每隔几柱香时间问一次:“生了吗”他不是不知道生了会有婴儿哭声,可仍忍不住发问。

    一个小黄门从边上过来,与门外的太医窃窃私语。

    皇帝刘宏:“那个小子鬼鬼祟祟什么!”

    张让问了回来,脸色很不好看:“是太后口谕。”低声汇报了。

    皇帝刘宏脸色很不好看,可汉代重孝道,又不能怪罪太后,拔出郎官的刀剑,对着台阶、护栏乱劈。

    哐当一声,门开了一个小口,一个中年女医步履沉重地走出来。

    皇帝问:“淳于医生,何贵人怎样一定要确保母子平安,一个也不能舍弃!一个都不能少!”

    女医淳于姗姗行了一礼:“陛下,情况不好。何贵人没有遵循小臣的嘱咐,这几个月吃得太好,运动不够。孩子体型太大,恐怕即使能生下,也会大伤身体,日后不能再生产。”

    淳于姗姗是青州人,其家族自西汉淳于意、淳于缇萦父女起,就是医学世家。作为女医,淳于姗姗是有名的带下医,既妇科、产科医生,特别擅长为女性调理、接生,也擅长儿科,为青州、雒阳周边的贵妇人推崇。

    何进满脸悲色,死死掐住刘备手臂,如果淳于姗姗都说不行,那八成就危险了。

    皇帝刘宏:“我不管,一定要母子平安,否则拿你是问!”

    淳于姗姗跪拜在地下:“陛下,何贵人说如果母子只能留一人,她愿意保下皇子!”

    何进:“确认是皇子”

    淳于姗姗:“估摸八成是皇子。”

    皇帝刘宏说:“不,何贵人是朕最爱的女人。儿子没有了可以再生,她没有了朕怎么过下去”

    何进跪下哭道:“能得陛下宠爱,臣替妹子叩谢天恩。只是妹子的确说过,若能为陛下产下龙子,死了也愿意。”

    刘备来到淳于姗姗面前,连声说着什么,又地上画了一个图。

    淳于医生脸越来越红:“还可以这样”

    刘备:“试试吧,我带来了一位擅长外科的医生,名华佗。只是贵人的身体私处不能为男人所见,还要请淳于医生主刀,关键是避开血管。”

    皇帝刘宏见两人嘀嘀咕咕:“玄德,难道你有办法”

    刘备:“办法是有,这位华医生擅长开刀,可风险也大。”把相关事情又给皇帝讲了一遍。

    皇帝问淳于医生和华佗:“可行吗”

    淳于姗姗红着脸小声说:“试试吧,如今别无他法。而且,反正,大多数孕妇生产本来也是会。。。。”

    &nbs



第一百六十三章 作死的曹某
    皇子刚生下来,皇帝刘宏就决定大赦天下。

    皇长子出生大赦天下本是题中应有之义,三公九卿们却坚持劝说待下月皇子满月大赦更妥当。东汉一朝,皇帝子嗣艰难,以前也有过妃子怀孕,不久就流产或生下来没几天夭折的情况。大臣们私下担心前脚大赦文书发出,万一后脚皇子夭折,岂不是闹了个大笑话

    皇帝见说服不了三公九卿,却也不打算让步,命令尚书台将大赦文书先行写好,打算一满月就发出。从庐江太守再次请辞的卢植,担任议郎,早就被皇帝从校订熹平石经的东观拉回来,出任尚书之一,这次承担了拟写大赦文书的使命。

    若是皇长子能顺利登机,卢植则异常的荣耀,就凭书写大赦文书的情分,三公指日可待。可如果宋皇后能诞下嫡子,则皇长子与皇后嫡子之间的竞争,势必把卢植牵扯进去。现在宋皇后还年轻,生孩子的机会大把大把的有,所以看好皇长子的人并不多,卢植接受了写大赦文书,也与他新进尚书台,不熟悉情况有关。可以说收益与风险并存,目前来看风险大的多。

    大赦之外,皇帝刘宏也没有忘记大封有功之臣,提报何进为虎贲左陛长,负责一部分虎贲执勤,朝会时立于宫殿内左侧,既能够参加朝会、扩大交接面,又能够掌握兵权。补何苗为郎中,每日在何贵人殿廊外执勤,以保证母子平安。在何进提议下,升刘备为虎贲中郎,比六百石,虽然俸禄与何进一样,其实是何进下属,协助他掌握一部虎贲郎和虎贲卫士。

    四月大赦之后,天下并不太平。首先是益州郡夷反,太守李颙进行讨伐。

    更大的问题是中原黄河南北,从春天到初夏仍然处于大面积干旱中。如果不能避免干旱,各地很可能会群盗并起,对大汉帝国的基础产生严重的危害。

    去年差点下了罪己诏,皇帝刘宏决定今年率先行动,带领三公九卿和群臣,亲自到南郊举行大雩(yu)仪式。

    坛高十余丈,从下到上每隔十步,站着一名郎官或卫士,显得庄肃穆。

    上台之后,皇帝首先念了一篇声情并茂的祭文,其中做了六个方面的检讨,接着表示一定改过自新,愿意承担上苍的责罚,祈求上苍降下大雨。

    接着三次献上祭品。乐队演奏《云门》之乐,童男童女各8名在两旁一边跳舞,一边大吼“雩”,皇帝和百官也一同大吼“雩”。

    这还不够,主仪式结束后,皇帝率领百官返回,大司农和童男女就留在坛上,每天求雨数次。不久尚书台发出皇帝诏令,让干旱的郡县长官带头举行雩礼,演变成全国性的求迷信活动。刘备唯一能做得,就是通过说服卢植,在诏书不起眼的位置加上要求各地多建水库、池塘、山坪塘,外加深挖河道、建设河堤。

    到了五月,除了几场小雨,旱情还是没有得到整体得缓解。与重臣们合计之后,罢免太尉陈耽,以承担大旱的责任。以司空许训为太尉。

    旱情虽然不如去年严重,可仍然在继续,这个五月特别长,因为五月之后仍然是五月,润的。

    皇帝和重臣们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却有一个人不甘寂寞。

    永昌太守曹鸾上书:“被称为党人的这



第一百六十四章 想做窦武王莽?
    在东汉时期,外戚往往和世族领袖联系在一起,如窦武与陈藩,他们拥立的皇帝往往年龄很小。皇帝成年之后,想夺回权利,屡屡依靠的是宦官和宫廷卫队。这就造成了外戚和宦官力量大涨,而且此起彼伏,此消彼长。

    皇帝刘宏继位时年仅虚岁12,放在后世还不到初中一年级学生,在他之后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更多受到宦官和董太后的影响,变得贪财、敏感、多疑,也对他们有更多的信任。即使有几位大儒师傅的教导,仍然难以改变。

    皇帝刘宏看到曹鸾奏章时,心里除了愤怒还是愤怒:“曹鸾这个吃里爬外的东西,到底是朕的臣子还是窦武的臣子他曹宋两家是想学窦武、梁冀,还是王莽”

    语气之愤怒,声音之洪亮,几乎整座宫殿都能听见。

    旁边服侍的张让、赵忠等常侍、太监,所有宫女,全部吓得趴在地上,一句话不敢说。

    貌虽恭谨,张让心中却不断窃笑,因为皇帝看到奏章之前,桌子上放的正是《汉书王莽传》。

    窦武也是刘宏最初的拥立者之一,而且是外戚大将军,而且是最有实力的拥立者,远比同是拥立者的宦官曹节、王甫,或者杨赐、刘宽等帝师更有实力。窦武势力已经很强,却大封窦氏宗族为候、占据内外要职,还与士族领袖陈藩亲密如一。梁冀则把持朝政20年,立冲帝、质帝、桓帝,甚至毒杀质帝。王莽就更不用说,既是士族领袖又是外戚,干脆踢开皇帝自己做!

    三个人都曾权倾天下,也都死于非命。可见皇帝关于曹、宋两家想做窦武、梁冀、王莽的话,已是诛心之言,是极重的评判,甚至意味着曹宋两家可能失去圣眷。

    皇帝刘宏:“张让,你说,曹家和宋家到底要干什么”

    张让:“老奴不敢说。”

    皇帝刘宏笑骂道:“你这老贼,让你说你就说,说错了又不罚你。”

    才继位的几年时间,刘宏的皇位朝不保夕,可是称张让为父,赵忠为母的。如今下降为老贼。

    张让擦了擦汗,皇帝年龄大了,知识越来越丰富,威势也越来越重,喜笑怒骂皆给人很大的压力,正是所谓的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窦武的功劳,主要是拥立之功,曹常侍、王常侍也有此功,陛下几位师傅也有此功。臣想当年作为大将军、录尚书事,窦武已经权利很大了,远远超过其他几位大人,可以说到了人臣的极点。如果臣能做到这个地位,睡着了都能笑醒。

    窦武这时却不断交往、拉拢陈藩为首的士族名士,不断大封子弟、门生、故吏。

    尚书卢植昔日在涿郡为民,上书批评窦武,窦武却置之不理。

    臣驽钝,只是觉得不妥,但到底是哪里不妥,却说不清楚。还是陛下说得好,窦武把持朝堂、军队、甚至手伸到地方,是要做梁冀,还是王莽天下是刘氏之天下,陛下的天下,岂是窦氏的天下!”

    自古天子皆多疑,尤其疑权臣。

    皇帝刘宏立即下诏,令司隶校尉、益州刺史槛车收曹鸾,送关中槐里狱。竟然见都不肯见曹鸾一面,也不让他来京城。

    曹节知道后急忙与曹鼎一起前来求情。

    皇帝刘宏见两人一个是大长秋、皇宫内的最高主管,一个是尚书令、占据内朝的首脑位置,两人如此亲密,联袂而来,心中的怀疑和不安更甚,仍然扔出那句话:“朕自付登极以来,对曹家极其优渥,就说你曹鼎,贪污千万钱,朕仍然顶着压力任命为尚书令,曹嵩也位列九卿,曹破石担任越骑校尉期间也没少干坏事,朕都容忍,既往不咎。曹鸾竟然为党人伸冤,他曹鸾是想做窦武、梁冀、王莽,还是曹宋两家想做窦氏、梁氏还是王氏”
1...4041424344...1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