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庶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漫客1
种家人只要成年就必须投军,因此军中各级各层都不缺种家人的影子,这支军队是一支名副其实的种家军。
如果种家有意谋反,这些人多半会毫不犹豫杀向京城。
云州都督府里,种玄通亲自陪着李信喝酒,酒过三巡之后,老将军笑呵呵的看向面前的这个少年人。
“喝酒喝的高兴,差点忘了正事,小天使,陛下让你来送什么东西来了”
李信有点无奈的看了这个老家伙一眼。
老实说,他现在有一股强烈的打人的冲动,要不是可能打不过这个老家伙,李信就要动手了。
他轻叹了一口气,从怀里取出一个木盒子,准备递到种玄通手里。
老将军立刻站了起来,连连摆手:“陛下圣赐,岂能如此随意,天使稍候,容老夫召唤家人,恭迎圣赐。”
李信哭笑不得:“老将军,这东西只是寻常物件,陛下连个旨意也没下,只说让我给老将军带过来,用不着如此隆重。”
老将军面色肃然,摇头道:“陛下赐下来的物件,岂有怠慢的道理”
说着,这位种帅真的去召集了十几个种家的嫡系子弟,一家人排成一排,跪在地上准备恭迎圣物。
李信摇了摇头。
他现在有些明白,为什么皇帝陛下这么放心云州城了,这样的种家,任何人也不会对他们起疑心。
种家准备好之后,李信从怀里取出那个木盒子,双手捧在手里,咳嗽了一声:“陛下御赐种将军千里镜一支。”
种玄通恭敬叩头,双手捧过这支不太起眼的千里镜。
“老臣,多谢陛下厚赐,天恩浩荡,臣粉骨碎身不能报之。”
如果李信回京,皇帝问起北边这两个大将军的反应,叶鸣那里可能还会有一些不敬的意思,但是种家这边挑不出任何毛病。
这就是种家,与大晋并存百多年奉行的人生道理。
老将军收下这枚千里镜之后,李信上前把他扶了起来,摇头道:“老将军太过谨慎了,李信非是背后告状的小人,老将军不如此,我回京之后也不会说老将军坏话。”
种玄通被李信扶了起来,呵呵笑道:“小天使,所谓君子慎独,无论何时何地,种家都真心实意的敬重天子,我家遵奉大晋百多年,历来忠心耿耿,老夫也要给后人立下一个标榜,不能让他们走了歪路。”
所谓君子慎独,就是说君子一个人的时候,最是要慎重自己的言行,种玄通虽然现在不是一个人,但是云州城可以说是他的地盘,无人可以约束得住他,在这个地方他可以随心所欲,与一个人独处其实没有什么分别。
李信由衷感慨:“后生受教了。”
这话不是拍马屁,他的确在这位老将军身上学到了一些东西,那就是慎重二字,相比较起来,大将军叶鸣虽然与这位种帅年纪相仿,但是就远不如种玄通慎重。
甚至是那个远在南疆的平南侯李慎,也没有这位种老将军慎重。
种玄通坐下来之后,才把这个木盒子打开,用双手从里面取出千里镜,拿在手里仔细看了一周之后,并没有什么发现,他转头看向李信,呵呵笑道:“小天使,能否给老夫讲一下,这是何物”
李信皮笑肉不笑的说道:“种帅换一个称呼,卑职自当相告。”
种玄通哈哈一笑:“那就请李校尉指教。”
李信这才长呼了一口气,把这个千里镜的用途与老家伙说了一遍,种玄通把千里镜放在眼上,发现的确可以看出老远,当下大喜道:“有如此圣物,我大军就可以料敌机先了!”
李信摇了摇头,没有戳穿他。
连李大校尉这种外行都可以看得出来,单个的望远镜并不能改变战局,种玄通这种老将不可能想不明白,因此刚才的那句话,纯
第二百零二章 螟蛉子侍郎
李信在边关忙碌的时候,京城那边也发生了一些不太好的事情。
平南侯府被李信大闹了一次之后,有些一蹶不振的味道,李淳这个人虽然有些愚蠢,但是他毕竟是平南侯府的世子,他实实在在的代表了平南侯府,可是承德天子毫不留情的剥掉了他身上所有的官勋,这让京城里的文武百官们,都接收到了一些“信号”,整整一个多月时间,没有任何人再跟平南侯府往来。
玉夫人也闭门谢客,这个昔日里风光无限的候门,似乎即将走向没落。
但是这一天,许久没有出门的玉夫人,带着瘦了一整圈的世子李淳,以及几个部曲家将,一大早就出了家门,赶往了京城的南门。
几个人一路出了京城南门之后,还要继续往南走。
这个时候,几个形容普通的人,已经悄悄的跟在了这几个人身后。
玉夫人和李淳,算是质子之类的角色,朝廷不会明面上限制他们的行动,但是绝对不会允许他们离开京城,或者说离开朝廷的目光。
玉夫人带着儿子,一路走到了南城门外的十里亭。
在这个交通很不方便的年代,朋友亲戚如果不在一个城里,相见是非常不容易的,一般走亲戚最少也会住上十天半个月,甚至大半年再走,相送的时候自然也是依依不舍,一般会送出城十里。
这个十里亭,就是迎来送往的地方。
玉夫人带着瘦了一圈的儿子,静静的坐在十里亭,目光望向那边。
李淳目光有些闪闪烁烁的。
上一次绑架钟小小的事情之后,玉夫人一没有打他,二没有罚他,只是再也没有搭理过这个儿子,这比打李淳一顿更让他难受。
李淳在十里亭坐下来之后,小心翼翼的看了自己的母亲一眼:“阿娘,咱们在这里接谁啊”
玉夫人面色平静,没有跟李淳说话。
说句不好听的,李淳如果不是她的亲生儿子,这会儿估计已经被玉夫人亲手掐死了。
李淳见母亲不理自己,苦笑一声,重新坐了下来,对着身后的一个四五十岁的大汉开口道:“孟叔,咱们是来这里迎谁啊”
这个大汉叫做孟焦,是平南侯府的护卫长,也是那一千多个部曲的老大,早年跟在老侯爷身边的猛将,后来身上受了伤,就被安排回了京城,一边在侯府做事,一边帮忙带那些桀骜不驯的老兵油子。
平南侯府的部曲,大多都是战场上退下来的老兵,打架闹事都是正常的事,孟焦能镇的住他们,说明他在军中的威望极高。
孟焦对着李淳微微躬身,沉声道:“回小侯爷,是二爷要回来了。”
李淳身子微微一颤。
孟焦口里的二爷,就是老侯爷李知节的义子,平南军的副将李延,这个李延,少年时候就跟在平南侯李知节身边,论军功比李慎只多不少,前几个月李慎回京处理事情的时候,平南军就是李延在代掌,可以说是李家名副其实的二号人物。
从李慎接任平南侯以来,李延就很少再回京城,一般都是在南疆帮忙处理军务,现在李延无缘无故回来了,多半是因为自己的事情……
上次钟小小的事情之后,李淳也知道自己犯了错,可是玉夫人一直没有责罚他,这就让他更加惴惴不安,此时李延突然回京,让这位小侯爷心里猛地颤了颤。
想到这里,李淳勉强笑了笑:“孟叔,二叔他突然回来,是有什么事情么……”
孟焦摇了摇头:“这我就不知道了,听说是要回京任事……”
他一句话说了一半,玉夫人就横眉看了过来,开口道:“就你话多!”
孟焦当即住口不言,笑呵呵的挠了挠头。
一行十几个人,在十里亭等了好几个时辰,到了快下午的时候,南边的官道上才来了有几个黑点奔了过来,跑近之后是几匹大马,玉夫人带着李淳迎了出去。
这几个人,
第二百零三章 臣参李信谋反!
“陛下,臣李延状告监军使李信,勾结南疆反贼,构陷朝廷大将,阴谋造反,罪不容诛!”
在长乐宫的偏殿里,从南疆归来的李延,恭恭敬敬的跪在了承德天子面前,大义凛然的说出了这段话。
他不仅仅是说,他还上了奏本,的的确确是来弹劾李信的。
好在这里不是朝堂,只是承德天子私下的一次召见,否则李信与平南侯府的矛盾,就要人尽皆知了。
李延跪在地上,一边奏本一边沉声道:“陛下,末将等已经查清楚,李信在担任南疆监军使期间,曾经与南蜀匪首李兴有过接触,虽然不清楚此人与李兴到底说什么,但是他回京之后大肆构陷平南军,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请陛下立刻下旨,将此獠拿进大牢问罪!”
承德天子认真看了一遍李延递上来的奏本,然后瞥眼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李延,淡然道:“李信构陷平南军什么了”
“自然是构陷平南军战死名单!”
李延叩首,垂泪道:“陛下,南疆生乱,我平南军上下奋勇杀敌,毫不惜身,只要能替陛下扫除叛乱,将士们死则死矣,但是末将等万万没有想到,我们在前线奋勇杀敌,这个朝廷来的监军使,竟然这样在背后捏造事实,构陷我平南军!”
“陛下,若不诛杀此獠,不止我平南军阵亡的一万多将士会死不瞑目,现在平南军上一次,也会为之寒心啊!”
说着李延从怀里又取出一本文书,开口道:“陛下请看,这是末将等这两个月统计出来在战死人员名单,陛下尽可以派人去一一探访,每一个都是真真切切死在了战场上!”
李延虎目含泪:“监军使李信,在陛下面前挑拨是非,说我平南军编造战死名单,陛下亲自看一看,这里可有一个是伪造的”
南疆上下,都是李家的人,想要做出一些证据再容易不过了,比如说抚恤名单的时候,平南军只要把那个抚恤名单里,最近给家里写过信的人挑出来,或者杀了,或者藏起来,这件事就天衣无缝,没有人可以查的到了。
就算是京城派钦差去南疆查,也查不出什么究竟。
也就是说,李信的那些证据,如今都站不住脚了。
毕竟李信只搜集到了三十七个给家里写信的,平南军只要操作一下,把这三十七个人,或者把整个最近给家里写过信的人挑选出来,偷偷藏起来,李信先前的证据,就会统统变成白纸。
平南军甚至可以说,李信手里的证据是伪造的。
话语权掌握在他们手里。
对话进行到这里,承德天子已经听明白李家要做什么了。
李家人是想弄死李信!
这位皇帝陛下合上奏章,呵呵笑道:“李爱卿,李信从未上书告过平南侯府,这中间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从程序上来说,李信的确没有告过平南侯府,因为那些证据都是李信直接提交给皇帝的,中间没有任何人过手,而且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书面证据证明李信告过状,就连三省衙门里也没有留底。
只要承德天子摇头否认,那么李信就等同于从来没有告过李家。
毕竟圣天子永远都是对的,没有人敢质疑这个。
说到这里,承德天子淡淡的看了李延一眼,呵呵笑道:“李卿,平南军远在千里之外,你们是从何得知,李信上书告了你们”
皇帝的态度还是很鲜明的,你们想要弄死的人,朕就要出手保下来。
李延脸色微变。
他毕竟是个武将,论起玩心眼还要输承德天子一头,这个大汉跪在地上,低头道:“陛下,那个李信在京中威胁侯爷夫人,这是您是知道的……”
“朕不知道。”
承德天子眨了眨眼睛,面不改色:“李卿,朕在此之前从未知晓这件事,你可不要空口说白话。”
这就是皇帝的好处了,哪怕你信口胡说,也没有人敢跳出来反驳你,身为皇帝,甚至会
第二百零四章 个人心思总不同
李延面圣之后,很快就有圣旨降了下来,封这个平南军的副将,做了兵部右侍郎。
他私下里参李信的那份文书,承德天子没有公示出来,朝廷上下风平浪静,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承德天子没有动静,李延这边也很懂事的没有继续告下去,毕竟当事人李信现在不在京城,现在闹也无济于事。
如果说之前,平南侯府对李信的态度可以说是不闻不问,但是李延上书之后,平南侯府就彻底跟李信翻脸,双方成了不死不休的仇人。
之所以会闹成这个样子,其实是因为两件事情。
李信恨李淳绑了钟小小,因此跟平南侯府翻脸,而李慎那边,则是恼恨李信算计李家。
当初抚恤名单的事,是李慎与李信说好了,两个人都在这件事情上口径一致,可是李信竟然私下里用这件事做文章,狠狠的摆了李家一道,这让身为柱国大将军的李慎颇为恼怒。
所以才有了李延回京的后续。
李慎心里很清楚,凭借玉夫人还有李淳两个人,不太可能是李信的对手了,他自己又不太方便回京,只能把李延派回京城,暂时主事。
李延上书之后的第二天,七皇子姬温被召进了宫里。
长乐宫的偏殿里,这位魏王殿下跪在地上,手里捧着李延的上书,冷汗涔涔。
“父皇,这——”
承德天子面无表情,开口道:“这是李延做起给朕上的奏章,参李信任监军使期间勾结南疆匪逆,这件事你知不知道”
七皇子苦笑摇头:“父皇,李信只是一个羽林卫的校尉,手下虽然有一两百个人,但是只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这么一个芝麻大小的武官,哪里有资格勾结南疆的匪逆这定是李家人因为上次的事情,对李信怀恨在心,因此上书报复,父皇明鉴,莫要上当才是。”
想要里通外国,最起码的条件就是位高权重,不然就不能叫勾结,而是叫投靠,南疆的余孽现如今已经没落成这个模样,李信更没有理由去投靠他们了。
承德天子面无表情:“李信自然没有资格勾结那些反贼,但是李信身后的人却有。”
李信在京城里,替魏王府做了这么多事情,他身后的人是谁,已经不言而喻。
魏王殿下脸色大变,连忙跪地叩头道:“父皇,儿臣万万不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