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祝家大郎
后院里的雷老虎,依旧谈着琴,琴音轻快,自己也自得其乐。
欧阳文沁慢慢走着,在这座熟悉的院子中走来走去,鸟语花香也在身旁。
待得琴音停止,欧阳文沁笑问了一语:小老虎,你想不想嫁给文远哥哥?给文远哥哥生孩子?
雷老虎闻言一愣,也不红脸,只答:我才不要嫁给文远哥哥,听说奶奶说生孩子可疼了,我怕疼,不要生孩子。
欧阳文沁笑意更浓,说道:生孩子疼是疼,但是孩子多好玩啊,生下来陪着你,听你的话,叫你娘亲,跟在你身后到处跑。多好?
雷老虎想了想,又道:还是不要,生了孩子,他还要拉屎拉尿呢,我还得给他擦屁股,不要。叫文远哥哥自己生去。
欧阳文沁慢慢走到雷老虎身边坐下,摸了摸雷老虎的头,说道:你还小,还不懂,以后你就愿意了。
欧阳姐姐,我可不愿意,一辈子都不愿意。雷老虎一本正经答着。
欧阳文沁不再说这个话题,而是说道:老虎妹妹,姐姐奏一曲你来听听。
雷老虎坐到一旁,欧阳文沁拨起了琴弦,琴音是雷老虎这一辈都没有听过的复杂,爱着,盼着,无奈,同情,怜惜,憧憬,向往
马背上的徐杰,吃着干硬的面饼,喝着凉水,手中还有从地上拨出来的新鲜沙葱,味道与韭菜相似,就这面饼也就多了一些味道。
远处的山丘,不断有游骑飞奔而回,带来的都是让徐杰失望的消息。
得胜口之外,已然是第二天攻城大战,依旧是昏天暗地。
今日的室韦人,勇武更甚。
今日城头上的士卒,好似也少了一些昨日的那种紧张急迫,多了一些沉着冷静。
昔日的徐杰,在寿州曾经遇到一个逃兵老卒,眼神中充满了悔恨。人终究是人,连豺狼虎豹都知道趋吉避凶,何况是人?
这种尸山血海,岂能有人不害怕?
家国大义对于这些士卒而言,一辈子不识几个字,没有看过一本书,家国大义的意义在他们心中占据不了多少分量。但这些士卒身上,还是有自古以来的仁义精忠。并非都是那些大仁大义,更多只是对于同袍兄弟的仁义,对于爱戴士卒的军将的忠义。
但也就是这些小仁小义,团结着这些士卒,杀红了眼,就是仇恨,熟悉的同袍兄弟死在敌人兵刃之下,就是不得不报的深仇大恨。
督战队那些斩,慢慢的也就不需要一次一次去高声呼喊了。
得胜口,寓意着得胜,就是希望一次一次打退敌人。
但是得胜口的城墙,并不高,远远比不得大同城墙那般高大。
当袁青山看着堆积在高墙之下的那些尸体,心中已经开始担忧。
当看到散落的尸体被一具一具往城墙下抬的时候,袁青山担忧更多,再看城头上的士卒不断把檑木滚石往下抛洒。
袁青山终于慢慢走进城楼之内,对着一个副将说道:你先回大同,组织城防,准备守城之物。
副将年纪不大,听得袁青山的话语,大惊失色,连忙问道:大帅,可不能撤退啊,室韦人并无破城之法,只要如此坚守下去,室韦人必然铩羽而归。大帅切不可自毁长城。
袁青山摆摆手:你不懂,叫你去做,你就去做。
副将闻言,好似起了怒气,脸一抬,答道:大帅,我不走,要走你让别人走,我就守在这里,且看室韦人如何越过关口。
大字不识的军汉,不懂什么家国大义。但是这副将,心中的家国大义却丝毫不少。
袁青山也来了气,怒喝一语:本帅军令,你也敢违?
副将看着袁青山,袁青山怒目而视。
对峙片刻,副将终于把头一低:大帅,我回大同就是,我回就是,我就是不服气!
滚!袁青山抬手一挥,起身走出了城楼,箭雨漫天,视线之中,无穷无尽的骑兵,再也不见骑兵下面,皆是打马直冲城下。
袁青山知道自己预料的事情开始发生了,开口大喊:射,所有人持弓弩射!!!
一个一个的骑兵,带着石块,土块,甚至是用布包箩筐装起来的泥土,大小木头。
这些东西冒着箭雨到得城下,被直接扔在那些垒起来的尸体之上。
一批一批的骑兵,打马飞奔而来,又打马飞奔而走,做的都是这般的事情。
室韦人,要填城墙,要在城墙之下直接填出一条上城的坡道。
作为主帅的袁青山,即便猜到了这件事情,却也是束手无策。可惜得胜口并非雄关,这也是室韦人不去长城其他关口的原因。
室韦人何其残忍,把同袍的尸体直接当做上城的基石,失去主人的马匹,也直接当场射杀,倒落在城墙之下。
远处的室韦王帐,遥粘布鲁还开口夸奖着蒙德可汗:唯有可汗这般英雄,才能想出这般的好办法。
遥粘蒙德没有丝毫的得意,只是摇摇头道:无计可施,唯有这般了。就是不知那大同城又是个什么景象。
遥粘布鲁已然答话:可汗放心,汉人只要一败,就是一泻千里,汉人比不得我们室韦人勇武,只要丧了胆,短时间内必然无心恋战,只要我等马蹄快速,大同也不在话下。
是吗?蒙德可汗问道。
是,便是这个道理,我们与汉人打仗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汉人多是这般,一败就是丢盔弃甲,漫山遍野的逃兵,抓都抓不过来。昔日里连高破虏都没有守住大同,就是因为这个道理。遥粘布鲁答道,兴许也真说得有几分道理。
蒙德可汗点点头,却说道:但是高破虏守住了应州。
可汗,高破虏早就死了。那中原膏腴之地,只等可汗铁蹄一马平川。遥粘布鲁心中是这么想的,倒也没有什么问题。
蒙德可汗却不再答话,皱着眉头,心中有自己的思考与定夺。
遥粘布鲁却也担忧一语:就是不知道拓跋人会不会按照会盟时候商议的办,若是他们按兵不动
蒙德可汗摆摆手:不会,拓跋人不会如此,此时定然也开战了。
可汗如何对那拓跋人这般有信心?
因为他们知道,我可以随时调头去打他们!蒙德可汗答道。
布鲁会过意来,连连说道:对对,可汗说得对,我们想打就打,想撤就撤,汉人可拖不住我们,但凡知道拓跋人有小动作,我们就转头去打拓跋,把损失都从拓跋人手中拿回来。
事实也如遥粘蒙德所想,西北最西,拓跋卓啰城,六万骑兵早已出城,目标就是一百里之外的兰州,兰州城就是大华与西夏的最前线。熙河兰煌区域,就是边境四个州府的统称,其中兰,就是指兰州。还有熙州煌州河州。
摩天青招供摩诃教坛在熙河,意思就是熙州与河州的交界处。
兰州城,王元朗却还未赶到,王元朗不过刚刚到长安称。长安到兰州,还有一千几百里的距离。
拓跋与室韦的会盟,实在让大华措手不及。就算徐杰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却还是晚了。
兰州城,早已陷入重围,源源不断的拓跋人正在攀爬城墙。
城内早已乱成一团,兵找不到将,将找不到官。城头上抵御的士卒不多,脱衣卸甲躲起来的士卒不少。
兰州城南,打马往南飞奔的马队车队多得数之不尽,其中达官贵人,军将官员,不在少数。
兰州,陷落了!
一千多里之外的王元朗,却还连消息都来不及收到。
天下之大,拓跋人与室韦人看中的就是这么个广大富庶的天下。兰州陷落得如此之快,就如二十年前大同城眨眼就陷落的了一样,都是因为天下太大。
新拓跋王竟然亲自而来,站在了兰州城高墙之上,烈日在头,旌旗迎风招展。
只见他拔剑往南一指,气吞山河:长安!
城上无数军将士卒,爆发出的胜利呼喊,直冲云霄。
所有人都在大喊:王上万岁!王上万岁!
拓跋人兴许对长安有别样的情怀,拓跋人能崛起于西北,只因为大唐之时,拓跋部忠心为唐朝效力,那时候的拓跋部,便是唐朝最忠诚的奴仆,为唐朝开疆拓土战死沙场,屡屡获得唐朝的封赏。
唐末分崩离析,拓跋人占据一方,在五代十国割据之中,慢慢坐大,俨然成势。
所以大唐长安,在这些大唐遗民心中,地位无与伦比。
只是大华的长安,已然不是大唐的长安,再也不复昔日的繁华。
马蹄再起,南下二百里,熙州城!
年轻的拓跋王,意气风发!
汴京城内,近来好似气氛轻松了许多,这些轻松的气氛,只因为有一个人不在城内。
徐杰手握大权不过短短时日,却能把这个权力中心压得喘不过气来,只因为徐杰不通人情,不讲世故,务实而又狠辣,让整座城市里面的达官显贵们惴惴不安。
如今徐杰不在了,摘星楼里的达官显贵也多了起来,歌舞也热闹了起来。
连带朝堂之上,气氛也轻松了许多,夏文都能清楚的感受到这种轻松,没有了那位徐太师坐在朝堂之上,夏文再也不用每说一句话,都要谨小慎微去看一眼那位徐太师。
兢兢业业的谢昉,远远比不得徐杰那般铁面狠厉。但是这个朝廷,依旧运转着。
今夜,皇帝设宴,邀谢昉赴宴。
谢昉早早准备妥当,等在宫门之外。
htt: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第三百六十六章诚意正心(感谢盟主一顿大餐四万大赏)
皇帝夏文设宴邀请谢昉。
早早就站在宫门之外的谢昉,心中想了许多许多,似乎也想得明白许多事情。
宴会只有两个人,并无其他宾客。
夏文甚至与谢昉对面而坐,如此显出礼贤下士的亲近。
两人寒暄几句,闲聊了许多,杯盏来回几次之后,夏文忽然开口问道:谢相公,近来朕读书,再读《大学,总感觉读出了以往没有感受到的东西,想与谢相公印证一二。
谢昉谦虚答道:回禀陛下,臣虽读书几十载,多是不求甚解,若是不能解不了陛下之惑,还请陛下恕罪。
夏文笑着摆摆手,已然说道:《大学里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年少之时,读起来觉得不难理解,不过以小见大,脚踏实地之意,却是如今,朕有了一些迷思。修身齐家,何以就能治国平天下?治国平天下,何其艰难,道阻重重,朕日夜担惊,时时谨慎,唯恐不效,愧对先祖,愧对黎民。还请现实教朕。
谢昉点点头,组织了一下语言,慢慢答道:陛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前,还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非治国平天下之道也,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方才是治国平天下之道也。格物致知,乃透过外在看本质之意,便是要把每件事情看得清楚透彻,此为智慧。诚意正心,何以诚意?便是态度,诚坚决之意,乃解决事情应有的态度。何为正心?便是方式,正不屈之心,此乃解决事情应有的坚韧。有智慧,有态度,有坚韧,不为表现迷惑,不犹豫不决,不半途而废,便可治国平天下。
谢昉答得极为认真,十足的夫子做派,也有十足的经验在其中。
夏文严肃认真在听,听得连连点头,眼神一直不曾从谢昉身上挪开,沉默了片刻,问了一语:先生可觉得朕做得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吗?
陛下,自省才有自知,臣不敢妄言。谢昉答道。
夏文闻言有些失望,拿起酒杯喝了一口,再道:那先生觉得徐太师做得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吗?
谢昉想了想,再答:太师格物之道有智,所以致知之道有慧,格物为的就是致知。但是太师许多时候难诚其意,常常就会思前想后犹豫不决,但是太师可正其心,所以不屈不挠。
夏文闻言摇了摇头,答道:先生所言差矣,太师那般人物,岂能是思前想后犹豫不决之人?太师是那雷厉风行果决果断之人。
谢昉摇摇头:那是陛下只看表象,没有看到实质。世间本就无完人,太师亦不可能完美无缺。若非太师难诚其意,许多事情也不会变成现在这般地步。
谢昉兴许真看得透许多,就算是事后诸葛亮,谢昉也真在事后看明白许多事情。徐杰当真不是那么果决果断之人,这种果决果断并非说徐杰铤而走险篡改遗诏这种小事,而是说徐杰整个思维模式与行事风格上,并不那么锐意进取,不锐意进取,就会显得犹犹豫豫,该取不取,非要等到被逼无奈。
兴许也如谢昉所说,当初徐杰若不是那么急流勇退,不天真想着那些什么江湖逍遥之类的事情,而是留在京城,不论有什么样残酷的争夺,至少欧阳正不会死。
谢昉对于欧阳正之死,虽然从未表达过遗憾,心中却是遗憾不已。
夏文没有听明白谢昉说的是什么,只是笑了笑,又道:朕还想问一问太师,国该如何去治?
保持着臣子之礼的谢昉,一直未真正用目光去正视过皇帝夏文,此时的谢昉听得这一语,却把头抬了起来,与夏文对视一眼,方才答道:陛下已然就在治国了,虽然短短时日,却治得极好,并无任何纰漏。
夏文发出了笑声,笑声里有一种自嘲,问道:先生所言当真?朕当真治国极好?
谢昉郑重点点头:极好!
那请先生说一说,朕哪里做得好?夏文兴许是真想听谢昉说一说。
谢昉再一次看着夏文,答道:亲贤远佞,此乃国君最为出彩之处,能做到这一点,就胜过了历史上绝大多数的国君。
夏文听言,重重的叹了一口气,有些失落:朕明白了,先生所言,朕都明白了
谢昉也叹了一口气,说道:陛下兴许还未明白,还要多思多虑。
夏文摆摆手:不,朕是真明白了。
谢昉感受得到夏文的失望,又答一语:陛下并未明白。
夏文看着谢昉,又饮一杯,问道:先生为何就觉得朕并未明白?
谢昉认认真真答道:陛下若是不失落了,那就是真明白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