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诗与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祝家大郎

    欧阳正闻言,回头便去看徐杰:文远,可有此事?

    徐杰浅浅一笑,只答:老师,此事传言倒是半真半假,杀人之事确有,奈何这杀人之人并非学生,乃是那凤池山上的何霁月。此事因贩卖孩童而起,正好学生家中雇佣之人的女儿也走失了,一路打听之下,便在江中驾船追人贩子,侥幸追上,那何霁月提剑杀十几人,救了一百多个各地拐卖的孩童。学生就在当场,也寻到了要寻之人。那凤池山,此时还有一百多个孩童在山上,等待各地亲人上门来认取。

    欧阳正闻言慢慢露出了微笑,与徐杰点了点头。

    徐杰看着欧阳正的眼神,莫名有些心虚,这位学政,似乎能猜到事实真相一般。因为徐杰出生的家庭,就能让欧阳正对这件事情猜个十之**。那徐家忠烈之后,提刀杀人又何妨?

    却是欧阳正满脸的笑意,让徐杰轻松不少。这位欧阳公,似乎并不在意徐杰提刀杀人之事。

    一派胡言,人人皆言徐文远提刀杀人,虽然杀的是拐卖人口之恶徒,但是这杀人的,必然不是那何霁月,是你徐文远!马永仁听得徐杰当面说谎,便是急忙开口指责。

    徐杰看得众人,又直视马永仁,开口答道:不知是哪个人说在下提刀杀人了?马学究可不得信口雌黄。世人多喜欢这等稀奇事,便多愿编这等稀奇事。当时在场可不止有我,还有几个人当场目击,马学究要不要寻到这些人,一一对证?莫不是马学究故意编出这等故事来与我这小辈为难?

    这件事情徐杰自然是不能认下来的,因为这还可不是简单的秀才杀人的事情,还有那律法上的事情。虽然徐杰自己并非一定要考个进士及第,但是这考进士的事情也不能就此半途而废。

    马永仁闻言,面色胀红,抬手指了指徐杰,却是说不出话来,当面对证的事情,真要做了,那些江湖人岂能帮马永仁说话?

    好在欧阳正此时开口解围道:罢了罢了,一些坊间轶事,自然是怎么有趣怎么传。今日谈这些有什么意义。绝壁之上五个字,登高必自卑,大家都来解一解?

    老学究马永仁看得左右之人听得此事,大多是笑,也并不十分相信,便也知道自己目的没有达到。却也是这些读书人,以己度人之下,哪里会相信一个能作一手好诗词的秀才会一人提刀斩杀十几个江湖恶人,听着就觉得是编出来的故事。

    不太高兴的马永仁,听得欧阳正问话,开口便答:欧阳公,这登高必自卑几个字,还有什么好解的。意思不就在字面上吗?我等登在这绝顶之上,一览众山小,便知这天大地大,不免觉得自身的渺小,登高必自卑,不过就是这个意思吗?就是登高之后,人会感觉自身的卑微。

    身后许多人刚才也正在疑惑,此时闻言,皆是连连点头,便也觉得这五个字没有什么好解的。

    不想马永仁话语刚出,一旁的徐杰已然发笑:马学究,此言差矣。马学究出得此言,当真是贻笑大方了。




第六十四章 你一介后进秀才。。。
    马永仁闻言一愣,徐杰如此当着众人之面说自己贻笑大方,马永仁已然面色不善,看着徐杰说道:徐文远,你不过作了一曲词而已,岂敢在此大言不惭?老夫治学几十年,典籍经义无一不通,虽然不得进士及第,也是个二十岁出头就考就举人之名。更是为人授业解惑的师表。你一介后进秀才,岂敢如此当面指责老夫贻笑大方,心中可还有一点尊师重道?

    马永仁在指责,已然就是指责徐杰胸无点墨,更是人品不佳,在这大庭广众之下,徐杰如此学识,如此人品,当真是滥竽充数。

    徐杰看了一眼欧阳正,又看了看身后众人,便道:马学究,不知你有没有听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马永仁闻言一脸不屑,这等小问题,岂能考到他,便答:哼哼,读书几年,些许学识,也来卖弄。不过是荀子《劝学篇而已。

    徐杰一脸自信笑道:此语,与荀子《劝学篇便是同样一个意思。马学究能记得《劝学篇,大概是忘记了《礼记,行远必自迩便有接语。此‘卑’,倒是卑微之意,但是此‘自’可不是自己,而是‘从’或者由。登高必自卑,其意为想要登到高处,必然要一步一步从卑微之处开始攀登。以形容做任何事情,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方才能成!与那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是一个道理。

    欧阳正闻言浅笑,回头看徐杰的眼神,便是极为的欣赏。

    再看左右刚才还在连连点头之人,此时皆是笑意,便是讥笑了,讥笑那马永仁这一回当真是贻笑大方之家了。

    欧阳正另外一边还有一个老头捋着胡须大笑不止,口中却道:马永仁,难怪你考了这几十年,就是考不中,也不知当年你是如何考得这举人的。不若让你家那文昌书院把徐文远聘去当个教师如何?

    年轻一辈之人,自然不敢出言讥笑。但是这老一辈的学究,这种玩笑也就说得轻松了。

    再看马永仁,瞬间满脸通红,看得满场之人的笑意,嘴唇抖了抖,开口说道:《礼记老夫岂能不通?适才大意而已,一个不慎,叫这徐文远钻了空档。老夫治学几十年,如今老迈了,许多时候反应慢了些而已,刚才只是没有细想。卫夫子,你不过侥幸中了个进士,也不见你飞黄腾达,出将入相,此时却来取笑于我,不为君子也!

    那卫夫子闻言便也不争,只是捋须浅笑。看起来心情倒是极好,踏青途中,还有这等乐事,莫名的开心不已。开心之下,这位卫夫子便也回头去看徐杰,觉得这位后生实在不错。

    徐杰此时恭恭敬敬站在欧阳正之后,却是不知身后年轻人,大多一脸佩服之色看着徐杰。年轻人,哪个不想在这种场合出彩,却是求之不得,徐杰却轻轻松松当面把个老举人给比下去了,当真是羡慕与佩服。

    欧阳正便也笑着转身,慢慢离了这观景亭,往一边山路小道而去,观了远景,自然还要观一些近景。绝顶之中,多有怪石嶙峋,也有奇木古树,便是要近观才佳。

    人潮源源不断往山顶而来,顶尖文人是第一集团,之后自然还有后进学子再来登顶。再之后便是普通百姓了。

    却也有一些后进学子刚才跟到了山顶,此时却并不随着众人往山道而去,而是等了等,等着自己的同窗好友。

    待得等到之后,便有一人指着对面绝壁上的字问道:诸位同窗,可知那登高必自卑五个字如何解啊?

    这些后进之学,大多还在为秀才功名挣扎,便也有人出言:自卑嘛?不就是说登高之后看得这天地万物,感觉自我卑微渺小。

    头前问话之人闻言,便是一脸浅笑,鄙夷说道:你当真是不学无术,如此学识,何以能考得秀才?

    这人闻言一脸的气愤:那你说,你说这五个字何解?

    你可读过荀子《劝学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又可读过《礼记。。此自非自己也。。。

    便听一通解释,众人恍然大悟,便也有人拱手:佩服佩服,曹兄学识渊博,我等不及也!

    这位曹兄头颅一扬,自是极为受用。

    几人观景几番,也往小道而去。却是刚才那个被说不学无术之人没有跟着去。而是左右串了几波人群,随后一脸不爽又直追上去。

    追上之后,便是开口说道:曹兄,你好不为人子,适才那五个字,不过是青山徐文远答的话语,你头前在场听到了,却是照搬来问我等,以显得你学识不凡。当真可恨。

    再看那曹兄,满脸皆是尴尬之色,连忙笑道:适才开个玩笑而已,不当真的,见谅见谅。你也不差,至少跟那文昌书院的马学究是一个水平的,考个举人不在话下。

    这人闻言,面色好看了许多,只答:若是能考个举人也祖坟冒青烟了,我家中好几代没有出过举人了,若是运气好,说不定也能补个官缺。

    这话倒是不假,其实举人功名已经就有资格做官了。只是实际上难以得到官缺,当然也不是真的没有,有些运气极好的,又有门路的,倒是可以得到一个小小的官缺,比如皇帝要修什么大的丛书典籍之类,需要许多编纂人员,便有许多举人能在翰林院之类当个入品级的小官,协助编写书籍之类的差事,往后再有门路,升职也不是不可能。若是在那战乱年代,互相攻伐之下,有了新地盘,举人做官的就比较多了。

    当然,举人也并非一定要做官,有了举人功名,在一地那也是极为有头面的人物。不说朝廷的俸禄,或者不用交任何的赋税。在乡下,便是管理一方的乡绅。在城里,也是大户人家的座上宾,再差一点,大户人家请当教师,那也是满盆满钵,不愁吃穿,也能积攒一份不小的家业。当个衙门大吏也是可以的,做个主官的帮衬副手,也就是主官的代言人一般,在衙门管辖权限之内,与主官的权柄面子也是一回事。



第六十五章 看小说的姐弟
    一天游玩,山色怡人,远景以心胸旷达,近景怪石奇木,更是让人啧啧称奇。甚至这九宫山上,还有一座城墙关口的遗迹,春秋时期吴国与楚国曾经在此交界,便有吴楚雄关的名头。便也就是那个卧薪尝胆故事中的吴国,勾践与夫差的吴越故事人尽皆知,只是最后这吴越两国的地盘,最后大多皆归了楚,楚国七百年,霸主一时。

    慢慢入夜,众人再归山顶之下云中湖畔,虽然疲累,但是个个喜笑颜开,不论来过没来过的,都觉得这一遭不虚此行。

    夜间便也有酒宴,只是大多席地而坐,显得不那么正式拘谨。只是那些花魁大家之人,大多有座有案,不比男人这般随性。

    却是众人也开始取了纸笔,便是知道今夜最后的活动,一天的游玩,许多人一路之上不断思索,不断咬文嚼字,最后还是要等着在这个时候大出风头,文人交游,除了真正至交好友之间会少了攀比,其他时候便是少不得有一番争夺,文人要吃饭,靠的就是这种争夺,争夺之下的名头,便是赖以生存的资本。文人相轻,便也在其中。

    欧阳正自然不能扫兴,得顺应众人的念想,已然举杯说道:今日面对这等美景,还请诸位才思,颜大家与众多大家都在场,当为诸位传唱天下,以显我大江才俊文风之鼎盛。

    众人等的就是这句话,每个能文之人,写出作品之后,皆是能自我欣赏,觉得上佳不凡。但是当有比较之后,大多数人也能识出高低优劣。

    众人都憋着劲在写,把自己这一天游玩之后憋出来的词句写出来,不论是登高望远以表旷达胸怀,还是山清水秀来显品格高雅,文字之中,总要有一番表达。

    马永仁自然也是提笔在写,奈何一旁的马子良却是提着笔,只是盯着身旁的五叔在看,似有所求,却又不敢说出来。只得口中喃喃说道:白天只顾着看景了,倒是忘记想些词句,一时半刻的,当真有些为难。

    马永仁听得话语,转头看了一眼,感受到了马子良不时投来的目光,回头看得一眼,深深叹了口气,似乎知道马子良眼神之中求的到底是什么。

    若是今日马永仁没有在众人面前丢了老脸,兴许无所谓之下,便也应了马子良所求之事,毕竟这马家还是要靠后辈之人去撑起来,当年年轻的马永仁也并非没有经历过这般的事情,长辈为了晚辈出名,代几笔诗词也是有过的事情。爱子心切,人之常情,虽然在人品之上有差,但是为了家族传承,又算得了什么?

    再说,诗词不过就是博取名声的东西,并非科举要考的内容。许多人眼中,诗词并不一定是用来娱乐自己表达自己的,就是单纯用来博取名声的。

    却是此时的马永仁,有些纠结,不是良心上的纠结,而是马永仁也期待着自己的作品能把白天在山顶丢的面子给找回来,甚至隐隐也有要把那名叫徐杰的小子压过一头的想法,这样才能真的把脸面争回来。如此,也就有了几分纠结。

    纠结几番,马永仁终究还是没有把自己写就的词给侄子马子良,便也只当做没有看见马子良的眼神。

    马子良等候了几番,只得懊恼着不再去看马永仁,低头看着自己面前的白纸,抓耳挠腮起来。

    再看不远的徐杰,笔也再写,口中还与一旁的欧阳文峰调笑:文峰,此番回去,我大概是要往江南走一趟了,去见识一番江南文坛盛况。

    欧阳文峰闻言,停了停笔,口中答道:文远,当真是羡慕你啊,江南烟雨好,我老早就也想去,奈何家父有言,不得举子,不可出远门。说是读书有成,再行万里。不知你此去多久回来。

    徐杰也停了一下笔,答道:至少要中秋之后才回,一去便是七八个月。

    七八个月?唉。。。好不容易寻个知交结伴进学,不想又成了形单影只。走的时候说一声,我到场与你送行。欧阳文峰口气中有叹息之意,但是面色还有微笑,话语而出,便是有一份不舍,却也为徐杰去江南而高兴。

    只是两人身边,还有一个欧阳文沁,此时这个黑瘦少年,也停了笔,直往徐杰看去,似也有几分不舍之意。

    徐杰调笑道:送行倒是可以,可别泪眼婆娑,舍我不得。

    欧阳文峰煞有介事答道:你既不是我红颜知己,又不是我枕边美人,岂能泪眼婆娑舍你不得。

    徐杰闻言只是浅笑,欧阳文峰听得笑声,抬头看得一眼,便也知徐杰是在开玩笑,也是大笑道:舍你不得,到时候我便是泪沾满襟,哭送十里不愿回头。哭得旁人以为我那文远兄重病缠身,小命难保。唯有如此,才对得住我这份情义。

    徐杰听得也是大笑,只道:一言为定,不哭成这般,我可不饶你。

    待得欧阳姐弟诗词皆已写罢,已然往头前那些老夫子送了去,回头看得徐杰,却还在奋笔疾书。

    头前已然开始品评,那颜思雨大家更是已然开口在唱。不想徐杰还在写。

    欧阳文峰看得徐杰面前的纸张写得满满,随后又换了一张,便也在催:文远兄,写什么长篇大论呢,上一次你第一个交了词作,这番却是落后了这么久,叫人笑话去了。

    徐杰闻言,并不停笔,依旧奋笔疾书,口中却答:待我写就,你便知晓了,这九宫山,几言几语岂能说得清楚。我挎囊之中有一些有趣的东西,你且读来看看,读完与我说说感受。

    欧阳文峰已然听得几曲诗词,便也知道自己的难以出彩了,回头便去翻徐杰放在一旁的挎囊,翻出一大叠写满文字的纸张,上面还标有页码。便是徐杰最近开始写的小说了,已然写了不少。

    欧阳文沁本还在等着那大家唱自己的词作,看得欧阳文峰拿出了一大叠徐杰写的东西,便也不等了,而是转头来看,待得欧阳文峰看完一张,接过来便看。

    徐杰叫欧阳文峰看自己的小说,便是想知道自己写的这东西到底能不能吸引人。也该有个读者回馈,如此才知道有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若是无人觉得有趣,那便也不写下去了,改写其他东西,比如改一改《三国演义之类的东西试试。只是个文抄公,不到万不得已的场合,徐杰也不想多当,毕竟徐杰也是读了这十来年的书。

    徐杰奋笔疾书之中,欧阳姐弟却依然看得入神,那青梅竹马,血海深仇,奇遇高人,男女情爱,岂能没有一点吸引力?毕竟人性是共同的。

    便还听得欧阳文峰一会喜笑颜开:我身边怎么就没有一个这般青梅竹马的好女子?

    一会儿又是怒不可遏:岂有此理,世间岂能有这般的恶人,当真岂有此理!杀之不足以平我心头只恨。

    又听欧阳文峰一会释然许多,说道:好,这便好,赶紧练武,练就绝世神功,去报仇雪恨,杀光那些恶人。

    一旁的欧阳文沁也是眉头一会皱得紧紧,一会又松弛许多,却是关注点有一些区别,只喃喃道:这般的好女子,竟然就这么失踪了,也不知往后两人还能不能相见。

    徐杰一边写着,听得两人自说自话,会心一笑,便是知道这武侠言情小说是成了。

    却是此时,听得头前有人故意加大声音诧异道:诶?怎么不见徐文远之作?莫不是只顾着游山玩水忘记了?




第六十六章 文远有赋
    便是这一声疑问之下,果真有不少人回头往徐杰看来,见得徐杰当真还在奋笔疾书,也有人接话道:徐兄大概是真只顾着游山玩水了,此时想来是现场文思,稍待稍待。
1...3334353637...29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