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巴布知道高义欢说的只是场面话,可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也没有什么办法。

    宴席结束,高义欢便让侍卫,连夜送巴布去西安,却将他的几名属下留下。

    ~~~~~~

    解决车臣汗部的问题后,榆林府的备战也已经完成。

    早前,清军攻打李自成,一路走潼关,一路走陕北。

    当时攻击陕北的清军,便是走河套南下,从榆林破边墙,进入陕北,最后一路打到西安。

    这次清军在准备渡河的时候,魏军就得到了消息,高义欢立刻赶来。

    因为时间刚到五月,黄河滚滚,清军渡河耽搁了一段时间,所以高义欢赶到榆林后,清军还没过来。

    这日下午时分,榆林段长城外的旷野上,一阵阵低沉的号角声响起,清军大军终于杀来了。

    在四里外的原野上,一队队骑兵来回奔驰,仰头吹响号角,低沉的号声不断在原野上回荡。

    一面大纛旗出现在守军的视野中,杀气腾腾的清军骑兵无边无际地列队而行,在队伍最前面,济尔哈朗和豪格驻马大纛之下。

    这时豪格拿出千里镜,观察远处的关墙,圆形的视野扫视城头,却忽见关墙上的守军,用绳子将一人吊在墙上。

    咦!魏军关墙上吊着一人,高义欢搞什么名堂?豪格不禁疑惑道。

    。




第721章多铎在此
    原野上,大片清军在远处停下,只有哨旗来回奔驰,扬起滚滚黄尘。

    在队伍前面的大纛旗下,众多清将驻马而立,观察着远处的关隘。

    这时豪格的话,引起了济尔哈朗的注意,他接过千里镜,仔细看了看,那人光秃秃的头皮,穿着白色的单衣,被吊在城墙上晃荡。

    是我们的人,不过看不真切!济尔哈朗只能确定,那是个满人,不过并不能确定身份,但是魏军将他吊上,又说明这一定是个比较重要的人物。

    一时间,济尔哈朗和豪格脸上都有些疑惑,同时又有些不安,想着魏军到底抓了谁?

    这时城上似乎是为了帮他们解惑一样,忽然放下一卷白布,上面写着多铎再此四个黑色的大字。

    多铎被吊在城墙上,嘴里塞着破布,身体奋力的挣扎着,嘴中不时发出一阵阵愤怒的呜呜声,整个人都快要气疯了。

    当他看见白布挂在他旁边,看清上面四个大字,还画有一个调皮的小箭头,正好指着他时,多铎当时就哭了。

    高义欢真是恶魔,居然让他这么面对数万清军,多铎羞愤得几乎晕厥,拼命的挣扎着,直你娘的高义欢,快杀了我~

    见城上坠下白布,豪格疑惑的将千里镜拿起,放在眼前关看。

    这次看的真切,豪格脸上露出一副卧槽的神情,满是震惊道:是多铎!

    他的声音带着惊讶和不可置信,同时居然还带着一丝惊喜,似乎已经看见多尔衮捶胸顿足的场景,一时间,他脸上的表情开始逐渐复杂起来。

    一旁的济尔哈朗,闻语急忙拿过千里镜,看见被吊着的多铎后,脸色瞬间就沉了下来。

    多铎毕竟是他的表兄弟,曾是大清国的亲王,高义欢这么搞,是在打大清的脸。

    而且,多铎的使命,是联络和硕特蒙古,让他们关键时刻,从后背捅高义欢一刀。

    现在看来,高义欢应该是先解决掉和硕特蒙古了,否则多铎也不太可能被活捉。

    这样一来,他这次攻打关中,就少了一路奇兵。

    就在济尔哈朗,脸色阴晴不定时,城上高义欢却忽然一挥手,旁边李来亨取了两石硬弓,拉成满圆,箭头斜指着天空射出一箭,箭矢嗖的一声,扎在关前,箭尾羽翼一阵晃动,嗡嗡作响,显示了他的力道。

    清军斥候见此,忙奔驰过来,一名斥候翻身下马,取了箭矢,便急忙又奔回阵中。

    启禀,庄王爷肃王爷,关内射来的书信。斥候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双手将箭矢举过头顶。

    豪格一挥手,拿过来!

    骑兵呈上来,豪格接过,拆下箭头上的书信,展开来看,脸上露出冷笑:可笑,高义欢既然想用多铎的性命,来要挟我们!

    济尔哈朗从豪格手上接过书信,看后不禁皱起眉头。

    高义欢在信中谴责了满清欲攻击关中的行为,希望清军能够悬崖勒马,不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并声称如果清军敢攻打关中,劫掠关中百姓,他就拿多铎开刀。

    昂邦阿玛,我看十五叔这么吊着也不是一回事,不如派人一箭射过去,给他一个痛快,结束他的痛苦!豪格见济尔哈朗脸上阴晴不定,忽然建议道。

    不行!多铎不能死在我们手里。咱们打咱们的,高义欢想怎么办,随他!济尔哈朗却摇头道。

    清军这么大的军事行动,耗费不知道多少军资,是不可能因为某个人而停下来,不过多铎死在他们手中,多尔衮肯定会大怒,会对他们进行报复。

    这或许也是高义欢的计谋之一,济尔哈朗内心十分警惕。

    豪格脸上有些失望,觉得有些可惜,可是十五叔一直这么被吊着,也不是办法,有损我军士气,将士攻关也无法施展开手脚啊!

    济尔哈朗手勒紧马缰,却没接豪格的话,而是说道,没想到高义欢居然会来榆林。这说明他判断我军,可能走上次入陕北的旧路。他人在榆林,说明魏军重点防守榆林和延安一线。

    说道这里,济尔哈朗拿起千里镜,看着城头一金甲将,脸微微笑道:鳌拜,现在应该快到宁夏府了吧?本王这边不用进攻,牵制住高义欢就行。

    在济尔哈朗观阵时,高义欢也正观察着关外的清军,他并非是来迎战济尔哈朗和多铎,也不敢确定,清军主攻的方向,是不是榆林和延安。

    高义欢赶来榆林,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收编一万车臣部残兵,不让他们被清军吃掉,二是为了让清军觉得,西魏国全力应对河套清军,主力都在长城一线布防,麻痹山西清军,给黄秉忠突袭蒲津关,创造机会。

    大王,清军后退下寨了!李来亨指着远处的清军说道。

    高义欢抬眼望去,果然见清军的大纛旗在后退,不禁笑道:呵呵~多铎还挺管用啊!

    魏军与济尔哈朗在陕北对持时,在宁夏府境内,贺兰山与黄河形成的谷地之中,突然出现了数十名穿着黄色衣甲的骑兵,正勒马驻立,运目远眺南方。

    这些骑兵,一人两马,备有长枪,战刀,弓箭,身上戾气四射,一看就绝非善类。

    在这对骑兵之后,谷地内慢慢出现一条黑线,紧接着是一面面三角黄龙旗,然后是滚滚的骑兵,像是钱塘潮水一般奔涌过来。

    这时为首的骑兵,叽叽歪歪的说了一通鸟语,便一拔马缰,奔回一面大旗下,向一名穿着黄色甲胄的恶汉禀报道:护军大人,往南五十里,便是镇远关了。

    黄甲恶汉正是满清第一勇士巴图鲁瓜尔佳氏鳌拜,他作为中路军,奉命从宁夏府突破长城。

    这次清军兵分三路,济尔哈朗和豪格攻击陕北,鳌拜攻击宁夏,索尼攻打凉州,三路都是主力,同时也都承担着佯攻的责任。

    鳌拜闻语,眯着眼点了点头,斥候禀报,魏军防守的重点在陕北,宁夏府的防御比较单薄,大军拿下镇远关后,就是平罗,进城后,三日不封刀。



第722章狼烟四起
    宁夏府,曾经是党项人的地盘,元亡西夏后,党项人被屠杀,元朝在此安顿了不少工匠,经过几百年的时间,他们已经在此繁衍开来。

    西魏国占据关中后,顺势控制了宁夏府,以及兰州肃州凉州等地,势力扩张至嘉峪关。

    并将关中之地分为司隶和甘肃两个部分,而甘肃土地贫瘠,地方势力强大,西魏控制的力度十分有限,藩府着重经营的还是司隶,也就是陕西地区。

    此时一队魏军斥候,疾驰着从北面而来,马蹄扬起一道黄尘,骑兵奔驰到城下,便急声大喊,快开城门,鞑子杀来了!

    长城防线太长,谁也不知道清军会从哪里突破,为了尽早发现清军的动静,判明清军进攻的方向,魏军斥候出关城,深入草原探查。

    镇远关守将,也派出了一队斥候,他走到墙垛边,往下一看,十二名骑兵,只回来三骑,而且还人人带伤,后背插了不少箭矢。

    快,放他们进来!镇远关守将高成虎,急忙一挥手。

    吊桥落下,三名骑兵在关门刚打开的瞬间,已经抢进关来,好像背后有什么恐怖的东西一样。

    这时高成虎已经蹭蹭的下城,来到门洞后,喝问道:什么情况!

    都尉,大批的鞑子,足有四五万之众,正向关城杀来!为首一名队正,翻身下马,急声禀报。

    四五万人?高成虎脸色一沉,心中暗道倒霉,鞑子居然来攻镇远关。

    镇远关位于宁夏之北,坐落于贺兰山与黄河之间,有两千多魏军士卒驻防。

    这次清军攻击关中,藩府对于如何防守,也有一个策略。

    藩府的第一目标是守卫长城一线,拒敌于长城之外,但若是长城一线守不住,则重点保司隶,要是清军杀入司隶,则坚决不让清军进入渭河平原,兵临西安。

    西魏国控制的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榆林,全长数千里,沿途大小关隘二十余处,军堡和烽火台无数座,每个关隘驻军一千人,每堡驻兵三百,每台驻兵一个小队,至少要五六万人,才能勉强满足最基本的布防。

    此外魏军还需要在潼关武关蒲津渡等地驻兵数万,王京和各府也需要驻军。

    魏军虽有十多万人,可是平摊下来,每地的兵力其实十分有限。

    高成虎脸色阴沉,四五万鞑子,兵力是他的二十倍,紧靠守军,肯定守不住镇远关,他当即急声道:快放狼烟,通报军情,请赵都督发兵增援。

    魏军的长城防线,首先是在长城上各个关隘和烽火台驻兵,然后是在长城后方,选择几个地处要害的城池驻兵,安排一员大将镇守。

    鞑子骑兵一天能跑一百多里,魏军很难判断鞑子从何处入口,无法提前将兵力部署到清军破关之处,只能派出一部分兵力,防御各个关隘,然后重兵放于后面的大城,等关隘示警,判明清军攻击的方向后,再迅速支远。

    高成虎一声令下,墩台上的士卒,立时点燃了狼烟,滚滚的烟尘冲天而起,一道一道的往南传。

    宁夏府境内,正在田间劳作的百姓,放牧的牧民,忽然直起身子,抬头看向北面,见烟柱冲天而起,脸上纷纷露出惊色,急忙收拾东西往家里赶。

    片刻后,各做县城内快马四处,衙役和捕快敲锣打鼓,急声呼喊,招呼百姓入城躲避。

    这时镇远关外,黄尘滚滚,马蹄轰鸣,数万清军已经奔驰过来。

    一脸凶恶的鳌拜,纵马狂奔,他看见远处关隘上升起一道浓烟,脸上露出傲慢之色,冷笑道:小小关隘,也能阻我?

    看见魏军点燃烽烟,鳌拜依然信心十足,在他看来长城的作用,只是防备小股骑兵南下,防止蚕食中原,可一旦遇见大股游牧寇边,长城多半是防不住的。

    远的不说,就说大清太宗六次入寇关内,明军便一次没防住,清军总能找到薄弱点,然后凭借优势兵力杀入。

    这时大鼓的清军骑兵奔驰到关前四里外,鳌拜一勒马缰,数万清军就慢慢停下来。

    一脸骄横的鳌拜扫视了下关城,便大声喝令道:大军准备器械,速破此关。若是攻不下,各将受军法处置。

    喳!卑职遵命!在他身后一众黄甲蓝甲的八旗将领,纷纷抱拳。

    鳌拜看着关隘冷哼一声,早听两白旗的怂包,说西魏军厉害,本将偏不信这个邪,今日到要让他们见识见识,本将的厉害!

    镇远关上,都尉高成虎,远眺关外,见拥堵于关前的清军,一眼望不到头,心中不禁一凛。

    快,立刻布防!高成虎急忙下令,脸上有些慌色,他现在只有希望,赵都督的兵马快点赶来支援。

    一时间,关城上两千多名士卒开始忙碌起来将一块块石头和一根根木头抬上城墙,城上架起大锅,将砒霜大粪等物体混合熬制成金汁。

    这是守城的古法,熬出来的汁液奇毒无比,箭矢战刀上抹上一点,见血立毙,是老祖宗发明的一种十分阴毒的守城之法。

    关外,一眼望不到头的清军,给了守军巨大的压力,士卒们将各种器械搬上城头,火罐,一捆捆的箭矢,还有火药,都是魏军守关的保证。

    魏军点了狼烟,清军如果不能尽快破关,魏军援军一到,关就不好破了。

    虽说清军可以在魏军援兵赶到后,利用骑兵速度的优势,再寻一处破关而入,但是鳌拜觉得那样太麻烦,不如直接打破关城那么痛快。

    关城外的清军,麻利的砍伐贺兰山上的树林,制造了登城梯等器械,稍作准备,大旗下便仰头吹响号角。

    呜呜呜~一阵低沉的号角响起。

    山脚下,一部清军士卒继续赶制器械,而造好的器械,已经被另一部士卒抬到了阵前。

    高成虎见此,急忙大喝,鞑子要攻城了,都给老子打起精神,把鞑子挡在关外。



第723章血战镇远关
    清晨,天色渐明,一阵低沉的号角声,将高成虎惊醒。

    他掀开盖在身上的毯子,坐直了身子,只觉的浑身一阵酸痛和麻木。

    在他身边,一名满脸血污的掌旅,眼中泛着泪光,注视关外的情况。

    这时他察觉到高成虎醒来,忙抹了把泪,调整情绪,扭头说道:都尉,鞑子又集结了!

    高成虎见此,拍了拍他的肩膀,怎么,怕呢?

    不是怕,就是舍不得老娘!掌旅坦然道。

    高成虎知道,他是意识自己可能要战死在镇远关,不舍得亲人了。

    昨日鞑子抵达关下后,就开始发动攻击,鳌拜仗着人多,上来就是一轮一轮的车轮战,各部清军一直打到昨夜三更天,守军精疲力尽,器械也消耗了多半。

    高成虎也不晓得,能不能坚持到赵大宪的人马赶来增援,但是脸上还是微笑道:别担心,俺们再撑一撑,援兵就到了。

    说话时,高成虎伸出一支手,掌旅立刻将他拉了起来。
1...322323324325326...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