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刘宗敏也道:不都说南面都是荒芜之地,怎么看上去还行呢

    徐以显解释道:这个高平莫氏,是权臣篡位,他们夺了安南黎氏的王位,后又被黎氏政权击败,残部龟缩于高平。莫氏曾经一统安南数十年,自然积累了一些财富,要不是他们坐吃山空,大王能获得的钱粮,只怕会更多一些。

    说着他顿了顿,又道:这安南,就是秦设的交趾郡,千余年来受到中原影响,大部分土地都被开发,水稻都是两熟三熟,只要不打仗,其实还算是个富裕之地。在安南之南,以前还有占城真腊等国,占城稻就是出自那里,宋代以前就有记载。既然几百年前就有了国家,发展到现在,应该也不会是什么荒芜人烟之地了。

    徐以显知道的也不是很多,安南离中国近,多少还能知道一些,再远如占城真腊等国,就完全不清楚了。

    孙可望眼睛一眯,似乎是来了兴趣,本王现在占据高平,继续往南就是黎氏,再往南就是占城和真腊么?那个黎氏,击败了莫氏,占据整个安南,应该比莫氏更加富裕吧?

    徐以显微微一愣,明白了孙可望的想法,忙劝道:大王,安南之地,并不好控制。当年大明也曾占据此地,但入不敷出,最后只能撤离。安南虽然受到中原的影响,中原的文教和治理制度,都在这里生根发芽,但是安南从唐末之后,就逐渐脱离了中原的掌控,并且借助中原的文化,形成了一股向心力,外人很难征服。

    孙可望却有些不以为然,那又如何,一个鼻屎小国而已!

    徐以显却道:大王,臣看了莫氏的一些书籍,发现安南居然模仿中原,建立了一套以自己为中心的朝贡体系。他们对中原王朝俯首帖耳,但在天朝目光之外,却以皇帝自居,用自己的年号,并以夷夏大防的思想来对待周边的蛮族。他们认为自己是天南中华,要对周边施行教化。效仿中原王朝,让周边部落向他们表示臣服,定期朝贡,已经形成了一个朝贡的体系。并且,他们的朝贡体系,与中原王朝的大国包容不同,他们的朝贡体系往往是用武力胁迫对方成为自己的藩属,然后一步步的吞并臣服的藩国,同中原对朝贡国爱而远之完全不同!

    徐以显继续道:由此可见,安南已经形成了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思想,而这种地方,往往都是比较难以征服的。

    孙可望皱着眉头,捋了捋胡须,眼中却逐渐闪烁着亮光,嘴中呢喃道:天南中华,朝贡体系,对周边施行教化~忽然孙可望一拍大腿扶手,大喜道:这件事该本王来做啊!

    安南从前黎朝开始,一面对中原称臣纳贡,一面效法中原王朝,建立朝贡体系,教化周边蛮族。

    当然,占婆人,高棉人对此肯定有话说,那根本就不是教化,而是**裸的侵略,但安南确实通过这种手段,占据了沿海的占城,又将高棉人赶出湄公河三角州,实现了这些地方的控制和教化,并抹去了原有民族的文化,使他们融入安南,成为了安南的一部分。

    历史上,在越南阮朝时期,他们的朝贡体系达到巅峰,进贡的国家多达十三个,而阮朝《大南实录甚至直接将中国人称为清人,越南人则堂而皇之的记载为汉人汉民,并要以汉风同化真腊人。

    徐以显本意是劝说,孙可望不要陷入安南,避免重蹈明朝的覆辙,但没想到他的话,却给孙可望打开了一条思路,要是中原的皇帝做不成,先做天南的皇帝,其实也不错。

    一瞬间,孙可望冒出一个念头,以云贵两广为根基,建立自己的朝贡体系,与中原分庭抗礼,待时机成熟,再来争夺天下。

    这时大殿上的众人,被他一惊一乍给唬住了。

    孙可望回过神来,见徐以显等人都看着他,他当即从王位上站起身来,眼中精芒闪烁,大笑着走向众人,哈哈~来,诸位都近前来,今天本王要和你们好好谈一谈本王的志向~~~~~~




第765章六朝古都
    南京城虎踞盘龙,繁华似锦,六朝古都,有数不尽的风流。

    五更天刚过,天空翻起一丝鱼白,朝阳东升,将玄武湖照得波光粼粼,雄伟壮阔的南京城,被阳光镶上了一道金边。

    当今世界,哪座城池是世界最大,最繁华的城池,南京稳稳妥妥的第一,巴黎伦敦和南京比起来,连提鞋都不配。

    南京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城市城墙,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

    在明朝,一般的县城周长也就七八里,府城十余里,再大的省城也就二十多里,连北京也才四十八里,但南京城四城外郭内郭皇城宫城,其中外郭周长却号称一百八十里,实际为一百二十里。

    在古代,南京可以说是举是无双的大城,任谁见了都会心潮澎湃,忍不住发出一声赞叹,而平常小国使节,只需要看见雄伟的城池,就已经被天朝上国折服了。

    清晨,夏完淳从自己的宅子出来,准备前往衙门坐班。

    他是建章四年,南京朝廷的新科状元,备受朱慈烺的器重,被授予了兵科给事中的官衔。

    在朝中,他的恩师陈子龙,做为帝党干员,已经做到了吏部侍郎,他的父亲夏允彝,也官拜苏州知府,而他年纪轻轻就是状元,前途几乎可以预见,今后必是国之栋梁,宰辅之才。

    这时他走到街道上,南京城已经活了过来,各坊中有不少官员小吏都从各自的院中出来。

    夏完淳的宅子在鸡笼山附近,北面是司天台,西面是鼓楼,南面是国子监,东面是大校场。

    他沿着国子监与校场间的成贤街往南走,国子监内的监生已经开始早读,朗朗书声从中传出来,于此同时,东面的校场内,隐约有大鼓擂响,远远可以看见,捧日军的士卒,正再进行操练。

    平时,禁军并不会这么早就出操,街道上行走的人议论纷纷,有的人还驻足看了一阵,但夏完淳却脚步不停,他在兵部,知道是因为皇帝想检阅禁军,所以禁军近些日子才操练不停。

    这时他向南走到成贤街的终点,便到了东西走向的太平街。

    南京朝廷的衙门都在皇城内,皇帝则住在宫城里面,太平街的东头,就是皇城。

    因为数千官员小吏军校要在皇城中当值,所以临近皇城的太平街道两侧开始出现林立的酒楼和茶肆。

    南京城十分广阔,街道众多,但并不是每条街都能够做生意,官府对居民坊和商业坊,有明确的划分。

    这时夏完淳走进太平街,只见街边小铺旁,热气蒸腾,不少人座在沿街的桌边,粥饭点心,荤素小吃,茶水陈汤,丰俭由人。

    在这里吃早饭的人,不仅仅是衙门的小吏,还有不少普通的南京市民,他们在城中,各有各的生计,为了图个方便都在外面填饱肚子,多花几个子也没关系,算是江南资本萌芽后的一个特征。

    此时的南京,繁华不下于宋都汴梁,城中居民每天清晨在报时人清亮的嗓音中醒来后,便在外吃完早餐就去忙各自的生计。

    南京城中寻常百姓家,早上都不开灶,几文钱就能买到一些饼子,十多文钱就可以买到面条米粉粥饭之类的早点。

    在宋代,中国社会的演进被打断后,又过去数百年,明朝的江南再次演进到了这个十字路口,是跨过去,进入商品社会,开始更大规模的资本萌芽,还是再次被扼杀,就看天意了。

    夏完淳走在街道上,旁边面食摊子上,面团被拍的啪啪响,一晚晚热腾腾的猪肉面条,端到食客面前,香气飘来,让他立时觉得有些饿了。

    不过,夏完淳并未在街边找个位置坐下,而是走进了他常去的一家酒楼。

    他是朝廷官员,家里又是东南的大士绅地主,家资殷实,通常都是在比较好的地方吃饭。

    酒楼前,一块旗幡伸出街道,上面写着江东楼,下面一个大大的食字幌子吊在下面,旁边几家也是一般的模样,小斯们站在门口卖力的接待着客人。

    小斯看见夏完淳,立刻满面笑容的迎上来,掌柜抬头见了,也忙招呼道:夏事中还是老三样么?

    夏完淳点了点头,便很熟络的上了二楼,在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那小斯麻利的将桌子擦了擦,便下去催促上菜。

    这家酒楼里的早食很丰富,有混沌虾鳝面鸡肉线粉香糕菊糕酥饼烧饼等等,足有十多样,但夏完淳每次来都是一碗虾鳝面,一碟菊糕,一个酥饼。

    小斯退去,夏完淳将目光移动到堂内,楼已经有了几桌客人,有官员,也有比较富有的百姓,角落里还有个老汉正拉着二胡,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女,用吴侬软语唱着小曲。

    很快小斯便把食物端上来,虾鳝面冒着白气,白色的面条上,覆盖着鲜美的虾仁和黄鳝,上面撒着葱花,令人食欲大开。

    夏完淳将菊糕和酥饼推到一边,将面碗放在身前,先用筷子搅拌,正准备挑起送入嘴中时,耳朵里却忽然传来临桌几人的议论声。

    戴兄,据说黄台吉的儿子起兵造反,建奴内讧,西魏国兴兵三十万,要趁机光复北京,你怎么看?

    我看这回建奴估计是完了,他们一共也就十多万人,近些年怎么也死了好几万吧!据说前不久,建奴在关中又损失了几万,他们都快没人了,还内讧,肯定被魏王扫灭。

    我也是这么看,都说胡无百年运,没想到建奴完的这么快。

    另一人却压低声音道:你们说,要是西魏攻下了北京,魏王会不会称帝,然后南下~

    你可别胡说八道!

    一桌人沉默了一会儿,却有人忍不住说道:我看很有可能,届时不知道朝廷能不能挡住啊!

    我看悬,唉,希望咱们不要遭受兵祸吧!

    几人正议论着,没注意到夏完淳已经起身,走了过来。

    你们这些消息是从何处听来的?夏完淳沉着脸道。

    桌上几人被吓了一跳,见他穿着官服,就更加恐惧了,一人忙起身告罪:大人,我们什么也没说啊!

    夏完淳脸色一寒,你们是想我将你们放入大狱才肯说实话吗?

    桌子上几人惊慌的躬身求饶,一人道:大人,我们都是听去西魏的商人说的。

    夏完淳微微皱眉,这么大的事,朝廷怎么没收到风声。

    据从西魏回来的粮商说,西魏好像封锁很严密,似乎不想朝廷知道。草民也是道听图说,还望大人饶恕~



第766章南京新气象
    江北战事结束后,江南已经稳定了近三年的时间,而在这三年里,朱慈烺的新军从最初的三万捧日军,已经发展到十万,编成武卫,奉节,捧日三镇禁军。

    去岁,朱慈烺亲自接见黄得功,得到黄得功的支持后,南京朝廷开始着手控制江北兵马,对兵饷制度进行改革,夺回了将领私自征税的权利,并推行轮戍制,意图控制江北兵马。

    去岁十一月间,镇守六安江浦的明将马得功田雄不满南京朝廷的改革,纵兵哗变,被黄得功和捧日军指挥吴日生,联手击败,两人率残兵北投满清。

    明朝镇压了江北明将的叛乱后,逐渐控制了江北兵马,将江北十五万兵马编为五个镇,镇守扬州合肥等地。

    至此,南渡近五载的南京朝廷,终于完成了一些改变,从一个中风偏瘫,完全不能指挥四肢的人,变成高位截瘫,能指挥两条手臂的人了。

    此时南京能够控制的兵马已经接近三十万人,而朝廷赋税,从最初的岁入五百万两,到搬倒东林党进行商税改革后的六百五十万两,再到开放宁波港后的八百万两,每年增加赋税已经多了三百万两。

    虽说八百万两,还不及郑家一年的收入,但是对南京朝廷而言,却已经是个不错的成绩。

    正是财政上有所改善,南京才能编练禁军,而有了中央直属的军队,地方才能听命,南京朝廷便逐渐打破了原来的恶性循环,逐步重拾朝廷的权威。

    近五年的时间,南京朝廷发生了许多变化,朱慈烺也成长为年近二十岁的青年,他内心的雄心壮志,也随着年龄迅速的增长,期盼着有一天能扫平天下,收复祖宗江山。

    建章五年,九月,玄武湖畔,三千多禁军,一千多水师,进行操演。

    这时朱慈烺与众多明朝官员,站在校阅台上,看见玄武湖畔三千明军摆出阵型,旌旗飘扬,长矛林立,蔚为壮观,湖面上十艘水师战船一字排开,耀武扬威。

    陛下!开始了!兵部尚书阮大铖开口道。

    朱慈烺循声望去,见湖面上十艘福船,在水师官兵的操练下,变化着队形,在运动中将侧舷火炮对准了一艘靶船。

    嘭嘭嘭水师战船的侧舷依次开火,炮口喷出一团白烟,整个船身随着炮身后退,微微震动,平静的玄武湖也似乎颤抖起来,声音轰鸣,十里可闻。

    这些战船都是二号福船,长九丈,身形高大,两个桅杆,有三层舱,配红衣大炮一门,千斤佛郎机六门碗口铳三门,迅雷炮二十门,以及各种火铳弓箭等兵器,是明军水师在江面上的主力。

    朱慈烺定睛看去,湖面上烟雾弥漫,将水师战船遮蔽,战船打出的炮弹,在靶船周围溅起数丈高的水柱,铁弹砸中靶船,船只瞬间变成了一快快浮木,在湖面上飘散。

    朱慈烺微微颔首,脸上露出激动之色,有此水师,谁也休想跨过长江!

    看着靶船被水师打烂,在场的官员也露出兴奋之色。这虽不是打仗,但是看着也是比较提气的。

    陛下,马军步军要进行操演了!

    校场上,三千禁军穿着火红的鸳鸯战袍,手里握住自生火铳,一千火铳手列成横阵,精神抖擞,一千长矛手列成方阵,士卒挺拔如松,一千马军纵马飞驰,战马如龙。

    三千禁军不管战力如何,光看统一的衣甲,密密麻麻攒动的碟盔,已经很像一只精锐之师。

    校场上,首先进行阵形的操演,三千士卒配合着,展示骑兵包抄,步军突袭,步骑合击等等战术。

    随后是各个兵种单独操演,骑兵展示了冲陡坡,跨壕沟,骑射,长枪手展示了结阵突刺,原地防御,最后是一千自生火铳手,进行操演。

    这几年来,明军没有打仗,但是明朝却一直关注着明魏清两方的交战,对于每场战役都进行了分析,也知道战场上魏军弄出了一些新的器械。

    明朝一方面派遣细作前往西魏刺探,一方面联系澳门的葡萄牙人,已经铸造出了一批自生火铳和铜炮。

    明朝这边有资源,有工匠,与西夷接触也更加方面,对西魏武器的仿造,已经跑到了满清的前面。

    这时一千名自身火铳手,演练排铳齐射,效法魏军将火炮摆在两翼,用火炮发射炮弹,阵线上硝烟弥漫,炮弹排铳,再加上一窝蜂百虎齐奔箭手投掷天雷组成的火力往,足以令任何迎面之敌胆寒。

    朱慈烺看完操演,不禁心潮澎湃,谓众臣道:朕自南渡以来,每思祖宗江山来之不易,有感北地百姓身陷胡尘,便常常中夜坐起,夜不能寐。今日看禁军操演,朕心甚慰,光复河山,振兴大明,指日可待矣!

    南京,宫城,御书房内。

    观看完操演的朱慈烺回到宫中,心中依然兴奋,他穿着龙袍,戴着翼善冠,负手在房间内来回踱步,不知如何发泄心中的兴奋。

    这时他走了几步,忽然停下脚步,王卿,正想在开个口岸,设立市舶司收税,所得银钱拨给工部铸造器械,你以为如何?
1...342343344345346...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