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高义欢满意的点了点头,不让清军从东南方向进入河东,那多尔衮就只剩下两个选择,一是认死理,选择一处关隘猛攻,非破之不可。

    这种情况下魏军最好防守,高义欢大可以一边清理河东,设置官员控制州县,一边不断增兵防守,等消耗了清军锐气,招募了更多军队,再放进来围歼。

    多尔滚的另一个选择,是绕道晋北,攻入姜襄的防区。

    那可就帮了高义欢的大忙,高义欢照样是一边清理河东,招抚义军,设置官员控制州县,一边看着姜襄和清军争斗,等关键时刻再出手。

    好!高义欢赞叹一句,那东南方向的防御,就交给你了。

    说完高义欢又看向陈名夏道:陈先生,要与清军决战,我们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环境,招抚晋南晋中的士绅义军土寇,设置官员,架构河东三司,清查人口田亩,恢复生产的责任,就交给你了。

    陈名夏脸上大喜,这可是一个培植心腹党羽的大好机会,臣定不如使命!

    高义欢微微颔首,又对徐黑虎道:黑虎,孤命你带五千兵马,打破介休和灵石,拔除清军控制的州县,等候孤王来处理!

    徐黑虎一抱拳,臣领命!

    吩咐完,高义欢的思路也就清晰起来,困住阿济格引多尔衮救援,防守中消耗多尔衮,或者是让多尔衮攻击姜襄,他则捞点钱,招兵买马,消化地盘,等待时机出手。

    明朝末年,北方动荡,流寇建奴反复祸害北方。

    相比关中这个流寇发迹之地,北直隶这块建奴经常光顾之地,山西因为地理环境封闭,所以保存相对完好,民生并未遭受巨大的破坏。

    河东只是经历了甲申年间短暂的动荡,被李自成和清军各自洗劫一遍后,便很快恢复了安定,成为清廷倚重的赋税重地。

    高义欢看上的银窖,就是八大皇商,不过高义欢其实已经错过了查抄八大皇商的最佳时机。

    甲申年,八大皇商被李自成洗劫过一次,死了不少人,遭受了惨重的打击,有几家已经败落,剩下的人靠着给清廷做事,才恢复了一些实力。

    现在他们的大本营也不在魏军控制的区域,而是在宣化的张家口。这就让高义欢有点鞭长莫及,而且魏军攻击河东,这群人肯定有所准备,必定早就开始转移财富了。

    虽然如此,高义欢还是要抄一抄,一是为了拔除太原外围的清军据点,使得太原变成一座孤城,二是因为高义欢自己就是土财主,所以很了解这些土财主,他们不管生意做的多好,都喜欢在家乡置业买地,把自己从商人变成士绅,喜欢把银子埋在地下,而且狡兔三窟,不只一处。

    现在介休灵石等地依然还在顽抗,肯定是有人在支持,而是什么能支持清军守城呢?必定不会是对满清的忠诚,那么答案就只有两个字——银子。

    在吩咐完后,高义欢让众人按着军令去准备,他则叫人备好宴席,去请姜襄和李率泰,就说有大事商议。

    朱慈烺战败,明军南撤,这么令人悲伤的消息,没道理只有魏军知道,他必须告诉姜襄和李建泰才行。

    是夜,魏军营地内灯火通明,高义欢穿着黑色龙袍,头上戴着翼善冠,站在大帐外。

    姜襄和李建泰走进营盘,见高义欢在帐外相迎,都加快了些脚步。

    哈哈~见两人到来,高义欢大笑着伸出一支手,姜总兵李阁老来了。

    李建泰拱手一礼,殿下!

    姜襄看了看高义欢伸出的手,不明白是什么礼节,不过他反应很快,情不自禁的就双手捧住高义欢的手,腰便躬了起来。

    高义欢微笑道:今天,孤王请两位来,没别的事情,就是联络下感情,同时告诉你们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

    令人悲痛的消息?李建泰有些疑惑,他从高义欢的脸上看不到一点悲痛的样子,内心似乎还在狂笑。

    高义欢把脸一沉,故作沉痛,是啊!孤王刚收到消息,大明又败了!

    姜襄和李建泰闻语,顿时如遭雷击,满脸的震惊。

    咳咳~高义欢见此轻咳两声,吸引两人的注意,然后忽然挺起胸膛,正色道:那啥,两位不要悲痛,大明虽然败了,不是还有孤王吗?在河东,你们就听孤王指挥吧!我们同心协力,必定能够击败清军,光复汉家失地。

    (感谢的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第805章 高义欢好毒
    大明又特么败了。

    高义欢没忍住,在帐外就说了出来,并挺起小胸脯,希望能引起两位地头蛇的目光,让他们瞧瞧他的王霸之躯,让两人知道投靠他,才是最好的选择,而他才是救世的真龙,大汉的圣主。

    初听到这个消息,姜襄和李建泰却都惊住了,并没有注意高大王挺起的胸膛,两人都是魂不守舍。

    这时两人已经乱了心神,急于去确认高义欢所说的消息,宴席上的美酒佳肴,变得食之无味,高义欢说什么,两人也只是附和着点点头,没一会儿就告辞离去。

    朱慈烺撤退,晋北又与明军相隔甚远,不可能夹在魏清两大势力间生存,只能选择一方靠拢,而姜襄和李建泰都不可能再次投清,那么他们最后的选择必定是大魏。

    高义欢将两人送到帐外,看见两人失魂落魄的背影,嘴角冷笑连连,孤王哪里比不上朱慈烺,非特么舍近求远,有你们后悔的时候。

    高义欢站了会儿,便又美滋滋的回到帐中,一个人吃起了山珍海味。

    ~~~~~~

    淮北宿迁。

    河面上,明军水师战船侧舷,一门门火炮的炮口腾起一团白烟,炮身猛的退出炮窗,铁弹在火药爆炸的推力下,从橘红的炮焰中猛然射出。

    一枚枚的炮弹,在天空中呼啸,跃过岸边巨大的战场,从厮杀的士卒头顶飞过,急速射向地面。

    嘭的一声响,炮弹砸在一列清军身前,溅起一团泥土,然后弹射而起,正中一名清军胸口。

    手持火铳的清军,胸口咔嚓一声响,被砸的胸膛凹陷,整个人便向后倒飞,连砸倒后面几排士卒,惨嚎声响成一片。

    岸边,垒起的沙袋后,清军的铜炮猛然一退,炮弹呼啸而出,将一艘战船的护板击穿,炸开无数碎木,炮弹落入河面,溅起道道水柱,冲天而起。

    冷冽的寒风呼啸着,吹散战场上弥漫的硝烟,露出明清两军厮杀的大战场。

    方圆数十里的区域内,三四十万人马像蚂蚁一样杀成一团,喊杀声弥漫四野。

    战场北方,两军最精锐的自生铳手,列成横阵对决。

    清军铳兵在步鼓声中,如墙而进,河面上的明军水师侧舷轰鸣,一枚枚炮弹,将铳阵砸穿。

    火红的明军铳手持铳在胸,在军官的指令中,数千杆火铳抬成一线,于齐射的命令中,喷射出一排闪烁的铳焰,硝烟瞬间弥漫整条阵线。

    前进的清军铳手,一个接着一个扑倒,后排的清军铳手,填补空缺,在步鼓声中,坚定不移的继续向前,然后又被明军第二轮排铳射倒。

    河面上,明军战船排成一线,侧舷火炮不断轰鸣,支持这两岸步军作战。

    这时在其中一艘大船内,朱慈烺坐在御座上,脸色发白,身体有些颤抖。

    陛下,带领水师突围吧!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啊!

    陛下,水师绝对不能走!两岸将士背靠水师而战,水师一走,大军立溃!

    船舱内,早前意气风发的明朝大臣,已经吵成了一团。

    清军前锋先一步赶至宿迁,挡住了明军继续南撤的道路。

    虽然水师有把握冲出去,可是两岸的明军步军,却带不走。如果水师丢下步军撤离,十多万明军就全部葬送,明朝便被彻底打残。

    战场上不远处的小山丘上,一面王旗大纛迎风飞舞,多尔衮驻马大旗下,阴鸷的目光扫视着战场。

    一旁的尼堪,抬头看了看天色,天空中黑云沉沉,他不禁微笑道:摄政王,看这个天色,咱们在拖延几日,只需要一场大雪,大河结冰,届时朱慈烺想走都走不成了。

    多尔衮脸上也带着笑意,朱慈烺气小好断,却又意志不坚,本王料定他必会在关键时刻逃离!说完,多尔衮一挥手道:巴颜,你调一队马军,冲开岸边明军,杀到河边向朱慈烺的坐船放箭,拉几门铜炮跟上去,直瞄轰击!

    喳!身后清将顿时一行礼,转身而去。

    这时巴颜刚转身,耿仲明却一脸慌张的爬上山坡,急忙走到多尔衮身边,低声道:摄政王,河东消息!

    多尔衮闻语心头一凛,看了看左右,沉声道:什么消息!

    耿仲明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姜襄在大同叛乱,高义欢突破蒲州防线,英亲王被困太原城,河东局势彻底崩坏了!

    多尔衮闻语,身子摇晃了几下,耿仲明连忙将他扶住,摄政王,稳住啊!现在回师,还不算迟!

    河东危机,北直和北京都受到威胁,大军继续作战,恐怕连关外都回不去。

    ~~~~~~

    壶关东南方向,是河南的卫辉彰德怀庆三府。

    这里位于山西河南山东北直隶四省交汇之处,多尔衮的清军回师救援河东,最短的路线就是从徐州,进入三府然后攻取壶关。

    虎大威率领龙骑兵,夺取壶关后,并非立刻采取防守的姿态,而是趁着清廷兵力空虚,一边在壶关构筑工事加强防守,一边出关攻击三府。

    当然,魏军的目标并非是攻城掠地,而是抢夺物资,掠夺人口。

    不仅是壶关,防守固关的赵大宪,也接到指令,在清军回师之前,趁着北直隶兵力空虚,派出多股兵马出关,攻入真定,惊得北京巴布海巴布泰瑟瑟发抖,福临急忙下旨,让多尔滚回援。

    北直隶以及卫辉彰德怀庆三府,这都是清军最早拿下的地区,而五年时间过去,这些地区已经基本臣服于满清,旗庄旗田遍地,成为满清的重要根基。

    这时在北直隶的旷野上,一队队魏军马军驰骋,攻破旗庄,杀死庄头,焚烧庄园,然后赶着一车车的种子,一群群的牛羊,还有成群结队的旗奴西归。

    卫辉府,一处旗庄内,多尔滚看见被焚毁的庄园,身子气得颤抖,高贼好毒啊!他连种子都抢走,连渣渣都不给本王留~~~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第806章 无颜见江东父老
    十一月底太行山脉的天空阴沉沉的,凌冽的北风呼啸着刮过山脉,壶关前的官道上,挤满了被驱赶过来的人群和骡车,不时传来妇女和孩童的哭叫。

    清军失去河东后,河南成为突出部,处于三面夹击之中,多半也守不住,在洛阳投入兵力和资源,都极易被魏军包饺子。

    因此清军能够依靠的区域,就只有北直和山东之地,而这两地显然是养不起太多清军的。

    高义欢让人掠夺河北的人口和资源,便等于再捅清军一刀,给多尔衮放放血。

    现在魏军的骑兵也不弱,如果高义欢占据河东,兵锋威胁河北,派出骑兵出太行八径,袭扰河北,摧毁旗庄旗田,将成为常态。

    高义欢觉得不用等太久,明岁清军估计就要饿死一半。

    壶关城头,魏军将士看着大批的旗奴,扶老携幼的入关,几日间已经进来好几万,魏军并不担心他们来消耗粮食,反而十分的高兴。

    这倒也不是出于民族情感,而是西魏国真的很缺人,新兴的豫陕军事贵族,需要大批的劳力来种地。

    对此西魏国中,其实也有不同的声音,认为军户控制了太多佃户,影响藩府的赋税,应该给难民分田鼓励他们开荒,提高百姓的积极性,而不能禁止百姓私自开垦,让他们论为佃户。

    地多人少,一旦放开,佃户肯定会跑去开垦荒地,这样一来救损害了军队的利益。

    就像满清有严酷的逃人法圈地法投充法来维持八旗的利益,保证有足够的旗田和旗奴来耕种一样,高义欢这个时候,也要维护魏军的利益。

    这时大批百姓涌进关内后,数百魏军骑兵疾驰而回,为首一名掌旅奔至关下,便急声喊道:鞑子来了。

    骑兵呼啸着冲入关内,吊桥立时就被拉起,不多时,便听见山谷中蹄声隆隆,奔来无数清军

    淮安城外的江面上,一艘艘满身是伤的战船,出现在守军的视野里。

    一艘大船靠近码头,放下船板,惊魂未定的朱慈烺,脸色惨白,看见来迎接的大臣,只说了一句话,快派兵接应靖国公!

    淮安城北,三十余里处。

    天空中飘着大雪,在黄河两岸,突然出现一大片人潮,前面看去人少,可越往后,人群却越密集,仿佛是钱塘江涨了潮。

    从天空俯瞰,这股绵延数里的人潮,全都是身穿鸳鸯战袄的明军士卒,他们相互搀扶着,快步往南走,不时有人栽倒在雪地中,周围士卒却没看见似的,继续往前走。

    高名衡被几员士卒架着,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前走,他的身形狼狈,身上穿着的绯色官袍,满是污泥,头顶的乌沙帽也不知道掉哪去了,头上白发蓬乱,已经没有督师的威严,成了一个枯瘦的老头。

    到何处呢?高名衡喘息着,嘴唇干裂,双目无神,脸色惨白。

    阁老,已经过了三义镇,快到淮河了!部将嘴里哈出团团白气,喘息着说道。

    高名衡闻语脸上出现一丝潮红,他左右张望了一下,似乎是在寻找什么。

    这时他看见旁边有一处土丘,扶我上去!

    一行人喘息着爬上土丘,高名衡望了望眼前的明军队伍,寻找人群中的旗号,嘴里呢喃着念道:奉节~忠贯~广陵~建武~捧日~

    看着经过明军的旗号,大多数精锐都成功突围,高名衡老泪纵横,终于支持不住,一屁股跌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总算是冲出来了。

    清军凭借骑兵的优势,先一步抢占了宿迁,并在两岸构筑阵地,挡住两岸明军继续南撤的道路。

    明军几次冲击,都没能冲开阻拦,本以为要全军覆没,不想战斗到最关键的时刻,清军的进攻却忽然一松,让明军凿开了清军的阻拦,几十万人争先恐后的往南逃。

    这时高名衡看着低头前行的明军,不禁长长叹息,心如刀绞,明军虽然冲了出来,但元气已经大伤,短期内已经没有资格参与天下的角逐了。

    这时一队建制完好的明军,却逆流而来,为首一将骑马来到高名衡面前,执礼拜道:卑职见过阁老。
1...373374375376377...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