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至于红毛夷,知道不是撞鬼,也就没啥可怕的。这时还是老子天朝上国的时代,白鬼与黑炭般的昆仑奴,没啥区别,不过是一种比较丑陋的蛮夷而已嘛。
这对刘宗敏来说,并不算什么,几岁小孩子手里就算有刀,也唬不住健硕的成年人。
没意思,真特么没意思!刘宗敏有时候很不理解孙可望,在这里欺负小孩子,有啥意思?得同魏军打,同明军斗,才能提起他的兴趣,施展他的本事。
西军迅速摆阵,刘宗敏对左右笑道:这个什么鸟郑主,带点战象,找来几个白鬼,就想去就升龙城,真是不知死。今天本帅就要告诉他,打仗不是他娘的过家家!
周围战将都听出了刘宗敏话里骄傲的意思,对付这些土著,还不跟玩似的。
不客气的说,在东南的战场上,他刘宗敏还没使过全力,甚至内心都没紧张过。
都准备好没?刘宗敏招呼一声。
大帅,都准备好了!各将陆续回道。
刘宗敏抬头看了眼天色,怪热的,那就开始吧!
众多西军将领脸上都带着从容的微笑,很淡定的准备开打,可就在这时,对面的郑军却先动了。
阮福濒并非草包,在中南半岛这一块,也算是人杰。
两军一照面,他就被西军的兵力装备,特别是那种百战精兵,从容的气魄给镇住了。
安南毕竟是小国,阮福濒又只是小国中的一个军阀,他带来的一万五千人,其中一万人其实都是充数之辈。
这时阮福濒发现自己的人马,比不过西军,被动防守肯定要被打垮,所以当机立断,决定利用战象直冲西军的中军,打西军一个错手不及。
哞~的一阵长鸣,三十多头大象,扬起长长的鼻子,发出刺耳的声响,便开始向前冲击。
巨大的象腿踩在地面上,立时大地颤抖,加速起来的大象,就像一辆辆坦克,撞向西军的阵线。
阮军士卒在大象冲出来的瞬间,便大叫着结阵向前挺进,准备在战象冲乱西军后,一举解决西军。
刘宗敏见此有些意外,他眉头一挑,有点意思!按计划行事!
战象的速度很快,四蹄践踏大地的威势,比战马不晓得强了多少。
他们狂奔而过,泥土四射,草木飞溅,而西军却没有火炮,弓箭火冲长矛都不足以对付这些皮糙肉厚的巨物。
阮福濒见战象冲近,西军却没有什么防御手段,心中松了口气,仿佛已经看见西军被撞得稀烂的场景。
这时就在战象将要撞来时,西军前阵的将领却忽然一声怒吼,散开!
在越北同郑军交战的时候,西军确实吃过了战象的亏。起初西军总是想阻止战象的冲击,却发现弓箭长矛火铳都不顶用,很难奈何这些皮糙肉厚的家伙,硬挡的结果损失十分惨重,即便是云南的火器营被调来后,也损失了一些士卒。
刘宗敏对付这些家伙,采取的策略是不正面硬碰,因此阮福濒便惊讶的发现,排成阵线的西军,忽然以百人为队为收拢,队与队之间留下巨大的间隙,战象呼啸着从间隙冲过,也有撞在收拢的队列上,撞翻西军士卒,踩死一片,冲向中军。
这时刘宗敏却一拔马缰,率领两千骑兵向侧翼而去。
阮福濒呆住了,中军还他娘的可以移动的?他从未见过这种骚操作!
确实,一般中军都是步军组成,自然移动不便,可是刘宗敏的中军,却是两千骑马军,而且刘宗敏不是正统武将出身,他打仗也没那么多规矩,他人在哪里,中军就在哪里,有时候甚至会直接带队冲锋上去。
以前顺军做战,裹挟大量流民,刘宗敏将精锐全部编入自己的中军,什么前后左右军,都可以是陷阱,也都可以舍弃,他常常引别人攻击他的前军,自己却带着中军绕到侧翼,发起突袭。
他这个战法,到是很象一个人,那就是明成祖朱棣。
片刻间,连成一片的西军前阵,就成了一把梳子,留出道道缝隙,而战象则从间隙见冲过,但他么的目标,却已经转移到了左翼。
战象冲撞起来威力比战马要大得多,可是操控起来也比战马困难,他们几乎只能冲击直线,也就说是一锤子买卖。
恢复阵线!巨象穿过前阵,西军将领顿时一声大吼。
梳子般的魏军阵线,立时又恢复过来,准备迎接战象后的郑军。
这时战象穿过前阵,刘宗敏却一挥手,马军立刻追着战象的屁股撵了上去。
西军骑兵奔驰中,在战象屁股后面投掷震天雷,驱赶着这些笨重的大家伙继续前奔,骑兵张弓搭箭,射杀着象背上操控战象的士卒,立时就化解了战象的冲击。
阮福濒惊呆了,脸上出现惊慌之色,他完全没有预料到,自己的杀手锏,居然轻易就被化解了。
这时战象犹如射出去的利箭,已经无法收回,而跟在战象后的士卒,已经接近西军阵线。
冲!西军前阵的西将,在战象冲过后,居然不结阵防守,而是紧接着一声怒吼。
西军士卒齐齐啸叫,便操着战刀,迎上阮军,久经战阵的西军士卒,脸上露出残忍的杀气,仿佛不是冲向危险,而是冲向一群任他们宰杀的猪羊。
砰砰砰忽然一排枪响,对面的荷兰人抬起了火枪,阵线上腾起一条烟带。
操着战刀,残忍啸叫,冲在最前的十多名西军士卒,顿时在奔跑中,被打得仰面而倒~~~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第817章 叮~获得西化条件
砰砰砰的枪声响成一片,立时弥漫起一条长长的烟带,十多名西军士卒在奔跑中倒地。
弥漫的硝烟中,一名荷兰人大声用荷兰话高声叫喊:射击!
第一排三十名火枪手立刻退后装填弹药,第二排火铳手有条不絮的抬枪射击,而第三排火铳手也已经双手持枪,准备接替他们的位置。
荷兰人的动作,显示了他们并非等闲之辈。
连续的排枪轰击下,前冲的西军被打出一个缺口,原本齐头并进的西军士卒,前锋是一条直线,可这时随着中间的士卒扑死,成了一个凹阵。
战争最能促进技术和战法的革新,西方之所以能最先军队近代化,军事上实现变革,并不是凭空出来,而是因为他们在欧陆连续厮杀了几十年。
三十年战争,尼德兰革命,战争促使着他们的技术发展。
要赢得战争,各国需要追求更强的器械,而打仗需要花钱,中央政府便需要更大的权利,已及更有效的体制。
可以说,连续不断的战争,催生着西方军事政治体制等等方面的改变。
反观明朝,战争同样催动军事装备的革新,佛郎机红衣大炮自生火铳,到后来还有郑成功仿造的荷兰快船,中国也在战争中进步,只可惜这些用血换来的进步,并没有被清廷继承和很好的发展。
此时的荷兰人从西班牙独立,取代老牌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海上霸主,而英荷之争还未展开,正是荷兰人最为强大的时候。
他们纵横世界,海上靠炮船,陆上靠排枪击毙,他们还没有遇见几轮排枪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今天也不例外,轻敌大意的西军士卒毫无心理准备,立时就被打懵了。
一时间,冲在最前的西军,被荷兰人打的连连倒地,让阮军前军士气大振。
这时刘宗敏正从后追杀阮军的象兵,忽然身后一阵哗然,他扭头一看,自己的前军居然被阮军击溃,如潮水般涌过来。
如果按着正常的布局,前军必然撞乱己方的中军,最后引起全线大败,战争基本可以结束了。
刘宗敏看着那群白藩,带着阮军士卒,撵着后退的西军士卒,不时放出一铳,将西军打得扑死,让他的脸上露出惊讶之色。
刘宗敏眉头一皱,心里终于生出了一丝紧张感。这群荷兰人,成功的引起了他的兴趣。
没想到这群白鬼居然有两把刷子,他们手里拿的武器,是魏军的自生火铳么,居然不点火就放。
一般而言,蛮夷就是代表着落后,看见荷兰人手里的火器,让刘宗敏很意外。
孙可望一直想从高义欢手中拿到自生火铳的图纸,挖到西魏国的工匠,对这种火器垂涎欲滴,没想到一群白藩居然会有这样的火器。
传令左右两翼散开,不要挡着溃兵!刘宗敏看见前军被击败,一点也不慌,他大喝一声,然后猛的一拔马缰,放弃追杀象兵,又率骑兵奔驰向左翼,让开正面,供溃兵逃离。
好啊!阮福濒看见荷兰人的排枪,起了效果,居然击溃了西军前军五千士卒,让他瞬间大喜。
其实,他也没见过荷兰人齐齐放枪,也没想到荷兰人会这么厉害。
在战象冲击失败后,阮福濒以为自己将要失败,没想到一百多个荷兰人,居然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惊喜。
杀!阮福濒一声怒吼,便准备率领剩下的士卒,全部压上去,然而就在这时,在他的侧面却忽然战马轰鸣。
这时阮军精锐追杀西军前军,阮福濒的中军便暴露出来,绕到左面的刘宗敏,把握机会,立刻率领骑兵直接冲来。
在中原,流寇为了跑路,很重视马匹和骡子,刘宗敏在中原的战役中,流动作战,时常率领马军,早已领悟了一些自己特有的战术。
他时常用步军诈败,吸引官军去追,让追击的官军与主力拉开距离,而他则率领马军绕到战场一侧,瞧准时机,然后直接突袭官军主将。
这种战法他百试不爽,今天前军虽然不是诈败,可是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击溃敌军中军,立时流转战局。
完了!阮福濒惊得双目凸起,没注意道西军骑兵居然绕了过来,让他整个人立刻如坠冰窟。
这时刘宗敏领着骑兵呼啸而来,马军分为两股,一股近千人,呼啸着扑向中军,骑兵奔驰中搭箭上弦,嗖嗖的箭矢射出,阮军士卒连连惨叫着倒地,紧接着马军迅猛的撞入阵中,战刀劈砍,阮军立时向潮水一般溃散。
这些安南士卒,打打埋伏,搞搞骚扰还行,以堂堂之师来战,完全没有胜利的希望。
虽说,有战象有荷兰人助战,可是他们数目太少了,局部的优势,无法影响整个战场。
本来两千骑兵,直扑阮福濒即可,不过刘宗敏似乎对那群荷兰人很感兴趣。
此时荷兰人发现骑兵出现在他们后方,阵形立刻就陷入了混乱。
他们的排枪可以击溃正面任何强悍的敌人,可是当敌人出现在侧面后面,荷兰人的排枪阵,便也就显得很一般,并不是有多厉害!
一名骑兵冲上前去,被荷兰火枪击落坠马,后面一骑紧随上来,战刀当头劈下,砍在荷兰人的板甲上,火星四溅,骑兵脸上一惊,将要被荷兰火枪手刺落石,刘宗敏疾驰而来,一铁矛刺出,锋利的矛头在战马的惯性作用下,直接刺中荷兰人的胸前,胸甲凹陷,荷兰人吐血倒飞,胸甲居然没有被捅穿
升龙城,忽然传来一声惊天巨响,如九天神雷,城上的守军只觉得城墙都起伏起来,整个身体瞬间被抛飞。
北城一段城墙和地面,猛然高高隆起,然后又重重落下,过程只在一瞬间,似乎是地震了一般,坚固的安南王城,在爆炸中瞬间瓦解,出现一道三丈的缺口。
远处王旗大纛下,孙可望将刀一拔,便是一声怒吼,杀!
旷野上摆阵的近万西军士卒,顿时齐齐怒吼,高举着兵器冲锋,烟尘还没散去,西军士卒便蜂拥而入,从缺口杀入城中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订阅,推荐)
第818章 两件宝物
升龙城,安南皇宫内,孙可望按剑走向黎朝皇帝的皇座。
安南这个小国,两面三刀,在对中原王朝朝贡时,称安南王,对内则是皇帝自居。
不过,虽说称了皇帝,但是整个皇城的规模,却比中原差得远,大概也就是个王府的规模。
西军攻破升龙城后,孙可望并未立刻攻击皇宫,而是给了黎氏和郑主三天时间,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自杀。
郑主自知难逃一死,派人送出一封信,希望孙可望放过郑家,便做了孙可望想让他做的事情,逼死黎朝皇帝黎维佑,然后抹脖子自杀。
这时孙可望走上前,看着金漆雕龙的皇位,慢慢座了下去,他双手摸着龙椅扶手上的龙头,笑道,不错!
在孙可望进入皇城时,升龙城中的杀戮,却已经开始,新的统治者进城,将旧的统治者赶下来,必然要经历一番清洗,否则如何完成权力的交接。
孙可望治理地方,有一套自己的经验,简而言之,就是杀掉人数占少数,却掌握绝大多数财富和资源的既得利益者,拉拢人数占多数,却贫苦的普通大众。
西军控制安南,原来的统治阶层,肯定是要清洗掉,否则他们被拉下马,手里还有钱财,能甘心看你坐在他的位置上,肯定会存在巨大的隐患。
孙可望进臣之初,就已经下定决心,灭掉黎氏郑氏全族,以除后患。
一个建文帝,折磨了朱棣几十年,让他不能安心。朱三太子更是像阴魂一样,纠缠了清朝近百年,时不时就有人打出三太子的旗号,来折腾满清一阵。
孙可望深知斩草除根的道理,要么不做,要么做绝。这一点上他倒是与高义欢有些像,而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两人都是流寇出身,见惯了杀戮,没那么多仁义道德。
不过他也不是像张献忠一样,一味的屠杀,完全靠暴力,政权肯定是无法长久维系的。
因此在城中抓捕杀人的,并不是西军,而是他收编的堡主武氏的军队,以及安南南掌的军队。
他这么做,自然是有目的,一是西军不了解安南的政治生态,不知道那些是权贵,二是为了制造仇恨。
大王,升龙城以定,安南就是大西的版图,臣请大王安民!徐以显见孙可望坐定,出列抱拳道。
孙可望眉头一挑,怎么,那些人做得太过分了么?
让降军去清理安南的统治阶层,然后由孙可望出面,小小处罚一些乱杀的人,来安抚百姓,正是徐以显的主意。
现在他这么说,那么肯定是因为武氏的军队,做得有些不像话了。
确实,已经扩大,开始波及百姓了!徐以显开口道。
孙可望皱眉道:那就下旨安民,让禁军维持治安,将武氏兵马调离,再让人收敛黎主和郑氏的尸体,以王礼厚葬,本王要亲自祭拜,以示哀悼!
猜你喜欢